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131I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入院的1854例确诊为DTC的患者其中肺转移45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甲状腺炎、被膜侵犯、有无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筛选出DTC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根据131I治疗效果,将45例肺转移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显影时机方面存在的差别,分析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结果 131I治疗DTC伴肺转移有效率为55.56%(25/45)。单因素分析显示DTC病理类型滤泡癌、甲状腺外组织侵犯发生肺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χ2=41.388,11.9112,P均<0.05);年龄、性别、甲状腺炎对DTC发生肺转移无影响(χ2=2.65,0.074,0.8290.11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病理类型、甲状腺外组织侵犯是DTC肺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01,OR=8.409,2.792);进一步对DTC肺转移的患者131I的疗效分析显示,年龄≥55岁患者,131I无效的比例显著高于年龄<55岁组(χ2=6.252,P=0.012);而显影时机分析显示,首次治疗发现肺转移的患者有效比例为92%,显著高于随访发现肺转移患者比例8%,(χ2=6.35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年龄、显影时机是131I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滤泡状癌、甲状腺外组织侵犯会增加DTC肺转移的风险且高龄、随访时发现肺转移的患者131I治疗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回顾性研究,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结合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华西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48例DTC肺转移患者,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按照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评价标准,48例DTC肺转移患者治愈率10.5%、有效率62.5%、无效率37.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胸部X线或CT、除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残留甲状腺组织等时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无明显影响.(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131I治疗DTC肺转移有较好的疗效.DTC肺转移患者中,无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时的血Tg水平低和肺摄取131I率高的患者1231I治疗效果好.总之,131I治疗DTC肺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对今后提高131I治疗效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确诊为DTC肺转移的病人给予相应剂量的131Ⅰ治疗,对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局部淋巴结转移、肺外远处转移、清灶治疗前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和肺部摄取131Ⅰ形态等9个因素进行分析,评价131Ⅰ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病人的年龄、清灶治疗前血Tg水平及肺外远处转移与疗效有关(P < 0.05~P < 0.01);经多因素分析,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131Ⅰ治疗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P < 0.05)。结论131Ⅰ治疗DTC肺转移疗效较好,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DTC肺转移疗效的确切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首次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在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中的价值。方法:120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前测Tg水平,去除治疗5d后行SPECT/CT显像,6个月后复查SPECT/CT显像(复查显像)和测Tg水平,比较2次显像颈、胸部摄131I转移灶的变化。结果:首次显像未见摄131I转移灶患者100例(A组),复查显像发现有摄131I转移灶患者6例(阳性率6.0%)。Tg<10μg/L者59例(A1组),其中1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7%);Tg≥10μg/L患者41例(A2组),其中5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2.2%)。首次显像有摄131I转移灶患者20例(B组),复查显像7例仍有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35.0%)。Tg<10μg/L者9例(B1组),其中1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1.1%);Tg≥10μg/L者11例(B2组),其中6例复查显像仍有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54.6%)。A组和B组复查显像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1.664,P=0.001),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两两组间复查显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对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131 I治疗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人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38例DTC肺转移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21例,采用胸部CT、131I显像及Tg变化综合判断131I治疗效果差异,并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131I治疗有效率老年组为9例(52.9%),非老年组为18例(85.7%,P=0.0364,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合并其他脏器远处转移(P =0.0126)及肺病灶类型(P=0.0211),均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P=0.8634)、肿瘤病理分类(P =0.6475)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 =0.9177),均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DTC肺转移的131I治疗效果不及非老年,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略有差异,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量131I(7400MBq)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DTC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结果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阳性病例16例(32.7%),其中甲状腺残留1例,转移灶15例(30.6%)。经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均检测出上述转移灶,同时新发现6例患者的转移灶,转移灶检出率42.9%。结论 Rx-WBS可检测出部分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对Tg+DxWBS-的DTC患者常规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可提高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Rx-WBS)与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Tg+Dx 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收治的Tg+Dx WBS-的DTC患者(滤泡状癌2例,乳头状癌4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8例,年龄1273(46±17)岁,治疗前完成常规检查,包括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盲法给予大剂量131I7400 MBq治疗,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超声诊断的增大淋巴结的图像特点及治疗剂量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的摄碘情况。结果:超声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伴甲状腺残留1例。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发现其中12例颈部淋巴结摄碘,9例未发现摄碘。而且比超声新发现2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检测Tg+Dx WBS-的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灵敏度较高,但疑似转移的情况较多,特异性低;Rx-WBS及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最大程度检测到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摄碘情况,对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做出较肯定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131Ⅰ治疗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人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Ⅰ治疗的38例DTC肺转移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21例,采用胸部CT、131Ⅰ显像及Tg变化综合判断131I治疗效果差异,并对可能影响131Ⅰ治疗DTC肺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131Ⅰ治疗有效率老年组为9例(52.9%),非老年组为18例(85.7%,P=0.0364,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合并其他脏器远处转移(P=0.0126)及肺病灶类型(P=0.0211),均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P=0.8634)、肿瘤病理分类(P=0.6475)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0.9177),均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DTC肺转移的131Ⅰ治疗效果不及非老年,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略有差异,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然  夏俊勇  姚晓波  罗玲玲  刘学公 《安徽医学》2013,34(12):1829-183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联合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66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大部切除并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患者,进行血清Tg测定和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结果 对DTC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Tg分别为78.7%、84.2%和80.3%;131I-WBS分别为85.1%、100.0%和89.4%;Tg联合131I-WBS分别为91.5%,84.2%和89.4%.结论 血清Tg测定联合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在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患者病情评估中有互补作用,对监测复发和转移病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残余甲状腺完全去除,131I全身显像 或B超、X线、CT、PET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DTC患者8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大小、血清Tg水平、131I显像是否显示转移淋 巴结.结果 与131I治疗淋巴结转移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131I显像是否显示转移淋巴结、淋巴结大小(P=0.009、0.003),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血清Tg水平与131I 治疗淋巴结转移疗效无关(P均>0.05).结论 131I显像是否显示转移淋巴结、淋巴结大小是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后能独立影响131I治疗淋巴结转移疗效的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131I治疗后的意义。方法2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首次行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5例,其余转移灶于3~6个月后二次治疗时发现,有5例患者(17.2%)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 3例患者(10.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结论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D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随访中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甲状腺球蛋白(Tg)、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口服2.96~7.40 GBq剂量131I后7 d,分别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将131I-SPECT/CT结果与Tg、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DTC病人中,22例(70.3%)血清Tg阳性,8例阴性;131I-SPECT/CT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26例(86.7%),4例阴性;B超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14例(46.7%),16例阴性。共56个颈部淋巴结转移,131I-SPECT/CT颈部融合显像发现淋巴结转移灶50个(89.20%);B超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灶39个(69.6%)。131I-SPECT/CT与Tg检测DTC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1.13,P>0.05)。131I-SPECT/CT与B超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86,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和Tg对监测DTC术后病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高,二者相互补充。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高于B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随访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测83例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在给予5.55GBq ^131I-治疗5~7d后行^131I全身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所示肿瘤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行半定量法评分,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DTC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关系的差异。结果87.95%(73,/83)的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和^131I-WBS显像符合,9.64%(8/83)的DTC病人血清Tg阳性(Tg〉0.10μg/L)而^131I-WBS阴性,有2.41%(2/83)的DTC病人血清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肿瘤转移灶浓聚^131I-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25~0.849,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DTC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有相关性,Tg水平升高预示DTC病人体内存有大量肿瘤转移灶,应对其密切随访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首次131I清甲治疗半年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阴性但甲状腺床仍有少量残留的患者是否需要再次131I治疗。方法: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行131I治疗且TGAb正常者72例,按首次131I治疗后有无甲状腺床残留分为残留组27例,对照组45例,分别随访动态监测Tg、TGAb及131I显像。结果:残留组与对照组随访前后Tg均无显著变化;残留组(t=0.970,P〉0.05),对照组(t=0.800,P〉0.05)。首次随访残留组与对照组Tg无显著差别(t=0.43,P〉0.05),随访末残留组与对照组Tg仍无明显差异(t=0.846,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随访Tg〈2μg/L但甲状腺床有少量残留时,无需再次碘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清甲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与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判定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提供参考指标.方法:596例DTC患者,均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及131I清甲治疗,术后常规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首先检测血清中Tg水平,然后给予患者诊断剂量131 I...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DTC(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及其抗体(TgAb)的检测结果,探讨定性测定TgAb和Tg之间的关系.方法:DTC患者141例,首次131I治疗前检查128人次,重复治疗前检查共计120人次,按Tg水平分为5组,比较各组间TgAb阳性率。结果:首次131I治疗前及重复131I治疗前,Tg在100μg/L以下组,TgAb阳性率随Tg升高而下降,Tg>100μg/L组,少有TgAb阳性者.首次131I治疗前TgAb总阳性率为24.2%,重复131I治疗前TgAb总阳性率为14.2%,两组间Tg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Tg<10μg/L、Tg<10μg/L的条件下,两组间TgAb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在低水平时,TgAb有更高的阳性率,临床上在判断DTC患者是否治愈时,应充分注意TgAb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手术前后及复发时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30例OTC(术后肺转移7例、局部复发23例)在术前、术后及复发时血清VEGF(serumVEGF,sVEGF)的水平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g及TgA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手术前s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97、14.140,P均〈0.05);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术后sVEGF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77、11.500,P均〈0.05);术后2组sV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3、1.525,P均〉0.05);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复发前后s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387、12.160,P均〈0.05),复发后肺转移组sVEGF较局部复发组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5)。2组血清瞻浓度与sVEGF表达成直线正相关(r=0.786,P〈0.01)。结论sVEGF在DTC术前及术后复发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估DTC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