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和喉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及喉癌病例,术前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及透明重建(Raysum)等后处理技术,综合对喉癌术前分期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术前对下咽癌及喉癌TNM分期与临床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T1期符合率为81.2%,T2期为88.9%,T3期为84.6%,T4期为75.0%。总体分期符合率为84.4%。结论下咽癌及喉癌术前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周围组织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CT诊断下咽癌3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7~74(平均56.8)岁.临床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17例),咽喉部疼痛(23例),声音嘶哑(21例),吞咽困难(16例),11例伴有颈部包块.发生于梨状窝者24例,环后区4例和咽后壁2例,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CT研究开展已久,以往,胃癌术前CT检查主要用于胃癌转移情况的判定。但随着CT技术的进展,尤其是螺旋CT(SCT)的问世及相应的各种后处理功能软件的不断开发,CT对胃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尤其是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本文就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喉癌患者术前分型、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影响CT诊断的因素。方法:对41例电子喉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癌的患者,行术前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根据图像资料进行临床分型、分期,并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CT诊断肿瘤侵犯范围总的符合率为81.9%,假阴性率为9.3%,敏感性为90.7%。术前T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T1期80.0%、T2期66.7%、T3期52.6%、T4期72.7%;术前N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N1期58.3%、N2期100%。结论: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喉癌的形态、大小、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对肿瘤术前分型、分期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和电子喉镜对喉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26例喉癌,术前均行电子喉镜与CT检查,将喉镜所见和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声门上癌7例,声门癌12例,声门下癌2例,跨声门癌5例.手术病理证实原位癌1例,T1期6例,T2期6例,T3期2例,T4期11例.对于T1、T2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80%,CT分期的准确率为69.2%;而对于T3、T4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23.1%,CT分期的准确率为84.6%;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对本组喉癌的T分期准确率为88.5%.结论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可使喉癌术前T分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 MRI及能谱CT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3例食管癌患者于术前行3.0T MR及能谱CT检查。MR行常规平扫(T2W、T2W脂肪抑制)、DWI及屏气快速三维扰相梯度回波(LAVA-Flex)平扫+三期增强扫描。CT行常规平扫及能谱模式动、静脉期增强扫描。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双盲法对CT及MRI图像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照分析T、N分期的结果。结果 MRI和能谱CT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42%(13/19)、85.71%(12/14)和78.95%(15/19)、42.86%(6/14)。MRI和能谱CT诊断N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13/15)、55.56%(10/18)和93.33%(14/15)、61.11%(11/18)。对于识别T3及T4期肿瘤,MRI的准确率(12/14,85.71%)明显高于CT(5/14,35.71%,P=0.02),而二者判断食管癌术前N分期的整体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54.55%(18/33);CT:57.58%(19/33),P=1.00]。结论 3.0T MRI对食管管壁分层结构的显示优于能谱CT,而能谱CT判断N分期准确率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助更准确地判断食管癌术前T、N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CT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的错误原因及改正方法。方法: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按TNM法分期。结果:术前CT分期结果:T1期13例,T2期17例,T3a期7例,T3b期5例,T4期6例,漏诊1例,无法评估1例。手术及病理分期结果:P1期16例,P2a期22例,P2b期5例,P3期2例,P4期5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34例。16例CT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相符合,其中分期过低者(CT分期低于病理分期)1例;漏诊1例;1例CT不能分期诊断;分期过高者(CT分期高于病理分期)13例。C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2%(41/50)。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43/50)。结论:CT对T3b期和T4期膀胱癌的分期诊断准确。膀胱癌临床分期需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充分结合CT等影像资料,综合判断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利用双能CT(DECT)测量容积CT值评估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 对11名志愿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1~L4)及股骨(股骨颈)BMD值;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ECT检查,获得钙值图,测量容积CT值,分析容积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容积CT值与BMD值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01;相关函数为Y=0.004X-0.879,其中Y为BMD值,X为容积CT值);股骨容积CT值与DXA所测BMD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ECT所测腰椎容积CT值与DXA所测BMD值密切相关,可定量反映腰椎BMD变化。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特殊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特殊扫描(两次给药三次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及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胃癌的住院患者进行术前16排螺旋CT特殊扫描(即两次给药三次扫描),并根据SCT结果作出分期诊断。所有病人手术后,取病理并进一步进行病理TNM(p-TNM)分期。结果:MSCT三相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度为73.3%,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为78.5%,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为73.3%,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0.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58.3%。结论:SCT三相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能CT定量参数评估喉部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92例术前接受颈部双能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部鳞癌患者,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碘图CT值(Overlay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鉴别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受试者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胆囊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CT资料。结果:32例胆囊癌中腔内型5例,壁厚型17例,肿块型10例。腔内型属于胆囊癌的较早期表现,预后较好;厚壁型和肿块型属于胆囊癌的中晚期表现,伴局部或邻近组织器官浸润,血行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胆囊癌为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能准确描述其病变范围和特征,评价其分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充气大肠螺旋CT扫描(AESCT)对大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内窥镜活检证实的大肠癌病人,术前经肠道准备后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术前Duke分期,然后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AESCT显示大肠癌的敏感性达100%;对大肠癌Duke分期的准确率为80%(36/45),较普通CT扫描50%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结论:AESCT扫描对大肠癌的术前分期很有价值,尤其对判断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更为准确,是评估大肠癌术前分期的很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诊断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方法 收集106例术前接受喉部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喉癌患者,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双能量CT混合能量图像及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定性评估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比较受侵甲状软骨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双能量CT客观定量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 106例中,40例甲状软骨受侵,双能CT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00%(30/40)、83.33%(55/66)及80.19%(85/106),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50%(35/40)、95.45%(63/66)及92.45%(98/106)。受侵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16±0.05及1.92±0.39,均高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0.01±0.02及0.19±0.06;P均<0.05)。利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鉴别受侵甲状软骨及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的临界值分别为0.05及0.71,AUC均为0.9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0%、92.50%和92.50%、97.50%。结论 以双能CT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05及能谱曲线斜率=0.71为诊断阈值,鉴别喉癌侵犯甲状软骨和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TNM分期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图像,男37例,女17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51岁。测量病灶大小、观察病变侵犯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按照AJCC 2002年版TNM系统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变位于右肾34例,左肾20例。病灶长径17~71mm,平均43mm。手术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46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2例。TNM分期中I期17例,II期22例,III期6例,IV期9例。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用CT诊断快捷、准确并可同时进行TNM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双能量成像测量胃癌患者胃周脂肪组织碘含量判断浆膜受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双源CT双能量扫描图像,测量并比较双能量动脉期、静脉期浆膜受侵(n=32)与未受侵(n=16)胃周脂肪组织碘含量,采用ROC曲线法评价其判断胃癌浆膜受侵的能力。结果 动脉期、静脉期浆膜受侵胃癌浆膜面脂肪组织碘含量均高于浆膜未受侵(动脉期:0.6 mg/ml vs 0,Z=-4.24,P<0.001;静脉期:0.70 mg/ml vs 0.30 mg/ml,Z=-4.29,P<0.001)。动脉期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碘含量界值为0.25 mg/ml时,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81.2%;静脉期AUC值为0.88,碘含量界值为0.45 mg/ml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1.2%。结论 应用双能量成像测量胃癌胃周脂肪组织碘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胃浆膜有无受侵。  相似文献   

16.
肾癌的CT诊断及分期与病理对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与影像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肾癌的CT征象,将其术前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CT影像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准确率分别为:I期87.5%,II期85%,IIIa期50%,IIIb期83.3%,IIIc期87.5%,IVa期75%,IVb期100%。结论:螺旋CT为肾癌术前诊断与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分析体内胆囊结石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前行DSCT双能量扫描,分析80 kV、140 kV图像对胆囊阴性结石的检出率。以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判断结石成分的金标准,比较不同成分结石间80 kV图像CT值、140 kV图像CT值、CT值差值及CT值比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鉴别胆固醇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的效能。结果 80 kV图像、140 kV图像及联合应用80 kV和140 kV图像对胆囊阴性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80/90)、76.67%(69/90)和100%(90/90)。胆固醇成分结石的80 kV 图像CT值、140 kV图像 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低于胆红素钙及罕见成分结石(P均<0.05),胆红素钙与罕见成分结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80 kV图像 CT值62 HU和CT值差值-2 HU为临界值,诊断胆固醇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DSCT双能量成像可准确鉴别胆固醇结石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动脉期碘图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术前接受双能量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鼻窦肿块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息肉组(n=26)、良性肿瘤组(n=24)及恶性肿瘤组(n=30)。分别测算3组病灶动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碘图CT值(Overlay值),比较组间参数差异;将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合并为肿瘤组(n=54),分别绘制动脉期碘图各定量参数鉴别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组(H=-4.13、-2.80、-4.00)和恶性肿瘤组(H=-7.02、-5.75、-6.12)动脉期IC、NIC及Overlay值均高于息肉组(P均<0.05);恶性肿瘤组动脉期IC及NIC高于良性肿瘤组(H=-2.60、-2.73,P均<0.05),而Overlay值与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85,P=0.20)。动脉期IC鉴别鼻腔鼻窦肿块样息肉与肿瘤的AUC(0.95)大于NIC(0.85)及Overlay值(0.91),诊断阈值取1.15 mg/ml时,诊断敏感度、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