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88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44例患儿,对比与研究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将两组患儿恢复体温的时间、改善胸片的情况以及住院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临床的护理,在有效概率方面,干预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恢复正常体温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高于干预组,将两组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期间,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使临床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肺炎患儿共8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临床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肺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7天X线胸片改善情况,观察肺纹理、片状阴影是否完全消失或者明显改变;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干预后咳嗽、发热、气促、肺部听诊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观察2组症状是否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果:观察组患儿X线胸片征象明显消失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儿临床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胆结石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7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n=48)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n=49)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手术前平均焦虑评分为(40.08±4.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手术前平均焦虑评分为(66.52±5.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胆结石手术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心理状况良好且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其重要性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例,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50例,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后,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6.45±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4.2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传染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染科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案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2例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7%、80.3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通过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较佳,同时可缩短住院的时间,并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死亡病例,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死亡病例,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妇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6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5.7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2.42%。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总有效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8.7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2.4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妇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精神压力,消除其多种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的服务态度以及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并且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舒适护理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3例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25例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后的身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0.0%,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保持较好的心态,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身体的舒适度,还可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手术室中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需要给予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8例患者在手术室中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在手术室中给予常规的护理,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2.35%,有显著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给予手术室中的细节护理,可使患者需求尽量满足,焦虑情绪减轻,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 =70)和对照组(n =7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艳 《当代医学》2014,(12):112-113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ICU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使病患关系更加融洽,让患者能够健康,满意。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ICU病房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n=60):一组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为实验组,观察2组的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和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评分(27.36±5.38)分,SAS评分(38.62±3.7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SDS评分(50.14±6.78)分,SAS评分(51.11±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病患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缓解程度,可以帮助患者积极勇敢面对疾病,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推广,护理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医院分科也越来越细,因此,人口老龄化,危重抢救病人的跨专科问题也越来越多。开展护理会诊对适应医学发展,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和保障临床重症、难治及实施新手术、新疗法病人的护理质量,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专科业务水平的分析、判断和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择取10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丁艺艺 《大家健康》2016,(11):266-26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1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6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满意18例,较满意42例,不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7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和责任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波 《大家健康》2016,(6):239-240
目的:探析胃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 SDS 评分、SAS 评分分别为(39.12±4.92)分、(40.11±3.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分别为(92.32±5.3)分、(75.32±3.2)分,观察组评分较高(P <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91%、79.1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质量,有极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