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根据1971—2018年陕西省9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陕西全省大部分时间体感状态为从冷到舒适,日数占85.2%;体感状态为暖和以上日数较少,无炎热和酷热天气。1981—2018年陕西省平均人体舒适日数为132 d,呈显著增多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24 d·a-1,四季中春、夏两季人体舒适日数增加最为显著。人体舒适日数存在准4 a和准8 a的振荡周期,滑动T检验表明陕西省及三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日数均在1997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突变。陕西全省3—11月均存在舒适日,舒适日数主要分布在5—9月,陕北7—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中部6—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南部6—9月舒适日数较多。年人体舒适日数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陕南汉中和安康地区最多。EOF分析结果显示,年均人体舒适日数异常分布在全省存在一致性。倾向率空间分布表明陕西全省80%的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均呈增长趋势,仅榆林北部、延安北部和安康东部11个区县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陕西全省不舒适日数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0.548 d·a-1,其中冷不舒适日数减少显著。陕西省人体不舒适主要表现为冷不舒适,主要集中在陕北西北部、南部山区和中部的太白和华山两个高山区; 人体热不舒适主要分布在在陕南的汉中和安康地区及关中的西安地区,且日数很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7年成都市西部邛崃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最小相对湿度计算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及白天和夜间舒适度指数,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邛崃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邛崃市没有暑热和寒冷天气,人体舒适度日数舒适级别日数最多,其次是冷不舒适级别日数,热不舒适级别日数最少;年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现较小的上升趋势;舒适日数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季节;热不舒适日数和舒适日数21世纪初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有所减少;近30年白天人体舒适度指数有着较明显的升高趋势,夜间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22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宁夏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9a区域气候变暖对宁夏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总体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舒适日数增加,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近49a中,2001—2009年是相对最舒适的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舒适日数开始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冷不舒适日数基本相同,冬季冷不舒适程度下降。宁夏冬季很冷日数呈下降趋势,冷日数呈上升趋势,冷不舒适程度下降。春季舒适日数增加,夏季和秋季的舒适度日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7年岳阳市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资料计算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分析年平均指数和各等级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岳阳舒适日数最多,冷不舒适日数次之,热不舒适日数最少;岳阳较舒适的月份是5月和10月,最热不舒适的月份是7月和8月,最冷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近57年来岳阳人体舒适度指数数值显著上升,主要原因是受到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舒适日数和热不舒适日数增多等因素共同影响;各月份不同级别日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舒适日数增多的变化在3月最明显,舒适日数减少、热不舒适日数增加的变化在7月最明显;岳阳春、秋、冬三季越来越暖,而夏季变得更热;岳阳人体舒适度各级别日数呈现出显著的周期变化,1991年冬季至1992年是岳阳人体舒适度发生突变的时间段;未来几年中岳阳冷不舒适日数将会比2017年的增加,热不舒适日数会先增加后减少,舒适日数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杨成芳  薛德强  李长军 《气象》2004,30(10):7-11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REOF)的方法,对山东省90个测站1971~2000年的年平均人体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半岛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舒适感觉最佳和较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热不舒适主要出现在山东的中西部地区,冷不舒适则以北部和沿海地区较为突出。近30年来,山东各区域冷不舒适感觉日数明显减少,热不舒适日数增加,舒适度感觉有向热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取南京地区196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体感温度,分析南京地区近52年舒适度特征;选取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逐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南京市2005-2008年舒适度和体感温度特征及其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南京市热不舒适期、舒适期日数呈现上升趋势,而冷不舒适期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率为-3.2 d/10a;4月上旬至5月中旬和10月为舒适期;体感温度在20世纪中期之后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加率为0.3℃/10a;2005-2008年舒适度以微冷和舒适为主;死亡高峰日多出现在冷不舒适日,2008年初死亡高峰日持续时间较长,且与天气灾害过程发生时间存在7~9 d的滞后。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5年京津冀地区66个地面气象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温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特征,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季各站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冬季风寒温度。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分区具有代表性站点的各级舒适日数比例和冬季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热舒适平原山地区、冷舒适滨海区、冷不舒适高山区;依据风寒温度京津冀地区冬季人体舒适度分为冀北、冀南两区,整个地区风寒温度增大趋势显著;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与高程、纬度变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空间分型的主导因素为高程、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城市人体舒适度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明确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城市因子,该文首先利用1981—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气象数据,研究气候舒适度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了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城市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冷不舒适日数均呈减少趋势,热不舒适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舒适日数变化不大。城市化综合水平与冷不舒适日数倾向率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热不舒适日数倾向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最主要城市因子为总人口数量,其次为建成区面积、总用电量、公共交通实有车辆、人均绿地面积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0—2005年京津冀地区66个地面气象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温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特征,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季各站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冬季风寒温度。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分区具有代表性站点的各级舒适日数比例和冬季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热舒适平原山地区、冷舒适滨海区和冷不舒适高山区;依据风寒温度,京津冀地区冬季人体舒适度分为冀北、冀南两区,整个地区风寒温度增大趋势显著;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与高程、纬度变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空间分型主导因素为高程、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信阳气象站1961-2013年的观测资料计算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滑动标准差,分析了信阳CIHB的变化趋势,以及舒适日数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R/S分析法对CIHB及舒适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信阳的年均CIHB呈显著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016/a。春、冬季的平均CIHB呈显著上升趋势,且趋势强度相当。秋季平均CIHB虽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夏季平均CIHB呈显著下降趋势。冬季CIHB标准差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夏季CIHB标准差不断减小,表明信阳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没有增加。2)信阳舒适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达0.359天/a,冷、热日数呈减少趋势,趋势强度冷日数的大于热日数的。3)通过R/S分析,年、季平均CIHB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未来的年及春、秋、冬季平均CIHB将继续上升,夏季平均CIHB将继续下降。年舒适日数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未来年舒适日数仍将增加,年冷、热日数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9—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金华市年、季尺度的舒适度和冷/热日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市全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有效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年前后稳定超过平均值且上升趋势增加;年均气候倾向率为0.67℃/10 a,各季节的上升趋势不同,其中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暖冬或冷冬的概率呈先增后减再略增的N型变化趋势,热夏或凉夏的概率呈弱增加趋势。舒适期呈双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4—6月和9—10月,其中5月的舒适日数最多。舒适期的50 a平均初、终日分别为4月4日和11月8日,随时间推移,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约5.7 d/10 a),终日呈显著延后趋势(约4 d/10 a),气候舒适率总体呈不显著的弱上升趋势。年舒适日数和热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为5.08 d/10 a和2.31 d/10 a,冷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达7.39 d/10 a。整体来看,金华市冬季气温较以往更为温暖,夏季更热,春季舒适时间明显增多,秋季的冷不舒适体感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方法,大样本利用西江流域13个主要旅游市(县)1961—2010年的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年舒适日数具有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河谷、平原的地域分布特点。西江流域北部多数市(县)适宜旅游的月份是3-5月、9-11月,南部多数市(县)适宜旅游的月份是3-5月、9-12月或10-12月。1961—2010年,西江流域冷不舒适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多数市(县)热不舒适日数呈增加趋势;北部多数市(县)年舒适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南部部分市(县),如靖西、梧州、大新等地年舒适日数呈现增加趋势,而桂平、南宁、上思等地则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61-2010年天津市逐日气象要素,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 a天津市的冷暖度日变化以及冬季采暖期和夏季空调期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冷暖度日、舒适日数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天津市冷暖度日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暖度日(HDD)显著下降、冷度日(CDD)显著上升,且暖度日的变化幅度大于冷度日,变化主要集中于80年代之后。冷暖度日与极端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采暖期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空调期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采暖期冷不舒适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空调期热不舒适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同期平均气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且不舒适气候的随机性呈增多趋势。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对天津市采暖期和夏季空调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66—2018年秦皇岛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6—2018年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舒适度评价及趋势分析方法,对秦皇岛地区近53 a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东南沿海三个区域的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一致,存在空间差异性。整体上,秦皇岛气候舒适度以舒适至冷凉特征为主,各区域舒适和较舒适等级占47%—49%,冷不舒适等级占34%—37%,炎热及更热不舒适等级极少。近53 a,夏季、冬季气候舒适度均呈增暖趋势,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夏季。热不舒适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激增且持续偏多,寒冷不舒适日数呈逐年代减少态势;在空间上,热不舒适日数随着测站高程和纬度的降低而增多,寒冷不舒适日数与之相反。5—10月气候舒适或较舒适,秦皇岛全域皆为旅游、疗养适宜期;7—8月无酷暑,“微热”的天气为人们提供畅游大海的有利气象条件;3月、4月和11月气候偏冷凉,是户外登山的大好时机;12月至翌年2月寒冷不舒适,不适宜大众旅游疗养,适宜开展冰雪旅游活动。因此,可以认为秦皇岛全域、全季皆适宜旅游,由此为秦皇岛市旅游开发与规划及研究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来到“秦皇山海、康养福地”的康养群体提供生活和出游气象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5—2017年赤水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10 min平均风速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对赤水人体舒适程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赤水舒适天气较多,存在少量的偏冷和炎热天气,酷热日数极少,具有显著的季节分布特征,具体为:①偏冷天气年日数在10~46 d之间波动,开始日期主要在12月份,占比85%,结束日期主要在2—3月份,偏冷天气出现在1月份的概率最大,一天中出现在04—11时的次数最多,出现在13—21时的次数较少;②酷热天气较少,仅出现6个时次,炎热天气年日数在16~54 d之间波动,在20~30 d的年度占比54%,炎热天气开始日期在6中旬—7月上旬,结束日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一天中13—15时出现概率最大;③舒适天气年日数在135~176 d,年平均舒适天气152 d,4、5、9、10月是最舒适月份。研究表明,春秋季节较为舒适,适宜户外活动,也是赤水旅游的黄金期;冬季后半夜到上午易出现偏冷天气,夏季午后易出现炎热天气,户外活动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深圳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深圳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采用考虑了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案,计算了深圳地区的人体舒适度指数以及不同舒适等级天数,分析了城市地形地貌、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沿海比内陆舒适,全市全年舒适天数为7-9个月,夏季感觉热的天数约为2-3个月,冬季感觉冷的天数大部分地区为30 d左右。从不同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日变化特征来看,夏季比冬季更易受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影响。地形地貌、海陆分布、城市规划等地理因素对人体舒适度均有一定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海拔高度、道路占地面积和人口密度与热-炎热日数呈对数关系。但在深圳的东部人口稀疏和道路占地较小地区也并非舒适宜人,也会出现较多炎热天气,这与该地区年平均风速相对微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