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立娜  任常军  李云  王慧 《河北医药》2011,33(22):3520-3520
患儿,男,33d。主因哭闹伴声音嘶哑15d,咳嗽3d入院。患儿于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哭闹,呈阵发性,伴面色、口周发绀,同时有声音嘶哑,逐渐加重,3d前出现咳嗽,咳嗽呈阵发性,有痰咳不出,无鸡鸣样尾音,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为求进一步诊断来我院,门诊以小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收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孕足月顺产娩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BCADD)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2016年8月至2022年3月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对111 547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C5升高患儿11例,均在该中心进行诊治及随访,其中8例患儿确诊为SBCADD(推测患病率约为1/13 943),3例患儿确诊为IVA(推测患病率约为1/37 182)。回顾性分析8例SBCADD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8例SBCADD患儿中男1例,女7例;汉族7例,苗族1例。8例患儿均有异戊酰基肉碱不同程度升高,最高为1.04μmol/L;均有尿2-甲基丁基甘氨酸水平增加。8例患儿生长、发育大致正常,无临床症状。8例患儿中检测到6种ACADSB基因变异。这些患儿均有2个等位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3例,复合杂合变异5例。3种基因变异已有文献报道[c.1165A>G(p.M389V)、c.275C>G(p.S92*)和c.923G>A(p.C308Y)],3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c.1232C>T(p.T411M)、 c.421A>...  相似文献   

3.
晚发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是一种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病因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变异,起病隐匿,常因出现脂质沉积性肌病才被临床发现,易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但是出现急性肾衰竭者少见。现报道1例女性患儿以肌无力和肌痛为首发表现,病初疑诊“多发性肌炎”,病程中出现急性肾衰竭,经大剂量甲泼尼松龙冲击、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等治疗效果不佳,最终进行基因测序发现ETFDH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C.770A>G(p.Y257C),C.872T>G(p.V291G)],确诊为晚发型MADD,经大剂量核黄素治疗后好转。晚发型MADD的症状和体征多但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鉴别较困难,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疾病稳定期应用大剂量核黄素可纠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化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中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SCAD)的表达、心肌脂质代谢变化以及心肌肥厚指标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SHR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非诺贝特灌胃8周后,SHR的血压及左室重量指数、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和SCAD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厌氧性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荧光还原分析法检测SCAD酶活性的改变.结果:与Wistar-Kyoto (WKY)大鼠比较,SHR的血压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高,心肌中PPARα与SCAD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CAD的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P<0.05);与SHR比较,非诺贝特治疗8周后的SHR,其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血压无明显变化,心肌中PPARα与SCAD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SCAD的酶活性显著增高,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减少(P<0.05).结论:非诺贝特增加心肌中SCAD的蛋白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其抑制心肌肥厚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moda等相信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enzyme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希望的抑制部位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人工合成化合物探索对ACAT的抑制活性,其中有57-118、CL-227082和CL-283546等;20世纪90年代,在微生物领域内,试图寻找新的ACAT抑制剂,以图发现心血管系统治疗剂。本文主要就微生物来源的ACAT抑制剂的生物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浩  夏霖 《药学进展》1997,21(4):193-199
酰基辅酶A:胆固酰基转移酶可将体内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病理条件下ACAT能诱发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其抑制剂则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本文介绍ACAT抑制剂的发展概况,分类和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和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提取并体外培养大鼠CFs,用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SCAD)的沉默基因SiRNA1186预处理CFs 12 h后,加入Ang Ⅱ和AS-Ⅳ共同处理36 h。Western blot检测SCAD、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SCAD、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各组CFs中SCAD酶活性、ATP、羟脯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Ang Ⅱ作用CFs 36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 Ⅱ组CFs增殖率,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均<0.01),SCAD表达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P<0.05),ATP生成减少(P<0.01),羟脯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P均<0.01);AS-Ⅳ给药处理后,CFs增殖和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均<0.01),SCAD表达和酶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ATP生成增加(P<0.01),羟脯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减少(P均<0.01);然而,与Ang Ⅱ+NC组相比,Ang Ⅱ+SiRNA1186+AS-Ⅳ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在SCAD SiRNA1186的干扰下,AS-Ⅳ对Ang 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表达的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AS-Ⅳ可能通过激活SCAD,从而抑制Ang 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衰老大鼠肝脏组织酰基辅酶A(CoA)合成酶的影响,探讨衰老后出现脂质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及非诺贝特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年轻大鼠(4~6周龄)和老年大鼠(24个月龄)各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喂养2周)和实验组(非诺贝特喂养2周),测定大鼠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结果与年轻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老年大鼠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表达降低。实验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下降;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均升高。结论老年大鼠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表达减少可能与老年脂质代谢异常有关;非诺贝特对老年脂质代谢异常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糖对HepG2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2,ACAT2)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12.5、25.0 mmol/L)作用HepG2细胞12 h,RTPCR检测ACAT2和人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将HNF1α的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pG2,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高表达HNF1α对ACAT2表达的影响.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观察葡萄糖对HNF1α结合于ACAT2上游调控序列活性的影响.结果 25.0 mmol/L葡萄糖可上调HepG2细胞HNF1α和ACAT2的转录水平;HepG2细胞内过表达HNF1α可增强ACAT2的表达;高糖组HNF1α与ACAT2上游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高糖可上调ACAT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高糖增强了HNF1α与ACAT2上游调控区域的结合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L)包括5种不同亚型,是催化脂肪酸活化的关键酶,在脂肪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ACSL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异常表达,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或凋亡以及影响肿瘤进程方面具有复杂的功能.ACSL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分子机制调节肿瘤进展,其异常表达对肿瘤组织的分化,肿瘤的预后和复发均有一定的影响,有望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围产期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孕期情况及临床并发症。结果感染、胎膜早破、妊高征、多胎妊娠为发生VLBW和ELBWI主要因素,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肺出血、颅内出血、感染、贫血、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早产儿慢性肺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为其常见并发症,其中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感染、颅内出血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监测管理,预防早产,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管理,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提高VLBW和ELBWI的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提高对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例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转归及其母亲的相关疾病情况。结果:10例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中男5例,女5例;均出现皮肤损害,4例有肝脏损害,1例先天性心脏传导束发育异常,1例血液系统损害。患儿均有抗核抗体阳性和抗SSA抗体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有2例母亲产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余母亲均为无症状,仅有抗核抗体阳性和抗SSA抗体和或抗SSB抗体阳性。除1例放弃治疗后失访,其余患儿均随访10 d~3年,患儿皮疹及其他症状均随自身抗体消耗而消失。结论: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临床主要以一过性皮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肝脏、血液系统、及先天性心脏传导束发育异常。其症状可随着自身抗体消失而自愈。母亲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无症状的自身抗体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3.
李蕙  周敏  曹雪梅  徐鸣  李丹  史宏 《中国药业》2011,20(9):55-57
目的分析医院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14例患儿中,6月龄以下占12.62%,6月龄以上占87.38%;农村患儿占61.21%,城市患儿占38.79%;轻度贫血占56.54%,中度贫血占38.79%,重度贫血占4.67%;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者占29.44%;足月儿占89.25%,早产儿、双胞胎占10.75%;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铁下降者49.06%,铁蛋白下降者56.07%,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者33.33%;184例(85.98%)患儿以伴发疾病入院。结论婴儿缺铁性贫血高发于出生后6~12个月,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多见,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性贫血易被忽视,多以伴发疾病就诊;针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峰海 《北方药学》2013,(12):70-71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的胃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实行辨证施护,能显著缩短患者胃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6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例新生儿甲亢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6例患儿的母亲均有甲状腺病史,且孕期未监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日龄7~15 d出现典型甲亢症状,以心率增快和呼吸急促最常见,另有1例以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为突出表现且合并甲亢危象。6例患儿经甲巯咪唑1.0~1.5 mg/(kg·d)治疗后好转,住院6~38 d带药出院。其中5例为暂时性甲亢,随访至2月龄时停药;1例为持续性甲亢,8月龄时仍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伴发育落后、髋关节发育不良、骨龄超前,2岁4个月时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停药。结论:应加强有甲状腺病史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动态监测母亲和新生儿的TRAb,以便预测及早期诊断新生儿甲亢。新生儿甲亢经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健脾化湿方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就诊时间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总结、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远期随访观察。结果:98例急性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集中在1~2岁,占全部患儿的78.6%;全年均有发病;惊厥在急性胃肠炎3 d内的发病率高,占86.7%;惊厥平均发作次数为1.8次,期间无癫痫持续状态,为全身强直-阵挛形式发作。血生化检测、血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等均正常,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者12例。脑电图检测结果显示,4例背景活动慢化,3例额中央区或中央顶区尖-慢波发放或有尖波,其他患儿脑电图均正常。随访结果显示,4例患儿复发,其中1例为热性惊厥,1例为癫痫,其他无复发。结论:急性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高发于1~2岁幼儿,惊厥发作早期易于控制,预后良好,不需进行长期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 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液串联质谱分析酰基肉碱谱。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DNA,通过测序技术,对CPT1A 基因所有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侧翼区域)序列进行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抽搐,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发育倒退。血生化示转氨酶、心肌酶升高,低血糖,血氨增高,血液相串联质谱仪分析示游离肉碱( C0)193.61( 参考值10.00 ~90.00),棕榈酰肉碱(C16)0.06(0.20 ~ 3.00),棕榈烯酰肉碱( C16:1)0.01(0.02 ~ 0.30),十八碳酰肉碱( C18)0.07(0.10 ~1.50),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0.04(0.20 ~2.80),十八碳二烯酰肉碱(C18:2)0.02(0.10 ~1.10),C0/ (C16+C18) 为1 595.54(6.50 ~100)。基因检测示CPT1A 基因存在c.281+1G>A(Intron3)剪接突变与15-18 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患儿母亲携带CPT1A 基因c.281+1G>A(Intron3)剪接突变,患儿父亲携带CPT1A 基因15-18 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父母亲均为杂合突变,临床表型正常,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CPT1A 缺乏症临床表现为低酮性低血糖、肝损伤伴肝大、高血氨、凝血功能异常、惊厥、昏迷等,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血酰基肉碱谱分析、基因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