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为代表的放射诊断设备,已经在现代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实而准确的患者信息。然而放射诊断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的照射,难免会受到放射威胁。本文分析了放射诊疗过程中各个参数对于患者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对控制患者放射剂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朱旭  杜成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6):692-694
目的 评价昆山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水平。方法 选择昆山市内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及工人,参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5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3±0.02)mSv/a,医用X射线诊疗和X射线工业探伤类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水平较高。放射危害管理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结论 虽然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逐渐降低,但工业用X射线探伤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最高,而从事医用X射线诊疗的人数近些年增长较快,因此今后我市放射管理和监测的重点工种为医用X射线诊疗和工业用X射线探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某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为有关部门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方法 采用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频度调查记录表,收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基本情况,并随机抽取部分机构设备进行检测。结果 某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配有放射诊疗设备754台,放射工作人员1754人,男女比例3∶1;日常放射诊疗工作以X射线诊断为主,设备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和放射诊疗应用频次分别占总数的95%、78%、98.4%;全部机构均配置了防护用品,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项目符合率分别为97%和94.1%;随机抽取的17家放射诊疗机构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1.8%,放射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8.4%;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并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结论 该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总体良好,但设备种类、人员来源、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为制定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政策和国家放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填报调查表、现场核实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的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等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基本掌握了昆明市169家放射诊疗机构的基本情况、放射防护情况和282家放射治疗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昆明市一级、二级医院主要使用的诊疗设备是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部分一级和二级医院仍使用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全部医院均配备有相应数量的X射线影像诊断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其中铅橡胶围裙数量最多,铅防护屏风数量最少。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剂量监测中,未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铅衣外个人剂量当量Hp(10)约为铅衣内的6倍和2倍,提示单纯采用铅衣内剂量计读数可能会低估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论应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更多的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尽快淘汰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明确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铅围裙内外各佩戴一个剂量计,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徐勇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64-164
为了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卫生部出台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己开展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与2006年9月1日前按规定要求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硷和技术难易程度分4类管理: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许可和日常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X射线影像诊断机构的卫生许可和日常监管.笔者总结乡镇医院放射诊疗管理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类调查河南省31个医疗卫生机构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依据GBZ 128-2002,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工作人员深部剂量当量Hp(10),对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铅衣内、外剂量监测,统计并转换为年有效剂量。结果 5年共监测4 32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84mSv,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4类工作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03,1.124,1.708,0.813mSv。结论 绝大多数诊疗人员剂量水平都在安全范围之内。4类放射诊疗工作中,受照剂量由高至低排序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平市放射诊疗机构X射线机房放射防护状况, 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
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南平市放射诊疗机构X射线机房防护检测和防护设施调查资料,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南平市放射诊疗机构共165家, 各类射线装置300台, 每百万人拥有93.8台放射诊疗设备, 设备居前3位的是DR机、普通摄片机和牙科X射线机; 全市X射线机房剂量检测合格率为79.1%;93.8%的设备设置独立机房; 73.9%的机房设置动力通风装置; X射线机房面积合格率为77.6%;机房内警告、警示标志等设置率不高。与标准相比, 动力通风等防护设施的设置还存在一定差距, 牙科X射线机、乳腺X射线机与其他X射线诊断设备同室使用现象较突出, 受检者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令人担忧。不同级别医院机房合格率、独立机房设置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南平市各级医院X射线设备机房的防护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加强源头管理, 落实日常监督跟踪机制,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诊疗技术为人类战胜疾病增添了新法宝,但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由介入操作所致的放射损伤时有发牛。介入放射诊疗中出现的放射损伤主要是介入操作中病人和工作人员接受了过高的剂量造成的。所以.了解放射损伤的有关原理,如电离辐射的的生物效应.类型以及介入放射损伤分析等有助于介入医师很好地理解X射线导致放射损伤的危险,提高防护、安全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2019年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放射诊疗频度,为有关单位开展放射诊疗监督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调查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X射线诊断、介入治疗、核医学诊疗、放射治疗等放射诊疗频度。结果 放射诊疗机构1845家,放射诊疗设备3769台,医学放射工作人员8647人。X射线诊断1843.0501万人次(应用频度594.2人次/千人口),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1300.7987万人次(应用频度419.4人次/千人口)、CT诊断460.7244万人次(应用频度148.5人次/千人口)、其他X射线诊断81.527万人次(应用频度26.3人次/千人口)。介入治疗7.1436万人次(应用频度2.3人次/千人口),核医学诊断6.681万人次(应用频度2.15人次/千人口),核医学治疗4340人(应用频度0.14人/千人口),放射治疗1.6249万人(应用频度0.52人/千人口)。结论 重庆市放射诊疗资源配置与放射诊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放射诊疗资源配置,提升放射诊疗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吉安市放射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现状,我们对全市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人员及放射诊疗设备影像质量控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X射线摄影机进行了状态检测评价和放射防护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核医学诊疗中辐射剂量的研究,探索核医疗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的具体方法,以保障患者、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方法针对最为常见的核医疗方法 131I治疗,选取68例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医师和两名护士负责治疗工作,一组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进行治疗,一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并记录两组患者服用131I后的有效剂量和医护人员1年所受的总辐射剂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之后,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受辐射剂量为(59.63±0.56)mSv,医生和护士受辐射剂量为(4.692±0.056)mSv;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受辐射剂量为(50.21±0.69)mSv,医生和护士受辐射剂量为(1.216±0.037)mSv。结论患者接受131I治疗所受到的辐射量大于公众照射年剂量限值,但比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低,但通过综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131I治疗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能够保障接受临床核医学诊疗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某院的CyberKnife机房改造情况,对其防护水平进行评价,给出CyberKnife机房屏蔽设计的建议。方法:防护设计以Accuray公司生产的CyberKnifeG3机型治疗时的最大散射条件(6MVX线,SSD(源皮距)=800mm、660mm准直器,输出剂量率为400cGy/min),按照NCRPl51报告屏蔽设计要求进行计算。结果:理论计算中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值约为10μSv/a,公众约为27.5μSv/a;实测结果中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约为19.5μSv/a,公众约为7.2μSv/a。结论:改造后的CyberKnife机房达到了防护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Safety initiat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 to work on providing guidance as to how the average practitioner might make patients safer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process by which radiation therapy (RT), an essential treatment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many patients with cancer, is prepared and deliver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can uncover certain specific errors such as machine dose miscalibration or misalignments of the patient in the radiation treatment beam. However, they are less effective at uncovering less common errors that can occur anywhere along the treatment planning and delivery process, and even when the process is functioning as intended, errors still occur. PRIORITIZING RISKS AND IMPLEMENTING RISK-REDUCTION STRATEGIES: Activities undertaken at the radiation oncology department at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Baltimore) includ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risk-reduction interventions, and voluntary error and near-miss reporting systems. A visual process map portrayed 269 RT steps occurring among four subprocesses-including consult, simul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and treatment delivery. Two FMEAs revealed 127 and 159 possible failure modes, respectively. Risk-reduction interventions for 15 "top-ranked" failure modes were implemented. Since the error and near-miss reporting system's implementation in the department in 2007, 253 events have been logged. However, the system may be insufficient for radiation oncology, for which a greater level of practice-specific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to fully understand each event. CONCLUSIONS: The "basic science" of radiation treatment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support and attention in developing novel therapies to benefit patients. The time has come to apply the same focus and resources to ensuring that patients safely receive the maximal benefit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131I治疗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了解其辐射水平。方法 25名甲癌患者共服用82880 MBq的131I。患者服药后用X、γ射线测量仪检测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出院后用α、β表面污染仪检测病房表面污染;治疗期间和出院当天对131I治疗场所及办公区进行空气采样,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空气样品,数据处理后得到空气中131I浓度。结果 131I治疗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5~0.46 μSv/h。病房清理前表面污染为0.53~40.1 Bq/cm2,其中马桶最高。患者服药后4 h内,131I治疗场所及办公区走廊空气中131I浓度分别为1.74 Bq/m3和0.66 Bq/m3131I治疗场所排风速率为0.50 m/s。患者治疗期间及出院当天,因通风导致空气中的131I浓度分别较前一天下降29.7%、79.7%和53.3%。结论 该场所外照射辐射水平较低且屏蔽效果较好;131I治疗病房清理前表面污染除马桶略高于标准要求外,其余均低于标准限值;通风是降低该场所空气中131I浓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医院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射源和放射诊疗设备应用于临床,放射诊疗类别增加,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增多,放射诊疗规模不断扩大,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愈发重要。为加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本文从人员、设备、场所、制度等方面指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提出管理措施,包括落实制度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提升人员意识,增加质控检查,加强消毒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从而形成医院放射防护的精细化管理闭环。  相似文献   

16.
On 26 April 1999, three persons were accidentally exposed by high dose (60)Co irradiation. They suffered from severe (one case) or moderate (two cases) hemopoietic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ARS). As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trict reverse isolation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therapy were applied.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after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83 days. In our experience,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t an early stage proved to be helpful to the patients in pulling out from the critical stage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To avoid menstruation by the female patient just in the critical stage, we modified her menstruation cycle by testosterone. In our view, GM-CSF should be given as early as possible with enough dosage for promoting early hematological reconstruction. The experience obtained from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is valu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ch patien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新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笔者的临床经验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分为Ⅰ、Ⅱ、Ⅲ、Ⅳ度,这四种程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经过既表现了损伤的量效关系,也体现了严重放射损伤的明显阶段性,早期通过皮肤损伤程度进行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早期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方面是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所致,另一方面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形成,分度为Ⅰ、Ⅱ、Ⅲ度,仅为皮肤损伤程度分类,与所受辐射没有严格的量效关系,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程度治疗有所不同,局部保守治疗以及应用修复手段的外科治疗,并且都考虑了全身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市健康体检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规范健康体检机构放射诊疗行为。方法 依据《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关于开展2019年健康体检机构放射诊疗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采用现场检查、现场访谈方式开展调查工作。结果 本次健康体检机构的调查表明,北京市健康体检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总体良好,放射诊疗许可证持有率为100%。健康体检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以X射线摄影为主,215家健康体检机构共配置的放射诊疗设备822台,其中CT机138台,体检车20台,CT机占16.8%;健康体检机构的X射线摄影设备占总应用频次93%,CT机占总应用频次7.0%。215家健康体检机构全年放射诊疗应用频次约500万人次,被处罚机构占比较低,仅占2.8%,其中给予警告6户次,罚款2户次,发出处罚决定书6份,整改3户。结论 北京市健康体检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总体良好,在CT机合理应用、防护用品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科技产业的前进离不开核技术的支持。对核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放射事故的有效预防与科学处理是健康、高效利用核技术的一大原则,也是确保相关人员身体健康与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放射防护安全培训工作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当前的放射事故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控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放射事故现状及安全培训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提升放射防护水平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