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目的:研究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流行病调查。方法:选择SENV开放读码框1(ORFⅠ)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SEN病毒D和H型感染的巢式PCR方法,对216例无偿献血者、65例甲肝患者、152例乙肝患者、79例丙肝患者和83例非甲~非戊肝患者进行了SENV感染的检测。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检测结果显示健康献血者、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SENVD和/或H总感染率分别为29.1%、38.5%、55.3%、54.4%、38.5%。SENV D和/或H在健康献血者中总感染率显著低于乙肝和丙肝患者(P〈0.01)。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总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可用于检测SENV感染。我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和肝炎等患者中存在SENV感染,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SENV的感染情况和基因进化特征。[方法]以SENV读码框架1区(ORF1)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对306份来自不同人群血清标本进行SENV-D/H亚型检测,并对部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306份标本中,SENV DNA(D和H亚型)总阳性率为26.8%。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急性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非甲-非戊型肝炎组SEN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2.9%(11/48)、26.0%、16.7%、25.8%、47.6%、40%。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其他各组与健康人群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NV-D和SENV-H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8.6%和17.6%,两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份来自不同人群的SENV-D亚型测序株部分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株(AX025730)同源性≥91.6%,4份来自不同人群的SENV-H亚型测序株部分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株(AX025838)同源性≥88.6%。[结论]在河北省健康人群和肝炎人群中SENV感染均存在,并出现河北省地方毒株。  相似文献   

3.
SEN病毒(SENV)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约3 800个核苷酸的单链DNA病毒。目前已证明,SENV存在8型变异毒株,其中SENV-D和SENV-H序列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例中的比率较高。这项初步成果作为对受血者和非输血对照者进行SENV-D和SENV-H系统研究的基础。本文对SENV与输血相关性肝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对象为13例心脏手术后发生输血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肝炎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桂芝  周华 《职业与健康》2004,20(9):152-152
肝炎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原体不同,病毒性肝炎又分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5种.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传播途径复杂,主要经血液体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甲肝和戊肝只有急性患者;乙肝、丙肝和丁肝既有急性患者,也有慢性患者,慢性患者更多见.俗话说,病靠三分治,七分养.对肝炎患者而言,家庭护理非常重要,是养好病的关键.肝炎的家庭护理包括:  相似文献   

5.
】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流行情况及HG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 运用RT-PCR法检测210例肝炎患者血清HGV RNA。结果 HGV感染率为9.5%,其中HGV与HBV、HCV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6.7%、15%,非甲-戊型肝炎中检出3例10%。将HGV与HBV、HCV混合感染与HBV、HCV单纯感染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二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GV的致病力较弱,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肝、丙肝患者合并HGV感染后,病情未见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善石门县血液安全状况,控制艾滋病、丙肝、乙肝、梅毒等疾病经过输血途径传播。方法调查有偿献血员和无偿献血员的HIV、HBsAg、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分别对卫生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检验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政府领导和普通居民开展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倡导医院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结果有偿献血员丙肝感染率是无偿献血员的14倍;2007年与2002年相比,住院病人输血率由10.86%下降为3.47%;居民输血风险知识知晓率由以前的54.1%上升为94.7%;医院取缔了输血队,所有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结论通过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实施,建立了安全用血机制,转变了医务人员用血观念和行为,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等输血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7.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对照研究与分型转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两所医院16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流行病学研究,并对发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按成组和配对方法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甲肝为37.0%,乙肝为40.7%,非甲非乙型肝炎为19.8%。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肝发病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10.56)和不洁饮食史(OR=4.25)有关;乙肝与肝炎接触史(OR=4.30)和家庭成员既往肝炎史(OR=5.66)有关;非甲非乙型肝炎与肝炎接触史(OR=3.82)、输血史(OR=16.67)和既往肝炎史(OR=6.56)有关。甲肝、乙肝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转慢率分别为0%、12.1%和16.7%。  相似文献   

8.
SEN病毒(SENV)是新近发现的一种DNA病毒,有8种变异株,其中SENV-D和SENV-H变异株关系最为密切,并与非甲~戊型肝炎有关,但有关SEN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意义和传播方式尚不清楚。本文对生活在日本丙型肝炎高发区和非高发区居民的SENV-D、SENV-H感染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对象为日本HCV感染高发区居民,共200名,其中男79名,女121名,年龄18~84岁(55.9±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炎患者系列血清分型及发病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系列血清的检测来明确肝炎诊断,区分肝炎型别并比较其发病特征,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60例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66份系列血清进行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比较不同肝炎的发病特征.结果在这60例急性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占46.67%,戊型肝炎(戊肝)占21.67%,未分型肝炎占25%,甲型肝炎(甲肝)合并戊肝占1.67%,乙肝合并戊肝占5.00%,丙型肝炎(丙肝)未检出.乙肝及戊肝均以男性为主,乙肝以50岁以下者居多,戊肝则以中老年为主;戊肝的黄疸表现尤其明显.两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随入院时间延长呈对数线性下降,戊肝下降更为明显.结论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肝炎以乙肝及戊肝为主,未分型肝炎仍占较大比重;系列血清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以更为准确地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病毒性肝炎分布特征及其防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987年杭州市城区、水网区、半山区和山区确诊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248例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甲肝占69.71%,乙肝占7.13%,非甲非乙肝占21.96%,甲、乙肝混合感染占1.20%。城、乡均以甲肝占首位,非甲非乙肝次之。甲肝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家庭使用马桶、坐坑;②接触肝炎病人;③喝生水。非甲非乙肝以肠道外传播型为主,看牙病(拔牙)是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近7年来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来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共8913例,人群感染率为111.18/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为2.84:1。各型肝炎人群感染率分别为甲肝3.69/10万、乙肝87.50/10万、丙肝9.82/10万、戊肝0.41/10万和未分型肝炎9.77/10万;肝炎高发病例年龄在15~54岁年龄组,占总感染者的80.14%。农民、学生和工人发病人数分别占75.42%、6.24%和3.02%,肝炎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乙肝为主。结论横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正>相比较肝炎家族的甲肝和乙肝,丙肝对于我们来讲要陌生得多。在1989年以前,医学界还没有丙型肝炎一词。人们只能以非甲非乙型肝炎视之,并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丙肝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诊断率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欧洲国家,估计有90%以上感染丙肝的人尚未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冈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黄冈市2005-2013年间86 36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5-2013年黄冈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142.5/10万,以乙肝报告病例最多,占92.07%,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丙肝和戊肝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甲肝=27.44,P=0.00;χ~2乙肝=280.2,P=0.00;χ~2戊肝=36.81,P=0.00);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3年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乙肝病例中以农民为主,而且农民乙肝发病数除了2009和2010年之外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学生乙肝发病数逐年稳步下降。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好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制定防治对策,现将我市1991~1995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1991~1995年疫情资料由本站疫情室提供;人口资料来源于各区、县统计局.2 结果与分析2.1 流行强度 1991~1995年全市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5153例,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间发生甲肝12616例、乙肝10320例、非甲非乙型肝炎669例、未分型肝炎1548例,分别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50.16%,41.03%,2.66%,6.15%.各型肝炎合计与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肝稳定在一定水平,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率以1993年最高、1995年最低,与未分型所占比例有关,见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崇文区1997-2006年间1121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0年间发病1121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7.10/10万,其中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13.90/10万),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最低(1.38/10万).从病原学分型看,乙肝构成比最高(575例,51.29%),丙肝最低(57例,5.08%);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未分型、乙肝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肝和戊型肝炎(简称戊肝)呈平稳上升的趋势;甲肝和未分型都以冬春季为主,乙肝、丙肝和戊肝无明显的季节性;男女发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88.39,P<0.001);各职业均有发病,工人(306例,27.3%)和干部(209例,18.64%)为主;发病集中在20~49岁(749例,66.82%);经血液传播发病强度(7.64/10万)明显高于经粪、口途径传播(3.02/10万)(X2=5.09,P<0.01).结论 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病和主动接受免疫服务意识,在做好甲肝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扩大免疫接种对象范围,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接种工作.加强血液、血液制品、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遏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庚型肝炎病毒在肝炎及肝癌患者中感染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庚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甲—戊型肝炎及原发肝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 ,选择临床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癌手术病人的术前血清、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HGV RT PCR法检测标本中HGVRNA。结果 ,在临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甲—戊型肝炎及肝癌手术病人中庚型肝炎感染率分别为 9% ( 12 / 130 )、10 % ( 3/ 30 )、17% ( 4 / 2 4 )、0 % ( 0 / 2 4 )。证明庚型肝炎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肝炎病毒 ,并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 ,而与肝癌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对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用ELISA法检测认肝炎病毒感染指标抗-HGV,结果庚肝阳性率为23.3%,其中急、慢性和重症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8%、27.3%和100%。庚肝炎病人平均年龄66岁,占55岁以上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中的53.8%,男女性无明显差异,以乏力、纳差、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发热和黄疸;6/7病例有ALT异常,均值接近丙肝和甲肝;病死率3/7,抗-HGV阳性者的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镇江市吸毒人群HIV、丙肝、乙肝、甲肝和梅毒感染状况,为更好地管理这一特定人群、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镇江市戒毒所、江苏省女子劳教所614名吸毒人员开展血清学检测,HIV抗体经初筛阳性送江苏省疾控中心确认.[结果]614名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0.98%(6/614);丙肝感染率为80.94%(497/614);乙肝感染率为14.33%(88/614);甲肝感染率为1.30%(8/614);梅毒感染率为10.09%(62/614).[结论]吸毒人群HIV、丙肝、乙肝、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这特定人群的管理,遏制经血传播相关传染性疾病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谓“慢性肝炎”(下称慢肝),主要指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和慢性丙型肝炎(下称慢丙肝),兼指国内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至于甲型肝炎虽也常见,但极少慢性过程;丁型肝炎病毒必靠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搭“便车”)才能复制后代,若无乙肝,它将断子绝孙,难成气候;国内戊型肝炎虽有发生,为数甚少,故甲、丁、戊型肝炎不列入本文。 我国是慢肝高发区。各地还相继发现,慢乙肝和慢丙肝二者重叠(混合)感染率达14%—17%;近来还发现慢乙肝、慢丙肝和慢丁肝三者混合感染率可达2.9%。慢乙肝难防难治,慢丙肝更加棘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丙肝、乙肝及肝功能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某艾滋病村HIV/AIDS患者3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356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有丙肝感染335例,感染率为94.10%,其中仅合并丙肝双重感染318例,双重感染率为89.33%;合并乙肝和丙肝三重感染17例,三重感染率为4.78%。是否合并肝炎的HIV/AIDS患者肝功能指标间,未合并乙肝和丙肝、合并丙肝双重感染、合并乙肝和丙肝三重感染HIV/AIDS患者肝功能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总蛋白(TP)指标外,其他各指标值/异常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指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LT、AST、GGT、TP指标异常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河南省某艾滋病村HIV/AIDS患者合并丙肝感染率偏高,男性肝功能损伤程度高于女性,应开展针对性治疗,促进HIV/AIDS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