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 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在各期次构造活动中活动情况具有差异。TS1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发育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构造活动可能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平缓。TS1BW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以湖泊沉积为特征,仅在川西前陆盆地中部地区发育有三角洲沉积,显示本期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不发育,较为平稳。TS2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自西而东为冲积扇,三角洲—滨湖、浅湖沉积环境,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龙门山造山带又一次剧烈隆升,且北段和南段活动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弱。TS2BW期,层序充填结构表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活动情况再次趋缓,但南段构造活动仍然较为活跃。TS3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发育有冲积扇沉积,中部则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为特征,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都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构造隆升运动,龙门山造山带中段,构造活动相对较为平缓。TS3BW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构造活动减弱,南段活动持续加剧,于芦山两河口地区沉积有巨厚的冲积扇沉积物。  相似文献   

2.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地类型沉积分析如构造气候与沉积、前陆盆地沉积、断陷盆地沉积、走滑和弧前盆地的沉积等,涉及碎屑沉积的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建立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时,提出了整体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和概念术语为基础,对于该理论体系中分析较薄弱的更高级别的层序,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加以研究。这样既克服了Vail理论体系中对高级别层序划分的薄弱环节,又发挥了Cross的高分辨层序划分在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地层响应和成因划分对比研究上的优势,形成了一套集各家之所长的综合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可识别出8个层序边界,除层序边界JSB6和JSB7为Ⅱ型外,其他均为Ⅰ型.层序界面上下常表现为沉积相突变或地层缺失.根据8个三级层序边界可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即JSQ1~JSQ7,各层序在盆地内的分布却不均匀.JSQ1和JSQ2层序分布在阿克库勒凸起的于奇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顾家裕  张兴阳 《沉积学报》2005,23(2):187-193
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发育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是板块碰撞后陆内远程效应引起冲断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盆地。它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有一定的差异,不存在被动陆缘所形成的海相生油岩系及海相磨拉石建造。陆内前陆盆地同样富集油气,近年来广泛地受到石油地质界的关注。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的差异性,认为其主要沉积特点是冲断作用期粗粒沉积物的叠加可形成连续的裙边状沉积体;冲断作用松懈期发育的煤系地层及泥质岩可形成良好的烃源岩;沉降中心的不断迁移与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偏移现象普遍。根据沉积物叠加样式将陆内前陆盆地分为前展型、上叠型和后退型三类,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层序格架。最后据不同类型的盆地分析了其油气生成、储集和保存条件,这将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样式针对性地进行油气勘探,从而提高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6.
新港地区沙三段三维地震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开远  杨玉金 《地球科学》2000,25(3):267-272
从钻井、测井层序地层研究入手,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研究黄骅坳陷北部新港地区尚未开发的潜在有利油气储集层系--沙三段的层序地层特征。三维地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沙三段分为上中下3个层序,3个层序内均有较厚的低位扇发育,上覆高位体系域或形成良好盖层,内部储盖组合发育十分完好的沙三段,可以形成较好的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7.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青海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研究区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区域不整合面(古风化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下切谷、河道间古土壤和盆地内基准面下降—暴露—上升旋回的转折点;与海相含煤盆地不同,厚煤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发育具有多样性。在古隆起和盆地内部,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湖泛面发育(煤7);在盆地边缘河流—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常靠近最大湖泛面发育(煤5)。总体来看,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相似文献   

8.
前陆盆地由于其独特的构造和沉积背景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格架样式.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为例,详细分析了造山带前缘隆起斜坡带层序样式.在准西车排子地区中新生界主要目的层段(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新近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充填沉积中识别出5条主要等时界面,据界面的性质和级别划分出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组3个,三级层序4个.受前陆盆地造山带前缘隆起斜坡带独特的沉积背景及多幕逆冲构造活动作用过程的控制,准西车排子地区中新界各三级层序具有二元沉积结构特征,仅发育低位和湖扩体系域.逆冲挤压期发育低位粗碎屑沉积,应力松弛期发育湖扩细碎屑沉积.低位下切谷、大型扇三角洲和湖扩滩坝砂是准西车排子地区的有利储集砂体及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塔东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在剖面、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区内中—上奥陶统海底扇相浊积岩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了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横向连井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揭示了地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在对海底扇相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三级层序为单位勾绘了6期海底扇扇体形态的平面展布图,分析了各期扇体的平面展布特征;最后,依据扇体形态,结合其岩性特征和重矿物分析,对海底扇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该区海底扇物源应来自北部的库鲁克塔格地区,研究成果为本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的观察, 以及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分割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充填实体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将该区层序界面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最大湖泛面,据此在全盆侏罗系地层中识别出13个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据盆地沉积特征,自西向东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层序剖面,进行盆地内不同相带间的层序对比,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中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冲(洪)积、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在层序格架中讨论了各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大体是从盆地西缘到东缘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曲流河的展布方式。其中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三角洲—滨浅湖分布范围广阔,且三角洲与浅湖相在垂向上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陆相盆地成煤沼泽内基准面变化与煤岩组分的关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柴北缘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格架下的煤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区域构造应力转换面和地层颜色突变面等9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纪煤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研究区主要煤层(F煤)形成于三级层序SⅢ6湖侵体系域中晚期的废弃辫状河冲积平原之高位沼泽环境,煤岩显微组分以高惰质组(平均57.7%)和低镜质组(平均32.0%)为特征。根据垂向上煤岩显微组分的变化特征,将F煤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和5个五级层序。垂向上F煤镜质组含量总体向上呈增加趋势,反映了泥炭沼泽内三级层序SⅢ6湖侵体系域基准面上升速率逐渐加快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浅层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各体系域内沉积相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和盖层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认为储集岩主要为四方台组层序格架中的湖侵体系域河流相砂岩和湖退体系域中的三角洲相砂岩及滨浅湖滩坝砂岩,平面上主要集中在齐家-古龙凹陷、龙虎-大安阶地、长垣南部和三肇凹陷等地区。盖层主要为每一层序中最大湖泛面上下的稳定泥岩段,其中四方台组下部层序中的泥岩段为局部盖层,四方台组中上部及明一段层序中的泥岩段为较有利的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小盆地(包括苏干湖盆地)是中国西部潜在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前期工作揭示了在柴北缘西段发育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的中生界烃源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对于研究烃源岩及储集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柴北缘西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认识相对较少,制约了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钻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初步落实了柴北缘西段侏罗系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苏干湖盆地早中侏罗世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物源可能主要来自北部祁连山;赛什腾山南缘侏罗纪发育沼泽—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物源来自西北和东北;冷湖一带早侏罗世主要发育湖西山组深湖—半深湖沉积,物源可能来自西北部阿尔金山附近。泥岩样品沉积地化分析显示研究区整体为还原环境,不同采样点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表明,早侏罗世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初始断陷,湖盆沉积中心位于冷湖一带;中侏罗世中期(对应于大煤沟组四段)苏干湖盆地内部裂陷成盆,沉积中心向东转移,后期(对应于七段)湖泛形成大湖盆。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大煤沟组五段至七段湖平面上升时期。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发育厚层砂砾岩油藏。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是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系统研究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冲积扇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水道、泥石流、漫流沉积、径流水道及洪泛平原5种沉积微相类型,可建立“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稳定水道形成的叠置分隔复合水道、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4个沉积构型单元。垂向上,冲积扇整体表现为粒度下粗上细、湖进退积型的沉积序列;平面发育6个冲积扇体,呈由北向南迁移的规律。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沉积构型单元控制油气纵向富集,扇体变迁控制油气平面聚集。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松辽盆地各级层序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格架,将松辽盆地地层划分为白垩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和第三纪裂谷盆地巨层序,并将白垩纪裂谷盆地巨层序进一步划分为3个超层序组,7个超层序和19个层序.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和萎缩期3个阶段,断陷湖盆与坳陷湖盆成因机制不同.因此,层序地层内部特征及充填序列有较大差别.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各体系域生储盖层发育特征、组合规律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认为:水退体系域是储集砂体最发育、油气资源量最多的层段,其次为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含油气较差.  相似文献   

16.
精细刻画砂岩储层内部结构,可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斜坡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指明方向。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砂体构型分析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井震联合标定,综合分析了柴西斜坡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层序地层发育规律与层序格架内砂体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柴西斜坡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整体为一个区域性湖侵序列,内部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EMSQ1~4)。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由早至晚,A/S(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持续增大,四级层序结构由向上变深的半旋回型逐渐转变为向上变浅为主、向上变深为次的非对称型。沉积相则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演变为前缘、滨浅湖亚相。研究区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滩坝3类储层砂体,砂体叠加样式和分布规律与四级层序结构相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EMSQ1中,砂体相互切割和叠置程度高,连通性好;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EMSQ2~3中,多呈叠加-孤立型,连通性差;滨浅湖滩坝砂体主要发育EMSQ4中,砂体呈孤立状,层内连通性佳,层间连通性差。指出现阶段岩性油气藏勘探应重点围绕EMSQ4层序内发育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展开。  相似文献   

17.
根据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资料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平台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地层岩心的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序列等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平台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平台地区路乐河组主要受近源沉积控制,沉积了一套以砾岩、含砾粗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的粗粒碎屑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显示碎屑颗粒沉积物主要由悬浮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表明水动力条件较强,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类型以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和心滩沉积为主,其次为河漫亚相的河漫滩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沉积相的研究清楚展示出平台地区古近纪早期路乐河组的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与生物气成藏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蕴藏着巨大的生物气资源,目前已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储量接近3×1011m3。更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的湖相沉积主要分布在三湖(吉乃尔湖、涩聂湖和达布逊湖)地区,自山前至盆地中心依次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相沉积,其中湖相沉积分布最为广泛。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形成,中更新世湖相沉积扩张并且达到鼎盛,晚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萎缩并形成盐湖沉积。中、早更新世冰川的出现和青藏高原的崛起使柴达木盆地的古气候变得干旱寒冷,沉积水体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本区第四纪独特的沉积环境是形成大型生物气藏最重要的地质条件。高盐度的水体环境减缓了有机质的降解速度,长期的低温条件抑制了甲烷菌的活动,避免了沉积有机质在沉积浅埋阶段的过量消耗,推迟了生物产气的高峰期。而三湖地区巨厚的第四系暗色泥岩和频繁发育的砂岩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条件和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