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12个吻合血管和8个不吻合血管的髂骨移植标本进行了微血管造影观察。11个吻合血管通畅的标本,移植骨内均有微血管分布,与宿主骨结合部的微血管主要来源于移植骨及骨膜,说明了移植物是存活的,并参与了和宿主骨的愈合。8个不吻合血管的髂骨移植标本中,4周以内的标本均未见微血管分布,8周以后的标本内见有少量周围软组织的微血管长入移植骨,说明传统骨移植的“爬行替代”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吻合血管骼骨移植并Ⅰ期人工种植牙修复下颌骨缺损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8~35岁.手术全部成功.伤口Ⅰ期愈合.移植骨块愈合时间为9~16周,人工种植牙半年摄片示完全愈合,表明对由于外伤、肿瘤等术后造成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血循环重建的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有显著的优点,但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可带来许多临床问题,故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通过21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论述了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并指出在骨肌瓣上设计窗口皮瓣,为了解深部移植体血供情况提供了直观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报告显微血管吻合游离腓骨移植8例的临床研究,术后随访10月~10年,疗效满意7例(87.5%).因此移植腓骨有可靠血供,骨连接部愈合快,腓骨小头解剖结构类似桡骨远端,能满意地恢复腕关节功能。因此在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需重建桡腕关节功能时,应首选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带腘血管的犬胫骨上段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血管造影及墨汁灌注,研究犬胫骨上段的血供;以腘血管为蒂切取其胫骨上段,游离移植于对侧股部,端-端吻合腘血管蒂与隐血管.术后1周行动脉造影和移植骨段的组织学检查.结果2例犬的胫骨上段经腘动脉灌注,均显影良好;移植后动脉造影显示,10例中有8例的移植骨段血运良好,骨组织保持正常的生物学活性.结论以腘血管为蒂的犬胫骨上段,是一个简便可行、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吻合血管游离骨移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何同群  何力 《广东医学》1989,10(5):9-11
下颌骨肿瘤瘤段截除后骨缺损,严重影响咬(牙合)功能及面颌部外形,必需重建修复,但有一定困难。同种异体或单纯自体骨移植、假体植入等均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七十年代以来,显微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带血管蒂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陆续有报道,但由于肋骨扁、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病。近年来 ,发病日渐增多 ,据报道 ,每年美国就有 15 0 0 0例左右新病人[1] 。在西方国家中 ,大约 18%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是由于该病导致的[2 -3] 。该病发展速度较快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 ,大量文献证实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9,13,15] 。Judet等在 1981年报道了该项技术 ,并于此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主要适用于年龄小于 5 0岁 ,Steinberg分期Ⅱ -Ⅳ期的病人。由于手术效果较好 ,病人满意度较高 ,从而被杜克大学等 7所国际骨科研究中心的研…  相似文献   

9.
文章报告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游离髂骨移植方法重建下颉骨缺损,共完成7例。6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造釉细胞瘤。7例显微血管吻合均成功。其1、2、3、4、5年生存率为6/6、4/5、3/3、3/3、1/1。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及该术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李继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55-1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例骨不连均再次施行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配合中医药治疗是临床治疗骨不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对青壮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颇难处理。作者于1990年11月至1993年12月为该年龄组22例患者,23个股骨头坏死施行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术。对其中术后六个月以上的20例进行了随访:19例髋部疼痛消失,1例减轻。术后二年的16例肢体长度差别已不足2cm,跛行步态消失。关节功能与术前相比未见减退。复查术后X光: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头的高度增加。获得较好疗效。作者认为该手术主要通过①活髂骨块机械性支撑股骨头软骨面;②重建或增加股骨头血供;⑧降低骨内压与关节腔内压;④改善静脉回流四个方面实现其疗效。文章中扼要介绍了作者手术的经验、局部解剖要点及手术成功的几个关键,并通过治疗结果分析,提出了该手术的适应症,为青壮年患者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治愈该病患的有效、可行疗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游离植骨仅适于小段骨缺损,而不适于大段骨缺损。利用钛网包裹打压松质骨游离植骨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可克服以往松质骨植骨无包裹打压的缺陷,避免植骨后骨吸收现象的发生,而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康复活动。其愈合方式是松质骨通过从钛网孔周围长入的血管获得营养和成骨因子形成新骨,然后新骨逐渐皮质化塑形来修复大块皮质骨骨缺损。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骨缺损愈合较快,是修复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蒋巧  金伟 《华夏医学》2002,15(6):876-878
叙述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促进骨愈合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以及红骨髓的成骨性能 ,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部位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深层的肌间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1例进行摹拟手术。结果 该肌间隙行走的血管主要由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一阔筋膜张肌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cm。结论 以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可用于修复股骨颈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万古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的感染控制率与感染指标控制情况和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6.7%、13.3%、23.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3.3%、26.7%、36.7%、50.0%(P<0.05);观察组感染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X线片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立柱式植骨治疗胫骨上端骨缺损与膝关节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膝关节上、下端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保持与重建是治疗中的关键。作者对胫骨上端骨肿癌49例切刮、冷冻后采取立柱式植骨,以保持和重建膝关节结构与功能,防止平台骨塌陷及复发。随访16个月~11年,优良率达92%,复发和恶变各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骨愈合生物学特点及其融合效果。【方法】45只新两兰大白兔均行单节段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术,依植骨材料随机分为A(自体髂骨)、B(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和C(单纯支架)3组,每组15只。术后2、6、12周分别处死动物3、3、9只,取出腰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等方法分析融合状况。【结果】术后2周3组均未见骨性融合,12周大体标本观察A、B、C组融合率分别为66.67%(8/12)、83.67%(10/12)、0;生物力学测试A、B组融合者硬度和强度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示B组融合块中央区典型软骨细胞较少,纤细编织骨包围支架材料周围,此区新生骨以组织工程骨的直接成骨为主。【结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用于兔腰椎横突问融合,可达到自体髂骨的融合效果,未吸收支架材料不影响局部生物力学功能,中央区骨形成主要是直接成骨过程,边缘区包括膜内成骨、软骨成骨和直接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骨愈合生物学特点及其融合效果.[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单节段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术,依植骨材料随机分为A(自体髂骨)、B(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和C(单纯支架)3组,每组15只.术后2、6、12周分别处死动物3、3、9只,取出腰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等方法分析融合状况.[结果]术后2周3组均未见骨性融合,12周大体标本观察A、B、C组融合率分别为66.67%(8/12)、83.67%(10/12)、0;生物力学测试A、B组融合者硬度和强度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示B组融合块中央区典型软骨细胞较少,纤细编织骨包围支架材料周围,此区新生骨以组织工程骨的直接成骨为主.[结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可达到自体髂骨的融合效果,未吸收支架材料不影响局部生物力学功能,中央区骨形成主要是直接成骨过程,边缘区包括膜内成骨、软骨成骨和直接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