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监测技术为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我们在7061例Holter监测中记录到100例短阵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现作如下分析讨论。一、资料与方法1991年1月~1992年7月,我院有7061例门诊与住院患者作Holter监测,从中检出100例短阵性室速。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  相似文献   

2.
30例老年无症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病例选自2003年-2008年我院体检者,均为体检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观察频发室性早搏总计8000/24h~20000/24h,5例心电图有ST—T异常,均靠近交界区的16例,有部分室早远离交界区14例,有短暂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1例室速的形态远离交界区,5例室速的形态靠近交界区),合并短阵房颤的8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30例。30例患者均无症状。  相似文献   

3.
电生理紊乱可见于心衰的任何阶段。这是由于心脏机械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调、电解质异常或心肌缺血和心血管药物影响等原因。各种形式的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是心衰患者的普遍特点。24小时记录,心衰患者的单个或成对的室上性早搏和室上速十分多见。作者收集的有关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文献资料表明,87%有成对和/或多源性室早,54%有短阵室速。心衰患者既可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又可有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危重心脏病的信号。在心功能Ⅳ级,1/3患  相似文献   

4.
索他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索他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5例。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快速性心律失常65例,年龄18~65岁。其中阵发性房颤30例,频发室性早搏25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入选标准: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室率>100次/min的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30 s、<48 h,近  相似文献   

5.
甲亢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我们对30例甲亢患者作了Holter监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23例;年龄18~67(36.4±7.9)岁。均有高代谢症状,符合甲亢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慢性咳嗽、高血压及其他心脏病病史。 方法:采用美国产DelMar263Holter分析系统,确诊甲亢后于治疗前记录Holter,经过3个月以上的正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复查。 结果:①24小时心率变化:本组治疗后24小时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减少18次/min。②心律失常检出情况:1例持续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后转为窦性节律,13例早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对11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CHD)的门诊患者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窦房游走、窦缓、短阵室速、心肌缺血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本组检查,Holter的阳性发现远较ECG为高,更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实际情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临床检查手段。检查提示冠心病患者室早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远高于房早组,提示室早病人的严重性远大于房早病  相似文献   

7.
索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他洛尔不仅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而且具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特性,能有效地抑制各种心律失常。本文对索他洛尔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病例入选标准:1频发室性早搏和(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数≥2000个/24h);2频发房性早搏和(或)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早搏数≥2000个/24h)。下列情况不能入选: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肝肾、造血系统功能异常;QTc>0.440s;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未控制者。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DCG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检出40例PVT615阵次,每例发作26~472阵。属多源室性期前收缩(PVS)31例,单源PVS9例.单形性室速18例,多形性室速12例,ST-T改变者32例。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多由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电解质紊乱、神经及内分泌功能失常等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行24小时DCG监测可以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预防不幸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分析并综合患者临床情况,研究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5年诊断的12例Brs住院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均行Holter检查分析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特征;根据ICD的随访资料,分析室颤发作的时间特征。结果 Holter显示,其中8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为0~80个/d,另外4例以夜间至清晨为主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并且夜间心率缓慢29次/min伴交界性逸搏心律)。9例患者置入ICD后随访6~50个月,70次室颤发作中92.8%集中在22:00~07:00。12例患者均有晕厥病史,9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室速/室颤,2例有猝死家族史,随访期间2例猝死。结论 Brs患者的室速/室颤发作多集中在夜间和凌晨;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的Brs患者室速/室颤发生率更高。确诊的Brs患者发生心悸等不适时,应全面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并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与猝死的认识有进展,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综述。肥厚型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着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广泛应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所增加。Savage等报告100例肥厚型心肌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均有多型性或复发性室性早搏(室早)。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检出率为19%。Goodwin等报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0%,无症状性室速发生率为19~36%,后来Mulron等发现,随着动态心电图监测时间的延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所增加。一年内监测48~168小时(平均72小时)室早检出率为2~17695次/日,室速检出率为108阵,平均每日1.5阵,而监测24小时室速检出率仅为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氨酰心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2 0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6例患者均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新近发病或发作者 ,排除严重呼吸系统疾患 ,其中 2 3例发病后 3分钟至 5小时 ,另 3例为 5小时至 3天接受治疗 ,其中频发房早 2例 ,频发室早 2例 (1例为二联律 ) ,窦性心动过速 4例 ,阵发性室上速 6例 ,风心病房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速、急性心梗后室速各 2例 ,冠心病房颤、脑卒中后突然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速、 °房室传导阻滞后室速各 1例。均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确诊。治疗方法 :均舌下含服氨酰心安 ,首剂 2 5 m g…  相似文献   

12.
吞咽诱发房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偶有报道,但吞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极为罕见,现报告2例。 例1,男,64岁,农民,因心慌气短,进食时加重而来我院检查。根据有关检查资料和病史,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冠心病。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有室性早搏156个,成对室早9个,室速8阵,室上性早搏978个,室上性心动过速168阵。将室速出现的时间与患者佩带动态心电图记录时所作的生活日志相对照,发现8阵室速均发生于吃饭或吃水果时。室性早搏及成对室早也主要发生于这个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90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正常的健康老人的Holter进行了分析,以探讨Holter监测对老年人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受试患者90人,其中男42人、女48人,年龄平均68±6.5(60~83)岁,患者均为无任何心血管病史、症状、体征的老年人,普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正常。用美国产三通道磁带式记录器,记录日常活动下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电极安放位置相当于V_1、V_3和V_5的位置,然后用配套的Holter分析仪进行测定。 2 结果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性心律失常。89例(98.9)都记录到了房性早搏,但大多数为偶发,其中14例(15.6%)每小时的早搏数大于30次,2例(2.2%)为多源性房性早搏,7例(7.8%)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3.3%)出现一过性心房纤颤。其次为室性心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心脏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正常.Holter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上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多发生在5:00时,心室率在35次/min以下时出现双峰T波(图l),呈裂开状.此时患者胸闷、气短伴心前区压迫感,从睡眠中憋醒,活动后室率逐渐增快,当室率> 35次/min时双峰T波消失,恢复窦性节律(图略),症状亦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改变。方法:如例冠心病患者于CABG术后1~3周内行24小时DCG监测,并对各型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中室上性早搏78例(82.97%)、短阵性室上速26例(27.6%);室性心律失常其次,其中室性早搏69例(73.4%)、短阵性室速6例(6.3%);其余心律失常改变依次是房颤10例(10.6%)、房室传导阻滞8例(8.51%)。与85例对照组(未做CABG的冠心病人)比较,CABG后患者的室上早、室早、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CABG术后心肌、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供血改善,使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5 8岁。因阵发性心悸 7年 ,反复晕厥发作伴抽搐 3个月 ,于 2 0 0 0年 5月诊治。先后 2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颤动 (室颤 ) ,均经体外电击除颤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第 1心音低钝。心电图上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 ,二度房室阻滞 ;心肌酶学和电解质检查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全心扩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持续性室速、室颤 ) ,心功能Ⅲ级。入院后常规方法应用胺碘酮 ,5d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 ,频率 30~ 40次 /min。…  相似文献   

17.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可根据心电图监测(Holter)自发室性心律失常受抑制,或电生理测试(EP)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受抑制。本研究观察ESVEM中两种检查结果一致性的发生率与意义。 方法 在ESVEM试验中,对随机进入EP组的患者在第一个药物试验和有效药物试验时,进行24小时的Holter监测。患者有频发自发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平均≥10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美国Texas儿童医院临床使用五种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经验,以探讨其应用价值。胺碘达隆酮治疗39例,年龄6周~30岁(中位数12.2岁),其中(心)房扑(动)16例,室(性心动过)速1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口服给药:先给10mg/kg/d,共10天;继以5mg/kg/d,1~2个月。如心律失常控制满意,渐减量至每5~7天使用2.5mg/kg维持。其它抗心律失常药应该停用或者减量。以用药后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症状消失,24小时Holter心电图检查无心律失常复发至少6个月作为胺碘达隆洽疗有效。治疗结果:房扑有效率94%,室速有效率79%,室上速有效率78%。疗效一般在治疗4天后开始出现,较成人为早。副作用发生率28%,包括  相似文献   

19.
1991年3月~1995年2月,我们对152例心肌炎住院患儿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B超、心功能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03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1981年全国9省市心肌炎协作组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仪43420A连续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Cardiofax 6511型心电图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一般记录10个导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77020AC超声系统检测心功能。 结果:根据Holter监测结果,本组有126例患儿出现166次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不包括窦性心律不齐),检出率为82.9%,其中早搏121次,房早67次,室早52次,结早2次,传导阻滞12次,阵发性心动过速12次,室性并行心律3次,结性逸搏3次,逸搏心律3次,室内差异性传导10次,窦房结内  相似文献   

20.
Recainam为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动物实验示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使室颤阈增高,能抑制哇巴因、乌头碱和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动力学为二室模型.人体一次静脉注射后消除半衰期为3.6小时.本文为Ⅱ期临床试验.方法:选择病人的标准:多源性室性早搏至少30次/小时,出现单个、成对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凡年龄75岁以上、怀孕、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未控制的高血压(>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