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查明太原西山煤田南部井田奥陶系岩溶水位标高与奥灰区域水位差异的原因,采用水文孔抽水试验及水质化验分析方法并结合区内构造特点对井田内峰峰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西北部的正断层可能沟通了太灰和奥灰含水层,造成部分地段峰峰组含水层接受太原组含水层的垂向补给,从而导致部分水文孔抽水实验所获得的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水位标高与奥灰区域水位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6,(5):101-103
通过分析峰峰集团防治水现状,对比目前奥灰水害防治技术,针对深部矿井开采奥灰水害情况,提出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地面区域超前治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地面水平多分支钻进技术对煤层底板隔水层的裂隙进行探查并进行注浆加固补强,切断奥灰含水层与上部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进而增强隔水层阻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新集三矿1煤底板灰岩水放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急倾斜煤层底板高压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基于地下水井流理论,对新集三矿西四、西五采区内进行了放水试验,查明了1煤底板太灰、奥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得出:该区太灰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奥灰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富水性中等~丰富。太灰、奥灰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奥灰水是太灰含水层的直接补给水源,补给水量大的结论,直接威胁着1煤的开采。  相似文献   

4.
何岗井田目前开采-600 m水平16上煤层,面临顶板十下灰含水层和底板十三灰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突水威胁,因此需要科学合理预计矿井涌水量。在分析含水层、隔水层及含水层水力联系等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对直接顶板十下灰含水层放水量进行了预计,利用单位涌水量及疏降水深度,对底板十三灰含水层疏水量进行了预测,获得了矿井正常涌水量预计值。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对奥灰含水层突水量进行了预计。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西山煤田某煤矿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概化为3层结构的地下水含水系统,建立了三维承压非稳定流模型,并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求解,对采煤条件下矿区的太灰和奥灰岩溶裂隙水的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开采使两含水层均出现水位下降的现象,采煤2373d后,太灰含水层的最大水位降深达137m,并在研究区南部形成疏干区,奥灰含水层的最大水位降深为8.1m。太灰含水层和奥灰含水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速度随着煤炭开采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减小的趋势。研究成果对矿区水资源保护与防治水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清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基于矿井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奥灰放水试验资料,建立了适合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模型,利用GMS软件数值模拟功能,对水文地质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计算了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预测奥灰涌水量、认识奥灰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润喜 《煤炭与化工》2021,44(10):43-45
万年井田主采煤层为2号和9号煤,矿井生产期间主要受底板奥灰承压含水层威胁,随着南洺河铁矿开采期间的疏水降压,万年井田地下奥灰水位逐年下降,根据井田内奥灰观测孔及南洺河铁矿井下观测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奥灰含水层水位在同一水文单元内差异大.经对奥灰含水层水位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查明了该含水层水位差异性的原因,也对该含水层水文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基于兖州煤田下组煤开采主要受奥灰水威胁,为了指导该煤田下组煤安全开采,对兖州煤田中深部矿井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水化学测试、岩样测试、抽(放)水试验、含水层水位动态观测等多种探查手段对奥灰含水层进行了综合勘探,并根据勘探成果资料对奥灰含水层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总结得出了奥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兖州煤田中深部奥灰含水层径流条件较差,相对滞留,但补给充沛,富水性弱到强;Ca~(2+)、Mg~(2+)可作为奥灰水的判别指示离子;奥灰含水层顶部存在有厚度不小于10 m的不富水的相对隔水层段。配合相应的防治水技术措施,实现下组煤安全带压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李秋平  姬炳忠  张全丽  张妮  李刚 《煤》2007,16(1):47-47,49
潞安矿区多数矿井的采区,已进入奥灰含水层承压水头以下的区域开采,而国内同类煤矿奥灰水含水层之水涌入矿坑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建立奥灰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潞安矿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中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0.
田庄煤矿的主要充水水源和含水层有大气降水、老空水、第四系下组含水层、十下灰含水层、十三、十四灰含水层、奥灰含水层,各含水层中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头压力高,对16上、17煤的开采可能造成安全危害,对该矿田的含水层和水文地质进行了分析,并就开采过程中的防治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楼煤矿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任楼煤矿水质测试成果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出本矿四个可能成为矿井充水水源的含水层(四含、煤系、太灰、奥灰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它们之间在标型组份,少、微量元素含量上存在的一些差异。同时认为四含、太灰、奥灰三个含水层中的水向矿井渗入时,会由于与煤系水的混合作用而出现水质改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含来水、太灰来水、奥灰来水、煤系砂岩水为主的四种水质模型以及它们各自应具有的水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耀全  穆鹏飞 《中州煤炭》2018,(5):13-16,20
矿井承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是在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往往由构造因素引发的突水占大多数。以准格尔煤田某矿为例,对井田内的已知构造进行分析、量化,再结合奥灰含水层富水性、煤层的赋存条件等多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矿井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  相似文献   

13.
葛泉矿东井带压开采9~#煤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综合分析葛泉矿东井9#煤采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利用综合勘探技术对煤层底板进行异常区域探测,并对异常区进行注浆封堵,同时注浆改造煤层底板岩层,从而切断了煤层底板下伏奥灰含水层与上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有效降低了奥灰水对矿井生产的威胁,实现了下组煤的安全开采.总结出一套以煤层底板注浆改造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水技术,对本区乃至全国类似条件下下组煤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百良煤矿位于澄合矿区东部,主采5号煤层,位于奥灰水静水位以下,属承压开采区。奥灰岩溶水系统属隐伏型地下水系,属于煤炭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威胁的充水水源。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三叠统至下二叠统裂隙水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中下奥陶统峰峰组岩溶水为采掘活动中重要的顶板充水因素,加之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多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随着采掘区域的扩大,原有的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有一定出入,已不能满足实际。本文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和充水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与原有的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新观点和研究思路,对矿井今后的水害预测预报、水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促使矿井防治水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华北煤田奥灰含水层顶部的隔水性能是该区煤矿实现带压开采的关键保障,而地层的岩性及孔隙性是反映其隔水性的重要指标。以神东保德煤矿奥灰含水层顶部地层为研究背景,依据现场勘探成果,采用矿物成分分析及室内压汞试验,对奥灰含水层顶部岩层的岩性及孔隙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奥灰含水层顶部地层岩石矿物组分以方解石为主,吸水、渗透性较差,孔隙结构性较差,连通孔隙占总孔隙体积的5%~7%,主要孔隙为孔径025 μm的难渗流微小孔隙,孔隙特征反映出奥灰含水层顶部地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水性。研究成果为奥灰含水层顶部地层隔水性能研究及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该矿区乃至其他类似矿区底板奥灰水害防治及带压开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大、水位高等问题,分析了矿井奥灰水带压开采及防治水技术以及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10、11、1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研究了奥灰含水层富水特征及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在正常块段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受到底板奥灰水的威胁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在构造破坏地带,因断层、陷落柱等具有导水性,在承压区内有可能发生突水,并提出了导水构造、巷道掘进、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及改造等防水措施。研究为后续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淮南煤田潘二煤矿2次放水试验及"5.25"陷落柱突水等资料为基础,采用地下水系统分析、构造控水理论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区内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和断层的导(阻)水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太原组C3Ⅲ段灰岩含水层之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2个含水层水位响应和变化幅度近乎一致,而与太原组C3Ⅰ和C3Ⅱ段灰岩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弱;F1断层在太原组C3Ⅰ和C3Ⅱ段灰岩含水层中为阻水断层,而在太原组C3Ⅲ段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为导水断层,DF1断层在太原组C3Ⅰ段含水层为阻水断层,而在太原组C3Ⅱ、C3Ⅲ段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为导水断层。  相似文献   

18.
狄效斌 《煤炭工程》2014,46(7):64-65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的现状,分析和评述了发生在山西煤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指出了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地表变形、水资源受损、水环境变异、生态环境衰退和地貌景观改变,并根据煤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薛建坤 《煤炭工程》2019,51(12):150-153
在分析山西龙泉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工作面突水特征的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区各类水体的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特征,确定了01工作面突水水源为太灰、奥灰混合水,利用同位素方法定量计算了太灰水占工作面突水来源的46%,而奥灰水占5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同位素方法能定量、准确判断出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可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