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一种隐式矢通量分裂差分格式并用来直接求解Reynolds平均N-S方程组。该方法避开了近似因子分解及矩阵运算,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计算量少等优点。在平面叶栅跨音流场的计算中,较好地捕获了激波,与实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仪  刘斌  向一敏 《航空学报》1996,17(Z1):87-90
提出了一种二阶精度隐式矢通量分裂单步差分格式并用于求解时间平均N-S方程组。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是Jacobi谱半径格式和无近似因子分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和收敛快等优点。在平面叶栅和扩压器进气道的跨音速流场的求解中,较好地捕获了激波、分离等现象,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杨涓  何洪庆  蔡体敏 《推进技术》1999,20(4):40-42,84
给出了二维轴对称欧拉方程的自适应网格隐式矢通量分裂差分格式和模拟结果,隐式矢通量分裂格式不需人工粘性项与人工耗散项,可以计算跨声速流场,也可以较准确地捕获激波,利用流场解的梯度信息对网格进行调整,可以提高激波的捕获精度,算例表明,该方法精度高稳定性好,不依赖于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4.
刘导治  查戈成 《航空学报》1990,11(9):449-455
 本文用矢通量分裂格式的有限体积法求解时间相关欧拉方程组。文中证明,矢通量分裂的有限体积法不能再采用物面反射边界条件。二维问题用隐式迭代法解代数方程组,第三维方向上则用强隐格式往返扫描。此法CFL数可达100的数量级,收敛快,占内存少。跨音流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激波只占一两个网格。  相似文献   

5.
隐式多重网格法求解叶轮机械三维跨声速湍流流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率求解叶轮机械三维跨声速湍流流场的隐工多重网格算法。它以矢通量分裂格式为基础,采用FAS型多重网格加速技术。  相似文献   

6.
发展了用于轴对称流场,任意非正交曲线网格下的矢通量分裂隐式有限体积法;统一了二维和轴对称流场计算的表达式。该方法对粘性通量项进行了分解和归类,考虑了包括交叉导数项在内的所有项对隐式增量的贡献。对带中心喷流的流动计算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均优于MacCormack显式格式。横向喷流强干扰流场的计算初步揭示了姿控发动机喷流产生间接推力的机理,由此,设计中可降低对主发动机额定推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采用Beam-Warming矢通量分裂格式以及vanLeer的矢通量分裂方法,分别通过Johnson-King及Baldwin-Lomax湍流模型对亚音速和超音速的后台阶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应用近似因子分裂法,矢通量分裂法及NND格式的离散思想,对轴对称Euler方程构造了一种修正的隐式格式,对球柱及多截锥旋成体在M∞=1附近跨声速绕流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其它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尤其对M∞=1时的跨声速绕流情况,上述优点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矢通量分裂显式格式及二元喷管射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鹏 《航空动力学报》1991,6(1):57-62,93
本文在较常用的显式两步格式的基础上,采用 Steger- Warming形式的矢通量分裂 (简称矢分或 FVS)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矢分二阶精度显式两步格式。在分析了格式的各种特性后,与Mac Cormack格式进行了实算对比。又给出了某二元喷管射流问题的模拟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矢分与该显式格式的配合具有矢分法的基本优点和计算稳定、速度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求解透平叶栅三维流场的高精度TVD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三阶精度Chakravarthy-OsherTVD格式求解环形透平叶栅三维定常流场的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方法。控制方程为柱座标速度分量表示的任意曲线座标系下的三维欧拉方程。采用Beam-Warming近似分解, 对隐式项进行迎风差分, 得到了时间精度为一阶、空间精度为5点三阶的隐式格式。算例对5点三阶和5点二阶精度的格式进行了比较。表明空间三阶精度隐格式对计算结果没有明显改进, 但收敛残差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具有中心进气外缘加热旋转盘的局部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际的中心进气的气冷涡轮盘结构被简化成中心进气外缘加热的旋转盘模型, 以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转速、冷气流量、盘面与静子的间隙和出气间隙对转盘表面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转盘有效实验直径为360mm, 最大转速为3600r/min.实验结果表明:盘面的局部热流密度和对流换热系数呈“U”型分布;冷气流量加大, 盘面的换热系数提高;增加转速, 盘面外缘的换热加强。   相似文献   

12.
瞬态法测量高转速旋转盘表面传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实际发动机涡轮盘冷却系统简化为中心进气旋转盘,用瞬态实验的方法对该结构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以高转速旋转换热实验台为基础,建立了转静系盘腔中瞬态换热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转盘表面的努塞尔数,并研究了流量系数、旋转雷诺数和出气间隙比对努塞尔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心进气冷却结构,在转盘低半径处,转盘表面的表面传热主要由冷气冲击控制,随着半径的的增大冲击对换热的影响减弱.转盘表面的努塞尔数随冷气流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出气间隙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流量变化对中心进气旋转盘平均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实际中心进气的气冷涡轮盘被简化成中心进气外缘加热的旋转盘模型, 以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旋转盘附近冷气在非定常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主要是冷气量对盘面温度和盘面的平均努赛尔特数的影响。转盘的有效半径为 400mm,最大转速为 3000r/ min,加热功率为1000W。实验结果表明: 盘缘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中心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流量的改变, 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亦随之发生较快的改变; 某一工况下对转盘进行加热, 稳定后, 停止加热, 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从一个很大的数值逐渐减小, 然后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直接供气预旋转静系的换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国强  赵熙  罗翔  蔡旭  余鸿鹏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161-2168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直接供气转静系预旋腔内转盘表面的换热情况,得到了转盘表面的局部努塞尔数分布云图、周向平均努塞尔数沿径向的分布以及转盘表面平均努塞尔数随转速和流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量系数下,旋转雷诺数较低时,主盘面局部努塞尔数的峰值区出现在低半径小分离区的上方,旋转雷诺数较高时,局部努塞尔数的峰值区向高半径移动和扩展,且覆盖的半径范围变宽.相同旋转雷诺数下,流量系数越大,局部努塞尔数的峰值区向低半径移动,其覆盖的半径范围变窄;主盘面的平均努塞尔数与旋转雷诺数或流量系数均呈单调增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位垂直进气旋转盘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附近冷气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得到了静盘表面压力、转盘表面温度、局部努赛尔特数的分布及平均努赛尔特数, 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转速非稳态变化对中心进气旋转盘平均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翔  王建宁  徐国强 《航空动力学报》2000,15(3):282-285,290
实际的中心进气涡轮盘被简化成中心进气外缘加热的旋转盘模型, 以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旋转盘附近冷气在非定常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主要是转速变化对盘面温度和盘面的平均努赛尔特数的影响。转盘的有效半径为 2 0 0 mm,最大转速为 3 0 0 0 r/min,加热功率为 1 0 0 0 W。实验结果表明: 盘缘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中心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转速增加使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增大; 在给定时间内转速增至最大后使系统稳定还是分段使系统稳定后再增加转速, 对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7.
加罩转—静盘系的换热—换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徐国强  曹玉璋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291-294,333
应用传热-传质类比原理于加罩转-静盘系统,通过盘缘轴向进气实验模型的研究,用萘升华法得到加罩转-静盘系旋转盘表面的局部和平均换质规律,从而类比出旋转盘的局部和平均的换热规律。文章分析了系统的几何尺寸(主要是间隙比Gc、间距比Gs)、旋转雷诺数Reθ和流量系数Cw对换质的影响。并用实验方法给出准则关系式,且对这种研究方法给出了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径向进气旋转盘腔换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流量系数和旋转雷诺数对径向进气旋转盘换热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对径向进气旋转盘腔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的旋转盘表面温度,获得了局部努赛尔数分布和平均努赛尔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径向进气旋转盘腔内流动复杂,旋转盘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受流动影响出现多头分布的规律;同时,随着旋转雷诺数和流量系数的增大,转盘的平均努赛尔数增大,平均换热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9.
带有微型涡轮的旋转盘腔局部换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带有微型涡轮的转-转系涡轮盘腔进行了换热试验。微型涡轮的主要作用是使冷气通过上游涡轮盘的反旋喷嘴推动涡轮盘转动,从而降低气流的总焓,同时改变气流的旋转速度,形成更好的冷却环境。试验采用热膜加热、热电偶测温和遥测仪采集数据的方法进行,上下游转盘同时加热。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无量纲质量流量、旋转雷诺数和浮升力的增大,努赛尔特数增大,换热效果增强。这为进一步的数值计算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宏  雷斌  蔡毅  罗翔  张笙 《航空动力学报》2006,21(6):1008-1011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的风阻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冷却的具体结构有关;在高旋转雷诺数时,转盘无量纲力矩系数小于自由盘无量纲力矩系数;当流量为0时,无量纲力矩系数的数值全部小于自由盘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