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在附件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附件肿块患者180例,恶性39例,良性141例,根据附件肿块的超声特征对其进行G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附件肿块良恶性的截断值及其诊断效能.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卵巢-附件报告及数据系统(O-RADS)、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和简单法则风险预测模型(SRRisk)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并分别以O-RADS、GI-RADS及SRRisk进行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各方法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效能,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结果 622例中,454例良性、168例恶性(包含交界性)卵巢肿瘤。O-RADS、GI-RADS、SRRisk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94、0.93及0.93,敏感度分别为93.45%、91.67%及86.91%,特异度分别为88.33%、88.77%及89.87%,准确率分别为89.71%、89.55%及89.07%;其AUC、特异度、准确率相当(P均>0.05),而O-RADS的敏感度(93.45%)高于SRRisk(86.91%,χ2=7.69,P<0.01),GI-RADS的敏感度(91.67%)与O-RADS及SRRisk相当(χ2=0.80、3.50,P均>0.05)。结论 O-RADS、GI-RADS及SRRisk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效能均较高且彼此相当。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在附件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超声检查且存在附件肿块的患者180例,根据附件肿块的超声特征对其进行G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效能及其最佳临界值。结果:180例病理结果恶性39例,良性141例,GI-RADS分类中,判断为GI-RADS2类15例,无一例为恶性;GI-RADS3类112例,有1例为恶性;GI-RADS4类25例,有12例为恶性;GI-RADS5类28例,有26例为恶性。将GI-RADS5类来预测附件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7%、98.6%、91.7%,将GI-RADS4类及5类来预测附件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4%、89.4%、91.1%。建议将GI-RADS>3作为预测恶性附件肿块的最佳临界值。结论:GI-RADS分类能够较好的应用于诊断附件良恶性肿块,建议GI-RADS4类及5类肿块者视为附件恶性肿块高风险,其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分类法在小儿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8例患儿的59个卵巢肿块的超声图像,并进行GI-RADS分类.采用Kappa系数分析不同年资医师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GI-RADS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声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分类与恶性风险指数4(RMI 4)鉴别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2例卵巢肿块患者的资料,以GI-RADS分类1~4a类为良性,4b~5类为恶性,RMI 4取450作为界值,判定良恶性肿块,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GI-RADS分类与RMI 4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GI-RADS分类与RMI 4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分别为70.71%(70/99)、53.54%(53/99),特异度分别为98.77%(240/243)、95.47%(232/24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89%(70/73)、82.81%(53/64),准确率分别为90.64%(310/342)、83.33%(285/342),ROC曲线AUC分别为0.91、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GI-RADS分类鉴别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优于RMI 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分类与16层螺旋CT对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卵巢肿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及16层螺旋CT检查,采用GI-RADS系统评价超声声像图表现,并检测其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检查诊断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检查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91)大于16层螺旋CT联合CEA(Kappa=0.487);超声GI-RADS系统、16层螺旋CT联合CEA联合检查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率高于16层螺旋CT联合CEA(P < 0.05);经ROC曲线分析得,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AUC大于16层螺旋CT联合CEA(P < 0.05)。结论超声GI-RADS系统联合CEA检测对良恶性卵巢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的恶性风险,探讨其对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常规超声诊断的TI-RADS 4类结节患者219例,共226个结节,所有结节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对其诊断效能。结果 226个TI-RADS 4类结节病理诊断恶性110个,良性116个;超声造影准确诊断恶性98个,良性105个;超声造影对T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89.09%、90.52%、89.91%及89.74%。超声造影诊断TI-RADS 4A、4B、4C类结节的实际恶性率分别为14.06%(9/64)、47.52%(48/101)及86.89%(53/6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TI-RADS 4类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PS)对55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卵巢病灶或肿块的增强方式与灌注参数的差异;依据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55例卵巢囊性、囊实性、实性或囊壁乳头病变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卵巢良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3例(23/28),误诊5例;超声造影诊断卵巢良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6例(26/28),误诊2例。良性组(28例)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平均为(18.2±4.8)s,达峰时间为(30.5±8.3)s,峰值强度为(11.3±5.0)dB。术前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2例(22/27),误诊4例,漏诊1例;超声造影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25例(25/27),误诊2例。恶性组27例中24例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为(13.4±4.5)s、达峰时间为(21.5±6.9)s,峰值强度(20.0±5.9)dB,与良性肿块3项造影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良恶性肿块在灌注方式及造影参数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囊性、囊实性、实性及囊壁乳头性病变经阴道二维超声难以鉴别良恶性时,超声造影能反映病变组织微血管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检出早期卵巢癌,并可对常规超声诊断有困难的小型卵巢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CR)提出的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及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76例,共216个结节。根据TI-RADS分类对结节的超声特征(包括结构、回声、形态、边缘、局灶性强回声)量化评分,根据结节大小将结节分为FNA组、随访组、不予处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病理结果差异。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21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84个,恶性132个。TI-RADS 1、2、3、4、5类结节分别为3、24、23、60、106个,恶性率分别为0、0、17.3%(4/23)、48.3%(29/60)、93.4%(99/106)。以TI-RADS 1~3类判为良性,TI-RADS 4、5类判为恶性,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22,P<0.001)。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54.2%、77.2%、91.8%。ROC曲线显示,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阈值为5.5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标准误为0.019,95%CI为0.881~0.956,约登指数为0.699。TI-RADS 1、2类结节均为不予处理组,良性率为100.0%(3/3,24/24);3类结节FNA组、随访组、不予处理组恶性率分别为18.2%(2/11)、0、25.0%(2/8);4类结节3组恶性率分别为31.0%(9/29)、63.6%(7/11)、65.0%(13/20);5类结节3组恶性率分别为96.3%(52/54)、88.9%(40/45)、100.0%(7/7)。 结论TI-RADS分类能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尤其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能力。TI-RADS 3类及以上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均有恶性可能,应用TI-RADS分类判断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是否行FNA时可放宽大小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联合声弹性图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4例(340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运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TI—RADS分类、声弹性图及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340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分类4b类以上考虑恶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1%、86.7%、87.1%,Kappa值为0.683,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声弹性图≥3分考虑恶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3%、90.6%、88.8%,Kappa值为0.71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TI-RADS分类联合声弹性图评分≥7分考虑恶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7%、95.3%、92.9%,Kappa值为0.81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结论TI—RADS分类联合声弹性图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较单一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3D-CEPD)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卵巢肿瘤患者分别于造影前、造影中及造影后进行三维能量多普勒(3D-PD)检查。采用3D-PD直方图计算肿瘤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比较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瘤各血管参数的差异及各血管参数在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的差异,并评价3个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32例为良性肿瘤。造影前、中、后卵巢恶性肿瘤的血管参数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均<0.01),良恶性肿瘤的各血管参数在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不同检查时段血管参数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VI最大,FI最小。造影前、中、后三个不同检查时段VI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7、0.89。造影前以VI=2.2%为界值,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为77.77%、87.50%、77.77%、87.50%、84.00%;造影中以VI=23.2%为界值,各诊断效能分别为94.44%、90.62%、85.00%、96.66%、92.00%;而造影后以VI=12.4%为界值,各诊断效能分别为94.44%、93.75%、89.47%、96.77%、94.00%,造影中及造影后的诊断效能较造影前明显增高(P<0.01),而造影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优于造影中(P<0.01)。结论 3D-CEPD可提高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能力,血管参数VI最有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以造影后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卵巢-附件报告与数据系统(O-RADS)在卵巢-附件肿块超声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诊断试验。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手术且有病理结果的卵巢或附件肿块患者441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参照O-RADS分类标准对每个卵巢及附件区肿块进行O-RADS恶性风险分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RADS分类法诊断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最后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绘制诊断四格表分析该分类诊断系统的有效性。 结果441例肿块中良性353例,恶性88例。O-RADS 2-5类中,其恶性肿块分别占1.1%、3.7%、47.8%、91.1%。O-RADS分类法诊断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可信区间为0.919~0.975,良恶性截断值为3.5。当将O-RADS 4和5类作为恶性肿块的预测指标时,其诊断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3%、88.6%、67.5%、98.4%、8.27、0.06、0.82。当只将O-RADS 5类作为恶性肿块的预测指标时,其诊断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约登指数分别为57.9%、98.6%、91.1%、90.3%、41.36、0.43、0.57。 结论O-RADS可作为超声诊断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可靠方法,建议以O-RADS 4和5类为预测卵巢-附件肿块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3D CEUS)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或CT印证的消化系统肿瘤81例,分成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应用低机械指数造影方法,在二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2D CEUS)的基础上进行3D CEUS。描记二维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将三维造影显像特征进行评分,计算3D CEUS对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准确性。结果 3D CEUS可显示病灶整体的立体影像、结构层次和血管空间分布,较2D CEUS更为形象,并可从不同角度观察恶性肿瘤的血管特征。应用3D CEUS特征评分,得出对本组消化系统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准确性分别为97.7%、94.7%和95.5%。结论 3D CEUS使超声图像的显像质量得到新的提高,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联合患者年龄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经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PTB女性患者共76个病灶,包括良性57个、交界性14个及恶性5个,比较3种病变患者年龄及其超声BI-RADS分类,观察以单一年龄、超声BI-RADS及其联合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交界性及恶性PTB之间,患者年龄及超声BI-RADS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15)。以44.5岁、超声BI-RADS 4B类及其联合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PTB的敏感度分别为94.74%、36.84%及73.68%,特异度分别为56.36%、87.27%及72.7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649及0.780。结论 超声BI-RADS分类联合患者年龄有助于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PT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合成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灶,术前乳腺合成MRI(采用MAGiC技术)、DWI及DISCO增强图像共诊断89个BI-RADS 4类肿块,包括63个恶性病变(恶性组)及26个良性病变(良性组);比较组间MAGiC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DISCO增强扫描病变形态学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差异。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AGiC、DWI、DISCO增强参数及三者联合鉴别良恶性BI-RADS 4类肿块的效能。结果 组间病变形态、内部强化特征及TIC、ADC、T2及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MAGiC、DWI及增强DISCO建立模型。相关参数中,ADC鉴别BI-RADS 4类肿块的良恶性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而MAGIC+ADC+DISCO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08。结论 合成MRI、DWI及增强DISCO对鉴别BI-RADS 4类肿块良恶性均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肾良恶性肿瘤进行常规超声及二维超声造影检查,在此基础上行三维重建,并与二维造影进行对比,分析三维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肾良性肿瘤18例,二维造影多表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呈"慢进慢出";三维造影表现为病灶内较少的平直规则的周边血管和内部血管.肾恶性肿瘤50例,二维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呈"快进快出";三维造影多表现为病灶内多支蜿蜒扭曲的周边血管和内部紊乱的微小血管组成的血管网.三维超声造影可直观立体显示肿瘤血管分布特征,在显示肿瘤血管方面优于二维超声造影(P<0.05).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可显示肾肿瘤血管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鉴别肾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维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68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D-CEUS及3D-CEUS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二者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8例患者中,良性子宫内膜病变42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0例、囊性萎缩性宫内膜6例、宫腔积血块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26例,其中ⅠA期18例、ⅠB期8例。2D-CEUS和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6.92%(20/26)、73.81%(31/42)、64.52%(20/31)、83.78%(31/37)、75.00%(51/68)和100%(26/26)、97.62%(41/42)、96.30%(26/27)、100%(41/41)、98.53%(6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CEUS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符合率高于2D-CEUS[ⅠA期:100%(18/18) vs 77.78%(14/18),ⅠB期:100%(8/8) vs 87.50%(7/8);P均<0.05]。结论 3D-CEUS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和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优于2D-CEUS,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