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羚倍散是铁道部十四局中心医院中医门诊部研制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有羚羊角、熊胆、蛇、五味子、五倍子、三七等。临床用于治疗乙肝有较好疗效。我们从保肝降酶、免疫调节方面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此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五味子富含木脂素、多糖、挥发油及其他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保肝益肾、保护心脑血管、镇静、催眠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对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也为临床用药及相关生物活性成分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任莹  吕晓军  李德林  王虎 《安徽医药》2020,24(12):2355-2359
目的建立一种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保肝丸中芍药苷、黄芩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 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依利特 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和 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柱温为 30 ℃;检测波长分别为 230 nm(芍药苷)、 280 nm(黄芩苷),254 nm(五味子醇甲、大黄素);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芍药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k/m);采用外标法计算保肝丸中黄芩苷的含量,通过 fk/m计算芍药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的量,并将 QAMS测定的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芍药苷、黄芩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在一定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在线性范围内,芍药苷、五味子醇甲、大黄素与黄芩苷之间的 fk/m分别为 1.42、0.344、0.332,且重现性良好; QAMS计算得到的各成分含量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所得校正因子可信。结论所建立的 QAMS可作为保肝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护肝片收载于1986版《黑龙江省药品标准》。是由处方胆汁粉、五味子浸膏、保肝浸膏、绿豆粉等经合理调配制成的复方中成药制剂。具降低转氨酶、舒肝解郁、理气助消化之功能,临床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症。其现行质量标准未采用标准对照,检测项目亦不完全,为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我们选定了对护肝片中两味主药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首次在该制剂上运用胆酸、五味子乙素做对照进行了薄层层析研究,提高了其质量控制科学之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的药理学分析以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在调节肝脏新陈代谢方面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我国五味子资源丰富,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具有收敛、补气、宁心等功效。近年又发现本品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和双向调节功效,并可保肝降酶,临床应用广泛。据笔者调查,目前配方用五味子均完整入煎,无捣碎处理之习惯。笔者认为:五味子入汤剂必须搞碎,方能保证其药效充分发挥,理由如下。1五味子捣碎入煎具有古代实践经验依据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观察中早已认识到五味子应研碎后使用。早在南北朝《雷公炮炙论》中就载有“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为两片”。东汉…  相似文献   

7.
胡远  赵岚  刘艳 《华西药学杂志》1999,14(3):198-198
解毒护肝合剂由五味子、茵陈、柴胡、黄芩、金钱草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燥湿解毒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乙肝活跃期,表抗、E抗阳性,现对其保肝作用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解毒护肝合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药科);四氯化碳(上海长江化工厂);贝克曼血...  相似文献   

8.
对近几年来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分离到的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五味子科植物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的化学和药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临床用五味子治疗慢性肝炎,获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发现了五味子中许多新的化合物,并初步研究了其治疗肝炎的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阐明五味子及有效成分的治疗机制,另一方面也发现五味子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对扩大五味子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五味子的研究到联苯双酯的发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耕陶 《药学学报》1983,18(9):714-720
五味子是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五味子展开现代药理学研究。苏联学者首先从五味子分离出几种化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抗应激作用进行了研究。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我国临床首先发现五味子粉剂或蜜丸对病毒性肝炎病人有降血清谷丙酶(SGPT)及改善某些症状的效果。十余年来,我国在五味子的临床疗效、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主要对肝脏)以及植物资源方面作了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reatment of rats with a lignan-enriched extract of the frui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could enhance hepatic antioxidant/detoxification system, as indicated by increases in hepatic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level as well as hepatic glutathione reductase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ies.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on was evident after aflatoxin β1 or cadmium chloride (Cd) challenge. Schisandra chinensis pretreatment protected against aflatoxin B1 or Cd-induced hepatocellular damage in rats. However, pretreating rats with α-tocopherol acetate (vitamin E) did not protect against hepatic damage induced by both toxins.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as well as our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hepatoprotection afforded by Schisandra chiensis pretreatment is not hepatotoxin specific. Schisandra chinensis seems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vitamin E in protecting against aflatoxin B1 and Cd toxicity. The mechanism of hepatoprotection afforded by Schisandra chinensis pretreatment may involve facilitation of both antioxidant and detoxification processes in the liv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五味子提取物对人皮肤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开发其在皮肤抗氧化方面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热水蒸煮和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进行脱色和除味;另外,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评价五味子提取物对人皮肤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 采用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得到了气味变淡且颜色明显变浅的五味子提取物;用北五味子提取物预处理HaCaT细胞6 h后,可有效降低tBHP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结论 优化后的乙醇提取工艺显著改善了五味子提取物的颜色和气味,并保持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因而有望成为一种应对皮肤氧化损伤的外用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的补益作用,为酒五味子"入补药熟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甲巯咪唑法造肾阳虚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右归丸(3.7 g/kg)组、生五味子(2.8 g/kg)组、酒五味子(2.8 g/kg)组、醋五味子(2.8 g/kg)组,另设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从第16天开始ig相应药液,给药体积均为10mL/kg,连续30 d。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一氧化氮(NO)、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水平;测定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计算cAMP/cGMP;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各炮制品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血清FT3、FT4、NO及下丘脑TRH水平,降低血清TSH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均可以提高血浆cAMP水平,降低血浆cGM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中与生五味子、醋五味子组比较,酒五味子作用最优(P0.01)。五味子各炮制品对甲状腺病理形态均有所改善,其中酒五味子、醋五味子较优。结论五味子的补肾作用与改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抑制有关,酒五味子补肾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宋万志  童玉懿 《药学学报》1983,18(2):138-143
本文分析了五味子及其亲缘植物共10种及1变种的种子和茎。证明木脂素类成分普遍存在。总木脂素含量因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降谷丙转氨酶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近20年的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其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方法 分别检索200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Embase、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WOS)7个学术平台收录的学术期刊检索金莲花相关文献,用Endnote X8进行数据整合、去重,用VOS viewer 1.6.18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金莲花近20年来中英文文献发表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数量方面中文文献远高于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主要研究内容以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为主,其次是质量评价与制剂临床应用。结论 金莲花研究内容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和药动学方面较少,具有完善与深入挖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源于经典古方生脉散,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3味中药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就近10年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更加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至丸由女贞子和墨旱莲两味中药组成,这两味药及其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保肝作用。二至丸中含有多种保肝有效成分,主要有三萜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香豆素醚类等,它们能对抗多种化学性肝损伤、抗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以及抗肝纤维化等,其保肝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以及影响肝细胞代谢过程等。总结二至丸及其组成药味女贞子和墨旱莲的保肝作用,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二至丸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Livistona chinensis i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anticancer agent.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e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angiogenic properties of extracts of L. chinensis fruits and seeds. In the present study, qualitative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 chinensis fruits was investigated.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with astringent properties may result in bacterial cell death. Henc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n aqueous extract of L. chinensis fruits was investigated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attributed to DNA, enzyme and protein denaturing properties of the phenolic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extract. The extract also resulted in increas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The antibacterial, DNA and enzyme denaturing and membrane damaging activity was limited to an acid-precipitable fraction of the extract and these effects were abrogated in presence of proteins. The membrane damaging activ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was also observed in leucocyte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reporte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fruits of L. chinensis due to their high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产生的药理作用不完全归因于其特有的化学组分及成分结构,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将纳米技术引入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有望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的现代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并且丰富中药的理论研究.对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显现的优势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菟丝子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草药,其明目效应历史悠久。对菟丝子在眼科方面的文献考证、临床应用及药理学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菟丝子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