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一点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观察 5 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麻醉前 (T1)、肾动静脉血流开放前 (T2 )、血流开放后 10min(T3 )和手术结束时 (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和心率 (HR)的变化。结果 T2 、T3 和T1相比 ,MAP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经扩容及小剂量多巴胺 (2~ 5 μg·kg-1·min-1)持续泵入 ,MAP波动小于麻醉前的 2 0 %。T3 与T1相比 ,CVP、HR显著升高 (P <0 .0 5 ) ;T2 、T4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过程中 ,阻滞平面易于调控 ,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 ,是肾移植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不同监测手段下指导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及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40例, 随机分为经外周血流动力学监测组 (E组) 和常规监测组 (N组) , 每组20例, 分别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 (T1) 、手术开始前 (T2) 、髂外静脉阻断后 (T3) 、髂外静脉开放后 (T4) 、手术结束 (T5) 时间点的MAP (平均动脉压) 、CVP (中心静脉压) 、HR (心率) 的值, 术中各时间段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 术中出入量以及术后3 d肾功能指标、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中E组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明显低于N组 (P<0.05) ;术中E组尿量明显高于N组 (P<0.05) ;术中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术后3 d肾功能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外周心排量监测血流动力学明显减少了肾移植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 减少了造成肾损伤的风险, 增加术中尿量, 对于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管理更为精准化、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不同液体对高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52例限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L组为乳酸林格液+万汶组;H组为乳酸林格液+高渗晶胶液组,每组26例。局麻下行两创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毎搏变异度(SVV)、心输出指数(CI)等指标。两组根据SVV、MAP、CI、心搏量指数(SVI)将CI≥2.5L/(min·m~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并记录入室建立监测时(T0)、麻醉诱导平稳10min时(T1)、麻醉后1h(T2)、麻醉后2h(T3)、麻醉后3h(T4)、麻醉苏醒拔管后10 min(T5)的MAP、HR、CVP、CI、SVV以及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尿量、出血量、多巴胺使用量。结果:两组相比,H组液体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而尿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在T2、T3、T4、T5时CI、MAP、CVP逐步升高,与T1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麻醉期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高渗晶胶液能有效扩容、稳定高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尿量,减少第三间隙的水钠潴留,提高了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减少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肾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Flotrac/Vigileo指导,B组为常规中心静脉压( CVP)指导。记录患者术前(T0)、肾动脉开放时(T1)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心输出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统计患者术中出入量;监测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时的乳酸,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肾功能指标———肌酐。结果肾动脉开放时(T1)A组MAP、CVP、CI高于B组,SVV低于B组(P<0.05)。术毕乳酸A组低于B组(P<0.05)。 A、B两组术后肌酐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第2、3天A组肌酐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中应用Flotrac/Vigileo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显著增加肾的灌注,加速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I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围术期输液即为CVP组,Ⅱ组采用每搏变异度(SVV)指导围术期输液即SVV组.CVP组根据CVP指导输液,维持CVP在9~15 mmHg(1.2~2 kPa);Ⅱ组采用SVV指导围术期输液,维持SVV<10%;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开始后3 h(T2)、手术后24 h(T3)血栓弹力图的凝血情况,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angle、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低凝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3 h(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诱导后3h的总输液量、总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后至手术后24 h的总出血量、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与I组比较,Ⅱ组患者To血栓弹力图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T2,T3时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明显减弱(P<0.05),而血小板功能和综合凝血功能无差别(P>0.05).与I组比较,Ⅱ组T2时的凝血因子功能较强(P<0.05);综合凝血功能较强(P<0.05);低凝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R,K,angle及M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o,T1及T2的MAP,HR,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 h的总出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 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比较,可较好的纠正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血气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电解质、血生化的改变.方法:分析92例肾移植患者麻醉前(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血流开放后15分钟(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电解质、血生化参数的变化.结果:T3和T1比较MAP、CVP、pH、HCO3-、BE有显著降低(P<0.01),K 和GLU明显增加(P<0.01).T3和T2比较CVP、GLU、PH、HCO3-、BE明显降低而HR明显增高(P<0.05).结论:肾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血生化变化随手术步骤而不同,供肾恢复血供后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测腹部手术患者在麻醉手术中采用不同液体治疗方式的容量效应及其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16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按术中输液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a组术中输液一半为乳酸林格液,另一半为明胶或羟乙基淀粉液; b组为明胶或羟乙基淀粉液; c组为乳酸林格液.各组于开放静脉后按5 mL/(kg·h)的速度输入目标液体,术中根据失血及低血压情况酌情增加输液量.观测记录麻醉手术过程HR、MAP、CVP、SpO2、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尿量及手术前后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 麻醉手术中a、b、c 3组的平均输液量分别为(7.2±3.2)、(6.2±2.5)和(6.2±2.2)mL/(kg·h),输液总量(mL)分别为1 418.1±605.1、1 127.0±461.0和1 239.4±432.6,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P<0.01).术中3组的HR和MAP均低于麻醉前值(P<0.01).各时点测定的CVP值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值(P<0.01),b组的增高尤为显著.术后3组的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但b组术后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 失血量300 mL左右的腹部手术中3种输液方式均可有效维持循环容量,术后血浆肌酐、尿素氮也维持在正常水平,但b组术后肌酐增高的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郭高锋  孟星  阮孝国  容雄飞  王婕  张加强 《广东医学》2020,41(17):1758-1762
目的 观察不同导向液体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50例,年龄25~60岁,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心静脉压(CVP)治疗组(对照组)和Flotrac/Vigileo指导治疗组(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术中MAP、HR和CVP等进行液体治疗。观察组在Flotrac/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SVV和CI行液体治疗。分别于入室建立监测后(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后2 h(T2)、术毕(T3)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心输出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的变化;并统计术中液体出入量及相应时间点乳酸(LAC)。探讨两组患者术后0~2 h、2~6 h、6~12 h、12~24 h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比较相应时间MAP、HR。结果T1时,对照组患者MAP低于观察组,HR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液体总入量少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PONV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0~2 h、2~6 h、6~12 h 3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VAS评分、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在12~24 h时间段,上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 h、2~6 h、6~12 h 3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MAP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24 h时间段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lotrac/Vigileo指导的液体治疗能实现术中更加有效的液体管理,且有利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开腹手术中采用限制性输液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输液组(S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缺失量。限制输液组(R组):麻醉诱导前至进腹约60min内补累积缺失量的1/2,之后输液速度为4mL/kg.h-1,每15min测中心静脉压(CVP),维持CVP在0.49~0.69kPa。两组晶、胶体比均为2∶1。两组均在麻醉前(T1)、术中2h(T2)、术毕拔管后30min(T3)、术后24h(T4)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R组术中液体输入总量低于S组(P<0.05);R组术中CVP显著低于S组(P<0.05);R组术中2h及术毕拔管后30min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S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中、术后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组与S组比较,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老年人开腹手术中采用4mL/kg.h-1的限制性输液方案是安全的,不增加血液黏滞度,对S100B蛋白水平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刚  嵇晓阳  赵恒兰 《吉林医学》2007,28(11):1311-1312
目的:观察万汶TM行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ASAI~Ⅱ级脑膜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V组)和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且平稳后V组从中心静脉25~35ml/min输入万汶TM(HES130/0.4)15ml/kg,C组输注等量乳酸林格氏液。常规监测SBP、DBP、MAP、SpO2、HR、CVP、PETCO2、ECG,并于AHH前(T0)、AHH后即刻(T1)、AHH后30min(T2)、AHH后60min(T3)、手术结束时(T4)采集血样监测Hb、Hct,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及尿量。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输液量及尿量差异无显著意义,输血量V组明显低于C组(P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每组30例.C组术中采用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液体管理,G组在LiDCO-rapid系统监测下,以每搏变异度(SVV)指导术中液体管理.分别于气管插管术后即刻(T1)、安装人工假体后即刻(T2)、缝皮后即刻(T3)及离室前(T4)记录两组患者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异常例数,分别于术后1 d和3 d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疼痛数字评分(VAS),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液体输入量.结果 术中液体输入量G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及T3时刻CBF/CMRO2异常例数C组明显高于G组(P<0.05);术后1 d和3 d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3 d的VAS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中的脑氧代谢,并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 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以SVV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和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60例。 记录入室(T0)、切皮(T1)、始切肝(T2)、肝横断面完成(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T0~T5(术后1 d)的乳酸值 (lactic acid value,LAC),术中出入量及低血压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恢复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出血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LAC升高不明显 (P<0.05),术后1和2 d的AST,ALT,DBIL,TBIL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1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 高于C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染率和入住ICU率均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 精准肝切除术中以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短期预后。切肝期采 用高SVV值(13%~17%),横断面离断至术毕采用8%~12% SVV值可作为术中液体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和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腰椎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心指数(CI)为容量指标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脉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监测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全麻下行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RT组(在术中只进行有创动脉压的监测)、CVP组(术中进行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SVV组(术中进行有创动脉压和SVV监测)三组,术中根据有ART、CVP和SVV指标指导液体输入.记录各组患者术中液体输入量、尿量和麻黄碱的总用量,在术前、术后采集血液,测定血清Hct、Hb和乳酸值. 结果 与ART组比较,CVP组和SVV组的术中液体入量和尿量显著增多(P<0.01),麻黄碱用量显著减少(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Hct、血清Hb和乳酸值显著较低(P<0.01). 结论 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时,SVV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容量反应性,有效地指导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神经外科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目标导向组(G组)。C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行常规液体治疗;G组:在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别于术前3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毕(T3)、术后6h(T4)、术后24h(T5)、术后48h(T6)采集颈内静脉血,T1~T3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乳酸、渗透压],于T1~T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β浓度,监测T1~T3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指数(DO2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脑水肿的人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毕MBP、CVP、心指数(C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及DO2I增加,术毕以及术后6h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6h血S100-β浓度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以及脑水肿发生。结论 GDT有利于改善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Glenn手术后早期脑部淤血状态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紫绀型先心病行双向Glenn手术的患儿50例,根据术后CVP高低分为两组,C组为低CVP(CVP最高不超过13mmHg)20例,P组为高CVP组(CVP最低不小于13mmHg)30例,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别检测术前(未吸氧)、术前(麻醉诱导)、术后2h、术后24h、术后3d、术后5d的TOI,同时记录术后各点的CVP、BP、HR、SPO2等。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体重、射血分数、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经皮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OI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T0~T2TOI在C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5P组的TOI值高于C组,且在CVP超过19mmHg时TOI与CVP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788,P<0.001)。结论:Glenn手术术后早期脑氧代谢失衡,并且与CVP的增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指导的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的术中循环管理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岁以上择期行乙状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为TEE指导下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对照组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N组麻醉后根据TEE监测降主动脉的纠正血流时间和每搏输出量调整液体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C组按照传统方法补液。比较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建立人工气腹后即刻(T2)、肿物切除(T3)、停止气腹后(T4)、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术后记录晶体/胶体比例及总量、尿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浆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组术中尿量、平衡液输注量明显少于C组(P < 0.01和P < 0.05),聚明胶肽输注量多于C组(P < 0.05);2组HR、MAP在T1、T2时间点均较麻醉诱导前T0降低(P < 0.05~P < 0.01),CVP在T1时间点较T0增高(P < 0.01)。与C组比较,N组HR在T4、T5时间点升高(P < 0.01),CVP在T3、T4、T5时间点降低(P < 0.01);与术前比较,术后N组的ALT水平上升(P < 0.01),AST和BUN水平下降(P < 0.01),术后C组的ALT、AST、BUN、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32.0%(P < 0.05)。结论TEE指导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FloTrac心排量监测系统在泡型肝包虫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4年至2016年共纳入70例病例,入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n=35),对照组依照有创动、静脉压力来确定术中液体治疗策略;B组(n=35),处理组采用FloTrac心排量监测系统,以SVV、CI等为主要目标参数确定液体治疗策略。记录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液体入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平均住院床日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麻醉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心率、MAP、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CVP、输液量及尿量低于A组,B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平均住院床日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oTrac心排量监测系统指导下的液体治疗策略应用于泡型肝包虫手术能明显降低患者围术期液体输入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平均住院床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