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卟啉二钠(PPN)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先天感染DHBV的龙岩麻鸭为动物模型,分设模型对照组、拉米呋啶组和PPN组,各组按20 mg.kg-1.d-1灌胃给药10 d,斑点杂交法观察用药前、用药5 d、10 d及停药后3 d血清中DHBV DNA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PN组于用药后5 d1、0 d,血清DHBV DNA水平分别为1.36±0.261、.05±0.28,与模型对照组2.04±0.05、1.90±0.31比较明显降低(T5P<0.05、T10P<0.01),病理检查发现PPN组肝细胞点状坏死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PN有抑制DHBV DNA的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卟啉二钠(PPN)体外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PPN和利巴韦林处理HCV复制子细胞模型,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结果:PPN和利巴韦林浓度在1 mg·mL-1以下时,MTT法比色A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无明显细胞毒性;PPN在1 mg·mL-1时对HCV RNA的抑制率为73.44%,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巴韦林在1 mg·mL-1时对HCV RNA的抑制率为40.78%,差异无显著性,二者抑制HCV RNA的EC50分别为0.23 mg·mL-1和1.19 mg·mL-1。结论:PPN和利巴韦林浓度在1 mg·mL-1以下时对HCV Replicon细胞生长无毒性作用;PPN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在HCV复制的作用,抑制作用强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药物组合体内抗鸭乙肝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3TC)联合原儿茶酸(PA)对鸭体内鸭乙肝病毒(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感染DHBV的北京雏鸭模型随机分为3TC组,PA组,3TC/PA合用组及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5天、给药第10天及停药后第3天取血,检测血清中DHBV DNA、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对各时间点肝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PA、3TC单用及合用对雏鸭血清DHBV DNA有抑制作用,且合用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停药3天后仍与给药前有显著性差异。同时,3TC与PA合用组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以及ALB和TBil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另外,3TC组肝脏病理形态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但PA及其与3TC合用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3TC与PA合用可有效抑制雏鸭的DHBV感染,且对DHBV所致雏鸭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卟啉钠(NAP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NAP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治疗组每天ig给予联苯双酯(0.2 g.kg-1)或不同剂量(0.03,0.06,0.12 g.kg-1)的NAPP,连续10 d后,1次性ip CCl4 0.06 g.kg-1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剖腹取肝,称质量,计算肝脏指数;制备肝组织匀浆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Cl4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肝组织匀浆中CAT,GSH-Px,SOD活力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MDA含量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病理切片表明NAPP各治疗组小鼠肝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其中高剂量组肝损伤程度最轻。结论:NAPP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APP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阻止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基阿魏酸(Methyl ferulic acid,MFA)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的抑制作用与保肝的作用。方法:将鸭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的广西麻鸭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甲基阿魏酸200、100、50 mg/kg(MFAH、MFAM、MFAL)剂量组,模型组和拉米夫定(3TC)组。于用药前、用药后7天、14天、21天及停药后三天分别采血,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拷贝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甲基阿魏酸200、100、50 mg/kg剂量组用药21天后血清鸭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显著降低,分别为0.57±0.52、0.73±0.58、0.82±0.54。停药三天后,甲基阿魏酸各剂量组鸭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仍在较低水平而拉米夫定则有明显回升现象;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切片,与模型组比较甲基阿魏酸200、100、50 mg/kg剂量组肝脏的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结论:甲基阿魏酸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和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CCL20表达及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定量RT-PCR检测CCL20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给药后各组CCL20水平随着剂量的增加而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实验显示200ug/mL以下三个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400ug/mL、800ug/mL两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结论GL可抑制CCL20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炎症反应,但大剂量组CCL20的低表达也可能与药物导致细胞死亡过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卟啉钠(NAPP)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对人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细胞的药物毒性实验筛选出NAPP对人正常肝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最大无毒浓度(TC0)。以TC0为起始浓度,10倍梯度稀释成5个不同的NAPP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测定NAPP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经倒置光学显微镜和Hoechst33258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计数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标流式凋亡检测试剂盒经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细胞凋亡和坏死率。结果:不同浓度NAPP作用后,SMMC-7721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A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抑制率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光学显微镜下见细胞个数明显减少,细胞密度明显变稀,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细胞间的连接消失,细胞变圆、皱缩或见细胞外形变长呈长梭形;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I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SMMC-7721细胞凋亡和坏死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NAPP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圆田螺多糖(PCC)体外抗乙肝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HepG2 2.2.15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将不同安全浓度的PCC及阳性对照药物3TC作用于此细胞系,实验同时设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第9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水平,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PCC在HepG2 2.2.15细胞培养中的TCo为1g·L-1,TC50 >10 g·L-1,对细胞毒性较小.PCC对HepG2 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IC50分别为0.501,0.401 g·L-1,SI分别为>19.96和>24.94.PCC可以有效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且PCC对HBeAg的抑制效果优于HBsAg.PCC在0.1,1g·L-1(P<0.05)对HepG2 2.2.15细胞中的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中国圆田螺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且毒性较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脂质体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方法: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实验感染的广州麻鸭雏鸭灌胃口服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前者设20mg·kg~(-1)和10mg·kg~(-2)组,后者设20mg·kg~-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20天,另设病毒对照组。采用DHBV-DNA Dot Blot法,测定鸭血清DHBV-DNA水平值。结果:苦参碱脂质体20mg·kg~-组在给药后第10、15、20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效果优于苦参碱20mg·kg~(-1)组(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苦参碱脂质体10mg·kg~(-1)组在给药后第20天及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也有下降(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苦参碱20mg·kg~(-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苦参碱脂质体2个剂量组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无回升。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于同等剂量的普通苦参碱,其抗病毒效应相当于普通苦参碱1/2剂量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蜗牛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蜗牛多糖抗乙肝病毒活性。方法:将不同浓度蜗牛多糖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以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计算抑制率。结果:蜗牛多糖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2.8%和52.1%;对HBV DNA的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结论:蜗牛多糖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且毒性较小,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补肾冲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补肾冲剂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2.2.15细胞)进行补肾冲剂抗HBV作用观察,含药鸭血清中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检测采用ELISA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D50、CD50和TI。结果:补肾冲剂在最佳鸭血清添加量(40μL)的浓度下,当鸭血清添加量分别为20%、40%、60%、80%时对HBs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是19%、40%、68%、89%,治疗指数为2.31,对HBeh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是17%、28%、48%、70%,治疗指数为2.45。结论:补肾冲剂可能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盆炎净颗粒剂体内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盆炎净颗粒剂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以妇乐冲剂、洁霉素、庆大霉素、制霉菌素作为对照.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妇乐冲剂为对照,测定盆炎净颗粒剂对金葡菌感染小鼠的半数保护量,结果:盆炎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押菌作用.且优于妇乐冲剂,盆炎净颗粒剂对于金葡菌引起小鼠感染具有很强的体内保护作用,且明显优于妇乐冲剂。结论:盆炎净颗粒剂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乌梅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外抗肿瘤及体内免疫调节试验结果表明,乌梅具有抑制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必康胶囊体外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必康胶囊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epG 2.2.15细胞的培养,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定量PCR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的含量,研究肝必康胶囊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肝必康半数细胞毒浓度(TC50)为4.677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0.118 mg/mL.各组在用药后72、144 h细胞上清中HBV DNA拷贝数降低,肝必康在0.1 mg/mL时抑制率最高.各组用药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浓度显著降低.肝必康在0.1 mg/mL时抑制率最高.肝必康各组含药血清在用药后72、144 h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浓度显著降低,高剂量组抑制率最高.显示明显抗HBV的作用,TI均大于2.结论:肝必康胶囊体外培养细胞实验证实其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艾叶挥发油体内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艾叶挥发油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艾叶挥发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并以红霉素为对照;其致死保护率检测是通过对感染小鼠进行试验性治疗来实现。结果艾叶挥发油对实验菌的MIC90值范围0.78~25μL/mL;对实验菌感染小鼠致死保护率40%~50%。结论艾叶挥发油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优于或等同于红霉素;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疏肝和胃丸体内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抗菌试验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造模,体外抗菌试验采用血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药物抗幽门螺杆菌实验观察,用细菌涂片、尿素酶试验(RUT)检验经疏肝和胃丸治疗后小鼠胃幽门部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状况,在血琼脂平板中抗幽门螺杆菌实验测定疏肝和胃丸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疏肝和胃丸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幽门部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其作用与对照组阿莫西林相当。在血琼脂平板中疏肝和胃丸抗幽门螺杆菌测得M IC为0.0156g/m l生药,其抑菌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疏肝和胃丸能在体内外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在体外姜黄素对MGC803,Bel7402,B16,K562,K562/ADM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姜黄素ig或i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以及艾氏腹水癌EAC均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贝母皂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土贝母皂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效果。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表面及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DNA,观察土贝母皂苷抗HBV效果。结果土贝母皂苷各浓度组对HBsAg,HBeAg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但以0.1 mg/m l作用48 h时最强,分别为43.46%和54.52%(P<0.01);对HBV-DNA的抑制作用以1 mg/m l组显著(P<0.05)。结论土贝母皂苷在体外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生、炙对叶百部水提液体内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能力强弱。方法:制备百部生、炙品水提取液,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霉菌性阴道炎小鼠模型比较其体内抑菌实验。结果:体外抑菌实验中,生百部水提液在所测试的浓度0.0019g/mL范围内均显示一定的抑菌作用,当浓度为0.0625及0.125g/mL时,其抑菌率最高,基本未见菌斑生长;炙品则仅在浓度为0.0625g/mL及0.125g/mL时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为3.4mm、0.27mm及3.2mm、0.51mm,但各浓度生品与炙品比较,生品抑菌作用均显著强于制品。百部水煎液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实验中,生品及炙品高、中、低剂量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生品高剂量组抑菌作用显著强于炙品。结论:对叶百部水煎液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体内外实验均显示生品抑菌作用强于炙品,因此临床应用百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时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