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诱导的皮肤不良反应(CADRs)情况及与肿瘤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2021年1月 ~ 2022年12月接受EGFRIs治疗的NSCLC患者病历资料,如用药时间、CADRs和治疗反应等。分析CADRs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药发生CADRs比例分别为奥希替尼93.2%(41/44)、安罗替尼74.4%(29/39)、阿美替尼84.4%(28/33)。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甲沟炎56例(48.3%),其余依次为痤疮样皮疹46例(39.7%)、红斑脱屑43例(37.1%)、黏膜炎31例(26.7%)、干燥症14例(12.1%)和毛发异常13例(11.2%)。治疗有效的患者,其CADRs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接受EGFRIs治疗的NSCLC患者人群中,CADRs发生率较高。EGFRIs所致CADRs严重程度与其疗效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11):1611-1615
目的通过对1例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的评价,探讨该不良反应处理对策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患者追踪随访,及时对其用药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查阅及总结相关文献,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伊马替尼引起的严重骨髓抑制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常在停药或减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临床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查及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用药,以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依从性及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药师协助医师进行个体化给药,有利于保证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统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 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发生皮疹43 例(47.8%),腹泻24 例(26.7%),恶心、呕吐12 例(13.3%),转氨酶升高10 例(11.1%),间质性肺炎1 例(1.1%).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可提高疗效.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对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寻找参与2例应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癌症患者,临床药师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医学监护与干预。结果:临床药师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精准的为2例应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癌症患者提供合理化的药用建议,帮助患者顺利安全的度过用药的过渡期。结论:临床药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临危不乱,并要加强药学监护,精准用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1例药品不良反应探讨肿瘤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服用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服用阿帕替尼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贲门癌患者,对其进行药学问诊,并进行文献检索,分析药物治疗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以及防范方法。结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与服用阿帕替尼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对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处理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结局。肿瘤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教育,尤其是长期院外用药的患者,正确应对和处理不良反应,识别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防范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方法干预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EGFRIs)相关皮肤毒性的疗效。方法选择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采取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EGFRIs所致皮肤毒性,对照组40例,不给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皮肤毒性分级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毒性分级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毒性分级变化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37.5%,治疗组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荆防败毒散加味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干预EGFRIs相关皮肤毒性,可有效的降低皮肤毒性,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4,(34):3239-3243
目的: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已上市的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包括酪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博舒替尼、帕纳替尼和非酪酸激酶抑制剂高三尖杉酯碱的标准使用剂量、药效学、毒副作用、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未使用过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初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患者用药后很容易发生Bcr-Abl基因突变而耐受或者耐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博舒替尼对大部分Bcr-Abl基因突变有效,对伊马替尼产生耐受或者耐药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均对T315I突变无效。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纳替尼对大部分Bcr-Abl基因突变有效,而且是目前唯一对T315I突变有效的已上市激酶抑制剂,但有严重的致血管阻塞、心脏衰竭和肝毒性的风险。另外,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三尖杉酯碱主要用于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阶段,用药、耐药情况及药物本身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综合评估,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和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是新一代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目前越来越多被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较少引起诸如骨髓抑制、神经病变、恶心呕吐和脱发等全身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1]。有效的皮肤护理可以提高分子靶向治疗皮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期[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癌症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25例。A组给予伊马替尼治疗,B组给予尼洛替尼治疗,C组给予达沙替尼治疗,D组给予埃克替尼治疗。比较4组不良反应。结果A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肌肉疼痛、水肿等;B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皮疹、外周性水肿、高血压等;C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胸腔积液、腹水、肺水肿等;D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鼻腔出血、腹泻、血小板升高等。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癌症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加强剂量监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我院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特征,为阿帕替尼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汇总我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肿瘤内科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用药特征信息。结果 69例服用阿帕替尼的患者男性49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为(64.8±10.1)岁,KPS评分偏低,70分和60分居多。临床诊断集中在胃癌、结肠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Ⅳ期患者占82.6%。患者服用阿帕替尼500、250 mg每日1次(qd)的用法比例最大,与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止吐药物、抗菌药联合使用最常见。约1/5患者影像学评价为好转和稳定,1/3患者出现进展;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乏力、血压升高和皮肤损伤。结论 阿帕替尼在临床广泛运用于恶性肿瘤,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医师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临床药师应做好药学监护,尽量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老年晚期无手术及化疗指征的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天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41.67%,临床受益率为58.33%;中位无疾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年生存率为63.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6.67%;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老年晚期不能手术和化疗的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对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方法针对具体案例,参与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对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其治疗手段从手术治疗到化、放疗,再到内分泌治疗与免疫治疗,不断更新,但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或发生乳腺外转移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顺铂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众多研究报道顺铂联合其他药物可减轻顺铂不良反应、克服其耐药性,从而提高抗乳腺癌效果。本文拟对顺铂与天然活性成分、化疗药、抗体以及核酸类药联合治疗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药学监护,降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针对1例结肠癌复发转移患者,观察其入院治疗用药监护情况。结果患者入院后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化学治疗后,出现Ⅲ度顽固性腹泻。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建议医生给予洛哌丁胺止泻、醋酸奥曲肽对症治疗后,患者最终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药学监护可以降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李杨  李文燕  唐慕菲 《安徽医药》2018,22(12):2488-249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过程,结合药物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提出药学建议,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 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治疗过程中潜在的问题,预防了不良结局的发生。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晚期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临床药师对1例胃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做好化疗患者的药学监护工作。针对该病例化疗方案(多西他赛+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地制定和应用药物预防方案,避免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化疗不良反应;对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感染等问题,结合患者病情,依据治疗指南及临床药学知识,与临床医师共同讨论和实施升白药物和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根据疗效及时调整用药,使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周期化疗。本文为临床药师在防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实施合理有效的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药品不良反应的食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食物因素。方法收集国内外与食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分析其发生机制。结果食物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可协同或拮抗药物的药效和毒性。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可能与食物中某种或多种营养成分有关。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中食物因素的研究,注意分析总结食物对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奥施康定治疗200例中重度癌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毒副反应,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应用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回顾性总结有疼痛评分记录及疗效、毒副反应记录的门诊或住院用药患者的临床用药体会。结果:有2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奥施康定使用剂量为5mg q12h至240mg q12h,1例患者用80mg q8h方能持续有效止痛,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90.0%。应用奥施康定配合速效吗啡片达到良好滴定效果;毒副反应主要为便秘、头晕、恶心、呕吐、尿储留,也有出现皮疹、瘙痒,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各2例;预防性用药及用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能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尽早、适当应用辅助药可以增加止痛疗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即使药物剂量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奥施康定是中重度癌痛患者良好选择,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细节,恰当配合止痛辅助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伊立替康是治疗胃肠道肿瘤和小细胞肺癌的常用化疗药物,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涉及羧酸酯酶、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和细胞色素P4503A4等多种酶与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患者的年龄、吸烟、合并用药等非遗传因素也可影响机体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制定伊立替康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例溺水引发吸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治疗实践.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抗感染药物治疗,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采用计算推算法(法国归因系统)评定该例肝损伤病人的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等级,对可疑药物提供血药浓度监测(TDM),为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依据.结论 药学监护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