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和观察组(30例,联合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奥美拉唑)。24 h内消化道出血停止为显效,24~72 h出血停止为有效,72 h以上仍有出血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66.7%),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9例(30.0%),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可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患者消化道出血持续时间,从而减少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和观察组(30例,联合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奥美拉唑)。24 h内消化道出血停止为显效,24~72 h出血停止为有效,72 h以上仍有出血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66.7%),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9例(30.0%),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可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患者消化道出血持续时间,从而减少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胃粘膜病变(SGM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咪达唑仑组(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每组57例。结果 常规组并发SGML 30例(52.6%),咪达唑仑组并发SGML 19例(33.3%);两组SGML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持续输注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探讨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4-01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有无继发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为继发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9例为无继发脑梗死患者,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继发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和低血压或休克;性别与颅底骨折不是导致继发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继发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疝和低血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预后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3例,病死率33.33%,总有效率为48.7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血液高黏状态,控制血压及颅内压,注意呼吸道卫生及顺畅,保持出入量平衡,及时补充血容量,降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继发急性脑梗死(A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开颅手术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继发ACI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中,术后继发ACI 12例,发生率为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3~5分、合并脑疝、低血压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术后继发A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ACI发生率较高,术中有效扩容、扩血管治疗,同时加强血压控制,积极预防脑疝,有助于减少术后AC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24例(观察组),以1:2的比例收集同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无迟发性血肿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为对照组。结果术后6个月按照GOS评分评定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而植物生存率(33.3%)和病死率(4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1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头颅Rotterdam CT评分3分、对侧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中线移位≥10 mm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前头颅CT检查示Rotterdam评分3分、对侧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或中线移位≥10 mm,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应注意防治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69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静脉性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瞳孔散大、中线移位≥10 mm、环池消失、入院时GCS评分≤8分、合并伤以及低血压是动脉性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而合并伤、大脑浅静脉损伤及D-二聚体增高是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血压(优势比为3.054;95%可信区间为1.168~3.893;P=0.017)和瞳孔散大(优势比为5.752;95%可信区间为1.035~7.723;P=0.003)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优势比为5.827;95%可信区间为1.507~6.384;P=0.002)是静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防治颅脑损伤后动脉性脑梗死或静脉性脑梗死时,脑疝、颅内压、低血压及大脑浅静脉损伤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就诊我院神经外科的3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1例发生TCI,发生率5.83%;50岁以上、GCS评分>8分、有脑疝和低血压的颅脑损伤患者,TC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1例TCI患者8例良好,4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病死率33.33%。结论年龄、GCS评分、脑疝、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应用等为T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了解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治疗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以及干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术后并发/未合并脑梗死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并发脑梗死组与未并发脑梗死组,了解年龄、受伤时间、脑组织损伤程度、脑疝与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治疗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年龄、受伤时间、脑组织损伤程度、脑疝均为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治疗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大面积脑梗死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结论掌握脑梗死高危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MRI,可及早诊断脑梗死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外伤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及病原菌特点,探讨预防及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2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入院后的调查研究,导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变等;其中从2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分离了细菌190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5.8%,真菌占13.2%。治愈196例,因肺部感染死亡39例,放弃治疗25例。结论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变等,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4-08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52例,发生率为37.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昏迷≥48h、凝血功能异常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病率较高,且其致病原因较多,应做好术前、术中预防,同时加强年轻、昏迷时间长和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监视,以减少急性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伤后第28天或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与预后差组(GOS1~3分),比较两组患者合并伤类型的差异性,对可能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胸部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31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18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48例(46.5%),未发生肺部感染170例。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激素应用、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7 d是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有助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5-03收治的316例急性颅脑损伤PTSD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16例患者中,107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33.9%。其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8.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60岁、GCS评分12分、住院时间≥20d、抗菌药物应用≥2种、空腹血糖≥6.2mmol/L、颅脑手术、气管切开及留置管道均是导致急性颅脑损伤PTSD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PTSD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行预防性处理,有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31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18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48例(46.5%),未发生肺部感染170例。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激素应用、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7 d是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有助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10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患者颅脑损伤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以患者是否继发MCI为因变量、脑组织病变部位和类型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结果共30例患者继发MCI、69例患者认知功能正常,7例患者失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GCS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多发病灶、损伤半球、累及脑叶、脑白质病变、累及内囊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左半球(P=0.029,OR=1.637,95%CI:1.348~2.169)、累及颞叶(P0.001,OR=1.521,95%CI:1.240~2.203)、累及内囊(P=0.024,OR=1.526,95%CI:1.107~2.329)、多发病灶(P0.001,OR=1.936,95%CI:1.287~3.228)是危险因素。结论位于左半球、双侧额叶及颞叶区、内囊前肢的损伤病变及多发损伤病灶是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低钠血症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底骨折、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8分、伴颅底骨折或合并脑水肿的颅脑损伤患者,容易继发低钠血症,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病变继发肺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方法 对485例住院的中青年颅脑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青年颅脑病变后发生肺感染率13.2%,远高于全院同期、同年龄组其他疾病患者继发肺感染率1.23%;其中脑出血继发肺感染率19.05%,脑外伤16.67%,脑梗死5.99%,出血性与缺血性疾病继发肺感染率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意识障碍者继发肺感染率17.74%,远高于清醒患者的3.8%,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机械通气继发率18.61%,高于自主呼吸患者8.27%,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肢体瘫痪继发率15.65%,高于无瘫痪患者8.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病变患者是继发肺感染的高危人群,其中出血性疾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及肢体瘫痪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应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术后1、3、7、10d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与同期4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无继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是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及误吸、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营养不足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病死率高,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