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研究双胎妊娠孕妇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双胎妊娠孕妇118例,分为双胎有并发症组(95例)和双胎无并发症组(23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单胎妊娠孕妇(90例)为对照(正常单胎妊娠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并比较3组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周围血管阻力(SVR)。结果:双胎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单胎妊娠组比较,HR、CI、CO轻度增高,MAP、SVRI、SVR轻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有并发症组与另两组比较,CI、CO明显降低(P<0.05),MAP、SVRI、SVR明显升高(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与孕妇心排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5日至2011年10月12日待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314例(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5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孕妇76例(正常妊娠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每位孕妇的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子痫前期组中,GFR <90 ml/min/1.73m2的患者分为子痫前期伴肾功能损害亚组,GFR≥90 ml/min/1.73m2的患者为子痫前期无肾功能损害亚组,对比两个亚组间孕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量(SV)、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周围血管阻力(SVR)、心肌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VI)的变化.结果:①子痫前期组患者Scr、BUN和UA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P<0.05),而GFR明显降低(P<0.05).②子痫前期组出现BUN、UA异常以及中度或轻度的肾功能损害(GFR< 90 ml/min/1.73m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③子痫前期伴肾功能损害亚组外周血管阻力(SVRI、SVR)明显高于无肾功能损害亚组(P<0.01),而心排出量(CI、CO)及心脏收缩功能(SI、SV、vI)明显低于无肾功能损害亚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可出现肾功能损害,其孕妇心输出量的下降和外周阻力的升高是发生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无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MP-PIH)检测150例正常妊娠和110例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动力学参数,根据其发病季节分为夏季组、过渡季组和冬季组,分析不同季节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冬季正常妊娠组与过渡季正常妊娠组相比,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血管顺应性(AC)显著升高(P<0.01),外周阻力(TPR)显著下降(P<0.05),心率(HR)及血液黏度(V)无统计学差异(P>0.05);冬季组正常妊娠和夏季组正常妊娠相比,SV、CO、AC显著升高(P<0.05);夏季正常妊娠组与过渡季正常妊娠组相比,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季节子痫前期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冬季子痫前期组SV、CO、AC与同季度正常妊娠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各季度子痫前期组TPR、V与同季度正常妊娠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正常妊娠血液动力学随气候变化呈动态平衡;子痫前期孕妇生理性的血液动力自我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冬季型气候条件下子痫前期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的141例单胎妊娠的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NP,39例)、子痫前期组(PE,79例)、妊娠期高血压组(NIH,23例)。检测3组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水平。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3组孕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周围血管阻力(SVR)、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净射血时间百分率(ET%)的变化。结果:(1)PE组TSH水平较NP、NIH组明显增高(P<0.05);PE组FT4水平与NP、NIH组无明显差异(P>0.05);(2)PE组与NP、NIH组相比TP、ALB明显降低(P<0.05);PE组与NP、NIH组相比TC明显增高(P<0.05);PE组与NP、NIH组相比TG无明显改变(P>0.05)。(3)PE组与NP、NIH组相比:HR明显降低(P<0.05),SBP、MAP、SVR、DBP、SVRI明显增高(P<0.05)。PE组与NP组相比:ET%、CO、CI明显下降(P<0.05)。(4)TSH与TC呈弱正相关(r=0.259 7,R^2=0.002,P<0.05)。TSH与TP和ALB呈弱负相关(r分别为-0.222 5和-0.367 2,R^2分别为0.011和0.134,P<0.05)。FT4与TP和ALB呈弱正相关(r分别为0.171 3和0.233 8,R^2分别为0.029和0.054,P<0.05)。(5)TSH与MAP和SBP呈弱正相关(r分别为0.195 4和0.198 2,R^2均为0.030,P<0.05),FT4与ET%和HR呈弱正相关(r分别为0.166 2和0.175 7,R^2分别为0.027和0.030,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常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故有必要在妊娠期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查;TSH升高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TSH的变化可为子痫前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子痫前期患者腹水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以及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以及同期正常孕妇2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两组孕妇的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AQP1的表达.B超检查两组孕妇腹水量.结果 (1)两组孕妇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均有AQPl表达,表达部位分别位于胎盘组织中血管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胎膜组织中羊膜上皮细胞、腹膜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内皮细胞.(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腹水发生率(63%,38/6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0%,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率(85%,51/6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70%,1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率(90%,18/20)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0%,16/20)及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膜组织中AQPI阳性表达率(87%,52/60)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95%,1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膜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率(80%,16/20)明显低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95%,19/20)及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腹膜组织中AQPl阳性表达率(82%,49/6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70%,1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腹膜组织中AQPl阳性表达率(90%,18/20)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75%,15/20)及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腹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升高,在胎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降低,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轻蕈程度有关.AQP1在胎盘、胎膜和腹膜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是腹水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研究重度子痫前期(PE)、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这两种合并症并存的妊娠妇女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产检及住院的妊娠妇女176例,孕30~35周,根据病情分为重度ICP组(n=32)、重度PE组(n=81)、重度PE合并ICP组(n=25)和正常对照组(n=38)。对各组妊娠妇女进行血流动力学、心脏彩色超声、血生化检测,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重度PE合并ICP组的胎儿生长受限(FGR)及胎儿宫内死亡发生率最高(P0.05),胎儿出生即刻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外周血管阻力、血液黏度、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外周血管顺应性变化最明显(P0.05),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EF)最低。重度ICP妊娠妇女血液黏度及外周血管顺应性明显改变(P0.05),但是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LA、LVD和EF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FGR发生率增加(P0.05)。另外,血液黏度的增加与FGR密切相关(OR=2.973,95%CI为2.047~4.319,P0.05)。结论:对有高血压,高胆酸的妊娠妇女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合生化指标变化,可发现胎儿宫内严重缺氧,降低胎死宫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妇8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19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的正常晚期妊娠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过柱法提取基因型DNA,并行聚合酶链反应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和分析MTHFR基因中C677T的分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C677/T677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T677等位基因频率(48.8%)高于正常对照组(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的C677/T677基因型和T677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生的诱因之一;T677等位基因可能是子痫前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C)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妊娠高血压患者2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并选择同期孕周相匹配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间及与健康孕妇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各亚组患者CC和UA均较健康孕妇明显增高(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CC和UA分别上升了97.4%和47.4%。妊娠高血压疾病各亚组患者中CC和UA超过正常值患者例数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的血清CC、SCr和UA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P0.05)。结论 CC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其可能作为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相关蛋白A与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对妊娠12~16周产科门诊建册并规律产检的正常单胎孕妇2025例进行研究,首次就诊时抽取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APP-A,并追踪这些孕妇的妊娠发展及分娩情况。对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者产时收集其胎盘组织,用HE染色后观察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结节增生情况及绒毛间质纤维化和绒毛血管病变情况。并随机抽取正常孕妇胎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比。结果纳入研究的孕妇2025例,剔除不符合要求病例后,共1862例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8例,需34周前终止妊娠的早发型子痫前期34例,34周后终止妊娠的晚发型子痫前期53例,正常孕妇1687例。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外周血PAPP-A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PA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胎盘病理改变率与对照组比较,总病理改变率3组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中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即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孕期产前检查并资料齐全的HDCP患者78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3组,选择同期无任何妊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孕24~28周子宫动脉PI、RI值与母儿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宫动脉血流PI、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生儿预后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差(P<0.01);HDcP中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侧子宫动脉PI、RI值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分娩孕龄及1分钟Apgar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妊娠24~28周右侧子宫动脉PI、RI在最佳切点预测子痫前期的特异性分别为92.3%、92.0%;敏感性分别为47.4%、56.3%.结论:孕24~28周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是一种有效预测HDCP严重程度及新生儿预后的方法,其预测子痫前期特异性高,敏感性偏低,因此,应用该指标指导I临床进行早期预防性药物干预值得商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