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位,病人术后感染是外科医疗存在的一大问题。手术创伤失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插入性操作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这些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对某医院近年来住院的7种1014例手术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人院内感染问题严重。对此,提出了控制措施,现报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327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6.27%,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18.96%,泌尿道、皮肤切口、血液感染分别占8.87%、5.20%、4.89%;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穿刺引流、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白细胞数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住院时间、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白细胞数和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高龄、住院时间长等多因素有关,必须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调查分析,探讨影响产科围生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产科围生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6月产科住院的产妇(包括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制定相关的调查项目:产妇白带检查、HIV初筛、梅毒抗体监测、产妇切口护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产房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新生儿护理用品的管理。医院感染科派专职人员每天去病房对上述项目进行跟踪调查、监督、干预。结果在实施前瞻性调查期间产科医院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与2008年6月—2010年6月的感染率的0.6%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产科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对降低产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显著。医院应该加强对重点部门的医院监控、管理,达到规范化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综合性医院儿科的医院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查阅该科1993—2002年间出院的6264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258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12%;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口腔黏膜真菌感染亦较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多见。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儿基础疾病,激素和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长,行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小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多,且易发生流行,应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肿瘤科2009年1-6月发生的158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23%;感染病例以血液病(37.95%)最多,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72.89%),其次是胃肠道(10.84%)、血源性感染(4.82%);抗肿瘤治疗、侵入性操作、白细胞降低、使用免疫抑制剂、高龄、住院时间长是增加感染的相关因素;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真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 肿瘤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肿瘤科病室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细菌培养鲍氏不动杆菌阳性病例,查阅病历资料.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和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侵入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抑酸剂,基础疾病、外伤是引起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全面掌握烧伤患者创面的感染状况,调查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8例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烧伤患者经创面细菌培养后,阳性患者95例,阳性率74.22%;共检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株,占43.42%,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42.76%,真菌21株,占13.82%;随着烧伤面积的不断增大,感染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结论 对烧伤患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创面病原菌状况,同时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从而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的20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0例手术患者有1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7 d、伴有其他疾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肥胖、手术时间>2 h、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术前不合理备皮等均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分别为6.7%、9.0%、8.8%、16.4%、7.6%、10.9%、9.8%及8.7%.结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63%,感染病例以急性白血病最多,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口腔、肛周;白细胞减少、化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高龄、住院时间长是增加感染的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结论 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探讨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期间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对可疑切口感染的109例病人进行细菌学调查,发生切口感染9例,感染发病率8.26%.9例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细菌学调查:大肠埃希菌5例,葡萄球菌3例,沙门菌属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医师、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等可能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控制,可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医院植入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植入物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7-2009年1287例植入物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植入物医院感染73例,感染率为5.67%;其中金属器械植入后医院感染58例,占79.45%;其危险因素主要与急诊手术、开放性创口、手术时间、年龄及住院时间长短有密切相关。结论分析植入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植入物及危险因素的管理,是防止植入物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全年某基层医院ICU住院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汇总分析资料。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搜集整理资料,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监测ICU患者1892例,医院感染63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3%。 ICU住院时间小于10天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33%,大于20天组,感染率为21.59%。有基础疾病组医院感染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病情分级为E级的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其他组。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作者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于1993、1994、1995、1997年对两家区级综合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污染情况以及紫外灯、消毒包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调查结果:室内空气监测54份,仅有1份合格;物体表面合格率83.45%(111/133);医护人员手合格率91.52%(54/59);紫外灯合格率71.87%(46/64);使用中的消毒剂采样32种,除1种细菌总数超标外,其余均合格;25种一次性医疗…  相似文献   

15.
ICU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ICU环境污染状况和高危物品的消毒效果,弄清感染危险因素,科学、客观地评价医疗卫生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动态状态下,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对山东省26家综合性医院的ICU室内空气(沉降菌)、物体表面、呼吸机连接管道(接口)和呼吸机湿化用水等进行了采样、细菌计数和致病菌分析鉴定.结果采集26家医院ICU各类样本178份,在1份物体表面样本中检出1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余样本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沙门菌;ICU室内空气和呼吸机装置的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呼吸机湿化用水细菌总数最多达1.3×106 cfu/ml.结论环境空气及医疗物品消毒不彻底、细菌污染严重等危险因素是导致ICU医院感染率高的重要原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1~12月每月下旬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同时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平均现患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3.89%和4.19%:部位分布前5位为呼吸系统、泌屎系统、口腔、血液、手术切口;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为ICU、内科、外科、肿瘤科、儿科.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有基础病、及侵入性操作: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胃插管、气管切开会显著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结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男性、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基础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应针对这些因素而确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疥疮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公共卫生干预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疥疮患者为研究样本。[结果]共调查1586例疥疮患者,年龄在1个月~86岁之间。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寒冷的秋末、冬季和春季较多。流行具有一定群体特征,男性(65.13%)高于女性(34.87%);城镇及郊区(75.03%)是农村的3倍;输入性病例279例。传染源主要是疥疮病人(62.29%)和疥螨污染物(25.09%)。易遭受传染的场所是家庭(29.76%),集体宿舍(14.25%),餐饮旅店服务场所(14.06%),娱乐、性服务场所(13.49%)。1016例曾有1~5个诊所或医院的诊治史,其中357例(35.14%)患者被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瘙痒症、毛囊炎等。初次就诊的患者75.20%没有听说过"疥疮"。患者自主购药错用药比例高达79.13%。[结论]疥疮流行与个人和公共卫生不良、防治知识缺乏、公共卫生干预空白、生物和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本县学生疥疮感染情况,于1989年对全县138473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防治.检查方法:对可疑者,用石腊油液患处,压刮片取(液)油滴,镜检找疥螨。结果如下:1患疥率本县中小学生总患疥率为9.05%(12527/138473),其中农村学生患疥率9.62%(12496/129831),明显高于城关学生患疥率0.36%(31/8642),P<0.001.21%γ-六氯己烷霜对疥疮的治愈率在12527名患疥学生中实际接受治疗12188人,治愈11859人,治愈率为91.3%,城关学生治愈率为100%(31/31),农村为97.29/(11528/12157)。3小结3‘11988年WHO把疥疮列…  相似文献   

19.
178所医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现息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同期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1天的所有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患病情况。结果 共收到可用资料178份,病人现患率和感染例次现患率分别为5.36%(5466/101991)和5.73%(5843/101991);ICU的现患率最高(26.17%);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有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放疗、化疗,切口污染程度,基础疾病数等都与医院感染有关;气管切开(RR=7.55)、使用呼吸机(RR=3.24)、泌尿道插管(RR=2.55)、动静脉插管(RR=2.37)等相对危险度较高;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12.38%),其次为白色念珠菌10.83%)。结论 ICU的现患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病原体;侵入性操作是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以提出干预措施加强防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9月间25 228份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医院感染分布、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 228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39例,554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4%,例次感染率为2.2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10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8个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依OR值大小依次为:手术性质(OR 95% CI: 1.29~18.43)、切口类型(OR 95% CI:1.19~9.28)、是否患糖尿病(OR 95% CI: 1.25~7.23)、手术时间(OR 95% CI: 1.14~6.69)、年龄(OR 95% CI: 1.13~3.99)、术中出血量(OR 95% CI: 1.25~2.78)、住院时间(OR 95% CI:1.38~2.39)、术前有无感染灶 (OR 95% CI: 1.21~1.50)。手术部位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肝胆外科(6.53%)、心胸外科(4.87%)和泌尿外科(3.91%);共检出病原菌50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较多(22.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和粪肠球菌(11.07%)。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重视各环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