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欣  冯燕  冯勇 《电声技术》2008,32(4):72-75
介绍了反馈式自适应有源降噪耳机系统的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LTERA公司DE2开发板的FPGA自适应有源降噪耳机实时系统.系统中的自适应滤波器选择FIR滤波器结构,采用收敛速度较快且适合硬件实现的NLMS算法以满足音频信号实时性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PGA实现自适应有源降噪耳机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王利华  赵军 《电子世界》2014,(1):132-134
本文介绍了基于SysGen开发环境实现数字下变频算法时的FIR滤波器系数加载设计。采用此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滤波器设计时的FPGA资源占用,并有利于算法扩展,使得多通道、多带宽数字下变频系统能够在有限的硬件空间内实现。  相似文献   

3.
误差通道建模误差对多误差LMS算法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证明了,在多通道自适应宽带有源噪声控制中,由于误差通道建模误差的存在,多误差LMS算法是条件收敛的,并推导了保证算法收敛的条件,还证明了,算法收敛后,得到自适应滤波器权值一般只是理论上最优值的有偏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源噪声是自适应滤波器的实时应用,它要求用现代快速运算数字信号处理的全部功能来实现,即使有用频率范围很低,也需要用数千赫的采样频率,算法要求有效的高速处理,系统硬件设计允许软件的多功能控制以及有源降噪系统的自动操作,本文给出了有源噪声控制的声学和硬件/软件考虑,讨论了使用ADSP-2101/2105芯片实现有源降噪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模共振的多通道太赫兹波导滤波器。在太赫兹周期结构波导中引入缺陷,可以在禁带范围内形成通带,从而实现窄带滤波。通过数值模拟对多通道滤波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缺陷长度可以实现通道数可调的多通道滤波功能,通道数可达10~12个,透过率均在98%以上。此外,改变波导结构的周期个数,还可实现对通带带宽的调控,最窄带宽可达0.01 GHz。该波导滤波器性能优良,具有结构紧凑、易于集成、透过率高、通道多、带宽窄等优点,为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管道有源消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比较了AANC系统中自适应滤波器采用LMS,RLS和LSL等算法的特性,导出LMS算法的递推公式。针对管道中有源消声自适应控制系统给出了用FIR和IIR滤波器实现有源消声的LMS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了不同输入信号时自适应管道有源消声系统的消声量并讨论了LMS算法中步长因子,滤波器阶数,声反馈和声延迟对算法收敛速度和消声量的影响,最后简述了对LMS算法的  相似文献   

7.
姚远  杨华  谢晓  高雅  曹亮 《压电与声光》2017,39(3):324-326
该文实现了一个高可靠性、小体积的多路腔体滤波器组,包括四路对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带通滤波器通道,以及一路由直通线缆和防雷电路板构成的校准通道。通过HFSS进行全腔仿真保证了仿真精度,并在Matlab中编程实现滤波器耦合系数的提取。利用Matlab和HFSS联合仿真的方式缩短了腔体滤波器仿真和调试的时间。设计不规则形状谐振腔,采用多通道滤波器形成整体组件结构的形式实现了系统小型化。通过算法、结构设计、调试技术等共同保证相位一致。利用各种浪涌抑制器件的特点设计三级防雷电路,实现了高可靠性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多波段多模式下的信号接收,提出了具有多通道可重构数字下变频系统。运用system generator搭建单通道系统,同时选用Virtex6 ML605目标板来硬件实现。中频信号经过DDS混频之后得到差频信号,分别通过50倍和5倍降频、半带滤波器得到两路低频信号。将两路通道作为可重构配置文件,通过配置不同的配置文件来实现虚拟可重构的多通道数字下变频系统。可重构系统可较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主要讨论了应用于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自适应组合逆算法及其性能分析。通过对该算法的理论推导,阐明其整体思路及物理意义,同时通过在同参数条件下与FxLMS算法的计算机仿真比较,得出结论:在多通道有源控制中,组合逆算法有效地降低了算法运算量,适合应用于多通道系统。  相似文献   

10.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天线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阵列增益、干扰抑制等优势,但由于多通道PCB走线长度不等、通道特性存在差异等硬件的非理想因素,阵列接收机接收到的多通道信号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通道校正的实现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据传输速率逐渐提高,实现高速通道校正具有实际工程意义,FPGA由于其硬件资源丰富,在高速、并行信号处理应用中具有较大优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XilinxVirtex-5的FPGA实现800MHz高速通道校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改进了多通道数字助听器中的听力补偿和噪声消除算法,并进行了低功耗VLSI设计.听力补偿方面,提出一种改进的多通道宽动态范围压缩(WDRC)算法;该方法降低了存储和计算开销,并抑制了对残余背景噪音的过度放大.噪声消除方面,利用语音谱和噪声谱的帧间相关性,改进了传统的多子带谱相减算法,使之在硬件实现时便于并行运算,同时不影响消噪性能.最后,综合采用多种低功耗设计方法,在SMIC的130nm工艺条件下,完成了基于上述算法的多通道数字助听器VLSI设计.后仿结果表明,该设计总功耗仅为228μW.  相似文献   

12.
庞晓东  贾凯  徐方 《电子工程师》2005,31(11):64-67
提出了一种多回路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仅使用一个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及一个多通道集成的D/A转换器件MAX5307,不仅同时保证了多个测控回路的实时性及控制精度,而且实现简单,成本低廉.文中结合实际系统,给出了其具体的硬件和软件实现.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类似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路三轴光纤陀螺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振军 《电子科技》2012,25(2):82-85
因三轴光纤陀螺的测试过程复杂、耗时长、测试效率低。提出了一种多路三轴光纤陀螺自动测试系统实现方案。叙述了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思想并给出了完成自动化测试、软件设计方法及组建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三轴光纤陀螺测试全程自动化,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浩茹  谢锐 《电子测试》2011,(11):47-49,89
在某些应变测试系统中,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加灵活的通道选择及采样方式,本文介绍了由3片Msp430f1611芯片和FPGA共同构建的数据采集系统来满足上述要求,同时实现了多通道采样及采样频率自适应的目的,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按照用户的设置要求FPGA将命令逻辑解串并发送到单片机及模拟电...  相似文献   

15.
基于TMS320VC5509 DSP的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算法,以自适应有源噪声前馈控制系统为研究核心,选用TMS320VC5509 DSP作为控制器,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解决方案,并用C语言编程在硬件系统上实现了基于FX-LMS算法的有源噪声实时控制。对800Hz单频噪声的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降低噪声幅度9dB。  相似文献   

16.
侯彦 《现代导航》2010,1(3):61-65
详细介绍一种 DBF 体制雷达多通道接收机的实现过程。该接收机采用超外差式二次混频, 低噪声大动态接收,多通道同步采样技术。并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实现了良好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各项测试结果满足系统设计指标,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的解决需要,为提高语音增强系统效能,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并口的高精度多通道同步语音数据采集系统,并对其系统结构、软硬件实现以及三路音频信号的存储器直接访问(DMA)同步采集进行了分析。该系统针对实际需要而开发,结构简单,扩展方便,实时性好,多路的语音数据达到了良好的同步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建伟  邢艳蕾  姚广乐 《红外》2020,41(7):5-10
在多元红外探测器的测试过程中,传统方法往往通过分析仪采集并配合人工读数的方式来实现数据获取。分析仪与前置放大器、气源及工装夹具各自独立工作,采集的数据需要再次编辑且效率低下。为了实现精确的自动化工程测试,并同时实现气源与工装夹具等控制一体化,将丹麦B&K公司的PULSE多分析仪作为采集端,并利用VBA程序对采集控制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从而实现了自动测试。分析了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放大器噪声源,拟合了噪声系数与源阻抗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实现低噪声放大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探测器和前置放大器的最佳源阻抗匹配。另外还将放大器的第一级设计成多通道并行,并在后级放大与第一级之间使用切换开关来保持通道的一致性。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最终实现了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多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分析的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视频监控对多通道同时监控的应用需求,开发了多画面监视控制器,它可同时监视和控制4路模拟视频输入、并输出2路模拟视频,还能将ATM机上的点钞数据同步叠加到视频画面.描述了该监视控制器的功能、硬件组成,并重点介绍了视频输入、视频控制和视频输出的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Noise-added systems present interesting features in many application fields and terms such as stochastic resonance and dithering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The main problem in dealing with noise-added systems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ptimal value of the noise variance as a function of system parameter fluctuations. In a previous work the authors introduced a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attesting the dependence of the noise variance on some forcing signal parameters. This relationship was used to preserve optimal system performance as the input signal characteristics change. In this paper both a numerical and a hardware solu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relationship are proposed. More specifically, both a virtual instrument and an analogue device implementing noise variance control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