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 探讨“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基 本临床资料。37例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传统组),25例围术期采用“LEER”模式ERAS方案(ERAS组)。 “LEER”模式为:少痛(less pain)、早动( early move)、早食( early eat)、安心( reassuring)。 结果 ERAS 组相比于传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12±0.78) vs (4.59±1.01), t=6.459,P<0.05],术后胃肠道功 能恢复更快[(3.28±0.46)d vs (3.76±1.01)d, t=2.205,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0.79)d vs (2.62±0.64)d, t=3.635,P<0.05]及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3.28±0.46)d vs (6.05±1.39)d, t=7.056,P< 0.05]更早,胰漏发生率更低[20.00%(5/25) vs 51.35%(19/37), χ2=6.181,P<0.05],住院时间更短[(11.52± 1.39)d vs (15.76±2.51)d, t=7.671,P<0.05],住院费用更低[(61 610.92±4 272.13)元 vs (70 167.70±3 736.14)元,t=8.348,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LEER”模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 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SAP患者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及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联合Gln的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早期肠内营养。在入院后第1、6、1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指标(CD 3+ 、CD 4+ 、CD 4+ /CD 8+ )等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在第1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6天,炎症指标CRP [ (56.31±18.04)mg/L vs (98.12±11.54)mg/L,P=0.037]、IL-6 [ (45.87±10.99)pg/mL vs (54.72±4.77)pg/mL,P=0.026]、IL-8 [ (45.15±9.27)ng/mL vs (59.03±4.87)ng/mL,P=0.013]、TNF-α [ (24.35±7.15)pg/mL vs (32.41±4.22)pg/mL,P=0.010]以及PCT [(1.11±0.49)ng/mL vs (1.50±0.30)ng/mL,P=0.024],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指标CD 3+ [(63.42±2.86)% vs (54.67±1.76)%,P=0.035]、CD 4+ [ (43.69±1.83)% vs (40.08±1.08)%,P=0.014]以及CD 4+ /CD 8+ [ (2.25±0.39) vs (1.87±0.22),P=0.006],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第11天,炎症指标CRP [(16.81±7.56)mg/L vs (43.01± 2.74)mg/L,P=0.009]、IL-6 [ (29.39±7.92)pg/mL vs (38.29±5.33)pg/mL,P=0.020]、IL-8 [ (30.73±9.26)ng/mL vs (39.69±5.26)ng/mL,P=0.018]、TNF-α [ (13.87±5.67)pg/mL vs (20.35±3.82)pg/mL,P=0.019]以及PCT [ (0.34±0.11)ng/mL vs (0.95±0.29)ng/mL,P=0.03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指标CD 3+ [ (69.68±1.87)% vs (61.14±1.21)%,P=0.017]、CD 4+ [ (54.27±3.23)% vs (45.30±1.59)%,P=0.007]以及 CD 4+ /CD 8+ [ (2.98±0.51) vs (2.01±0.28),P=0.01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Gln的早期肠内营养比单纯的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降低SAP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3 月至2017 年2 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普外科行L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2 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TGBD联合LC组(PTGBD+LC组,n=25)和急诊LC组(ELC组,n=27)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中转开腹率、胆囊大部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TGBD+LC组与ELC组在手术时间[(45.7±7.3)min vs(74.5±8.2)min]、术中失血量[(32.4±7.2)mL vs(82.7±11)mL]、腹腔引流时间[(3.38±0.7)d vs(5.6±0.8)d]、中转开腹率(4.0% vs 29.6%)、胆囊大部切除率(0 vs 22.2%)、术后住院时间[(3.8±0.8)d vs(6.5±0.8)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4.0% vs 33.3%)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TGBD联合LC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临床疗效整体优于急诊LC,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行LPD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的患41例(ERAS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案的患者38例(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结果 ERAS组的术后AST[(110.38±102.43)U/L]和术后血肌酐[(61.20±16.46)μmol/L]均较传统组轻[(427.09±1 434.66)U/L,(74.28±49.58)μmol/L,均P<0.05);住院时间[(17.29±5.44)d]较传统组[(24.68±13.28)d]短(P<0.05)。ERA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ERAS组绝大部分患者(90.4%)的术后并发症可自愈,而传统组近一半(48.5%)的术后并发症需干预处理(P<0.05)。结论 LPD围手术期实施ERAS方案能减少患者肝肾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保脾组(n=11)和腹腔镜切脾组(n=28)。经倾向性得分配对后,两组各10例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保脾组与脾切除组手术时间[(175.3±47.6)minvs(187.6±56.7)min,P=0.15]、切除病灶直径[(31.6±3.7)mmvs(35.8±5.7)mm,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脾组[(45.5±13.4)mLvs(105.9±34.7)mL,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80%vs100%,P=0.531)、胰漏发生率(40%vs50%,P=0.650)无统计学差异。保脾组术后白细胞(WBC)峰值[(10.6±4.7)×109/Lvs(15.3±5.9)×109/L,P<0.001]以及术后近期血小板(PLT)峰值[(534.0±149.4)×1012/Lvs(718.0±200.9)×1012/L),P<0.001]低于切脾组,生活质量(QOL)评分[(39.3±8.3)vs(27.0±9.5),P<0.001]优于切脾组。无一例发生爆发性感染。结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腔镜切脾胰体尾切除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血液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年龄>60 岁),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组(ERAS 组,n=31)和传统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165.52±26.69)min vs( 161.45±19.09)min]、术中出血量[20(20,30)mL vs 20(20,30)mL]、术后第1 天腹腔引流量[30(15,50)mL vs 30(15,110)mL]、术后胆红素[26.8(17.8,33.3)μmol/L vs 25.3(14.8,57.2)μmol/L]、术后血清淀粉酶[54(35,85)U/L vs 51(32,115)U/L]、术后谷丙转氨酶 [101(56,157)U/L vs 110(68,157)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10(9,11)d vs 13(12,18)d]、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1,1)d vs 2(1,2)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1,1)d vs 1(1,1)d]、引流管拔除时间[4(4,5)d vs 6(5,7)d、P<0.05]、术后输液停止时间[8(7,9)d vs 11(9,16)d]以及术后疼痛[4(12.9%) vs 13(41.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1(3.2%) vs 4(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提高老年患者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围手术期的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51例,开腹组48例,比较两组资料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淋巴结清扫个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记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61.0±15.0) mL vs (135.8±13.9) mL,P<0.0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0±0.7) d vs (3.0±0.7) d,P<0.01]、留置导尿时间[(3.5±1.0) d vs (5.9±1.2) d,P<0.01]、进流食时间[(3.0±0.9) d vs (4.3±0.9) d, P<0.01]、住院天数[(8.0±1.3) d vs (10.1±1.8) d, P<0.01]、并发症发生率(7.8% vs 25%,P<0.025),腹腔镜组均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167.1±26.9) min vs (138.6±17.7) min,P<0.01]及住院费用[(3.3±0.5)万元vs (2.6±0.4)万元,P<0.01],腹腔镜组多于开腹组。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4.1±1.6) vs (14.3±1.9),P=0.586]。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围手术期的应用,优化造口旁疝管理方式及流程。 方法采用时间分组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患者46例,其中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5例患者为ERAS模式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管理;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疼痛分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评价ERAS模式的管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疝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AS模式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8±0.70)d vs(3.4±1.16)d,P=0.036]、进食时间[(1.7±0.55)d vs(3.0±1.56)d,P<0.001]、术后住院时间[(5.8±2.15)d vs(8.5±5.74)d,P=0.033]、造口排气时间[(2.2±0.65)d vs(3.0±1.56)d,P=0.018],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疼痛程度明显更轻(χ2=19.510,P<0.001)。ERAS模式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4.0%),对照组2例(9.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876)。 结论ERAS模式在造口旁疝Sugarbaker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患者整体的康复进程得以加快,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CO2 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患者肝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符合标准的45 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A组23 例(气腹压力为8~12 mmHg),B组22 例(气腹压力为13~15 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清前白蛋白(PA)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B组比,A组术后第1 天血清ALT [(55.51±19.43)U/L vs( 69.90±19.82)U/L,P=0.018]、AST [(58.26±16.09)U/L vs( 71.64±19.43)U/L,P=0.009]、血清TBIL [(23.44±7.88)μmol/L vs( 32.48±13.96)μmol/L,P=0.010],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4 天血清ALT、AST、TBIL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PA水平均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PA值,A组明显高于B组[(34.90±5.67)mg/dL vs( 28.08±4.41)mg/dL,P<0.05)],A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1.22±3.42)h vs(18.50±5.87)h,P<0.001]、排气时间[(15.74±2.94)h vs( 22.95±5.33)h,P<0.001]均短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68.52±15.57)min vs( 60.45±16.85)min,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12 mmHg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肝功能、前白蛋白的影响相对较小,适当的低气腹压更利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择同期分别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脾切除术(开腹组)的患者,各1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0±9.7)minvs(89±4.4)min,t=24.087]、术后禁食时间[(40±8.4)hvs(68±5.8)h,t=8.558]以及术后住院时间[(7.3±0.8)d vs(13.2±0.9)d,t=-15.122]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94±4.7)ml vs(170±20.7)ml,t=-11.355],术后第1天切口疼痛评分[(3.1±0.8)分vs(5.5±0.5)分,t=8.813]和第3天评分[(1.2±0.4)分vs(2.7±0.5)分,t=8.115]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总结在ERAS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营养干预、呼吸道管理、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5月到2020年7月肝胆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1例(传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27例(ERAS组),护理上传统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方法,ERAS组患者实施护患共享决策健康教育、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多模式镇痛、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计划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相比传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3±1.4)d vs(6.3±2.4)d,P<0.05]、胃管拔除时间[(4.3±1.2)d vs(10.6±4.9)d,P<0.05]、第一次肠内营养时间[(3.8±1.0)d vs(10.0±4.7)d,P<0.05]更早,术后发热时间[(4.5±2.2)d vs(7.9±4.8)d,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10.6±3.3)d vs(20.0±6.6)d,P<0.05]、住院时间[(18.4±2.0)d vs(31.1±3.7)d,P<0.05]更短,住院费用更低[(9.57±1.47)万元 vs(15.12±2.83)万元,P<0.05]。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7.4%(2/27)vs 33.3%(7/21),P<0.05]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1/27)vs 23.8%(5/21),P<0.05]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措施,并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LC+LCBDE+PDC)与内镜下胆管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35例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76例行LC+L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高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以44例高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LC术前接受的治疗情况不同分为研究组(PTGBD组,n=20)和对照组(保守治疗组,n=24)。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52.78±6.65)min vs(72.56±10.63)min]、术中出血量[(12.10±2.77)mL vs (18.52±2.47)mL]和术后住院时间[(5.85±0.75)d vs (8.91±1.09)d]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20.33±2.99)h vs (28.27±4.38)h]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8.66±3.29)h vs (39.31±4.33)h]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WBC、CRP、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 d两组WBC[(5.84±1.01)×109/L vs (6.72±0.67)×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行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为ERAS组(n=18)与传统腹腔镜组(对照组,n=19)。对比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术后恢复质量等指标,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5.8)h vs.(46.0±10.6)h,t=6.001,P=0.048]、术后住院时间[(8.5±0.9)d vs.(9.8±1.6)d,t=3.054,P=0.030]、住院总费用[(34.7±3.9)千元vs.(42.9±6.8)千元,t=4.445,P=0.028]、并发症情况(3 vs.9,P=0.04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方面,不同时间点内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47.3±9.1)分vs.(39.4±6.4)分,t=3.065,P=0.004]、第3天[(79.4±14.7)分vs.(61.5±9.3)分,t=4.443,P=0.046]、第5天[(130.7±9.5)分vs.(113.9±12.6)分,t=4.559,P=0.019]ERAS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外周血免疫功能状态。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个月~2岁肺炎患儿共154例,按照巨细胞病毒(CMV)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CMV阳性组(90例)和CMV阴性组(64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肺炎患儿的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住院时间,根据血细胞参数分析系统性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差异。 结果与CMV阴性组患儿相比,CMV阳性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7.83 ± 2.92)× 109/L vs. (9.59 ± 4.03)× 109/L,Z =-4.291、P < 0.001]、单核细胞[(0.63 ± 0.35)× 109/L vs. (0.78 ± 0.47)× 109/L,Z =-3.104、P = 0.002]、中性粒细胞[(1.73 ± 1.60)× 109/L vs. (2.64 ± 1.65)× 109/L,Z =-5.017、P < 0.001]和血小板[(331.50 ± 140.50)× 109/L vs. (364.00 ± 163.80)× 109/L,Z =-2.013、P = 0.044]计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V阳性组患儿NLR[(0.35 ± 0.35) vs. (0.51 ± 0.50),Z =-3.388、P < 0.001]和SII[(107.10 ± 133.16) vs. (182.40 ± 173.3),Z =-4.029、P < 0.001]较CMV阴性组患儿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V阳性组患儿较CMV阴性组患儿住院时间延长[(9.12 ± 2.88) vs. (8.28 ± 1.79)d,Z =-2.063、P = 0.039],住院时间超过2周的患儿比例亦升高(14.44% vs. 1.56%,χ2 = 7.510、P = 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伴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存在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 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 (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