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负担、不同部位的脑白质高信号(WMH)与步态异常和平衡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WMH患者84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低负担组45例、中负担组17例和高负担组22例,测量步长、步宽、步速和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综合评估步态与平衡功能,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负担不同部位WMH与步态异常和平衡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WMH高负担组步长最短、步宽最长、步速最慢,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与步长、步速、Tinetti总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测试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7、-0.480、-0.670、-0.435、-0.600,均P<0.01),与步宽呈正相关关系(r=0.740,P<0.01);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与步速、Tinetti总分及Tinetti平衡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02、-0.698、-0.795,均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步态障碍的特点及脑微出血病灶的数目、部位与步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CSVD患者,根据合并脑微出血情况分为CSVD伴脑微出血组(n = 29)和CSVD不伴脑微出血组(n=73).另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头颅MRI检查无CSVD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 = 30).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定量步态参数测定,比较脑小血管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步态参数的差异性.测定的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双脚支撑相百分比等,统计分析比较CSVD患者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步频、双脚支撑相百分比等步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VD伴脑微出血组较正常组步长缩短、步速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不伴脑微出血组较正常组步长缩短、步频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伴脑微出血组与CSVD不伴脑微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微出血病灶数目与步长呈负相关(r=-0.295,P= 0.001),与双脚支撑相呈正相关(r =0.225,P = 0.011),即脑微出血病灶数目越多、步长更短、双脚支撑相更长.额叶、颞叶和深部的脑微出血与步长变短、步速减慢相关(P<0.05).结论 脑微出血作为独立因素和CSVD患者的步态障碍有相关性.额叶、颞叶和深部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脑白质疏松(LA)者白质疏松等级及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探讨LA者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在院的LA者101例,按照认知功能损害不同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SVo)组(n=54)及认知功能正常(NC)组(n=47),采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中文版(CAMCOG-C)等多项认知功能量表评价认知功能,使用3.0T头颅MRI扫描并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分为3级,应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或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SVCI组白质疏松等级及血管狭窄程度(2.0±0.8、2.6分±1.0分)均显著高于NC组(1.1±0.6、2.0分±1.0分)(P=0.020,P=0.003);将LA者按照白质疏松等级进行分组(1级、2级、3级)后发现,白质疏松等级越高者,其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认知评分逐渐降低,且MMSE(25分±4分、24分±6分、22分±4分)及CAMCOG-C(83分±14分、80分±14分、73分±14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P=0.014).同时对LA者MMSE评分与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LA者认知功能与白质疏松等级(r=-0.317,P=0.001)及血管狭窄程度(r=-0.284,P=0.004)均成显著负相关.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各项因素后白质疏松等级(OR =2.025,95%CI1.037~3.954)及血管狭窄程度(OR=1.812,95%CI1.129 ~2.908)仍是LA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白质疏松者认知功能损害不仅与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同时也与大血管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n=30)、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组(B组,n=30)两组,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8周,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及B组摆动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A组摆动相和步宽及B组步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改善较为明显(P<0.05),步宽和摆动相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能改善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简易精神状态测验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Assessment,MoCA)筛查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认知异常的能力及认知损害情况;探讨脑白质损伤、脑白质内胆碱能通路损伤情况与认知损害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8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MMSE、MoCA 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完成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者予Fazekas 量表、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olinergic pathways hyperintensities scale,CHIPS)测评.结果 MoCA 测评出认知异常者为83 例(94.32%),而MMSE 仅为22 例(25.00%);MoCA 测评两组间总分及各认知域比较在总分及视空间/ 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延迟记忆方面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 评分与Fazekas 量表评分、CHIPS 评分间存在相关性(r=-0.340,P=0.001;r=-0.343,P=0.001).结论 MoCA 较MMSE 筛查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敏感性高;脑白质损伤、脑白质内的胆碱能通路损伤程度与认知功能间存在可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喻小红  张临洪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64-196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A组)23例及单纯脑梗死患者(B组)2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对认知功能与睡眠呼吸参数及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睡眠结构及认知评分方面:A组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期、NREM 1期所占比例高于B组,NREM 3+4期、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期所占比例低于B组,A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与睡眠呼吸参数及分期相关性:A组患者MMSE评分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夜间最低SaO2、NREM 3+4期呈正相关(r=0.445、0.430、0.491,P<0.05);与AHI、SaO2减低指数(ODI)、NREM 1+2期呈负相关(r=-0.428、-0.640、-0.436,P<0.05);与微觉醒指数、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A组MoCA评分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呈正相关(r=0.441、0.427,P<0.05),与AHI、ODI、NREM 1+2期呈负相关(r=-0.457、-0.463、-0.378,P<0.05),与微觉醒指数、NREM 3+4期和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B组患者MMSE评分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AHI、ODI、微觉醒指数、NREM 1+2期、NREM 3+4期及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B组MoCA评分与ODI、微觉醒指数呈负相关(r=-0.433、-0.448,P<0.05),与REM期呈正相关(r=0.440,P<0.05),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AHI、NREM 1+2期、NREM 3+4期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伴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同时认知功能受损严重,表明OSAHS可能加重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后疼痛分级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6月本科接受腹腔择期开放性手术的住院老年患者30例,术后24、48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并同时采用MMSE量表、AFT量表、CDT量表对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分.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对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结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术后疼痛进行量化评分,变量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术后疼痛分级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MMSE量表术后24、48 h与VAS评分无线性相关(r=-0.053,P=0.786;r=-0.052,P=0.783);AFT量表术后24、48 h与VAS评分无线性相关(r=-0.323,P=0.082;r=-0.038,P=0.841);CDT量表术后24 h、48 h与VAS评分有负线性相关(r=-0.731,P=0.000;r=-0.636,P=0.001).结论 术后认知功能在视空间结构功能及执行功能方面与VAS评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脑区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D患者87例,采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运用UPDRS-Ⅲ评价PD患者运动功能,Hoehn-Yahr分期进行病情分级。根据认知评分和诊断标准,将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组(PD-NC)、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和痴呆组(PD-D),入组者均行头颅MRI (3.0 T)检查,运用Scheltens量表对侧脑室旁、深部白质评分。 结果 3组间不同部位白质疏松比较,额叶、深部白质、侧脑室旁、LA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顶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幕下白质疏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MCI组与PD-NC组相比较,额叶L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脑室旁LA评分PD-D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SE与教育程度(P<0.001)、H-Y分期(P=0.008)、深部白质(P<0.001)显著相关,教育程度呈正相关,H-Y分期和深部白质呈负相关。MMSE与深部白质关系最显著(β=-1.034)。 结论 PD认知功能与LA具有相关性,尤其是额叶、深部白质,PD患者MMSE与深部白质关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L A )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M M SE联合M oCA 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各30、42、40、40例,均进行MRI检查,按照Aboron-petretzs标准、Tarvonen-shcolder标准进行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分级和评分,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认知障碍各组间MMSE评分与L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74(P<0.05),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MMSE评分减低),而LA评分增加,呈负相关;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LA级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93(P<0.05),提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减少),LA级数随之增加。结论:伴发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有发生认知损害的高危性,合并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其临床发生认知障碍的几率越高,程度越重,LA的分级和评分可为判断脑梗死后患者伴发认知障碍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影像学指标,从而指导早期干预性治疗,防治认知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仪系统采集社区老人步态时空参数,探讨其中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相关指标。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广州市区内居住的社区老人94例,有跌倒史39例,无跌倒史55例,进行Berg(Berg balance scale,BBS)量表评分,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仪系统采集社区老人步态时空参数,采用t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步态时空参数中影响平衡能力的相关指标。结果有跌倒史老人与无跌倒史老人Berg评分、步态周期、步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右支撑相、右摆动相、双支撑相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步态周期、左支撑相、右支撑相、双支撑相与Berg量表评分负相关(P<0.05),步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摆动相、右摆动相与Berg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步速、双支撑相是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步态周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右支撑相、右摆动相不是老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速、双支撑相是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模态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运动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I)评定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采用足印法进行步态分析;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评估两组患者疲劳程度。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步态参数、疲劳程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干预前高,步速、步频均比干预前快,步幅较干预前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干预前低(P <0.05);研究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步速、步频均比对照组快,步幅较对照组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多模态运动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和疲劳状态,提高自我效能,还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血糖波动对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8例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行3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应用CGMS监测评价24h血糖平均值(MBG)及其标准差(s);CGMS监测期间行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测定,包括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加拿大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和画钟试验,统计分析标准差与上述3项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标准差与MMSE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324,P〈0.01),与MOCA分数无关(r=-0.212,P=0.081),与画钟试验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325,P=0.001);校正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标准差与MMSE、MOCA、画钟试验分数均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7,-0.046,-0.292,均P〈0.05);校正MBG后,标准差与MMSE、MOCA、画钟试验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4,-0.455,-0.345,均P〈0.01)。分别以MMSE、MOCA、画钟试验为应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标准差是MMSE、MOCA、画钟试验分数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378,-0.224,-0.345,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对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有影响,血糖波动大可能导致总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成人型脊柱畸形患者(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步态特征,进一步熟悉ASD患者下肢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为ASD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术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ASD患者51例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例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基础疾病)选出51例健康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Healthy Related Questionnaire of Life, HRQOL),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简版生活质量量表-36(Short Form-36,SF-36)评分。使用步态分析系统记录运动学参数。受试者骨盆及下肢特定的位置放置标记后在设定路线内以个体舒适步速行走,至少记录10个步态周期。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患者下肢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且行走过程中呈逐渐减慢趋势;ASD患者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VAS、ODI与步长、跨步长、步频、膝关节屈伸及髋关节屈伸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SF-36中的生理部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患者跨步长、步长、步频、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减小,且活动中逐渐减小;ASD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学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择61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在其最后一次发作的72h内应用MoCA及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其认知功能,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TIA组的MoCA总评分、MMSE总评分[分别为(16.59±5.74)分,(20.80±4.20)分]低于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为(27.58±1.36)分,(27.69±2.0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IA患者的MoCA和MMSE总评分随TIA发作次数增加而降低,TIA患者的MoCA总评分与MMSE总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777,P<0.01),且相关系数随发作次数增加而增高;MoCA对TIA认知障碍诊断的敏感性、诊断效率(分别为86.89%、90.10%)高于MMSE(分别为67.21%、79.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P=0.032).结论 MoCA量表测试可以反映TIA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可作为TI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筛查的良好工具,其应用价值优于MM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探讨PNF技术结合低频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与足下垂刺激仪,并根据患者踝关节跖屈、外翻程度来调整电极贴片的位置及具体刺激量.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时空参数,FMA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步长、步幅、步频、单腿支撑时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指标步长、步幅、步频、单腿支撑时间、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FMA下肢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结合足下垂刺激仪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时空参数,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认知损害与抑郁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SIV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认知损害者48例(A组),痴呆者36例(B组),无认知损害者22例(C组).根据SIVD者的临床特征及老年抑郁量表-30项(GDS-30)评分情况,将SIVD患者分成抑郁组(>10分,72例)和无抑郁组(≤10分,34例)两组.比较A、B、C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的认知损害情况.多因素分析SIV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结果:A、B、C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CAMCOG-C评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均为A组最高,C组最低.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的Framingham评分与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性,但抑郁组患者的GDS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组,CAMCOG-C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主效应在CAMCOG-C全部子项中均差异显著;抑郁程度主效应在CAMCOG-C大部分子项中也差异显著;但两者的相互作用只在语言总分、语言理解、注意及执行中差异显著.结论:SIVD患者有着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及认知损害症状,且SIVD并发抑郁的患者认知受损现象更为严重,认知损害与抑郁症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步态以及平衡等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训练前后评定患者的平衡、躯干控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生活质量以及行走过程中下肢的步态时空参数。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37.61±4.36)分、(83.41±8.61)分、(80.71±9.19)分、(3.86±0.23)分]均高于对照组[(34.86±4.11)分、(76.83±7.36)分、(72.37±9.57)分、(3.66±0.34)分,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步态时空参数的步速、步频和跨步长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跨步时间和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可有效优化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改善其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57例MHD患者(实验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P300潜伏期和P300振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MT、P300潜伏期、BUN、S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P300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IMT的增加,P300潜伏期、BUN、Scr呈逐级升高的趋势(P<0.05);MMSE评分、P300波幅呈逐级减少的趋势(P<0.05)。IMT与P300潜伏期(r=0.536)、Scr(r=0.378)呈显著正相关,与P300波幅(r=-0.521)、MMSE评分(r=-0.48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参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