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诱导麻醉对继发性癫痫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非功能区占位性病变继发性癫痫180例,根据诱导麻醉方法分为咪达唑仑组(60例;0.2 mg/kg)、丙泊酚组(60例;2 mg/kg)和咪达唑仑+丙泊酚组[60例;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 mg/kg)]。打开硬膜后行第一次ECoG监护,病灶切除后行第二次ECoG监护。结果 从麻醉诱导至第一次监护的时间为(110.3±15.9)min。第一次ECoG监护显示,咪达唑仑组暴发抑制(BS)波形发生率(68.3%,41/60)明显高于丙泊酚组(25.0%,15/60;PP<0.05),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诱导至第一次监护时间≤120 min时,咪达唑仑组B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5)和咪达唑仑+丙泊酚组(>P<0.05);>120 min时,3组B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次ECoG监护显示,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丙泊酚组BS发生率分别为5.0%(3/60)、3.3%(2/60)和3.3%(2/30),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前镇静类诱导麻醉用药宜选用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高剂量持续静脉输注咪达唑仑(cIV—MDZ)对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成年病人,均采用持续静脉输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高剂量组病人共100例(收治时间2002年-2011年),低剂量组病人共29例(收治时间1996年-2000年)。比较两组在基线特征、咪达唑仑的剂量、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住院治疗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72h内)进食对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胃粘膜损伤(SGML)的预防效果。方法6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伤后72h内进全流质饮食;对照组34例,常规禁食。结果观察组发生SGML5例(17.9%),对照组16例(4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早期进流质饮食对颅脑损伤后SGML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腰椎穿刺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有腰椎穿刺指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靶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咪达唑仑组)和持续人为安抚制动(对照组)的方法下实施腰椎穿刺检查,比较2组间腰椎穿刺检查的完成率、检查中躁动发生率、检查后平卧4h配合率及检查完成时间,同时动态观察记录咪达唑仑组用药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腰椎穿刺检查完成率、检查中躁动发生率、检查后4h平卧率及完成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咪达唑仑组用药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心率、舒张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下降明显(P〈0.05),但波动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咪达唑仑用于腰椎穿刺的镇静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检查时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92例,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疗效。方法38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开始以0.1~0.2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1~0.4mg/(kg.h)持续静脉维持,根据发作状态调整剂量大小。结果26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维持治疗后样发作停止。4例患儿症状部分缓解,6例患儿无效,2例患儿因基础疾病死亡。咪达唑仑应用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应用咪达唑仑治疗SE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所致谵妄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YRF组)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MF组)各39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比较两组谵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P0.05)。结论 ICU谵妄是一组常见的重症监护病房临床综合征,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谵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应急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8例(52.9%),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患儿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予地西泮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08-2016-05收治的10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7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1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具有明显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咪达唑仑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眼症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咪达唑仑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5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105例)和艾司唑仑组(100例),采用的咪达唑仑(7.5mg/片)与艾司唑仑片(1mg/片)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两药均为每晚睡前口服1片,试验期为10天。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等5天及第10天的睡眠状况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醒的次数、做梦程度、日间困倦感、受试对睡眠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1.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2%)明显低于对照组(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开颅减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合并肺部感染3例(10%);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1例(3·33%),对照组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00%;实验组护理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分别为25例、5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强化型护理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有积极的作用,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镇静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n=37)、观察2组(氯丙嗪+异丙嗪组,n=31)及对照组(n=28),分别对镇静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1组镇静治疗易控制镇静深度,适合短期镇静、需要唤醒、观察意识状态的患者;观察2组不易控制镇静深度,需要唤醒时操作困难,适于需长时间镇静者,配合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根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躁动状态,提高治疗顺应性,增加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睁眼、拔管时间等苏醒情况以及术后呼吸抑制、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前、术后12h、1d、3d时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h、1dMMSE评分低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d 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诱导相较于常规药物咪达唑仑能够提升术后苏醒质量,降低躁动、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02-2011-02我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中死亡17例,病死率53.12%,重残和植物生存9例(28.12%),良好和中残6例(18.7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脑梗死,积极进行开颅处理,加强支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癫持续状态(SE)的疗效。方法38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开始以0.1~0.2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1~0.4mg/(kg.h)持续静脉维持,根据发作状态调整剂量大小。结果26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维持治疗后样发作停止。4例患儿症状部分缓解,6例患儿无效,2例患儿因基础疾病死亡。咪达唑仑应用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应用咪达唑仑治疗SE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清醒镇静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0例Hunt-Hess 0-Ⅱ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术中分别采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实施靶控输注观察清醒镇静。记录清醒镇静评价(OAA/S)评分不同时相应的MAP、HR、Sp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两种药物的靶浓度(Ct)和效应室浓度(Ce)。结果随着OAA/S评分下降,MAP、HR和SpO2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Ct、Ce的增加,镇静逐渐加深,OAA/S评分降低,BIS明显下降(P〈0.05);P组镇静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M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TCI清醒镇静均可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但丙泊酚安全性更高,患者合作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症相关性皮质类固醇不足(CIRCI)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并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血浆皮质醇水平为ACTH刺激前〈100μg/L或刺激后变化幅度≤90μg/L定为CIRCI,比较CIRCI和非CIRCI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发病28 d死亡率。结果 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CIRCI 33例(67.3%);CIRCI组APACHE-Ⅱ评分[(23.56±5.74)]显著高于非CIRCI组[(19.50±6.77)分,P〈0.05];CIRCI组发病28 d死亡率[60.61%(21/33)]较非CIRCI组[31.25%(5/16)]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IRCI发生率较高,CIRCI对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患者预后判断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