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亚急性期脑梗死弥散和灌注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MR影像资料,包括常规DWI、IVIM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通过常规DWI序列获得ADC图,IVIM序列获得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图、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图、灌注分数(f)图,3D-ASL序列获得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脑梗死灶及对照侧镜像区ADC值、D值、D*值、f值、CBF值及其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脑梗死灶与对照侧镜像区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rADC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及rCBF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灶ADC、D、D*、f、CBF值均较对照侧镜像区减低(P均<0.05)。rADC值与rD、rf值呈正相关(r=0.687、0.601,P=0.005、0.018);rCBF值与rf值呈正相关(r=0.581,P=0.022)。结论 IVIM成像能同时提供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注及弥散信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亚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向高激励次数(NEX)序列对肝脏DWI图像质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影响。方法 对21例肝脏疾病患者(疾病组)和26名志愿者(健康组)采集单向高NEX序列及常规序列DWI图像,对比不同序列DWI及ADC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包括显示病灶、解剖结构和伪影情况;测量肝左、右叶肝实质及病灶的信噪比(SNR)及ADC,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 2组DWI和ADC图像中,单向高NEX序列肝左叶伪影评分均高于常规序列(P均<0.05);肝左叶实质单向高NEX序列SNR均高于常规序列(P均<0.05)。2组左、右叶肝实质及疾病组肝左、右叶病灶高NEX序列和常规序列的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向高NEX序列CV均低于常规序列(P均<0.05)。结论 采用单向高NEX序列可在不影响ADC的前提下提高肝左叶DWI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基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序列(RS-EP)单指数模型DWI、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VIM)成像诊断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鼻阻塞患者20例,按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鼻炎组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RS-EP序列的IVIM和单指数模型DWI检查,获得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假性灌注系数(D*)、灌注分数(f)和ADC参数图。分别测量2组下鼻甲黏膜的前、中、后部3个区域的参数值。比较2组和3个区域间各扩散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慢性单纯性鼻炎组的ADC和D值分别为(1 938.84±170.46)×10-6 mm2/s和(1 698.91±145.17)×10-6 mm2/s,慢性肥厚性鼻炎组ADC值为(1 681.76±132.21)×10-6 mm2/s,D值为(1 439.39±101.26)×10-6 mm2/s,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和f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下鼻甲黏膜前、中、后部ADC值依次增高(P均<0.05);下鼻甲前、中、后部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D值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DC值(0.932±0.044 vs 0.896±0.058,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93.75%、90.00%、93.75%、85.71%。结论 基于RS-EP序列的IVIM成像和单指数DWI成像在鉴别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中基于IVIM模型的D值较常规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肺癌短期重复扫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值测量的短期可重复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8例肺癌患者进行2次自由呼吸IVIM成像(间隔0.5~1.0 h)。由2名测量者基于IVIM图像独立测量慢扩散参数(D)、快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均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重复测量和重复扫描的误差。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各参数值同一测量者和不同测量者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变异系数(WCV)比较肺癌类型(周围型、中央型)、病变大小(≥ 2 cm、<2 cm)及位置(上、中、下肺野)对各参数值可重复性的影响。结果 所有参数2次测量的系统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和f值的WCVs(19.88%~36.83%)明显高于D值(2.97%~4.62%)。D值在中央型肺癌及最大径< 2 cm病灶的WCVs较高,并自上肺野到下肺野WCV依次增加;f在中央型肺癌和最大径≥ 2 cm的WCVs较大;D*受肺癌类型、大小和位置的影响显著。结论 在肺癌的重复扫描中,D值可重复性好,而D*、f值的可重复性较差;肺癌类型、大小和位置是影响IVIM参数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DWI定量参数诊断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49只新西兰大白兔,正常组采用标准饮食,实验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采用10个b值的IVIM-DWI对实验兔肝脏成像,得到ADC值、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对各实验组间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 最后实验样本为41只实验兔,正常组9只,Borderline组(可疑NASH组)13只,NASH组19只。NASH组、Borderline组的D、D*、f及ADC值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NASH组的D及ADC值低于Borderline组(P均<0.05),而两组D*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VIM参数能客观反映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组织学改变,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无创性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原发性直肠癌术前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扫描仪IVIM序列(b=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 s/mm2)和T2cube序列获得62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正常肠壁与肿块、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的ADC、D*、D和f值;评价IVIM中不同b值的DWI图像的SNR和CNR.结果 直肠癌肿块的ADC、D、D*和f值均明显小于正常肠壁(P均 <0.05);中、低分化直肠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2,P=0.01),高、中、低分化直肠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P=0.03);b=1000 s/mm2时的DWI图像质量最好,肿块与正常肠壁显示最佳.结论 IVIM图像可提供肿瘤ADC、D、D*和f值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病理生理状态,其中D值较ADC值更能够准确地反映直肠癌组织间分化程度的差别,在b=1000 s/mm2时图像质量最佳,有利于发现直肠癌病灶和了解术前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双指数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DWI、IVIM扩散成像及DKI,获得ADC、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AK)及径向扩散峰度(RK)值。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IVIM及DKI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44例病例共52个病灶,其中恶性30个,良性22个。良恶性病灶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VIM参数中,恶性病变D值显著下降(P<0.001),而D*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KI参数中,恶性病变MK值和AK值显著升高(P均<0.001),而R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D值、MK值及AK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42,0.957和0.97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1.82%,90.90%、88.89%和95.50%、88.78%。结论 IVIM和DKI参数中的D、MK及AK值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传统单指数D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对中央腺体区(CG)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CG区前列腺病变的患者,其中PCa患者18例,共32个病灶(PCa组);BPH患者34例,共67个病灶(BPH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单指数DWI(b=0、1 000 s/mm2)及IVIM-DWI(b=10、20、30、50、80、100、200、400、1 000、1 500 s/mm2)扫描,并计算ADC值、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比较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CG区PCa组的ADC值、D值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间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0%、96.90%;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敏感度、特异度为91.00%、71.90%。D值曲线下面积大于ADC值(Z=1.299,P<0.05)。结论 单指数DWI和IVIM-DWI可诊断和鉴别诊断CG区PCa和BPH,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AD)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04例CAD患者,根据估算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CAD 1、2、3组(n=11、61、32);另以3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及组内肾皮、髓质IVIM参数真性弥散系数(D值)、微循环灌注弥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评价IVIM参数诊断CAD的价值。结果 移植肾皮质D值在各CAD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在1组、2组、3组依序减低(P均<0.05);CAD 2组、3组移植肾髓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CAD组移植肾皮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2组、3组肾髓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2组、3组移植肾皮质、髓质f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3组移植肾皮质f值低于1组及2组(P均<0.05)。各组肾皮质D值、D*值、f值均高于髓质(P均<0.05)。皮质IVIM联合模型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优于D*值及f值(AUC=0.74、0.83,P均<0.05)而与D值(AUC=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髓质IVIM联合模型诊断CAD的AUC为0.91,优于D值、D*值及f值(AUC=0.80、0.67、0.80,P均<0.05)。结论 IVIM参数可定量评估CA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2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于治疗前行直肠常规高分辨MR和IVIM扫描。选择两种b值组合(A组:0、5、10、20、30、40、60、80、100、150、200、400、600和1 000 s/mm2;B组:0、5、10、20、30、40、60、80、100、150、200、400、600、1 000、1 500和2 000 s/mm2),拟合计算出两组IVIM参数图,分别测量肿瘤区域单纯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由同一观察者间隔3个月重复测量肿瘤区域D、D*和f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两种b值组合图像所测量D、D*、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D、D*及f值的IC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68(0.955,0.977)、0.780(0.688,0.845)和0.957(0.934,0.970);Bland-Altman图显示差异百分比的±1.96标准差分别为(10.8%,22.4%)、(14.8%,61.9%)、(-45.3%,-10.2%)。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D*及f值的IC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26(0.670,0.908)、0.678(0.392,0.830)和0.910(0.830,0.952);Bland-Altman图显示差异百分比的±1.96标准差分别为(-15.3%,12.4%)、(-39.6%,61.2%)、(-22.6%,22.9%)。结论 两种b值组合图像测量直肠癌各IVIM参数的一致性良好,D值和f值测量的可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多b值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双指数模型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化疗、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2例。患者于治疗前、2个周期化疗后分别进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 根据IVIM双指数模型获得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 根据单指数模型获得ADC值。2个周期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比较不同疗效组治疗前D、f、D*、ADC值差异, 评价D值和ADC值预测疗效效能。结果 CR组49个淋巴结、PR组17个淋巴结、SD组8个淋巴结。CR组和PR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SD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均低于CR组和PR组(P均 <0.05), CR组、PR组和SD组f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分别以0.48×10-3mm2/s和0.49×10-3mm2/s为治疗前D值和ADC值预测较好疗效(CR和PR)阈值, 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75.76%、0.890和100%、84.85%、0.893, 二者预测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6, P=0.931)。结论 基于IVIM的双指数模型所获得D值和单指数模型所获得ADC值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效能均较好,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探讨真性弥散系数(D)、与灌注相关的假性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在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块48例(恶性组)、良性肿块26例(良性组)及正常体检者19名(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及多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3组间D值、f值、D*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个指标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样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间D、f、D*及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组D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恶性组(P均<0.01);恶性组f值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P均<0.01),而对照组与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良性组D*值低于对照组、高于恶性组(P均<0.01);良性组ADC值低于对照组、高于恶性组(P均<0.01)。恶性组的D值显著低于ADC值(P<0.01)。分析采用各DWI参数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块样变的ROC曲线,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次依次为ADC值,f值及D*值,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5、0.90、0.87、0.75。结论 IVIM双指数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乳腺肿块样病变水分子的弥散情况,尤其是D值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0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弥散张量成像(DTI)及T1 mapping技术检测健康成年人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前瞻性招募的2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3.0T MR肾脏IVIM、DTI及T1 mapping扫描,获得左、右肾皮髓质MRI参数,包括IVIM相关参数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DTI相关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及T1 mapping相关参数T1值;观察肾脏不同部位各参数差异,评估其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分析其反映肾功能的价值。结果 左、右肾皮髓质上、中、下份MRI参数及左、右肾MR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肾皮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及D均大于髓质,而FA及T1值均小于髓质(P均<0.05);双肾髓质T1值与eGFR中度相关(r=0.718,P=0.013)。观察者间双肾皮质及髓质ADC、D、FA及T1值测值的一致性良好(ICC=0.751~0.896,P均<0.001),双肾皮质及髓质D*、f的一致性一般(ICC=0.489~0.668,P均<0.001)。结论 3.0T MR IVIM、DTI及T1 mapping技术有助于检测健康成年人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对肝细胞癌(HCC)进行术前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 均接受MRI及多b值DWI成像, 应用单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ADC值、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DWI参数预测HCC分级效能的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12例, 高级别组17例。低级别组标准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9±0.27)×10-3 mm2/s、(1.21±0.36)×10-3 mm2/s、(40.20±7.79)×10-3 mm2/s、(23.97±9.22)%, 高级别组分别为(0.90±0.25)×10-3 mm2/s (0.75±0.20)×10-3 mm2/s、(53.40±11.99)×10-3 mm2/s、(32.24±12.66)%, 两组间标准ADC值、D值及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标准ADC值、D值、D*值鉴别诊断低级别与高级别HCC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6、0.89、0.83;D值取阈值0.87×10-3 mm2/s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0.0%。结论 应用IVIM DWI可以于术前预测HCC的病理学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