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胃肠癌GST-π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mRNA在胃癌、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确GST-π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自主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34例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GST-π mRNA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8.1%和41.2%,明显高于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GST-π mRNA表达与胃肠癌发生、发展及内在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Cortical dysplasia,CD)大鼠痫性发作后海马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探讨GST-π在CD所致癫痫中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在SD大鼠孕17d腹腔内注入卡莫司汀(BCNU)制作CD大鼠模型,锂-匹罗卡品诱导CD大鼠痫性发作,应用免疫组化观察致痫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GST-π在海马区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ST-π在CD组大鼠海马的明显表达增高(P0.05);与CD组比较,GST-π在CD癫痫组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在致痫后3h、24h和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时逐渐增加,并于60d时达到高峰(P0.01~0.05)。结论GST-π的高度表达是CD大鼠慢性期内癫痫反复发作并产生耐药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24-92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经皮穿刺取材73例RCC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RCC组织中GST-π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RCC组织中GST-π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CC组织中GST-π及其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Ⅱ、Ⅲa、Ⅲb和Ⅳ期RCC组织中GST-π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期(P<0.01),Ⅲa、Ⅲb和Ⅳ期RCC组织中GST-π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Ⅱ期(P<0.01),Ⅳ期RCC组织中GST-π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Ⅲa、Ⅲb期(P<0.01),但Ⅲa、Ⅲb期RCC组织中GST-π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π的表达与RCC组织TNM分期有关,GST-π可作为RC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在卵巢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卵巢癌组织56例,体外培养肿瘤细胞,采用噻唑兰(MTT)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ST-π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ST-πmRNA表达。结果癌旁组织及Ⅰ、Ⅱ、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GST-π活性分别为(0.61±0.04)、(1.29±0.13)、(4.01±0.33)、(7.35±0.18)、(8.39±0.41)μmol·mgprot~(-1)·h~(-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卵巢癌组织中GST-π活性越强。癌旁组织及Ⅰ、Ⅱ、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GST-πmRNA表达分别为0.004±0.001、0.051±0.003、0.087±0.004、0.109±0.032、0.165±0.02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卵巢癌组织中GST-πmRNA表达越强。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6例标本中,对3种药物联合化学治疗高度敏感者9例(16.07%),中度敏感者17例(30.36%),低度敏感者12例(21.43%),耐药者18例(32.14%)。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低度敏感及耐药的卵巢癌组织中GST-π活性分别为(1.61±0.12)、(5.83±1.57)、(8.24±2.23)和(13.49±2.06)μmol·mgprot-1·h-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越强,卵巢癌组织中GST-π活性越大。结论 GST-π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多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乏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和谷胱甘肽-S-转酶-π(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MTT法对71例未经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行体外化疗药物阿霉素、卡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敏感性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F-1 α和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将其表达情况与对应的化疗耐药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1例宫颈癌患者对紫杉醇(TAXOL)、顺铂(DDP)、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和卡铂(CBP)的耐药率分别为38.03%(27例)、53.50%(38例)、54.93%(39例)、26.80%(19例)和47.90%(34例).腺癌耐药例数多于鳞癌,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 α和GST-π在71例宫颈癌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56.34%(40/71)和57.75% (41/71),HIF-1 α和GST-π在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相关,P <0.05.HIF-1α和GST-π的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 HIF-1 α和GST-π可能共同参与介导宫颈癌的多药耐药,两者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及共表达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多药耐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8-11
目的探讨复方芪苓配方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腺嘌呤灌胃及氧嗪酸钾皮下注射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给药14 d。分别测定血清尿酸(UA)、肌酐(Scr)、尿素(Urea)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大鼠肾脏中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芪苓配方颗粒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UA、Scr、Urea、TC、LDL-c水平,同时可以显著下调肾脏尿酸盐转运体(URAT1)mRNA的表达,上调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mRNA的表达。结论复方芪苓配方颗粒能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肾功能、血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大鼠肾脏中URAT1 mRNA的水平,上调OAT1和OCT2 mRNA的水平,从而降低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能力及增加尿酸盐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酶蛋白表达及其催化活性提供依据。方法:ES细胞体外悬滴培养定向分化成肝细胞表型,RT-PCR法检测肝细胞发育依赖性基因AFP、ALB、CYP7a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确认成熟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白蛋白(ALB)表达,RT-PCR法检测上述肝细胞中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结合酶系(UGTs)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基因表达。结果:ES细胞在定向分化至d8时,肝细胞发育依赖性基因AFP和ALB有较高表达,d18时AFP表达甚微而ALB表达显著增加,并伴有成熟肝细胞特异性基因CYP7a1的表达。定向分化呈肝细胞表型时,成熟肝细胞特异性蛋白ALB呈强阳性表达。分化过程中Ⅱ相代谢酶基因UGT1a1、UGT1a9在分化前后均稳定表达;UGT1a6表达呈发育依赖性;UGT2b5未见表达;mGST1在分化前后均有少量表达,但在成熟肝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加,与成熟小鼠肝相似。结论:ES细胞体外悬滴培养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Ⅱ相代谢酶UGTs、mGST1基因在分化成熟肝细胞表达与小鼠肝细胞相似,可望为Ⅱ相代谢酶代谢深层次研究提供高效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对人肝微粒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ridine-5’-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2B7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人肝微粒体,以齐多夫定(3’-叠氮-3’-脱氧胸苷)为探针,考察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2B7代谢活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多夫定及其代谢物浓度。孵育体系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牛血清白蛋白组(含2%的牛血清白蛋白)。结果在两种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UGT2B7代谢齐多夫定的动力学行为均符合米曼式方程。对照组和牛血清白蛋白组齐多夫定的酶动力学参数如下:V_(max)分别为(1 359.0±135.8)和(1 268.4±300.1)pmol/(min·mg protein),K_m分别为(368.0±64.3)和(111.4±6.9)μM,CL_(int)分别为(3.7±0.4)和(11.4±2.7)μl/(min·mg protein)。与对照组相比,牛血清白蛋白组的K_m显著降低(P<0.05),CL_(int)明显升高(P<0.05)。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可显著影响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UGT2B7催化活性,使UGT2B7代谢齐多夫定的K_m降低、CL_(int)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癌组织GST-π基因表达和血浆水平的相关性及化疗前后血浆GST-π的水平变化。方法 运用RT-PCR方法对 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癌组织及 20例非癌良性肺组织进行GST-πmRNA定量检测,用化学比色法动态测定化疗前后血浆GST-π活力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GST-πmRNA表达水平 (1 98±0 76)明显高于良性肺组织表达水平(1 02±0 4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5%、15%,GST-π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有关(P<0 05),组织GST-πmRNA表达(1 98±0 76)与血浆GST-π活力(23 36±7 99)呈正相关(r=0 65,P<0 05),化疗前后血浆GST-π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前后GST-π水平变化与疗效相关(P<0 05)。结论 肺癌组织恶变过程中GST-πmRNA基因表达及GST-π血浆水平增加,GST-π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记物;化疗前后GST-π水平变化对临床化疗疗效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时导致骨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表达的变化,探讨OAT1表达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6)和模型组(Model,n=6)。模型组采用“单肾切除+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通过血常规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血钙(Ca2+)、血磷(P3+)等指标;对大鼠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X线拍片检查大鼠胫骨标本;免疫组化检查骨组织OAT1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钙磷代谢失调,并且骨组织结合OAT1值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8)。结论 慢性肾功衰竭影响OAT1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导致钙磷代谢失调,从而加重肾性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1.
顾健腾  陶国才  鲁开智  文欣荣 《重庆医学》2005,34(9):1378-1379,1382
目的研究无肝期前后与异丙酚代谢相关的UGT1A6在大鼠小肠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初步阐释异丙酚无肝期肝外代谢特点形成的原因.方法 1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5只/组),A组为对照组,B组阻断肝门30min,C组阻断肝门60min,截取各组大鼠小肠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UGT1A6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小肠组织UGT1A6的基因表达水平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小肠组织UGT1A6基因表达在无肝期比无肝期前增多,这可能是异丙酚无肝期肝外代谢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组织过程中,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1a1、1a6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的表达及其催化活性。 方法:利用拟胚体固有的三胚层结构,直接由中胚层心肌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发诱导内胚层细胞发育,并由同步分化的内皮细胞支持肝细胞发育形成肝样组织。在不同分化阶段,基于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UGT1a1、UGT1a6和mGST1表达特征。至分化终点(第18天)以心肌细胞搏动区域附近表达肝特异性标记物白蛋白确定为肝细胞。超声法碎裂细胞,超速离心制备肝细胞微粒体,以HPLC检测UGTs代谢活性,以色谱法测定并计算mGST1酶催化活性。 结果:至分化终点,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组织表达UGT1a1、UGT1a6和mGST1,并具有UGT1a1、UGT1a6和mGST1的催化功能。其中分化第18天肝组织GST1催化活性为7.65 nmol·min-1·mg-1。 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肝组织具UGT1a1、UGT1a6和mGST1代谢功能,可望成为肝脏病理生理和药物Ⅱ相代谢研究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3.
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系统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 ( GSH)及其相关酶是人体重要的解毒酶。本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细胞内 GSH含量的减低能够增加癌症病人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 ,在七十年代末观察到 GSH含量的增加与对 DNA损伤性药物的耐药关系 ,后来许多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 GSH及其相关酶与烷化剂耐药有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s)是由五类基因编码的超基因家族 ,包括四类胞液同功酶π、μ、θ、α和一类膜结合微粒体 ,不同胞液同功酶之间有 40 %的同源性[1] 。膜结合微粒体主要存在于肝内质网 ,与胞液同功酶没有明显的同源性 [2 ] 。 GSTs能够催化还原型 GSH分子中的巯基攻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s,P-gp)和谷光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r(TM)二步法,检测78例大肠癌、31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P-gp和GST-π的表达.结果:P-gp、GST-π在7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85.9%,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5).P-gp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存在正相关(P<0.05). P-gp、GST-π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P-gp和GST-π在大肠癌中均高表达,在大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和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及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π)、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GST-π、NQO1的表达情况.结果 GST-π和NQO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QO1在Ⅲ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π、NQO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 NQO1可作为判断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郭艺  蒋莉 《医学争鸣》2007,28(22):2057-2060
目的:研究常用抗癫痫药AEDs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对正常及癫痫大鼠脑、肝内Oat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Wistar大鼠慢性自发性癫痫(SE),分别予VPA[187.5mg/(kg·d)],CBZ[125mg/(kg·d)],PHT[62.5mg/(kg·d)]治疗4wk后,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脑、肝内Oatp2分布,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Oatp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脑、肝组织中均可见Oatp2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别表达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及肝细胞;②与正常对照相比,癫痫大鼠及AEDs治疗大鼠脑内Oatp2蛋白表达均降低,而Oatp2-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③癫痫大鼠肝内Oatp2-mRNA与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使用CBZ,PHT后大鼠肝内Oatp2-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使用VPA后肝内Oatp2-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结论:VPA,CBZ,PHT均可下调脑内Oatp2表达,而对肝内Oatp2的表达变化存在不同影响,AEDs可能通过影响Oatp2表达,影响其自身向脑内的转运和在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OAT3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状态下Wista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组饲以高酵母饲料并给予腺嘌呤100 mg/(kg·d)灌胃,定期监测大鼠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O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第14天,高尿酸血症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5.00,P<0.01);高尿酸血症组OAT3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299,P<0.01),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337,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O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AT3可作为研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多相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SCC、20例BCC、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ST-π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不典型增生皮肤、SCC、BCC组织中GST-π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20%,70%,80%,GST-π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90%,90%.SCC与BCC组织中GST-π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结论:GST-π可能与SCC和BCC的发生发展有关,是SCC和BCC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2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GST-π、TopoⅡ、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ST-π、ER、PR的阳性表达率(P<0.05)。GST-π、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性、临床分期相关;GST-π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与ER、PR呈正相关(P<0.05);GST-π和TopoⅡ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GST-π、TopoⅡ、ER、PR的表达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氨状态下大鼠胆红素水平、胆红素代谢相关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表达的变化及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高血氨组15只,每天给予氯化铵灌胃2次;对照组10只,同法灌胃生理盐水。每周心脏采血一次,应用ELISA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4周后处死大鼠,心脏灌流后取肝脏,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HO-1与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UGT1A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血氨组大鼠血清TBIL、DBI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BIL:F组间=201.524,F时间=446.552,P均<0.001;DBIL:F组间=131.864,F时间=455.413,P均<0.001)。高血氨组HO-1蛋白表达量(2250.31±620.43)较对照组的(156.66±10.28)上调(t=56.829,P<0.001),高血氨组NF-κB阳性细胞百分比为(0.248±0.052)%,较对照组的(0.072±0.033)%增加(t=62.347,P<0.001)。高血氨组UGT1A1mRNA的表达水平(0.611±0.152)高于对照组的(0.328±0.063)(t=6.449,P<0.001)。结论:血氨升高时TBIL和DBIL亦随之升高,HO-1和UGT1A1在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提示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NF-κB通路被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