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低空飞行航空管制组网话音通信应用背景,从音频接口、模数/数模转换接口和网络接口3个核心处理模块出发,研究了网络化语音接入设备的硬件关键技术。从C语言级和汇编级两方面对G.729A语音编解码算法进行改进优化,并给出了语音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单片TMS320C6455DSP实时实现了语音4路压缩编码和20路解码处理。采用TCP/IP网络协议实现了多路语音网络通信功能,分析了多路语音串扰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测试表明,基于该技术实现的设备语音处理延迟小于10 ms,满足多用户语音实时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锁相环技术,通过调频方式,实现音频信号的调制、解调,设计一种可以选择使用耳机或扬声器的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系统利用电路实现语音的通信和信息转发,可实现对语音实时无失真传输,系统实现对音频信号的无线通信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用户生活中实时交流、出行、集会等方面提供便利,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通信中多用户如何位置共享及实时通信的问题,详细阐述了一个性能较好、可行度较高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关系统的具体开发和实现方法.本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采用了高德地图、网易云信的SDK和API及RSA加密技术,实现了多用户定位、导航、实时通信等功能并保证了交互过程的安全性,为其他有关地图或通信的Android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樊华  鲍广宇  葛宝忠 《通信技术》2007,40(11):366-368
针对船艇通信仿真系统实现过程中对语音通信的要求,文中采用多点语音通信技术,对实时语音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设计一个多点语音实时系统,该系统可以满足多个终端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的需要,并成功应用于船艇通信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云技术实现Android设备之间文字、语音即时通信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无需搭建服务器,利用免费的公共云存储平台以及推送平台实现主要功能,具有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等特点。该系统避开了移动运营商的短信和语音电话平台,为小范围人群通信提供了一种实时、廉价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6.
VoIP是利用IP网络实现语音通信的一种先进的通信方法,语音压缩编解码技术是VoIP的关键技术之一,是VoIP网关及IP话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叙述了以可配置VLIW结构的DSP来实现VoIP语音压缩编解码器的设计过程,其中包括VoIP编解码器的相关算法设计和DSP核配置生成,最后进行了FPGA验证,表明设计的VoIP语音压缩编解码器的性能完全能满足VoIP中实时、高效的全双工语音通信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对APCO 25集群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改进型多带激励(IMBE)语音编码算法进行了分析,在Windows XP环境下,基于VC++6.0开发平台,利用声卡作为采集与播放设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语音信号的实时采集、IMBE编译码以及译码语音的播放处理.IMBE语音编码算法占用带宽较小,编码语音质量高,适合多媒体语音通信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徽省电力公司建设了基于4G通信技术的应急通信系统.提出了3G 公网,微波自组网多种通信模式互补通信的方案,实现应急区域无盲区覆盖;设计开发了基于 IP软交换技术及 DSP 信号处理技术的多种语音网络互连模块,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语音通信终端融合起来,实现互连互通,在视频传输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解决了公网中断的应急情况下语音视频的实时传输.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了新的通信手段.  相似文献   

9.
谢小军 《信息通信》2013,(1):163-165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徽省电力公司建设了基于WiFi构建电力应急卫星通信系统。本文提出了WiFi快速组网和自动桥接通信方案,实现了应急区域与指挥中心通信通道快速建立。通过研制了双码流自动调节功能的WiFi多媒体系统移动便携箱,可以将应急区域语音视频、数据双向实时多业务信息灵活采集和处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传送到指挥中心,解决了公网中断的情况下应急通信平台快速组建及卫星带宽不足情况下语音视频、数据实时流畅传输。  相似文献   

10.
田捷 《中国新通信》2006,8(17):86-88
IP集合通信打破传统单一模式的界限,实现各种通信方式的融合,将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软件客户端等多种通信手段整合在统一的IP通信平台上。本文对IP智能语音终端提供的三类特色业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基本语音类业务、统一消息业务、协同工作业务,能实现音频、视频及数据等多种通信模式的融合;实时通信业务与非实时消息业务的融合;通信技术功能与办公及业务流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适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认证方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Schnorr签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能实现双方相互认证,抵抗各种攻击(包括网内攻击)。在用户端引入预计算,减少了用户端的计算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实时要求。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及计算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方案是一个安全性高,计算复杂性低,符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协作通信和传统协作通信系统不能达到高天线分集增益的问题,提出基于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系统模型.研究了基于网络编码不同协作用户的天线分集增益,并分析非协作机制、传统用户协作机制和基于网络编码用户协作机制的中断概率.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系统能显著降低系统中断概率,获得更大的分集增益,且协作用户数越多,系统分集度越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VoIP技术的发展,VoIP技术结合卫星通信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Inmarsat卫星系统是地球同步轨道系统,网络传播时延大,卫星VoIP电话的语音通信是否可行值得研究。结合VoIP关键技术和海事卫星通信语音通信应用场景,探讨了基于Inmarsat卫星网络实现VoIP技术的方案,并分析出此方案下VoIP系统通话过程的单向时延为350 ms,低于ITU G.114的400 ms的要求。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Inmarsat网络下实现VoIP的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实现复杂度低,可以方便地实现Inmarsat网络与地面电话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可以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实现VoIP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级预约多址(PRMA)协议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它不仅适用了数据传输,同样也适用于话音传输。但由于PRMA协议的帧长是固定的,竞争的产生使部分时隙被浪费,信道容易不能更好地被提高,而且在重负荷情况下系统会发生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组预约多址协议(IPRMA)。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由于采用排队等待方式接入时隙信道,降低了分组时,减少了分组丢弃率,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5.
郭成镇  何迪 《通信技术》2012,45(7):51-53,74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信技术也在逐步成熟,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也称为是多点通信、数字化、开放式的底层控制网络,它主要应用于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以及工业生产现场。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PLC网络通信方案。该方案通过给上位机PC和每台PLC各自配置一个RS232-CAN网关,使上位机PC和PLC拥有CAN总线通信的能力,从而构建基于CAN总线的PLC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6.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re time varying and, hence, fair shar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mong the users in such a dynamic environment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is context, a time‐varying network model is designed, and the shortest user's route is found. In the designed network model, an end‐to‐end window‐based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 is developed with the help of internal nodes or router, and the end user can get implicit feedback (throughput). This scheme is considered as fair i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mong users minimizes overall congestion or backlog in the networks. Window update approach is based on a multi‐class fluid model and is updated dynamically by considering delays (communication, propagation, and queuing) and the backlog of packets in the user's routes. Converge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window size are obtained using a Lyapunov fun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ther window‐based methods is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7.
李智  刘源  闫斌 《通信技术》2015,48(4):441-446
在自组织网络语音通信中,针对音频传输中存在的延时、丢包等主要问题,在ZigBee网络路由的基础上建立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设计了一种音频传输路由算法AHP-RP。通过分析路径链路质量、音频负载值、路径存活时间和路径长度等因素对音频质量的影响,构建以网络的4个因素为因子的比较矩阵,选择最优传输路径。仿真及实际通信平台验证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适应网络状态,明显改善了语音通话质量。  相似文献   

18.
【】 随着VoLTE技术引入,LTE网络高话务场景的通信保障从数据业务为主转变为兼顾数据及话音的双重保障。该场景下4G用户及业务种类众多,大量用户同时发起语音呼叫,集中并发图片和视频的上传,导致无线接通率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用户感知。本文基于百余场保障经验,创建了完整的保障机制,搭建了精准的评估体系,制定了保障的参数方案,应用整体方案圆满完成了各类通信保障,有效保证了网络运行安全及用户感知良好。  相似文献   

19.
For Push-To-Talk (PTT) system based on Public Mobile Data Network (PMDN), the end-to-end time delay is the key aspect of the user’s experience. The Push-Over-Cellular (POC) scheme defined by Open Mobile Alliance (OMA) is based on the VoIP phone model and use SIP protocol as the call control scheme. The call setup time delay in SIP may reach to several seconds, which is unacceptable for the PTT service.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new call control scheme for PTT system based on PLMN network. By combining the apriority knowledge of PTT call model and the priority control scheme, we encapsulate the signaling message and the voice data into a same data packet, when the user push the button, the voice and the call control signaling are sent to the server at the same time. So the long time delay of call setup procedure of POC scheme can be eliminate. The end-to-end call delay can b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xperiment result based on the commercial CDMA2000 1X network of China Unicom shows that the call delay can be decreased to 600 ms, which approach to the traditional trunk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20.
李健  李丽霞 《无线电工程》2014,(5):68-70,74
针对在工程应用中如何通过以太网进行话音传输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分析了话音在网络上传输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数字话音传输系统方案。系统以自带网络协议的嵌入式ARM微控制器LM3S9B96为核心平台,采用IP上传送语音(Voice over IP,VoIP)技术实现话音的以太网传输。对系统的话音实际传输效果进行了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话音清晰、失真度和时延小,整体性能满足实际话音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