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因是煤矿事故的主要致因,辨识和控制人因风险要素是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关键。研究提出了人因风险因素辨识三维结构模型,通过开展深度现场调研从安全管理流程、人员结构、事故案例3个层面甄别人因风险因素,构建了人因风险因素数据库,进行了人因风险评价。对样本煤矿进行风险评价的结论显示,员工个体风险因素的控制应是煤矿人因风险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煤矿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但由于煤矿企业在实施此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性和不系统性等问题,导致对煤矿事故控制还没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评估当前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现状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构建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耦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模型,从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不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和检查、审核与评审6个方面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估,最后以王楼煤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计算参照值为0.51,说明该体系处于一般有效级别。其中该体系有效性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保障管理、不安全行为管理和安全要素管理3个方面,应加强对这3个方面的管理以提升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煤矿企业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万冠  李新春 《煤炭工程》2014,46(4):145-148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管系统,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而导致的。然而利用一些常规的方法很难对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耦合,相互作用进行风险评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视角下来构建煤矿事故的致因模型,其次利用相互作用矩阵法来对煤矿企业进行风险评价,不仅可以定量地计算出每种影响因素对煤矿企业风险的作用,而且可以对煤矿企业整体的风险性定量评价。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煤矿企业风险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齐琪  张金锁 《煤矿安全》2014,(6):226-229
我国煤矿采掘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设计一套用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现有文献研究,首先对我国煤矿企业事故的主要致因要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事故致因要素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其次,以事故致因为视角,构建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能用于日常煤矿应急管理水平的评估,还能指导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企业人因事故的发生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煤矿人因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对煤矿生产现场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管等进行综合评估预测,进而对煤矿生产安全预警并快速有效处理,建立了煤矿生产安全评价指标结构体系,并对安全预警方法的模型和流程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STAMP偏序集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模型,揭示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的发生机理,并为爆炸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首先,利用STAMP模型构建了非煤矿山爆炸事故的系统层次结构,确定了事件集及其层次关系,并从系统设计和安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致因因素;然后,采用排序质心法计算了事件集的初始概率,并将概率矩阵作为偏序集评价模型的输入,得到了因素间的聚类关系和节点脆弱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模型能够图形化地描述各致因因素间的聚类关系、节点重要度以及系统各组件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有效识别系统的脆弱性节点,并为爆炸事故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7,(8):197-200
以煤矿冲击地压为研究对象,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应用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事故风险的定义、冲击地压风险事故机理和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将事故风险定义为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某一客观存在或某项活动具有导致安全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事故损失的组合,并给出了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冲击地压的特点与煤层开采之间的关系,将引发冲击地压的风险因素分为开采深度、地质构造、煤岩特性等自然风险和开采技术、组织管理等人为风险2大类,构建了煤矿冲击地压风险事故致因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名标  彭德红 《中国矿业》2006,15(12):31-34
由于人们对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抓住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未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从本质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实,构建了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并以该模型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依据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理论,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即要做到“两个完善、三个加强”: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炭行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煤矿救护队伍建设、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9.
煤矿水害是矿井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煤矿水害事故典型事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了煤矿水害事故致因层次结构模型。通过FAHP模型的求解,得出了煤矿水害事故致因因素的优先级系数,对影响水害事故致因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为水害事故致因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为煤矿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事故调查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安全行为能力的不足则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根源因素,对煤矿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预防人因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将煤矿企业职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个层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力的概念,对煤矿职工的安全行为能力进行了定义,并提出煤矿企业人因事故模型;通过分析职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煤矿企业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煤矿企业有效评价人的安全性,预防人因事故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Reason模型的煤矿事故致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Reason组织事故病理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以一起典型煤矿事故为案例,分别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前提、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和防御系统等5个方面,对其致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源在于组织错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对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事故致因、科学管理理论、人因工程以及采煤工作面危险源控制等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如何有效改进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6,(8):240-243
为有效利用煤矿安全事故"大数据"研究煤矿安全事故的潜在规律,在建立包含环境、设备和人因致因因素的煤矿安全事故综合致因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煤矿安全事故的数据库系统,并以煤矿瓦斯事故为对象,利用Apriori算法对瓦斯事故的致因数据进行挖掘,获得了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因素的极大频繁项集,并通过确定项集致因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获得煤矿瓦斯事故的致因链。研究结果表明:操作者违反规章制度是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未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是核心致因。通过预防未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的发生切断煤矿瓦斯事故的致因链,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煤矿事故风险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集成管理的基本思想,结合行为安全"2-4"模型的研究框架,提出一种从事故致因链、事故内部影响链、事故外部影响链3个层面对煤矿事故风险展开研究的集成管理思路,并构建了三者结合的、全面分析煤矿事故风险的集成管理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探讨了造成煤矿事故的人因风险因素,认为人因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环境驱使性和可恢复性4个特点,分别从心理、生理、素质、环境、文化、管理6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因风险因素的产生原因,以期为科学研究煤矿人因事故形成机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从统计资料和事故致因理论2个方面说明了安全管理漏洞是导致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安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意义,分析了中煤集团的"1133"安全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式,降低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矿山井下突泥事故案例,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井下突泥事故致因因素模型,并从人的行为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该矿山井下突泥事故的原因,并根据分析和研究结果,提出预防和控制井下突泥事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类似矿山企业预防和控制井下突泥事故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行为安全是一种主要用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而预防事故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快速且长期见效的特点,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预防事故的重要补充。鉴于我国现阶段煤炭行业特点,传统意义上的行为安全方法难以有效应用于我国煤矿企业。通过明确设计原则、提出和解决实现行为安全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实现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与事故案例开发的煤矿事故预防行为安全培训系统,包括了个案展示、统计分析与效果评估3大组成部分。同时还比较得出研发的系统与其他已有煤矿事故预防技术手段的优缺点,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煤矿事故预防方法和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7,(9):238-240
为了深入分析煤矿安全事故致因,探求煤矿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67份煤矿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最后提取出政府及其他干预者失衡,企业管理缺陷,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3个层次致因,构建事故致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从社会干预和技术控制两方面入手,对不同层次事故致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防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事故预防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即"知识控制",确定了以事故案例学习为载体的"知识控制"手段,研究得到其涵盖内容包括了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等8项具体分解出的事故案例知识,同时为方便方法的应用实施,建立了煤矿事故预防不安全行为"知识控制"的概念模型,形成一个不断重复循环前进的戴明环,推动该方法实施及内容更新,并通过对协庄煤矿的"知识控制"系统的构建,验证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