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利用亲油化度测试筛选出钛酸酯偶联剂TC-201为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剂。研究偶联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pH值对纳米TiO2分散时间的影响。采用FTIR、TEM手段表征了纳米TiO2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C-201以化学键形式与纳米TiO2表面羟基结合。当钛酸酯偶联剂w(TC-201)=3.5%,改性时间约60min,改性温度约46℃,pH=5.2时,TiO2的分散时间最长达115h,故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纳米氧化铝浆料制备及在水性木器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酯为表面改性剂,聚羧酸钠盐为分散剂,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一种平均粒径84 nm、贮存稳定性达60天以上的纳米氧化铝浆料.通过对悬浮体系Zata电位和吸光度的测定,讨论了不同pH值、分散剂、偶联剂及用量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试及透射电镜(TEM)观察都表明:纳米氧化铝在体系中分散效果良好.将制备的浆料加入水性木器漆中,可以明显提高漆膜的硬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超声时间、pH值、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以及高速搅拌时间对纳米ATO浆料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为硅烷偶联剂KH-570、分散剂用量20%,超声分散时间2 h,pH值为10,高速分散时间为2h的条件下,纳米ATO水性浆料分散比较均匀。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分散均匀后的纳米ATO浆料,发现绝大部分的纳米ATO粒径都在150 nm以内,说明该工艺可以适用于纳米ATO浆料的分散。  相似文献   

4.
张磊  许启明  姚燕燕  李宁  冯俊伟 《精细化工》2011,28(1):29-33,38
考察了在乙酸丁酯相中制备稳定均匀分散的纳米ITO浆料。选用两种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钛酸酯(titanate),通过球磨分散法制备稳定ITO(indium tin oxide)浆料,并分析比较不同pH、分散剂用量、磨介氧化锆球粒径及用量和球磨时间对ITO浆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分散机理。结果表明,在pH=7.8,分散剂用量为ITO粉体质量的5.5%,磨介氧化锆用量为ITO粉体质量的2.6倍,磨介氧化锆粒径小于0.5 mm,球磨分散时间24 h时,制得的纳米ITO浆料分散稳定性最佳;且比较由两种分散剂制得的ITO浆料在储存时间为0 d与30 d的浆料粒径变化,后者稳定性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实验对纳米掺锑氧化锡(ATO)浆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磁力搅拌时间、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pH值和超声分散时间对纳米ATO浆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磁力搅拌时间为1 h,分散剂用量为10%,pH值为10,分散剂为4#和超声分散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纳米ATO浆料的分散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_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体系稳定性,探讨了分散剂、偶联剂用量、纳米TiO2浓度及pH值对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SK-5040,最佳分散条件为:100 mL纳米TiO2水溶液中,最佳分散剂用量为1.0 g,KH-57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5 mL,纳米TiO2浓度为1.0%,pH值为10。  相似文献   

7.
李红莲  张东亮  吕晨超  陈雪娇 《应用化工》2011,(10):1792-1795,1799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进行共聚,合成了一系列三元共聚物分散剂,主要研究了链转移剂、引发剂和AM的用量对共聚物粘度的影响,并考察了链转移剂、AM、共聚物分散剂、偶联剂用量、纳米TiO2浓度、pH值等因素对纳米TiO2颜料水性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M的用量增加,共聚物分散剂对纳米TiO2的分散效果逐渐增强;当n(AM)∶n(BA)∶n(AA)=0.09∶1∶1.5,引发剂(BPO)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2%,链转移剂为单体总量的4%时,所制得AA-BA-AM三元共聚物分散剂的粘度为150 mPa.s,对纳米TiO2颗粒的分散效果最佳;且其优化分散条件为:合成分散剂用量16%,偶联剂用量3%,纳米TiO2水溶液浓度3%,pH值10。  相似文献   

8.
纳米石墨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超声工艺条件、分散介质、分散剂及其用量来改善纳米石墨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并通过测试含纳米石墨悬浮液的稳定时间、黏度及吸光度,表征纳米石墨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超声条件:30℃,20—25min;二甲基硅油为最佳分散介质,纳米石墨质量分数为0.03%,钛酸酯偶联剂NDZ-105为最佳分散剂,其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硅水性浆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散剂表面改性的方法.应用高速机械搅拌,高剪切砂磨和超声波分散等多种分散手段.制备了亲水型和疏水型两种类型纳米SiO2的水性浆料,通过常温沉降实验、Zeta电位测试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分散剂类型,用量、润湿剂类型.pH值、水性树脂和分散手段等多种因素对纳米SiO2水性浆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在最佳分散剂.润湿剂、pH值和加入水性树脂的条件下.通过砂磨和超声波分散相结合的手段.制得了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纳米SiO2水性浆料。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性苯丙乳液涂料的配方以及改性纳米TiO2水性涂料的配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分散剂、偶联剂、纳米TiO2和pH的最佳用量为:m(六偏磷酸钠)=0.5 g,v(偶联剂)=1.5 mL,w(TiO2)=0.5%,pH7.8。与普通水性涂料相比,新合成的纳米涂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附着力达到1级,耐水性超过120 h,耐碱性超过96 h,耐擦洗性超过5 000次。  相似文献   

11.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及对PVC清漆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在PVC清漆中的分散性为目的,分别针对物理机械分散、超声分散、表面改性及PVC清漆浓度等因素对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在PVC清漆中的分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4 500 r/min高速机械分散50 min,超声分散40 min,复合分散剂Tritonx-100与六偏磷酸钠在质量比为6:4,投...  相似文献   

12.
水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浆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粒子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以分散剂对其进行物理包覆,调节分散工艺、体系黏度和pH,获得了稳定性可达到两个月以上的水性纳米ATO浆料.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以有效地包裹在纳米粒子表面.当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其用量为纳米ATO粒子质量的1.5%时,包覆效果最好;选用嵌段型分散剂3275,其用量为体系质量的0.2%时,分散效果最好;当体系黏度大于88 mPa·s和pH=10时,浆料稳定性最好.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纳米ATO粒子获得了良好分散.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性能与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在水中分散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分散剂的种类、用量、pH及分散方式等对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H=8时以1%H5040和1%六偏磷酸钠(SH)双组分为分散剂,先高速分散后超声分散效果较好。通过与市售国产和进口样品对比,发现自制分散剂光催化性能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该分散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持续性能,重复5次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后降解液仍为乳白色;同时还具有高的二氧化氮降解功能,15 min降解率达96%以上。还探讨了添加剂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加入10%过硫酸钾可以明显提高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汽车通用水性罩光清漆的生产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润湿剂用量为0.5%;消泡剂用量为0.5%;增稠剂用量为0.4%;水性多功能助剂用量为0.5%。通过对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使汽车水性罩光清漆的施工适应性大大提高,为水性罩光清漆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重光散射法研究了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文章探讨了分散剂类型、pH和NaCl质量浓度对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分散剂对纳米TiO2颗粒在水分散液中粒径变化、沉降的微观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在100~200 nm时易相互吸附团聚沉降,分散剂会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产生更大Zeta电位负值,增强颗粒间的排斥作用,减缓粒径增长和发生沉降的作用,从而提升分散液稳定性;纳米TiO2颗粒的较佳分散条件为:w(六偏磷酸钠)=0.05%,pH=9~10且不加电解质NaCl;多重光散射法与传统的吸光度测试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加入各种不同的无机纳米材料,考察了纳米材料本身的性质、体系黏度、纳米材料含量和分散方式对无机纳米粒子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或硬脂酸的处理,体系黏度的增大、合适的纳米材料含量(质量分数3%)、超声-高速剪切等有助于提高纳米材料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的稳定性。以纳米二氧化钛为例:紫外光固化体系黏度由25 s提高到267 s,其分散稳定性由1 d提高到5个月以上;质量分数由1%提高到3%,其分散稳定性在12 d左右,继续提高其质量分数至5%,分散稳定性下降至7 d。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在氧化还原体系中制备了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四元超分子聚合物(SPMISS)。探讨了工艺条件对陶瓷悬浮体系性质的影响,得到SPMIS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在氧化还原体系中,n(衣康酸)∶n(烯丙基磺酸钠)∶n(甲基丙烯酸)∶n(苯乙烯)=1.0∶1.0∶1.3∶0.1,选择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通过IR、XRD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对黏土浆料的流变性和SEM图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四元超分子分散剂SPMISS中含有大量的—OH,—SO3H和苯环,可显著优化陶瓷浆料的流变性和稳定性,pH=9~11时,其最佳用量为w(SPMISS)=0.34%(相对于绝干料)。  相似文献   

18.
由于纳米颗粒在涂料中不易分散,所以解决其在涂料中的分散问题,是纳米颗粒在涂料中应用的关键。本文以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氟碳涂料中的分散性为目的,从物理机械分散和表面改性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纳米二氧化钛在氟碳涂料中分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入731A、吐温80及Tritonx100分散剂,机械分散6 000 r/min、60 min,超声分散30 min等,可以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氟碳涂料中的分散性能。同时,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改善了氟碳涂料耐玷污和耐洗刷性能。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铋掺杂二氧化锡/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秋星  胡剑青  涂伟萍 《化工学报》2007,58(11):2920-2925
以自制纳米铋掺杂二氧化锡(nano-BTO)分散浆料和水性聚氨酯(PU)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nano-BTO/水性聚氨酯杂合材料。运用zeta电位仪、激光粒度仪和TEM等研究了nano-BTO的zeta电位分布及其分散。结果表明,nano-BTO浆料的等电点在pH=6附近;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高分子分散剂DP-518对nano-BTO粉体进行分散处理可获得良好分散性的水性浆料。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自制的隔热测试装置等研究了nano-BTO/氨酯杂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ano-BTO含量为1.0%时,涂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9.23 MPa、223%,可见光透射率约为70%,其隔热效果同比纯PU膜可降温达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