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特征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真菌,有下列三属(见表1),都只侵犯体表角化组织(皮肤、毛发、指甲和染菌物体而感染。 1 毛癣菌属 1.1 红色毛癣菌 直接镜检皮屑及甲屑,分支、分隔的菌丝有时可断裂或关节孢子状。毛发:发外型感染表现为发外孢子排列成串;少数为发内型感染,孢子在发内排列成链状。毛发穿孔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2.
皮肤癣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角化组织感染(皮肤、毛发和甲),是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感染性皮肤病。在皮肤癣菌感染皮肤过程中,蛋白水解酶是皮肤癣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这种酶需要在合适的pH及温度下才能发挥它的活性而致病;而机体是否被感染则取决于宿主的皮肤机械屏障功能、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3.
木霉属真菌的生物降解及生物转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Trichoderma spp.)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具有很大应用生产潜力的真菌,目前国际上已查明并命名的木霉属真菌,共计60种和2个变型,国内正式发表的木霉菌有10种,记录种名20个。木霉属真菌的生物降解、转化功能与分泌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木聚糖酶等酶的能力相关,综述了木霉属真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底物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自行筛选分离的1株木霉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鉴定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木霉属,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从不同生境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中分离到内生真菌252株,这些内生真菌涵盖了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5个亚门中的半知菌亚门(Deuterorn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等3个亚门,已经鉴定的内生真菌分属于48个属。有些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分类、铁皮石斛内生菌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例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is)是指皮肤、趾甲和毛发发生的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病主要的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生活水平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各地区有关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种的报道不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肉芽肿在感染性肉芽肿中占第二位。引起肉芽肿的真菌种类繁多,包括球孢子菌、组织孢浆菌、芽生菌、隐球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着色芽生菌、暗色丝孢菌、链格孢霉、霉菌性足分支菌、洛博芽生菌、鼻孢子菌、结合菌、斑替支孢霉等,此外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等也可引起肉芽肿。该文综述真菌性肉芽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1定义体癣(tinea corporis)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板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tinea cruris)则特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1]。2病原学与易感因素体股癣的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共同的特点是亲角质。皮肤癣菌约有40余种,其中可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约有20余种。国内各地区及不同医院  相似文献   

9.
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霉菌,在2002~2004年对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占甲真菌病的66.4%-67.9%,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甲真菌病约占浅部真菌病的3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山西省不同地区柴胡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差异性,建立柴胡根部内生真菌库。本文以山西省不同产地的柴胡根为材料,采用传统植物组织平板分离法对柴胡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分子鉴定。从25个不同产地的柴胡样品根部中共分离培养得到705株真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695株真菌归属为4门14纲23目32科55属119种。晋南地区的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 32.18%)、亚隔孢壳属(Didymella, 15.96%)、曲霉属(Aspergillus, 8.24%)、异茎点霉属(Paraphoma, 6.91%)、茎点球属(Phoma, 5.32%)、链格孢属(Alternaria, 5.05%),晋北地区的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31.66%)、曲霉属(15.36%)、链格孢属(9.09%)、亚隔孢壳属(8.15%)、异茎点霉属(7.52%),亚隔孢壳属、曲霉属、链格孢属等优势属的相对丰度差异较大;晋南地区的优势物种为Didymella bellidis(11.44%)、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 7.98%)、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7.45%)、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 5.85%)、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5.85%),晋北地区的优势物种为锐顶镰孢菌(14.11%)、烟曲霉(11.91%)、三线镰刀菌(9.40%)、菊异茎点霉(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 5.64%)、D. bellidis(5.64%)、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5.64%),D. bellidis、锐顶镰孢菌、烟曲霉等优势种的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晋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晋北地区,D. bellidis、锐顶镰孢菌、烟曲霉等优势种的相对丰度差异较大,为进一步研究柴胡根内生真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的物种及其不同菌株对柴胡皂苷积累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枝孢样枝孢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的枝孢霉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暗色孢科。该属50余种。枝孢样枝孢霉为腐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某些动物的粪便、蔬菜、腐木、鸟巢、腐烂水果中。人因皮肤外伤接触后有被感染的机会。它也是真菌过敏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对枝孢样枝孢霉的系统报道较少,现就其生理生化代谢、生态学、病理学及临床和抗真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孢子发生在真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孢子发生(conidiogenesis)一词指的是孢子从产孢细胞发生的过程,即产孢细胞产生孢子当时和孢子产生后的发展形态。Hughes于1953年将观察孢子发生方式用于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的鉴定。半知菌过去指有性阶段不清楚的真菌,现称丝裂孢子真菌(mitosporic fungi)。由于这组真菌的形态变化多样,鉴定存在困难。早期使用的是Saccardo的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见半知菌图解)。该体系将孢子分为七类:单孢(Ameroporae)、双孢(Didynoporae)、多孢(Phragmosporae)、砖格(Dictyosporae)、螺旋(Helicosporae)、线状(Scolicosporae)、星状(Starosporae)。这种方法只是比较机械地对孢子特点进行观察,没有结合其产孢过程和产孢细胞的特点。1979年Cole和Samson应用电镜观察了孢子发生的情况。1983年Minre等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并总结了分生孢子产生全部过程。de Hoog等主编的《Atlas of Clinical Fungi》一书中也介绍了孢子发生在真菌鉴定中的作用。我们在20世纪80~90年代也以暗色真菌为切人点全面观察和研究了孢子发生的全部过程。为了提高医学真菌的实验室鉴定水平,现结合我们的经验将孢子发生在真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部真菌感染是致病真菌侵犯皮肤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所导致的感染,困扰着世界约25%的人口,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3]。浅部真菌感染可由皮肤癣菌、念珠菌属、马拉色菌属等引起,而尤以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临床上以足癣最为常见,其次为体癣、股癣以及甲真菌病[4]。除此之外,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是常见的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约75%的女性在其育龄期至少经历过一次VVC[5]。  相似文献   

14.
<正>1定义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及脓癣[1];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存在炎症反应而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2];根据致病菌侵犯毛发方式不同分为发外型感染和发内型感染;根据致病菌不同分为小孢子菌头癣和毛癣菌头癣。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致病菌以皮肤癣菌、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毛癣菌属(Trichophyton)为主。根据皮肤癣菌在自然界的生态学及寄生宿主特点,可分为亲  相似文献   

15.
正皮肤癣菌是一类寄生于人及动物皮肤浅层角蛋白组织的丝状真菌,其具有亲角质性,感染一般局限于人与动物的浅部组织,如皮肤角质层、指甲和毛发,而不向真皮、皮下组织等深部组织发生侵袭感染[1]。随着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广泛应用,局部外伤、放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外用以及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增多,皮肤癣菌可逃避免疫监视入侵真皮及皮下组织,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侵袭及播散,导致深部感染的患者日渐增多[2-6]。Majocchi肉芽肿作为皮肤癣菌深部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省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48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6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1属中的35种。其中,多变粘鞭霉Gliomastix variabilis和枝梗假葡萄孢Pseudobotrytis ramosa为新种;螺旋丝头束霉Cephalotrichum heliciforme为一新名称;疹梗孢属Ardhachandra和脊孢疹梗孢A. cristaspora及淡褐节球孢Nodulisporium hinnuleum为中国新记录。模式和所有研究过的其他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7.
体癣(tinea corporis)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板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tinea cruris)则特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要点1除传统体股癣(见图1A,B),还有一些特殊名称和类型,发生于面部的可称为面癣;缺少典型环状损害的称为难辨认癣(见图2)。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6,25(4):536-542
从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标样23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48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17属25种。其中,坎帕拉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kampalensis、纸细基格孢Ulocladium chartarum和芭蕉维罗纳孢Veronaea musae为中国新记录种。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9.
千层塔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华  冯俊清  周树良  洪亚辉 《生物磁学》2009,(14):2641-2644,F0003
目的:为从千层塔中分离具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奠定基础。方法:新鲜千层塔茎段,经酒精和升汞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千层塔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内生真菌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枝状枝孢霉属的特征相符合,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条属于枝状枝孢霉的ITS序列相似,鉴定该菌株属于枝状枝孢霉;内生真菌I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黄青霉的特征相符合,鉴定该菌株属于黄青霉;内生真菌III菌落形态和孢子特征与尖孢镰刀菌的特征相符合,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条属于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相似程度高,鉴定该菌株属于尖孢镰刀菌;内生真菌Ⅳ菌落形态与盾壳霉相似,ITS序列与GenBank中6条属于盾壳霉的ITS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鉴定该菌株属于盾壳霉。结论:从千层塔中分离和鉴定出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枝状枝孢霉、黄青霉、尖孢镰刀茵和盾壳霉。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西双版纳及河口热带雨林、植物园、荒坡和农田中采集混合土壤样品30余份,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法从中分离获得暗色丝孢菌分离物53个,经形态鉴定分属于29属37种。其中4个为中国新记录种:尼尔布洛孢Bloxamia nilagirica、不规头梗孢Cephaliophora irregularis、单梗粘孢Haplographium delicatum和不列颠黑团孢Periconia britannica,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和必要的讨论。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