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研究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联合BACE(经支气管动脉GP方案局部化疗+微球栓塞)+~(125)I粒子植入,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静脉GP方案化疗+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研究组瘤体大小较对照组显著缩小,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治疗后3、6、12个月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44/60)、78.18%(43/55)和83.33%(40/48),而对照组分别为38.46%(20/52)、53.19%(25/47)和65.85%(2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4.44%(38/45)和5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两组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CE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LA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共35例,17例经过TACE治疗后2~4周行CT扫描,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所需粒子数目及预计放射剂量,B超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复查CT,计算并调整放射剂量。粒子植入术后定期复查CT及AFP等指标。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全部病例术后无局部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毒性不良反应少。术后4 d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3个月后复查CT,肝内病灶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6个月复查,肝内病灶CR 3例,PR 10例,SD 2例,疾病进展(PD)2例,其中PR、CR患者中有3例出现肺转移。随访1年,1年生存率58.82%。结论 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125I粒子植入或射频消融(RFA)对TACE术后甲胎蛋白(AFP)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TACE术后AFP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其中41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A组),38例接受RFA(B组)。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检测血清AFP。结果术后1个月,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术后3、6个月A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B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A组AFP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125 I粒子植入治疗TACE术后AFP阳性中晚期HCC临床效果优于RFA,且降低AFP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例行TACE治疗小肝癌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AFP及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根据检查结果联合MW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肝功能、AFP及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采用m RECIST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19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19次,TACE术后1个月病灶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3例,完全缓解率31.5%,13例PR患者联合MWA或MWA+~(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3个月CR 10例、PR 3例。TACE术后1个月3例患者AFP值降至正常,联合治疗后3个月,全组16例患者AFP值降至正常,另3例患者AFP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MWA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小肝癌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乏血供肝癌患者资料,其中25例(30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A组),21例(27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B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B组临床有效率(RR)为96.30%(26/27),明显高于A组[86.67%(26/30),χ~2=8.694,P0.05];直径≤3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均为100%(8/8、10/10);在直径3~5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分别为81.82%(18/22)、94.12%(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37,P0.05)。治疗后6个月,A、B组的RR分别为93.33%(28/30)、96.30%(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2,P0.05);直径≤3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均为100%(8/8、10/10);直径3~5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分别为90.91%(20/22)、94.12%(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RFA均为乏血供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TACE联合RFA相对近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进针路径,粒子间距0.5~1.0cm,粒子活度0.50~0.80mCi。术后复扫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最小周边剂量范围为106~218Gy。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7~158颗(中位数44颗)。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月。局部有效率68.8%(11/16),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0月,平均生存时间25.9月。1年局部控制率67.7%,2年33.9%,3年33.9%。1年生存率76.7%,2年57.5%,3年57.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I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对29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间距0.5~1.0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粒子活度29.6MBq。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植入粒子12~67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5%(16/29),6个月71%(20/28),12个月45%(10/22),2年36%(5/14)。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肿瘤可行,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7年9月,对16例肺癌(12例肺转移癌,4例肺癌术后复发)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未行放疗为140~160Gy。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加1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40~0.70mCi。中位植入粒子38颗(15~14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3例术后1周加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45~50Gy。结果中位随访14个月(6~47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15/16)和93.8%(15/16)。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6~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10/16)和37.5%(6/16)。6例死于全身转移,3例死于恶液质和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粒子治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8月84例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4例患者共植入粒子3 630粒,其中肿瘤≤3.5 cm患者平均17粒;肿瘤>3.5 cm患者平均46粒,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植入成功。患者植入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达完全缓解(CR)者为40例,部分缓解(PR)36例,疾病稳定(SD)8例,总有效率(CR+PR)为90.5%。术后随访3~4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率期为16.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31.0%。 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转移性肝癌的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7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二组:A组37倒,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B组40例,单纯行TACE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以及半年和1年生存率。结果A组AFP下降比B组明显(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B组(P〈0.05)。结论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性行TACE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序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4例行TACE联合RFA序贯治疗(联合组),与15例单纯TACE治疗及13例单纯RFA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3组的肿瘤坏死率以及平均生存期。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8.6%,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分别为26.7%、46.2%,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46.7%和38.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1月,高于TACE组(14.5月,P〈0.05),与单纯RFA组(19.9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触序贯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组治疗结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和~(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术前经CT或MR确诊肝脏有转移灶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转移瘤切除或射频消融及~(125)I粒子植入(综合治疗组).并与同期的83例肝转移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全身化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结果 综合治疗组术中超声发现新病灶9个.13例患者的18个边缘转移病灶行腹腔镜切除.28例患者的59个转移病灶位于第一、二肝门或靠近大血管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及~(125)I粒子植入.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6~45个月(平均35.4个月),综合治疗组中全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3例,进展(PD)1例,缓解率(CR+PR)90.2%.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48.8%和24.4%;对照组中全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SD)28例,进展(PD)30例,缓解率(CR+PR)30.1%.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2%、28.9%和9.6%.两组相比缓解率(x~2=39.68,P<0.05=、中位生存时间(t=-9.74,P<0.05=以及1、2、3年生存率(分别x~2=8.11,4.73,4.81,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联合应用RFA和~(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具有安全、有效,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eareinoma,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IT)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pereutaneoustranshepatic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可手术切除的PHC合并PVlTr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B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PVC,术后2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A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2%、11.1%;B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两组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PVr丌的PHC患者手术切除后经双路(PVC+TACE)介入治疗比单纯TACE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碘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125碘粒子植入联合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5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术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顺铂瘤内注射术,术后行肿瘤体积、血AFP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种植性转移、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6、12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肿瘤体积平均缩小27.4%,治疗组肿瘤体积平均缩小38.6%;两组血AFP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对照组发现7例远处转移,治疗组3例远处转移;肝肾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年死于远处转移者,对照组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125碘粒子植入+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证明,TACE联合粒子植入及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较TACE联合粒子植入方法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8例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72例,联合治疗组66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结果:治疗后第2周2组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联合治疗组血清AFP下降程度较TACE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疾病控制率62.5%,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78.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完成治疗后1、2、3、4个月和〉4个月TACE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6.9%、26.4%、33.3%、18.1%和11.1%;联合治疗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3.0%、7.6%、19.7%、37.9%和21.2%。2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1);2组治疗后3个月内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1);2组治疗后〉3个月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1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TACE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238.48±15.65)d,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350.19±22.37)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结论:TACE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有助于延缓患者治疗早期新发肿瘤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补充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疾病进程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全部73例HCC,临床分期均为中国分期Ⅱ期,并接受至少2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22例,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补充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照组51例TACE后未予补充治疗,比较两组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差异,并作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6个月(95%可信区间4.7,7.3)。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30%、63.61%、48.12%,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为76.51%、42.17%、24.82%,两组有显著差别(10g—rank检验,P〈O.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95%可信区间11,23)、12个月(95%可信区间10,14),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术后补充PEI能明显延长HCC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栓及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65.0%、40.8%,对照组为71.2%、4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22.3%,对照组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年、3年的复发率为57.3%、73.8%,对照组为61.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TACE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静脉化疗栓塞(PVC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71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PVCE联合TACE组37例,单纯TACE组34例。对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2组累积无瘤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PVCE联合TACE组和单纯TACE组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1.1个月和18.6个月,PVCE联合TACE组累积无瘤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P〈O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患者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PVCE和TACE更能延长患者术后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情况分为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组(A组,n=64)和TACE治疗组(B组,n=48),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A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78.12% VS 47.92%);治疗前后CD3+、CD4+、CD8+、CD19+、NK、CD3+/CD4+、CD3+/CD8+增加或减少值均高于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A组死亡病例明显低于B组(6.25% VS 16.67%, 1.78% VS 12.82%),但两组18个月的死亡病例数比较没有差异。结论〓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