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丹辉 《中外能源》2010,15(8):19-24
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自然资源,集中了全球1/3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油气勘探开发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石油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94×108t,天然气产量5560×108m3,高居世界榜首;石油(含凝析气)出口量为2.474×108t。近20年来俄罗斯一直保持着100%的石油储量替代率,2005年以来每年发现的新增石油储量均超过当年产量。俄天然气工业保持着完整统一的经营体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生产的天然气占俄天然气总产量的80%以上,从而使全国天然气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俄原油出口贸易2/3在欧洲,其次是独联体等国家。石油出口50%以上靠油轮海运,1/3靠管道输送,靠铁路运送的不到出口总量的5%。成品油和石化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能源出口中的比例将不断增加。鉴于亚太地区石油市场的庞大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今后亚太市场将是俄石油出口的重点研究方向。俄罗斯《2010~2030年国家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发展长期规划》对俄本国、欧亚和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业内将美国、中国、俄罗斯、沙特4个影响最大的国家称为油气G4。美国页岩油气的快速发展,使其油气生产、消费再度居全球首位,并成为出口大国。但随着能源转型,特别是在页岩油气产区、产层上若不能实现战略性的接替,这一情况可能会有重大变化。中国是重要的油气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大国,近年石油产量降至2×108t以下,但天然气产量却有较快增长。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亦得益于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必须在产区、产层上要有重大突破的门槛。中国油气进口依存度持续增长,成为我国能源安全中的短板。俄罗斯是世界首要的油气生产大国,以油气当量值合计为世界第一出口国。但油气生产上的战略性开拓无大的进展,经济发展较慢,致使油气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无重大发展。沙特是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以及日趋重要的油气消费国,拥有以其产量主动升降而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能力,加上有中东产区作后盾,地缘油气博弈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得不重视沙特和中东的作用。世界油气市场供应大于需求的出现,使需求(进口)方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南亚成为油气消费和进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由OPEC发展形成的OPEC+集团也为世界石油格局注入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舟丹 《中外能源》2013,(5):21-21
非洲地区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石油资源量415×108t,占世界石油资源量的8.6%;天然气资源量30.8×1012m3,占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6.3%。非洲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8.1×108t,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9%,仅次于中东、北美和中南美洲地区,为世界第四大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目前非洲拥有油气探明储量的国家共23个,其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  相似文献   

4.
《中外能源》2013,(10):33-33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8年12月22日报道,2008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38.82×10^8t。俄罗斯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82.2×10^8t,占世界总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在前苏联地区国家位居第一位。按现有的开采水平,俄罗斯的石油探明储量可供开采17年。  相似文献   

5.
王丹辉 《中外能源》2010,15(10):18-23
俄罗斯拥有全球1/3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六位。石油是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与经济命脉,由能源产业创造的产值约占俄GDP的50%,其中3/4依靠石油出口。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20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石油储量替代率,天然气新增储量基本与总产量持平。2009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94×108t,天然气产量5560×108m3,高居世界榜首。2009年俄罗斯石油(含凝析气)出口量2.474×108t,比2008年增加了1.8%。近几年中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左右,而石油消费增长率则稳定在6%以上,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我国目前的境外石油贸易方式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石油运输通道单一、运输能力不足,石油供给安全及供给多元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0年以后,中俄石油贸易成倍增长,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530.4×104t。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合作条件。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订、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大力发展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的"双赢"之举。我国应加大开拓中俄石油贸易市场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石油领域相关法律、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舟丹 《中外能源》2011,(9):85-85
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发展的时代,而且非常规油气在世界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实与未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研究与勘探开发开始在我国学术界、工业界以及政府部门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油气资源发展趋势来看,产量和消费量逐年攀升,当前世界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中东仍是世界油气资源的核心区域。世界油气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非经合组织国家引领石油需求急剧增长,而亚太地区则引领天然气需求迅速增长,全球石油贸易中心东移,天然气供应日趋多元化。全球油气供需格局大变革和地缘政治态势不稳定,使世界油气市场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油气需求持续增长,面临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和核心技术不足等困境。在全球油气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应在提高新老油气田和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程度的同时,完善油气田勘探开发制度,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强海外油气开发与合作。在海外合作中,尤其要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油气项目。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石油工业,仅次于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全球提供了近12%的石油供应。天然气的产量和石油不相上下,年产量略多于5亿吨油当量。但是他们在俄罗斯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俄罗斯3/4的石油用于出口,但2/3的天然气用于国内消费。这也就意味着石油负责海外埋单,天然气负责补贴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9.
舟丹 《中外能源》2013,(10):52-52
2012年5月5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莫斯科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对位于邻近北极地区的俄巴伦支海和猎户海大陆架地区的4个区块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有专家表示,与挪威的合作,表明俄罗斯正在加速对北极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北极地区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占全球总量的1/5,其中大量石油和绝大多数天然气资源都集中在俄罗斯最北部地区。截至2011年,北极地区总计发现各类油气田463个。其  相似文献   

10.
张抗 《中外能源》2009,14(12):8-16
亚澳地区天然气的资源潜力大于石油。石油储、产量分别仅占世界的0.9%和3.8%,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4.9%,且呈上升趋势。而天然气储、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4%和4.8%。曾是重要石油输出国的印尼、澳大利亚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曾大量输出原油的越南也将变成原油进口国,区内总体的原油进口量将日趋增大。新加坡是区内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但同时出口大量油品,出口对象是区内其他国家和东北亚。亚澳地区天然气的出口以LNG方式为主,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是主要出口国,其出口量将大幅增长,主要输往东北亚的日、韩、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及区内其他国家。中国与这一邻区有着非常密切的经济关系,亚澳地区油气形势的变化对我国油气进出口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从亚澳地区进口的原油将进一步减少,但油品互补贸易仍将居重要地位,LNG的进口会有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Energy Daily.2015-08-04英国能源报告显示,经过几年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后,北海油气产量将反弹。英国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实体在上半年的报告中表示,海上盆地的油气产量正在增加。英国石油与天然气首席执行官Deirdre Michie表示,"能源部门的最新暂定  相似文献   

12.
时局〉行业     
《能源评论》2013,(7):9-10
BP将伊朗列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藏国 6月中旬,BP发布了其十年来的首个全球天然气储量报告,估测伊朗的天然气总储量达33.6万亿立方米,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藏国,超过了俄罗斯。而此前其他的研究报告一般都将俄罗斯列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藏国,伊朗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气资源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储量呈现高基值稳定增长态势,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5亿t左右,产量稳步上升。预测新区储量增长将持续稳定;全国产量将持续稳定。最新初步评价结果,中国天然气最终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4万亿m3左右。目前我国天然气储量高速增长,产量快速上升,但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我国天然气储量还将快速稳步增长。到2020年底我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将达到5.6万亿m3,探明程度为40%。产量还将快速增长,国内天然气产量2010年达到800亿m3,2020年达到1200亿m3。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油气科技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储量的增长。在油气储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油气发展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包括加大勘探力度,发展前陆盆地、大型古隆起、大型地层岩性带、隐蔽油气藏和海域等领域;加快天然气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非常规资源,鼓励利用替代能源;采取严厉的节能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将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油气投资环境与中俄油气合作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具有雄厚的油气资源基础,未来为世界提供油气的能力将逐渐增强,2030年俄罗斯能够为世界提供的油气将分别达到790×104bbl/d和2400×108m3,在世界油气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与中东、非洲等油气资源富庶区相比,投资环境较好,虽然油气财税政策均有从严趋势,但俄罗斯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独立性更强,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使俄罗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更高,是比较理想的油气合作伙伴。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开展油气合作具有地利优势,就保障我国油气安全而言,中俄油气合作更具现实性。当前中俄战略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的油气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中俄油气合作视为未来的海外发展重点,认真研究俄罗斯对外油气合作的政策和态度,继续坚持市场换资源战略,为中俄未来的油气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丁锋  韩志强 《中国能源》2011,33(4):34-36
"十一五"期间,我国油气资源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进一步增长,但油气消费量将继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增大,应尽量将实行总量控制的政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是全球油气生产大国,与日本的经济互补性强,但双方的能源合作尚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俄对日石油出口仅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4%,在日本进口的LNG中来自俄罗斯的气源仅占9%,两国在油气合作方面应该大有潜力可挖。中日两国一直在寻求通过油气进口多元化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日俄能源合作对中俄能源合作会带来冲击和影响。对于与中日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所持态度一直比较中立。俄罗斯采取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出口多元化的对外能源合作策略,而且其油气出口重心不在亚太地区,再加上日本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意图,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中日在与俄能源合作中的竞争不可避免,且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日本一直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问题上排挤和提防中国,争取与俄罗斯开展长期稳定的油气合作,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两国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中的竞争关系,树立竞争意识,力争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能源行业结构变革的机遇。加快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越  潘继平 《中外能源》2013,18(5):22-27
非洲已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国有超过30%的进口石油来自非洲。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预计整个地区待探明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高达200×108t左右,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非洲油气主要用于出口,2011年非洲石油产量的62%和天然气产量的46%均用于出口。总体上讲,非洲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投资开发前景,但其宏观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北非、西非等传统油气资源国安全形势堪忧,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石油政策走向不确定以及海盗活动猖獗等都加剧了非洲地区油气投资的风险。建议我国应尽早制定非洲油气资源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建立非洲油气资源国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和油气勘探风险保障机制,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在传统油气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新兴产油国的合作,也可考虑与加蓬、尼日尔等政局相对稳定的国家进行规模合作。另外,在中非合作中一定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巩固和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更多、更稳定的油气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8.
王伟 《中外能源》2006,11(4):109-109
据美国《油气杂志》2月20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计划成为一个液化天然气(LNG)供应的大公司,目前已准备与几个液化天然气大公司合伙,发展液化天然气供应业务,特别是在北美市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正在美国与一些公司合作开拓天然气市场和贸易,有可能在休斯敦开一个办事处。俄罗斯拥有世界约1/3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许多储量在偏远地带,开发费用很高,但也有许多天然气储量接近天然气工业公司的管网,容易商品化。天然气工业公司打算参与液化、输送和再气化等业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签订了一个谅解备忘…  相似文献   

19.
苏文  余正伟 《中外能源》2010,15(10):12-17
委内瑞拉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石油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委内瑞拉已探明常规石油储量776.85×108bbl,居全球第六位;天然气储量约4.22×1012m3,居全球第九位;已探明重油储量2700×108bbl,居全球第二位。陆上有5个盆地产油气,马拉开波和东委内瑞拉盆地是在世界十大石油盆地中排名前几位的重要盆地。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在拉美国家中居第一位,在欧佩克组织成员中居第三位。委内瑞拉政府对油气行业实行严格的国家管理制度,目前政府许可的油气产业国际合作开发模式有合作开发、利润分成和承包服务三种模式。委内瑞拉的石油法规基本上沿用了西方的油气管理模式,采用对外招标的方式开发油气资源。税法和石油法针对油气产业特点规定的行业税费包括勘探开采税、矿区使用费、土地税、消费税和公司所得税等。委内瑞拉为了振兴油气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开放油气产业上、下游的新举措,还有解除外汇管制、取消对银行利率的控制、对运输及低收入家庭实行补贴等经济杠杆政策等。就整体而言,委内瑞拉油气资源投资的综合评价指标良好,中国石油企业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极为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成为加大在委油气项目投资力度和规模的良好时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委内瑞拉的外交和文化交流,加大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委油气产业投资的扶持力度,将委内瑞拉油气投资项目纳入到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实施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舟丹 《中外能源》2013,(2):92-92
全球能源格局主要发生了三大变化:首先,石油供应多元化,随着北非、拉关等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的增长,以及北关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全球可能形成中东、北美和非洲三个石油输出中心;第二,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石油消费进一步上升,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在非洲和拉美等新兴资源国展开了资源竞争;第三,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使得国家间能源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能源贸易争端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