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酸法脱胶与酶法脱胶工艺参数对其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柠檬酸辅助脱胶的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3.0 g/kg,脱胶温度70℃=,加水量4.5%,脱胶时间30 min.该条件下磷脂脱除率达93.95%,脱胶油的磷含量为28.91 mg/kg.利用均匀设计法确定了磷脂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胶时间5.5 h,酶添加量0.60 IU/g,脱胶温度57℃,加水量3.7%,pH 4.7.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的磷含量为9.853 6mg/kg.试验证明,采用酶法可有效去除非水化磷脂,达到更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柠檬酸、磷酸对冷榨油茶籽毛油酸法脱胶效果,活性白土和活性白土与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冷榨油茶籽毛油脱色脱胶的效果。方法 从酸种类、酸添加量、加水量、温度、时间、搅拌转速方面考察了冷榨油茶籽毛油酸法脱胶效果;从吸附剂种类、吸附剂添加量、温度、时间、搅拌转速方面考察了冷榨油茶籽毛油吸附脱色脱胶效果;此外分别从2个工艺考察了上述参数变化对冷榨油茶籽毛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酸法脱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重的0.5%,温度为90 ℃,时间为30 min,加水量为油重的3%,搅拌转速为60 r/min时,油茶籽毛油脱胶率为49.39%;吸附脱色脱胶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2%,温度45 ℃,时间10 min,搅拌转速100 r/min时,油茶籽油脱胶率为51.39%,脱色率为95.74%,2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价均无显著影响,酸法脱胶由于高温操作使得过氧化值升高,吸附脱色脱胶能够降低过氧化值。结论 添加少量活性白土吸附脱色的同时能够达到与酸法脱胶相当的脱胶效果,同时能够改善油茶籽毛油的色泽、透明度和过氧化值,且工艺无需使用酸和水,故油茶籽毛油精炼工艺中可以考虑省去酸法脱胶工序。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胚芽油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磷酸为脱胶剂,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CD)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小麦胚芽油磷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建立了磷酸添加量、加水量、脱胶温度、脱胶时间与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小麦胚芽油磷酸辅助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磷酸添加量0.51%、脱胶温度60℃、脱胶时间31 min、加水量为初始磷脂含量的3.53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小麦胚芽油脱胶,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为9.31 mg/kg,与模型预测值9.10mg/kg相近,说明该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小麦胚芽油脱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对青豆毛油水化脱胶工艺路线中所添加酸的种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柠檬酸、磷酸、柠檬酸与磷酸1∶1的混合液等3种酸溶液对青豆油脱胶率的影响效果,并对影响水化脱胶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以水化时间、水化温度、酸的添加量、加水量等4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进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得出了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该工艺中的最佳操作条件,添加的酸为磷酸:柠檬酸为1∶1的混合溶液、脱胶时间55 min、脱胶温度64℃、酸添加量0.4%、加水量6.9%.该条件下得到的青豆油最大脱胶率为11.08%.  相似文献   

5.
米糠油脱胶和酸化凹凸棒土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米糠毛油脱胶工艺,得到的酸法脱胶工艺最佳条件为磷酸添加量0.3%、脱胶温度70℃、加水量3%、反应时间40 min,此时米糠油脱胶率为87.7%。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酸化凹凸棒土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化凹凸棒土添加量5%、脱色温度110℃、脱色时间30 min条件下,米糠油脱色率达到96.6%。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水化脱胶、酸法脱胶以及超声辅助水化和酸法脱胶技术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柠檬酸添加量、温度、加水量及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添加量0.25%、处理温度60℃、加水量3.5%条件下处理15 min后,再经40 kHz、150 W的超声波处理15 min,菜籽毛油脱胶率可达82.5%,此时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19.7 mg/kg。  相似文献   

7.
杨晓健 《中国油脂》2020,45(8):14-16
以市售常见菜籽毛油、葵花籽毛油、大豆毛油、花生毛油为实验对象,进行酸化-水化脱胶实验,并比较食品级湿、热法磷酸(85%)对4种植物毛油的脱胶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毛油的最佳脱胶工艺条件分别为:菜籽毛油,脱胶温度50℃,加酸量0.3%(油质量),酸化时间10 min,加水量6%(油质量),水化时间20 min;葵花籽毛油,脱胶温度65℃,加酸量0.4%(油质量),酸化时间20 min,加水量4%(油质量),水化时间40 min;大豆毛油,脱胶温度50℃,加酸量0.3%(油质量),酸化时间15 min,加水量4%(油质量),水化时间30 min;花生毛油,脱胶温度75℃,加酸量0.4%(油质量),酸化时间10 min,加水量3%(油质量),水化时间30 min。采用食品级湿法磷酸对菜籽毛油、葵花籽毛油、大豆毛油、花生毛油进行脱胶,得到的平均脱胶率分别为95.95%、64.04%、83.59%、66.29%,而采用食品级热法磷酸其平均脱胶率分别为95.99%、63.12%、83.30%、66.68%。食品级湿法磷酸与食品级热法磷酸对4种植物毛油的脱胶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食品级湿法磷酸与食品级热法磷酸对植物毛油脱胶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胡祥 《中国油脂》2020,45(8):9-13
以蒜头果毛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水化脱胶过程中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中超碱量、碱液质量分数和脱酸温度对脱酸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的脱胶工艺条件为磷酸添加量0.4%、水添加量4%、脱胶温度30℃、脱胶时间50 min,此条件下脱胶油磷脂含量降至0.023 mg/g,脱胶率可达98.67%;最优的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超碱量0.2%、碱液质量分数10%、脱酸温度40℃、脱酸时间30 min,此条件下脱酸油的酸价(KOH)降至0.34 mg/g,脱酸率达96.79%。  相似文献   

9.
浅析对菜油磷酸脱胶效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菜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植物油脂、毛菜油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酸脂,其中还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蜡、色素、糖类、蛋白质等杂质。为了提高油脂的使用价值,为在油脂的精炼和加工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胶质必须先行除去。毛油中的胶质主要是指磷脂:磷脂可分二类,亲水磷脂和非亲水磷脂;磷酸脱胶能完全除去不水合磷脂,以达到较好的脱胶效果。菜油磷酸脱胶效果与加水量、温度、搅拌速度、操作条件、磷酸的作用以及毛油的质量有关。对于某一个厂,在一定的阶段中,毛油的质量基本稳定,搅拌速度和操作条件是基本固定的,操作中的加水量、温度、磷酸用量  相似文献   

10.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讨论温度、时间、脱色剂种类、脱色剂添加量对非洲山毛豆毛油脱色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毛豆毛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山毛豆油吸附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与活性炭比例9∶1,吸附剂用量5%,脱色温度75℃,时间40 min。该条件下山毛豆毛油脱色率为93.69%,与模型预测值93.150 7%接近。  相似文献   

11.
树莓籽油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佰清  蔡莹 《食品与机械》2012,28(3):220-222
为降低树莓籽油中磷脂含量,采用酸法脱胶的方法对树莓籽毛油进行脱胶试验,并考察工艺参数变化对树莓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加入量、操作温度的增加,树莓籽油中磷脂的含量逐渐下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加入量为油重的0.11%,操作温度71℃,加水量为油重的3%,该条件下油脂中磷脂含量的实际值为0.000 92%,达到GB/T 1532———2008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冷榨花生油为原料,选择磷酸作为脱胶用酸,探索酸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这4个实验因素和两两实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酸法脱胶率影响最显著的是酸的添加量,而水的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于脱胶率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利用响应面优化酸法脱胶的工艺条件,得出当酸的...  相似文献   

13.
以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为研究对象,对其不皂化物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籽油水化脱胶、吸附脱色、吸附脱酸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籽油精炼前后理化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成分及较优的精炼工艺,扩大青海地区狭果茶藨子籽油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狭果茶藨子籽油中含有植醇、谷甾醇、新植二烯等不皂化物,其中植醇占8.78%;共检测出脂肪酸8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8.89%,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7.09%和50.80%。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16 min,磷酸添加量:0.3%,加水量:3.0%,脱胶温度:50 ℃;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20 min,脱色剂添加量:7.0%,脱色温度:51 ℃;最佳脱酸工艺条件为脱酸时间:87 min,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0%,脱酸温度:40 ℃;此条件下狭果茶藨子籽油脱胶率、脱色率、脱酸率分别为80.48%、66.48%、71.30%。精炼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酸价和光密度下降较大,碘值和皂化值也有轻微下降,过氧化值轻微上升,精炼前后所有指标测定值均在国标范围内浮动,说明此精炼工艺对油脂营养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但能提升狭果茶藨子籽油的感官品质,有利于油脂贮藏,可用于狭果茶藨子籽油的精制。  相似文献   

14.
以非洲山毛豆种子为材料,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山毛豆种子及油脂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毛豆毛油脂脱毒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山毛豆油脂溶剂萃取脱毒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5℃,乙醇体积倍数3.5,时间25 min,NaOH浓度0.04%。该条件下脱毒率为93.415%,与模型预测值92.562%相差0.92%。  相似文献   

15.
以冷榨的胭脂萝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与加热真空脱臭等过程精炼效果的影响,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脱胶的条件为温度75℃、磷酸添加量0.4%、加水量5%,脱胶率为90.1%;碱炼脱酸的参数为碱炼初温40℃、碱液浓度16 °Bé、超碱量0.3%,脱酸率为93.7%;活性白土为脱色吸附剂,在添加量0.3%、温度80℃、时间50 min时,脱色率为83.5%;在170℃下加热真空脱臭1.5 h得到无气味的精炼油;精炼油的折光指数1.468±0.001、碘值(98.5±0.6)g/100 g、酸值0.28 mg KOH·g-1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二级菜籽油和萝卜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16.
陈秋冰 《中国油脂》2021,46(2):5-10
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50%柠檬酸添加量、加水量4个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15.5 min、超声温度45℃、50%柠檬酸添加量4%(以油质量计)、加水量4%(以油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脱胶后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4.06 mg/100 g,脱磷率为92.11%,总酚含量为42.08 mg/100 g。在传统脱胶工艺条件下,即3%水(以油质量计),55℃下搅拌20 min后沉淀24 h,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39.48 mg/100 g,脱磷率为23.31%,总酚含量为62.17 mg/100 g。经GC-MS分析,超声波辅助水化脱胶的浓香菜籽油中鉴定出27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主要呈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花生油的水化脱胶工艺,考察离心转速、加水量、电解质、恒温时间、恒温温度等因素对花生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脱胶花生油磷脂含量,通过对磷脂含量的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花生油水化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75℃,按每100g油加入1mL浓度为8%的柠檬酸溶液,搅拌时间5min,恒温温度80℃,恒温时间20min,4200r/min的转速离心20min。用柠檬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花生油进行脱胶处理,可得到符合脱胶要求的脱胶油。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籽油中所含的金属是引起普洱茶籽油酸败、高温褐变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降低普洱茶籽油中的金属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了水化脱胶、磷酸脱胶、柠檬酸脱胶法获得的脱胶普洱茶籽油中的Fe、Cu、Mn、Mg等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磷酸脱胶对油中金属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产磷脂酶A1对裂殖壶菌产DHA毛油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油磷含量、酸价为考查指标,先对脱胶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藻DHA油脂的最佳脱胶条件为:脱胶时间3h,反应温度45℃,加酶量0.6mL/100g油,加水量为2mL/100g油;此条件下油脂中磷脂含量从158.1mg/kg降到4.6mg/kg,酸价变化较小。与传统的脱胶工艺相比,新型酶法脱胶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