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原发灶根治术治疗,研究组30例在其基础上行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2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研究组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复发的总发生率和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术基础上予以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安全性好,且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程益国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42-43
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自本院近年来收治的PTMC患者64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归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随访生存状况将其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93.8%。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发生概率以及远处转移发生概率等相对于生存组均高出许多,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TMC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对其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患者(A组)术前拟诊有良性甲状腺病变,18例患者(B组)就诊原因为颈部淋巴结肿大,39例患者(C组)在术前检查时B超发现有低回声区的实质性小结节存在于甲状腺叶中,对3组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7%、5.6%、7.7%,3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原发肿瘤≤5 mm和>5 mm患者在颌下组、颈深下组、副神经链及锁骨上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切除范围具有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该主要运用保守性手术治疗良性进展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主要用积极的手术方式治疗侵袭性进展有不良预后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随访的17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与甲状腺全切除比较,术后声音嘶哑及低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声音嘶哑及低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既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疗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齐鲁石化中心医院普外科诊治的8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检查:结节内有微小沙粒样钙化者62例(79.4%),结节内或周围有较丰富血流者62例(32.4%),边界欠清有尾足者56例(61.8%),形态呈“站立式”生长、回声不均匀者48例(85.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45例,甲状腺全切除1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论:高频彩超明显增加PTMC的早期检出率,PTMC不必全部行甲状腺全切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发病趋势呈全球化激增,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早期手术切除病变是目前临床首选治疗方法[1]。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效果可靠,但其切口较长,术后存在颈部感觉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随着微创外科的开展,低位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殊亚型,通常呈惰性进展,而少部分PTMC患者早期即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不良.临床实践中,外科手术、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是目前PTM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G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O13)。而隐灶癌明显低于其他PTC,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2.低危组5年无瘤生存率同高危组比较,明显高于高危组(P=0.048);3.低危组隐灶癌行单侧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均无复发;4.颈淋巴结清扫与颈淋巴结切除比较,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02)。结论1.对低危组PTC患者宜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对于隐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低危组可不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3.高危组应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超声(US)、临床特征及其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PTC及PTMC的患者350例的临床资料、超声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PTC组和PTMC组,其中将PTMC组分为最长径>5mm组和≤5mm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350例共发现412个结节,PTMC组259个,PTC组153个,其中最长径≤5mm为65例。结论 超声检查时PTMC患者和≤5mm患者偶然发生率高,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仔细评估结节的超声特征,对于可疑病例应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以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29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患病率较高,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5.1%,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多见的类型,约占70%,转移早,以颈部淋巴结组织最常见。大多数甲状腺癌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因而对其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对原发灶的切除,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是全甲状腺的切除,还是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或对侧腺叶全切。  相似文献   

11.
WHO把病灶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定义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而不论其有无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FNAB)的发展促使PTMC在早期无症状时就能被发现。PTMC生长缓慢且预后良好,因此没有生物学侵犯征象的PTMC是否必须行手术治疗存有争议。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PTMC在术中冰冻的诊断标准及漏诊、误诊的因素.方法 对36例经免疫组化确诊的PTMC患者,观察术中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的形态特征.结果 PTMC术中冰冻确诊28例,其中85.7% (24/28)见间质硬化,92.8% (26/28)见浸润行为,均见核异型、核沟及核内包涵体.PTMC术中冰冻未确诊8例,其中PTMC冰冻取材阴性2例,可疑、漏诊、误诊6例,以滤泡亚型及包裹亚型为主.结论 术中冰冻是PTMC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PTMC在术中冰冻的主要诊断标准:间质硬化、浸润行为、核异型、核内包涵体;细致、规范的冰冻取材方法及熟知滤泡型及包裹型的形态学特征,可降低术中冰冻对PTMC的漏诊、误诊率,提高术中冰冻对PTMC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MC)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分析延迟诊断及假阴性诊断陷阱。方法:回顾性观察72例甲状腺PMC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观察术中快速印片的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CK19、HBME-1及Galectin-3在PMC石蜡切片的表达。结果:PMC术中冰冻确诊45例:88.9%(40/45)见间质硬化,91.1%(41/45)见周围组织浸润,均见核异型及核内包涵体。PMC延迟诊断(6例)及假阴性(5例)中81.8%(9/11)以滤泡亚型及包裹亚型为主,36.4%(4/11)未见间质硬化。PMC冰冻取材阴性的(16例)肿瘤直径均≤0.3cm。PMC术中快速印片能清晰显示核异型、核沟及核内包涵体。PMC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98.1%(52/53)出现CK19、HBME-1、Galectin-3三者联合弥漫中强阳性表达。结论:滤泡型及包裹型PMC是冰冻切片的主要诊断陷阱。参差不齐的浸润性边界、间质硬化、无渐进性过渡的异型、核内包涵体是冰冻切片诊断PMC的主要依据。术中快速印片是冰冻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施文标  孔林  陈鑫  杨林军 《北京医学》2011,33(7):569-57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u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PTMC患者的l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PTMC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84例(71.2%),颈部淋巴结转移48例(40.7%),<45岁与≥45岁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CT征象,提高对CT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46例CT平扫和(或)双期增强扫描可见显示,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 结果 (1)46例共55个癌灶:其中38例单发癌灶,7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双发.(2)38个癌灶边缘模糊,9个侵犯甲状腺被膜,2个侵犯前方肌肉.(3)16个癌灶内见钙化灶,13个有微钙化.(4)9个癌灶CT平扫未见显示.(5)增强扫描后38个癌灶明显强化,37个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8个中央见结节样强化,周围密度略低.32个病灶增强后显示病灶小于平扫.(6)2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平扫病灶边缘模糊,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多伴有微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但低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可能出现中央明显强化结节,增强后病灶范围多小于平扫低密度范围,且可能多发小癌灶并存,常常伴发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癌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再次扩大切除的指征.方法 回顾我院近4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均未能明确诊断合并乳头状微癌,确诊依靠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87例患者中4例行再次扩大切除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再次病理切片检查未发现癌残留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癌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但患者预后良好.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甚至一些小结节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故应积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总结46例甲状腺微小癌切除范围。其中行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次全切28例,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8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及部分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侧次全切7例。结果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2例分别于术后3年及4年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无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合理的手术范围是患侧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