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Galectin-9和MMP-2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alectin-9和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2种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Galectin-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9.3%(χ2=11.529,P<0.001),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01),且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更长(P=0.013)。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7.9%,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35.7%(χ2=9.633,P=0.001),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且阳性表达者生存期较短(P=0.036)。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Galectin-9低表达,MMP-2高表达;检测二者可用于判断食管鳞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中Her-2/neu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以Her-2/neu单抗对过表达Her-2/neu蛋白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Hercep Test 试剂盒,对94例外科切除、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的标本中Her-2/neu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neu蛋白在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在94例食管鳞癌中的过表达率为20.2%(19/94),其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N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T3+T4期的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T1+T2期的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30.0% vs.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P=0.039);在N1期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在NO期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率(26.8%vs.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P=0.045);生存分析显示HER-2/neu蛋白过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于非过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8,P=0.017),而两组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0.6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neu基因过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之一.结论 HER-2/neu基因过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HEK-2/neu蛋白过表达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并为HER-2/neu过表达的病例应用HER-2/neu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痛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检测46例食管鳞癌组织和4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2者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胞质/核内,阳性率为41.3%(19/46),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1.17±0.25)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0.35±0.12)(t=13.942,P<0.001).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mRNA高表达(高于癌组织中的平均水平)者为24例(52.2%).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正关联(rp=0.474,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χ2=6.624,P=0.010)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404,P=0.007),HIF-1α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χ2=0.321,P=0.571)、淋巴结转移(χ2=0.708,P=0.400)、浸润深度(χ2=2.333,P=0.127)及临床分期(χ2=0.067,P=0.800)均无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对临床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3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表达水平;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和RT-PCR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 mRNA的水平.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率80.9%、EphrinA1阳性表达率为84.4%,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EphA2和EphrinA1蛋白表达同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Eph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phrinA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EphA2和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结论:EphA2和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提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子1 (SNA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含183例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NAT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SNAT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不表达,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率为45.4%(83/183);SNAT1的过表达与肿瘤大小(P=0.023)、淋巴结转移(P=0.007)以及疾病进展(P=0.003)有关;生存分析显示SNAT1过表达患者的预后要劣于SNAT1阴性表达患者(P<0.001).此外,SNAT1过表达是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4).结论 SNAT1在食管鳞癌中异常活化,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骨架结合蛋白Fascin、突触蛋白Syn和肿瘤抑制基因P63等23种肿瘤相关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上述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的关系。结果:23种蛋白中,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80%)的蛋白是AE1/AE3、P63、CK5/6、CK、Ki67和MUC1,较低(≤30%)的是CD56、CTTN、Syn、S100、CgA和CK20。其中,Syn在淋巴结有转移组织比无转移组织表达升高(χ2=4.167,P=0.041),免疫蛋白CD56在低分化组织高于中高分化组织(P=0.017),细胞增殖抗原Ki67在中晚期组织高于早期(χ2=6.596,P=0.010);而与此相反,P63则在淋巴结无转移时表达上升(χ2=5.095,P=0.024),细胞黏附因子E-cad、Fascin、Ezrin、PLK1在中高分化组织中表达升高(P均<0.05),酪氨酸磷酸化蛋白CTTN和Vim在早期组织高于中晚期组织(P均<0.05)。结论:Syn、CD56和Ki67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差有关;而P63、E-cad、Fascin、Ezrin、PLK1和Vim、CTTN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FBXW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BXW7蛋白在90例食管鳞癌和20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及40例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组织标本中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FBXW7表达的水平。分析FBXW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BXW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及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0.0%(36/90)、85.0%(17/20)、77.3%(17/22)、33.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1.9227,P=0.0001)。40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FBXW7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P0.05)。食管鳞癌患者FBXW7的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2=9.6429,14.9082,16.2936和10.2215,P=0.0019,0.0006,0.0003和0.0014)。结论 FBXW7m RNA在食管鳞癌组织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低,FBXW7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转移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反映食管鳞癌病情严重程度重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SAMHD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4例食管鳞癌组织SAMHD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AMHD1主要在食管鳞癌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表达.SAMHD1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T、N、TNM分期)及上纵膈淋巴结的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大尺寸肿瘤中,SAMHD1低表达更为显著(P =0.013).肿瘤分化程度越差,SAMHD1表达可能越低(P = 0.001).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例中SAMHD1的表达更低(P= 0.044).与高表达SAMHD1组相比,低表达SAMHD1组的累积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 SAMH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越低,患者的生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淀粉样前体样蛋白2(APL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数据库分析APL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收集2015年12月-2020年5月年来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肝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0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APLP2的表达差异。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APLP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APLP2在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数据库分析表明,APLP2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P0.00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APLP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1,P=0.003)。APLP2表达水平与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χ~2=13.100,P=0.000)、TNM分期(χ~2=8.087,P=0.005)以及脉管侵犯(χ~2=10.510,P=0.001)密切相关。生存分析表明,APLP2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χ~2=17.530,P0.001)。结论 APLP2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Edmondson-Steiner分级、TNM分期以及脉管侵犯密切相关,对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鳞癌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及探讨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P=4.79×10-7;P=2.21×10-9),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2,P=0.002);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03;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P=0.028;P<0.001),而TβR1、p-Smad2/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βR1和p-Smad2/3蛋白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013;P=0.0017)。结论 TβR1和p-Smad2/3蛋白表达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大量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rf2、Kea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74例,取食管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其中Nrf2及Ke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①Nrf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21.259,P<0.001),Kea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34.863,P<0.001)。②新疆不同民族之间Nrf2、Kea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rf2:χ2=12.674,P=0.020;Keap1:χ2=11.237,P=0.004)。③Nrf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χ2=5.040,P=0.036),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也相关(χ2=10.187,P=0.020)。Keap1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χ2=6.916,P=0.010)和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χ2=15.432,P<0.001)。④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rf2和Keap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219,P=0.031)。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Nrf2、keap1蛋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对临床进一步研究食管癌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VEGF-C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在7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正常食管粘膜中未见VEGF-C抗原的表达,而在7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28例阳性表达(38.9%)。VEGF-C抗原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10.77,P〈0.01;x^2=10.98,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VEGF-C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C阴性组(x^2=11.16,P〈0.01)。结论 VEGF-C的表达可促进食管鳞癌的淋巴转移。VEGF-C抗原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变化。方法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80例及癌旁组织6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及Kaplan-meier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45例PTK7蛋白表达阳性(χ2=50.17,P<0.01),食管癌旁非典型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中PTK7蛋白表达均阴性。PTK7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浸润长度、临床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1);当肿瘤组织PTK7蛋白表达综合免疫组化评分≥5分时,5年生存率有下降趋势(χ2=3.35,P=0.06)。结论 PTK7表达与食管鳞癌有关,当PTK7综合免疫评分≥5分时,5年生存率有下降趋势利用检测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相关性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蜡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ERCC1蛋白质表达,分析其在二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RCC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在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 <0.01)。ERC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5.822,P <0.05)和临床分期(χ2=4.40,P<0.05)相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Ki-67标记指数无明显相关( P >0.05)。结论ERCC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犹东  高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3):206-209
目的探讨C—myc、P53、bcl-2、CD44V6、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P53、bcl-2、CD44V6、nm23-H1基因在56例食管鳞癌及2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对所有病例进行3年随访。结果(1)C—myc、P53、bcl-2、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nm23-H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2)C—myc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TNM分期相关;bcl-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CD44V6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C—myc、P53、bcl-2、CD44V6、nm23-H1基因表达均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中病理分级、TNM分期、bcl-2、CD44V6、nm23-H1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C—myc、P53、bcl-2、CD44V6的高表达及nm23-H1的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相关。(2)C—myc、P53、bcl-2、CD44V6、nm23-H1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相关。(3)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bcl-2、CD44V6、nm23-H1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 黏蛋白(E-cadherin,E-cad) 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 例食管鳞癌、23 例糜烂性食管炎、24 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 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cad (sE-cad) 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且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E-cad 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及糜烂性食管炎黏膜上皮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其癌组织中E-cad 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cad 在食管鳞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P<0.05)。血清sE-cad 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 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相比,血清sE-ca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E-cad 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血清sE-cad 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筛查的血清学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RASSF1A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ong DG  Wang SF  Zhang T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1624-1627
目的探讨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2.4%(28/66)、15.2%(10/66)、0(0/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0%)(χ^2=11.323,P〈0.01);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率(61.5%)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0.0%)(χ^2=6.417,P〈0.05);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 mRNA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Twist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癌演变的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食管组织、食管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 cm内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Twist1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Twis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4.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9.3%)和正常食管组织(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wist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食管组织组、癌旁组织组、食管鳞癌组织组间Twist1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3,P=0.002).结论 Twist1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过程,检测Twist1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诊断、判断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RIG3和EGFR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食管正常组织中LRIG3及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LRIG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食管正常组织(χ2=60.480,P<0.001),EGFR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食管正常组织(χ2=32.976,P<0.05)。LRIG3和EGFR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有关(χ2=3.939和4.318、4.374和5.910、5.293和5.884,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LRIG3和EGFR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关联(rP=0.264,P=0.034)。结论:LRIG3表达下降和EGFR表达升高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病人9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人食管鳞癌组织中IL-32表达,按照IL-32表达情况分为IL-32高表达组41例和低表达组54例,比较2组病人相关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IL-3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合并化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化疗和IL-32高表达是食管鳞癌放疗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IL-32高表达是中期食管鳞癌放疗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