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优选枳壳、醋香附总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醋香附总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GC测定枳壳挥发油中主要有效成分柠檬烯及醋香附挥发油中主要有效成分α-香附酮、香附烯酮的含量,应用信息熵原理对挥发油得率、3个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权重分析,求得综合评分M为评价指标。对M进行Box-behnken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4倍、浸泡时间1.1 h、提取时间7 h。验证得实际M值与模型预测最佳M值相差<1%,表明本实验预测性较好,模型可靠度高。结论 基于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原理所得最佳提取工艺能有效提高枳壳、醋香附总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紫荆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荆芥穗、紫苏叶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倍数(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间(C)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影响挥发油提取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加水倍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9,浸泡1.5 h,提取2 h,挥发油得率为120.00%。结论:以试验所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用于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香连和胃汤中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提高挥发油的利用率。方法 以主要成分百秋李醇、桉油精、乙酸龙脑酯以及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GC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DX8trial软件设计试验方案,熵权法处理实验数据,最终筛选出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研磨法对挥发油进行包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包合方案,逐一记录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熵权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根据权重系数计算3个指标的综合评分,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浸泡时间1.5 h,提取时间8 h,加水量为8倍水。最佳包合工艺:采用研磨法进行制备,β-CD-挥发油为6︰ 1,料液比为6︰ 1,研磨时间为0.5 h。结论 通过试验筛选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能提高香连和胃汤中挥发油的得率及有效成分含量,筛选所得最佳包合工艺,能有效包合香连和胃汤中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桑菊感冒合剂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量的多少为指标考察挥发油最佳提取时间;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试验,以浸膏得率和连翘的有效成分连翘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考察影响水煮的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3因素。结果最佳挥发油提取条件为:蒸馏提取挥发油,且蒸馏时间确定为3 h。最佳水煮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水10倍量,煎煮1.5 h,第2、3次分别加水8倍量,煎煮1 h。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优选鬼针草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鬼针草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鬼针草挥发油,按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得率,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对鬼针草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以药材粉碎度60目、提取时间5h、投料比1∶7为鬼针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本方法可行,为开发鬼针草挥发油新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温胃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出温胃胶囊挥发油提取和醇提工艺的最佳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3因素3水平,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3因素3水平,以醇浸膏得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醇提工艺。结果与结论温胃胶囊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2h,加1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8h;醇提最佳工艺参数为加6倍量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2h。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桑枝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桑枝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浸提时间2.5h、提取2次,实际测得的多糖得率为6.15%,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桑枝多糖的得率,响应曲面法对桑枝多糖提取条件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8,(4):500-503
目的筛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乌榄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以得油率为指标,药材粉碎度、溶剂体积、蒸馏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最佳水蒸气蒸馏法工艺为乌榄叶粗粉,加8倍量水,蒸馏8 h。乌榄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其总质谱峰的100%。结论优化的乌榄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可重复,提取得率高,可用于其挥发油的提取。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别为萜烯类,含量最高为α-蒎烯(56.96%)。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香青兰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柠檬醛、乙酸香叶酯、香叶醇含量和挥发油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香青兰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最优值为:加水量3.059倍,浸泡时间15.648 h,提取时间5.097 h,预测值OD=0.865;根据实际生产选择优化条件为:加水量3倍,浸泡时间16 h,提取时间5 h,通过3批次验证实验,OD分别为0.859 7,0.874 2,0.852 1,RSD=1.30%。结论:优选得到香青兰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生物酶辅助提取连翘挥发油的工艺,并对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生物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条件;对提取得到的连翘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以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所得连翘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3.59%,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2 h。该条件下挥发油平均得率为2.65%,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比较,提取率提高了7.72%,且等体积连翘挥发油的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比较,生物酶辅助提取能提高连翘挥发油中的β-蒎烯、α-蒎烯、4-松油醇、D-柠檬烯的含量;两种方法得到的连翘挥发油均表现出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 生物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能明显提高连翘挥发油的提取率,提升药材资源的利用率,且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连翘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不同产地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艾叶和广西产五月艾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广西不同产地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为0.32%~0.67%,与艾叶比较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大根香叶烯D、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松油醇、薁类等特征成分。但不同产地五月艾的挥发油中同一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而且组成挥发油的个别成分也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玲  吕磊  董昕  吕狄亚  娄子洋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79-282,286
目的运用GC-MS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正己烷回流,静态顶空提取艾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NIST05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3种方法共鉴别出艾叶中80个挥发油成分,其中静态顶空进样59个,水蒸气蒸馏37个,正己烷回流31个。结论结合水蒸气蒸馏和静态顶空进样两种方法可以建立更全面的艾叶挥发性成分GC-MS表征体系;静态顶空进样在挥发油成分鉴别上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蕲艾籽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蕲艾籽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法共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3.02%;采用HS-SPME-GC-MS法共分离出35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01%。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1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β-侧柏酮。结论:SD与HS-SPME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两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将两者联用分析蕲艾籽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丁晓彦  张新军  赵渤年 《药学研究》2016,35(11):650-652
目的:优选首乌益智胶囊中益智、川芎药材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本处方中益智、川芎中挥发油的提取最佳工艺为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5 h;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1:9,温度为35℃,包合2 h。结论该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得油率高,包合工艺稳定,包合率高,操作方法简便,可以作为该制剂中挥发油提取、包合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八珍颗粒中当归、川芎、白术等药材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考察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并进行包合验证。结果:该处方中挥发油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30 min,提取9 h;挥发油优化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为1:8,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为30 min。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提油率较高,包合工艺稳定可行,有效的保留了八珍颗粒中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6.
优选萸连止泻丸中吴茱萸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回收率为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工艺。并通过薄层色谱和差示热分析验证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4倍量水,浸泡至透心,提取6h;混合挥发油B一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1:8),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45min。薄层鉴别显示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前后一致。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萃取红足蒿挥发油的方法。方法 以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挥发油的条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萃取红足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料液比1:10 g.mL-1、浸泡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微波加热萃取29 min红足蒿挥发油的收率达0.29%,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3 h的收率(0.23%)。挥发油的GC-MS分析鉴定出61个化合物,主要有石竹烯(13.85%)、樟脑(11.51%)、桉树脑(9.84%)、石竹烯氧化物(4.80%)、大根香叶烯D(3.99%)、?-芹子烯(3.47%)、1-松油烯-4-醇(2.50%)、桉叶-7(11)-烯-4-醇(2.50%)。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挥发油的成分和其相对含量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结论 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具有时间短、提取率高的优点,适合红足蒿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挥发油及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方法通过考察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三七中挥发油和皂苷的较佳萃取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挥发油和皂苷成分。结果萃取三七中挥发油较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解析釜I压力为9MPa,温度40℃;解析釜II压力为6MPa,温度35℃;萃取时间2.5h;CO2流量为25kg·h^-1。皂苷的较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温度55℃;解析釜I压力为8MPa,温度45℃;解析釜II压力为5MPa,温度40℃;萃取时间4h;95%乙醇作夹带剂;CO2流量为25kg·h^-1。挥发油中含有人参炔醇,皂苷中含有总皂苷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收率高,时间短。加入95%乙醇作夹带剂,升高压力和温度,能萃取出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黄蒿消炎颗粒中青蒿与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体积为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包合工艺的评价指标。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不浸泡,提取8h;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6∶1,在50℃下包合90min。结论:黄蒿消炎颗粒的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