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对121例经低分子肝素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经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50.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13.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为72.4%(P<0.005),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近端DVT发生率为3.3%,远端DVT发生率为47.1%.结论尽管采用LMWH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仍然很高,术后有必要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DVT.[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全面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及抗凝药物治疗。结果:本组5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DVT。结论: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方法,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方法:总结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进行早期功能训练,采取预防性的技凝治疗,以促进静脉田流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肢体血液循环情况,一旦有DVT发生,及早治疗。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中,仅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2%。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无经过治疗及护理DVT的发生率可达47.1%。我科2000/2005—05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19例,术后并发DVT10例,采用“预防为主,配合治疗”的方法,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我科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施行76例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仅3例发生DV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二萍 《全科护理》2012,10(24):2258-225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科病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病死率高,后果更为严重。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1],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可达40%,DVT继发肺栓塞发生率为4.6%~19.7%。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位、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报道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42%~57%,膝关节置换术后约41%~85%。[1]Colwell[2]报道指出,骨科手术后如果无任何预防措施,DVT的发生率达40%~60%。可见,下肢关节手术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少数血栓形成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可发展为致死性的肺血栓栓塞症。西药治疗多单用溶栓抗凝治疗,但存在费用高、切口渗血、增加感染机率等不利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防治DVT,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就有关中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田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47-304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术前准备及手术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12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将其中98例未发生DVT的患者资料与发生DVT的患者对比,对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术后DVT发生率为(2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不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使用骨水泥与DVT形成具有相关性,60 ~ 70岁肥胖女性,使用骨水泥患者DV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高位因素比较复杂,对于60 ~ 70岁肥胖女性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评估,尽量避免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 保障人工关节置换成功 . 方法术前术中去除 DVT形成的因素 , 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及有效的止痛 . 结果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 缩短康复时间 , 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 . 结论术前术中有效的预防 , 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 DVT发生的有效措施 .  相似文献   

1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芳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436-143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R)后DVT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而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降至26.3%,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院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行22例(28膝)TKR,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数量也不断增多,人工关节置换术提高了髋、膝关节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亦呈增多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约80%DVT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DVT患者栓子一旦脱落,会导致肺栓塞,甚  相似文献   

13.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髋膝关节置换术,但随之出现的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5例下肢静脉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X线静脉造影,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准确性。结果与X线静脉造影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85%、特异度100%、准确度95.3%;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上优于静脉造影(P<0.05);伴有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静脉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病死率为0.10%~0.38%;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2002年2月~2007年7月,对1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锻炼指导,同时对高危人群辅以低剂量肝素预防性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7.1%(TKA为53.8%,THA为40.0%)。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施行了182例膝、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5例出现DVT,占30.2%。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VI)和肺动脉栓塞(PTE),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18.
功能锻炼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手术和外伤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而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venonsthrombosis ,DVT)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DVT发生率高达 4 7 1 % [1] 。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的最佳措施 ,有研究认为 ,适当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 75 %~ 77% [2 ] 。但是由于术后患肢疼痛肿胀 ,对体位的特殊要求及患者和家属的知识缺乏 ,护理不到位 ,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锻炼。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的功能锻炼方法并采取综合措施 ,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大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疾病,发病部位为下肢.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60%,病死率为0.10%~0.38%[1].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47.1%[2],近几年来,我科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实施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应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下肢功能锻炼、被动按摩小腿肌肉,收到明显效果.2005年5月-2008年1月,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9例,其中1例发生DVT,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改进术后护理,仅3例并发DVT,发生率3.95%。结论认为指导患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