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解决使用常规基于真实立方镜的航天器总装精度测量方法无法测得设备在航天器坐标系下安装角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立方镜的航天器总装精度测量新方法.利用2个毫无关系的矢量成功构建一个虚拟的立方镜,再以其为传递基准来测量计算出被测设备在航天器坐标系下的安装角度,并进行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已经过验证,并得到各方一致认可,可应用到后续型号的总装精度测量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软件在航天器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组织软件队伍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软件系统工程化管理是航天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面向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针对其软件工作面临的多任务并行研制、技术状态复杂多变等挑战,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软件系统的敏捷式精细化过程管理模型.该模型推动了重大工程软件系统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解决了复杂软件系统的信息生态链管理、隐性经验知识向产品研制的转化匹配、技术状态的全要素推演分析等难题,为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其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对航天器复杂软件系统研制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软件在航天器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组织软件队伍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软件系统工程化管理是航天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面向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针对其软件工作面临的多任务并行研制、技术状态复杂多变等挑战,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软件系统的敏捷式精细化过程管理模型.该模型推动了重大工程软件系统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解决了复杂软件系统的信息生态链管理、隐性经验知识向产品研制的转化匹配、技术状态的全要素推演分析等难题,为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其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对航天器复杂软件系统研制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GPS/SINS/CNS 组合导航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的惯性导航误差模型推导不适合空间应用以及GPS信号传输修正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S/SINS/CNS的组合导航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在导航仿真系统中增加组合导航系统性能评估模块,推导了基于J2000坐标系的惯性导航误差模型,给出GPS、SINS与CNS的数学模型,利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设计组合导航系统,对连续信号和信号中断两种模式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导航系统能很好地满足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导航性能要求,能够为航天器提供高精度的测量与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5.
针对探雷搜索过程中目标可被重复发现的特点,以发现次数为状态变量,建立由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组成的探雷搜索状态空间模型。新模型显著提高了对探雷过程的适用性,仍具有马氏链特性。应用实例表明,新模型能满足典型情况下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航天器装配中大质量设备安装及人员安全保证问题,对工业机器人在航天器装配应用中的质量安 全管理进行研究。依据航天器装配中应用工业机器人的特点,通过激光扫描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碰撞预警, 对移动平台的防倾覆进行受力分析,采用柔顺控制方法,实现机器人对外界环境的柔顺响应;同时,提出在管理上 采取措施以规范、约束操作者的行为,达到在装配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的自动化设备应用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型的航天器在轨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吉利 《兵工学报》2002,23(2):242-245
故障诊断技术对于确保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对于航天器自主和实时的在轨故障诊断更是十分必要.为了要满足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在轨诊断系统必须建立传感器故障诊断机制.本文研究了在轨故障诊断的技术特点,分析了现有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分析冗余信息的适于航天器在轨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发的诊断原型系统针对某试验台的诊断,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天器火工品点火电路误触发防护设计要求,通过增加电路的噪声抑制、脉冲干扰抑制及上电配置保护功能。提高了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上电配置过程保护能力。仿真及试验验证表明该设计保证了航天器火工品点火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收益和风险问题是房地产投资过程需要考虑的2个主要问题.通过对经典风险模型的推广,建立了用随机过程描述房地产回收过程,成本收取次数服从Poisson过程,损失服从Poisson-Geometric过程的风险模型.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给出其破产概率和Lurdberg上界.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更好的掌握房地产运营情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当前已有升力式航天器再入模型的不足,建立适应于下面级组合动力运载器的返回段轨迹设计模型,对下面级组合动力运载器返回段轨迹特点和设计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类飞行器返回过程中初始状态散布大、返回过程需进行机动转弯和冲压模态动力巡航、各阶段轨迹设计要求各异的问题,在转弯段以运载器速度为积分变量,通过引入方位-视线角偏差标志转弯终点,能够有效处理组合动力运载器返回过程各类约束。该模型计算结果符合组合动力运载器返回段轨迹特点和任务需要,能够满足此类运载器返回段轨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梁海洋 《兵工自动化》2021,40(12):24-28
为解决高危产品装配生产过程中生产质量控制差异大、资源调度困难、材料和数控设备利用率低、企业整体制造水平不高等问题,对高危产品装配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平台进行设计.依据高危产品生产行业生产线精益生产管控的特别业务需求,通过对平台所需各系统的设计和集成,结合生产线生产的执行过程,详细介绍高危产品装配生产线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平台的设计及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平台可实现高危产品生产行业装配生产线的精益管控,有效促进高危产品生产企业的能力提升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李霆  唐成  吴菁 《战术导弹技术》2014,(2):104-107,113
针对多项半实物仿真试验并行开展、不同试验的状态和试验流程不固定的试验过程控制与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络和光纤网络的仿真试验综合控制系统方案,并依此方案完成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实现了仿真试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试验数据的集中管理,提高了仿真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离散制造行业生产现场管理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离散制造行业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分析离散制造行业对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对物联化数据采集、制造过程数据集成化管理和基于现场实时数据分析的制造过程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解决途径进行研究,并给出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框架规划。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提高设备使用率、生产制造现场的管控效率以及计划的完成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场质量一致性不高、关键工装状态掌控难、综合效率低等问题,以总装自动化生产线为基础,利 用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基于数字孪生的总装车间质量智能管控决策。搭建基于数字孪生的某产品总装智能车间集成应 用总体架构,围绕变批量装配质量一致性管控技术、复杂工况下质量紧密相关的关键工装寿命预测技术等关键技术 进行阐述,设计产品装配过程的误差传递模型和关键工装的全生命周期的寿命孪生模型。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 生产过程质量一致性管控、关键工装寿命预测,形成精准、智能管控模式,促进产品装配质量管控从被动模式向自 主智能管控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测控系统中运行管理计算机实时获取各控制计算机的过程数据,及时触发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问题,对基于分布式局域网的旋转天平测控系统通讯机制进行研究。针对旋转天平试验技术要求,给出测控系统组成框架图,各子系统间采用Profibus-DP、OPC技术和DataSocket通讯机制组成分布式局域网。引导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各子系统间指令、信息、参数和试验数据实时传递,自动化程度高,能减少人为操作。  相似文献   

16.
陈唯冰 《兵工自动化》2023,42(10):44-50
针对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系统对质量风险管控的高要求,通过经典的SEIRS传染病传播模型建立机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风险传递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机场建设工程中阈值与项目质量风险之间的关系,各影响因素与机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风险之间的影响关系,机场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传递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现实特点,提出项目质量风险管控工作的意见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强化机场建设工程项目整体效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飞行安全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凤芹 《兵工自动化》2021,40(10):52-55
为充分利用飞行大数据实现其数据价值,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飞行安全评估模型.将飞行过程中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数据进行汇聚整合,设计多源异构飞行大数据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飞行安全评估模型,通过3层信息融合实现对飞行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融合,识别飞行训练的风险源,确定风险等级,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该模型可为飞行训练管理、飞行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确保决策有规律可循,有数据可依,进而提升飞行训练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像检测的非接触式底火装配找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小口径炮弹接触式底火装配找坑方式易划伤、擦亮底火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检测的非接触式找坑方法。以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对待检测底火的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处理,采用图像检测技术完成底火信息的检测,将图像检测得到的底火数据在控制器内运算处理并引导拧紧机构动作,实现拧紧爪的非接触自动找坑,并使用模板匹配检测对视觉系统的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拧紧爪定位准确,找坑过程中不会损伤底火,满足设计要求,并已在某小口径炮弹底火拧紧设备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解决弹药装配中存在工艺执行率差、生产效率低、废品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3 维可视 化装配工艺在常规战斗部制造的实施策略。根据常规战斗部制造的典型生产特征,从工艺设计、可视化监控、车间 应用等3 个方面,对3 维可视化装配进行分析,结合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形成有效的3 维可视化监控。应用结果 表明,基于模型的3 维可视化装配工艺可为常规战斗部制造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