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麦蚜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麦蚜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针对麦蚜的发生规律、流行动态以及麦蚜发生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麦蚜为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对麦蚜的发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综述了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温度升高导致麦蚜始见期、迁飞期提前,为害期延长,生殖历期缩短,种群密度减少。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数据,揭示气候变暖情景下麦蚜的未来发生趋势,对有针对性的提出科学防治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010年淮安市楚州区麦蚜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麦蚜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沿,地处南亚热带与北温带交接处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全县耕地面积84330hm^2,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3333hm^2,是全县主导粮食作物。麦蚜、麦蜘蛛是社旗县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高、为害减产重等特点。由于当前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防治小麦病虫害力量比较薄弱,往往导致麦蚜、麦蜘蛛因防治不力造成严重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麦田蚜虫为害,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组合生物措施,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避免害虫再度猖獗,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麦蚜是阜阳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为害,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嫩穗等的汁液,穗期为害最重.严重发生时,不仅可造成小麦明显减产,对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麦蚜虫在阜阳市麦田有发生加重的趋势.笔者在此对该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大通地区麦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83-183
介绍了大通地区麦蚜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麦蚜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山湖区小麦蚜虫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近年来微山湖区小麦蚜虫为害特点,认为其危害在于麦蚜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田间的初始种群数量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交错影响,提出了优化农田生态条件、选用抗耐性品种和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控制麦蚜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家参谋》2015,(4):16
一、麦蚜麦蚜可为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麦类苗期到乳熟期都可能受其为害,它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萎病病毒。防治方法:在扬花灌浆初期,百株蚜量超过500头,每667平方米可用70%单冠,或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30~50克。也可用10%二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80%杀虫单粉剂30克对水50千  相似文献   

10.
麦蚜是阜阳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为害,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嫩穗等的汁液,穗期为害最重。严重发生时,不仅可造成小麦明显减产,对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麦蚜虫在阜阳市麦田有发生加重的趋势。笔者在此对该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1麦芽发生规律1.1麦芽种类和分布麦蚜苗期以麦长管芽(占田间蚜量的80%)和无网长管蚜为主,禾谷绩管蚜少量发生,为害盛期在4月上、中旬。穗蚜优势种前期为麦长管蚜(占穗部蚜量80%以上),此期禾谷绩管蚜主要在下部叶片上繁殖为害。随着下部叶片枯死和麦长管蚜的迁飞,禾谷绩…  相似文献   

11.
5月份是麦蚜发生危害高峰期,6月份为一代玉米螟发生危害高峰期。因此,抓住麦蚜和一代玉米螟盛期进行有效防治是确保小麦和玉米丰产丰收的关键。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麦蚜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小麦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中、下旬。预计一代玉米螟2008年中等程度发生,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中、下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麦蚜和一代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小麦蚜虫和一代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陕西省永寿县小麦在抽穗期以后条锈病往往突发蔓延,白粉病也相继发生,麦穗蚜大量增殖危害,为了达到控制病害发生,降低麦穗蚜的为害程度,促使小麦增产增收,永寿县植保站于2 0 0 3年小麦抽穗初进行了防治条锈病、白粉病、麦蚜和增产、保产的“一喷三防”试验示范,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两年(2019-2020年)在青海高原对燕麦生长期发生的蚜虫种群数量定期开展监测,并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蚜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害燕麦的蚜虫有4种,分别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其中,前2种为优势种类,麦长管蚜主要为害麦穗,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密度均较大;麦二叉蚜与禾谷缢管蚜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7月中旬前后是这两种蚜虫的主要发生期;麦无网长管蚜以取食叶片为主,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该虫的主要发生期。燕麦蚜虫整体种群数量从6月中下旬开始呈上升趋势,至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因此,建议在6月初麦蚜始发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麦蚜数量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4.
麦蚜是小麦常年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类害虫.尽管麦蚜常年发生危害,但农民在对它的防治中仍存在一些误区.怎样防治麦蚜更科学呢?建议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倪汉祥 《中国农资》1998,(1):11-12,16
<正> 1 1997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1997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与我们在1996年底分析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总体为中等发生,部分地区为中等偏重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1·1 虫害发生继续重于病害 近几年麦蚜、麦红蜘蛛都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麦蚜发生面积在1300万公顷次以上。据山东省植保总站调查,1997年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虫害是麦蚜,全省发生355万  相似文献   

16.
5月份是麦蚜发生危害高峰期,6月份为棉花苗蚜发生危害高峰期,因此抓住麦蚜和棉花苗蚜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是确保小麦和棉花丰产丰收的关键。2006年暖冬气候有利于麦蚜越冬,预计2007年小麦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最佳防治适期为5月20日前后。棉花苗蚜近几年发生偏重,预计棉花苗蚜2007年中等程度发生,最佳防治适期为6月上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麦蚜和棉花苗期蚜虫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小麦蚜虫和棉花苗蚜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晋中盆地麦蚜发生为害程度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晋中盆地麦蚜发生为害高峰常出现于小麦孕穗到灌浆期,大发生年发生高峰可提前至拔节期。从1998~2003年连续6年的系统观察调查得出,遇暖冬及早春温暖干旱气候,麦蚜呈现早发生或大发生;如遇冬春低温多雨,尤且是1~2月份极端温度低于-20℃,时间长达15d时,对麦蚜发生形成明显抑制。另外,蚜虫发生程度与天敌数量关系密切,小麦播种面积与蚜虫发生总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泌阳县近10年麦蚜的发生情况,重点从气候、天敌、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重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县麦蚜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蚜虫及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多年来麦蚜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成果,总结出麦蚜的防治适期为秋季拌种、春季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掌握其防治理论,可以准确有效地控制麦蚜及黄矮病为害。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指导小麦蚜虫综合防控,减少麦蚜大量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于2012-2013年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唐山市小麦主产地玉田县、滦南县、丰润区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的小麦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进行了多地多点田间调查,研究了小麦返青期-乳熟期麦蚜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山市麦蚜返青期-孕穗期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发生量很少,进入抽穗期时开始成量级增加,扬花期、灌浆期达到高峰。麦蚜发生呈跃变式、量级式的规律增加。唐山市麦蚜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始期,即小麦抽穗期或抽穗期-扬花期,扬花期后防治,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灌浆期后麦蚜数量大幅下降,不作为唐山市防治麦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