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的纹理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普通型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5日潍坊地区经临床专家确诊的COVID-19患者32例和同期潍坊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证实为非COVID-19的普通型肺炎患者2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运用Image J软件分别在各自病变的最大横截面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其直方图参数及灰度共生矩阵参数。比较两组间纹理参数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预测其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直方图参数中标准差和偏度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普通肺炎组均大于COVID-19组。灰度共生矩阵参数中角二矩阵、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角二矩阵、相关和逆差距COVID-19组值大于普通肺炎组,对比和熵普通肺炎组大于COVID-19组。其中,角二矩阵和熵的AUC最大,AUC为0.978,但熵的特异性(96.67%)高于角二矩阵的特异性(93.33%),熵的鉴别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胸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有一定特征的炎性改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毒核酸检测,其中,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诊断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经阜阳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确诊的32例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患者的CT征象,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早期单发或多发纯磨玻璃影4例(12.50%),局部血管影稍显增粗,短期复查,密度增加,范围扩大。进展期多发磨玻璃影伴周围间质性肺炎改变16例(50.00%),磨玻璃影内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周围见条索状纤维化灶;多发磨玻璃影伴部分实变影12例(37.50%),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内见"晕征"1例, "反晕征" 1例。重症期两肺多发实变影,严重者呈"白肺"表现;两侧胸腔少量积液6例(18.75%);胸膜肥厚5例(15.62%)。结论 COVID-19患者CT征象主要有多发磨玻璃影,间质性肺炎改变,出现"晕征""反晕征""白肺征",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结合流行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均能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胸部CT影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诊断指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进一步增进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诊断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中华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主任委员组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中华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现就新版指南的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鉴别.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17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并与1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10例腺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70例患者中有发热160例(94.1%)、干咳109例(64.1%)、咳痰47例(27.7%)、...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为COVID-19防治提供经验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9例)、重型(4例)两组,根据两组流行病学、血生化、血常规等实验室数据,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结果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无性别与年龄差异,2例重型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为2型糖尿病;重型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10.00±6.67)d,长于普通型(3.73±2.97)d(P<0.05);实验室结果显示重型患者的淋巴细胞比值为(10.20±7.19)%,低于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比值为(28.06±9.47)%(P<0.05);两组的CRP结果,普通型为(16.46±19.24)mg/L,重型为(73.65±44.96)mg/L(P<0.05);COVID-19患者典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为重型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结论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果合并有基础病,就诊时间长;实验室检查示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RP升高等,建议短期复查HRCT,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普通型和重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协助临床早期诊断,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20年2月6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住院治疗并康复出院的463例普通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3例患者中,普通型282例,重型181例;男244例,女219例,年龄范围15~90岁,年龄51(43,60)岁。其中,255例患者(55.08%)≥50岁;1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205例患者(44.2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COPD等基础疾病。入院时常见症状为发热415例(89.63%)、咳嗽356例(76.89%)、呼吸困难194例(41.90%)、乏力130例(28.08%);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均低于3%。入院时53.56%(248/463)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40.36%(67/166)的患者CD4+T细胞减少(<350/μL);低白蛋白血症和FGB升高者分别占27.00%(125/463),40.18%(182/453);56.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康复期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3日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的8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以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及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 d)作为康复期出院标准,通过动态观察COVID-19康复期患者HRCT表现,与入院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COVID-19患者典型征象及康复期出院时病变分布、病变形态等表现。结果:动态观察COVID-19康复期患者HRCT表现"破苍蝇拍征"及"包水管征"吸收减少,以"包水管征"吸收较早且明显。对比入院时HRCT,康复期表现以双肺下叶背段或后基底段局限斑片状磨玻璃灶、多叶多段磨玻璃样密度灶及弥漫分布的磨玻璃灶,部分患者残存小叶内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弧线影及不规则纤维索条影灶,康复期患者未见明显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动态观察显示"破苍蝇拍征"及"包水管征"吸收减少是普通型COVID-19康复期病情好转的典型表现,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重型/危重型病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日—2月10日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比较疾病不同分型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125例中发热116例,平均最高体温为(38.38±0.62) ℃,肺部干湿性啰音1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5.90±3.32)d;影像学示双侧多发病变103例,淡片状或片絮状阴影87例,48 h进展迅速者25例;血白细胞总数( 5.12±1.95)×109/L,淋巴细胞计数(1.33±0.66)×109/L,C反应蛋白(28.00±36.28) mg/L,降钙素原(0.09±0.32) 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 (102.39±81.41) mg/L,白细胞介素-6( 33.94±64.00) pg/ mL。重型/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的年龄、最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指脉氧饱和度、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多而体征少为其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多减少,影像多示双肺广泛分布浸润阴影。及早识别重型/危重型病例的预警征象,以有效减少重型/危重型病例的 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点。结果 23例患者经咽拭子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为COVID-19,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咽痛、鼻塞、乏力,严重患者则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另经实验室检查发现部分COVID-19患者表现为C反应蛋白升高、淋巴细胞降低、低白蛋白血症,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病灶分布:23例患者中双肺可见病灶者有18例(78.26%),病灶见于右肺者1例(4.35%),病灶见于左肺者4例(17.39%);病灶数目:20例患者为多发病灶,3例为单发病灶;病灶位置:8例患者病灶区域远离肺门,在肺外周,15例患者病灶同时累及中心及肺外周;病灶密度:病灶密度不均匀,主要以磨玻璃样密度(GGO)为主,其病灶边缘呈现较为模糊,可见明显肺纹理;病灶形态:病灶呈现类圆形或圆形病灶8例(34.78%),病灶形态多以斑片状及条带状为主12例(52.17%),其余3例(13.04%)为斑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各种CT肺部表现,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方法  搜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对其主要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阶段COVID-19患者CT征象特点。  结果  在23例患者中,病变同时累及双肺的患者占56.5%(13/23),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患者占69.6%(16/23),分布于双肺外带的患者占65.2%(15/23),累及左/右肺下叶基底部的患者占82.6%(19/23),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影者占82.6%(19/23),磨玻璃密度伴实性密度影者占30.4%(7/23),呈现网格状改变的占26.1%(6/23);病变进展期病灶数量增多的患者占54.6%(6/11),病灶范围扩大的患者占63.6%(7/11),病变密度增高的患者占63.6%(7/11);缓解期病灶数量减少的患者占25.0%(4/16),病灶范围缩小的患者占81.3%(13/16),病灶密度减低的患者占62.5%(10/16),出现纤维灶的患者占37.5%(6/16)。对CT进展组(n=11)和缓解组(n=5)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检查作为COVID-19的重要诊断检查方法,在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并且在CT上伴有肺炎征象的情况下,相较于病毒核酸检测,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24例普通型NCP的临床特征及早期MSCT表现.结果 24例普通型(NCP)均为在汉人员,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腹泻、胸痛、浑身出汗、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32例的临床资料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范围与类型将病人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转归期,对HR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1.5:1),多数病人有直接或间接的武汉人员接触史,临床以发热(84.3%)、咳嗽(59.4%)为主要表现,白细胞计数减低(62.5%)、淋巴细胞计数减少(65.6%)、C反应蛋白增高(71.9%)较为常见。HRCT表现以两肺发病多见(81.3%),主要分布于两肺中外带、胸膜下区(96.7%),最常见于左肺下叶(90.6%);形态多表现为斑片状(84.6%)和不规则形(76.9%);病灶以单纯磨玻璃影(80.3%)、磨玻璃阴影伴实变(62.5%)较为常见,还可呈完全实变(43.8%)、小叶间隔的增厚(71.9%)、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68.8%)、“铺路石”征(43.8%)、空泡/空腔影(28.1%)等,重症病人可发展为“白肺”(3.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和参考价值,但诊断时仍需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指标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9日—2020年3月20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出院的26例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D4^(+)T计数<410个/μL)的普通型COVID-19病例,依据是否使用了胸腺法新治疗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β、阿比多尔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CD4^(+)T及CD8^(+)T计数基线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在出院后按时完成随访复诊。两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核酸复阳率、出院时的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院时的CD4^(+)T计数及CD8^(+)T计数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显示对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按说明书用量使用胸腺法新治疗能得到确切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初步探讨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CT异常病灶的部位、分布、密度及其他伴随征象进行分析,并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分型。结果 13例患者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平均年龄为(46.8±14.7)岁(27~68)岁。10例有武汉接触史,2例有近期旅行史,1例有北京郊区出游史。92.3%(12/13)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15.4%(2/13)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92.3%(12/13)患者发热,11例因发热就诊,2例(15.4%)表现为低热;8例(61.5%)有干咳。13例患者胸部CT均有异常,病变主要沿支气管束及胸膜下分布为主,8例病变相对局限(1~3个肺叶受累)、累及右下叶或左下叶多见,5例为双肺弥漫多发病变。10例(76.9%)患者胸部CT以磨玻璃影表现为主,7例(53.8%)部分磨玻璃影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76.9%)病变内见血管束穿行、增粗,12例(92.3%)有支气管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