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机体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调控途径是影响参与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炎性因子分泌。单核/巨噬细胞是参与体内炎症反应的主要功能细胞,而MSCs可以通过前列腺素E2、吲哚胺-2,3双加氧酶、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等多种中间途径来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表型和作用,将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转化为抑炎的M2型。MSCs在心肌梗死、急性肺损伤、皮肤切口愈合、肾损伤等多种疾病模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MSCs治疗多种炎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 (CK)是由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 ,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 ,CK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刺激造血功能。另外 ,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也具有重要的调控用用。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及炎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 ,有关 CK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 ,本文就这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1 白细胞介素 (IL)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1.1 IL- 6与银屑病  IL- 6主要由单核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KC)及 T细…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琴  普雄明 《医学综述》2001,7(8):455-456
细胞因子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 ,在免疫系统细胞间起相互联系的介导作用 ,以决定免疫应答的性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即是一种具显著免疫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自身抗体的产生 ,免疫复合物的聚集以及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T淋巴细胞的调节异常为特征 ,因而研究细胞因子在SLE中的异常表达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复习近 10年来有关文献 ,综述如下。1 白细胞介素 2受体及白细胞介素 2白细胞介素 2 (IL 2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通过与其受体 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可从多种组织中分离,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具有低免疫原性,可迁移至受损组织,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表明MSCs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趋向性和抗体的生成,可调节NK细胞的增殖、毒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DC细胞的成熟、分化、增殖、迁移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本文就MSCs对各类免疫细胞的调节特性作一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组成成分,可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与造血有关的调控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发挥调控造血的作用.近年来发现BMSCs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可自我复制、增殖、有多向分化潜能, 属多能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B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间充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分泌和气道重塑。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参与介导哮喘的免疫应答、抗原呈递、炎症反应和细胞迁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MS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详尽机制尚未被充分研究。MSC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靶点。本文就MSC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同时它对体外培养条件特别敏感,多种生长因子可以调节其向软骨细胞的分化,而生物材料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份之一,在软组织工程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软骨组织损伤后修复能力有限,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为软骨组织缺损的修复带来希望.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与妊娠崔王慧贤医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050017)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妊娠白细胞介素1(IL1)是由多种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和介导免疫过程、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包括IL1α和IL1β两...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 (cytokine,CK)主要是指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 (如骨髓基质细胞 )分泌的一类具有非特异性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它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以外的另一类可溶性免疫分子。由于细胞因子具有多种调节免疫应答功能 ,在抗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抗排异反应、自身免疫病治疗以及恢复造血功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而是当代免疫研究中一个最为活跃的领域。在众多细胞因子中与膀胱肿瘤关系最密切且研究最多的是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现分述如下。1 白细胞介素 -…  相似文献   

10.
孙莉萍 《海南医学》2007,18(7):146-148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项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细胞因子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多肽,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活动、分化、增殖、死亡或者使免疫细胞获得效应器的功能;大多数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作用方式在局部发挥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细胞间通讯信号的调节,诱导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或特异性免疫无应答,使其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种子细胞。同时众多研究显示,干细胞具有再生心肌作用和旁分泌效应,在心肌梗死和心衰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现就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脏疾患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细胞间通讯信号的调节,诱导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或特异性免疫无应答,使其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种子细胞.同时众多研究显示,干细胞具有再生心肌作用和旁分泌效应,在心肌梗死和心衰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现就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脏疾患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IL)33属IL-1家族成员,可通过结合到ST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 P)异二聚体复合物产生激活信号。IL-33组成性或诱导性地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或免疫细胞。其一方面可诱导表达ST2的T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辅助型T细胞(Th)2型细胞因子,另一方面可激活固有淋巴细胞分泌IL-13,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因此,IL-33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吉玲  余国龙  彭漪  肖轶  彭智勇 《医学综述》2021,(2):209-213,219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祖细胞,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试验过程中,其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活性逐渐受到关注.在炎症反应中,移植的MSCs介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进而调控炎症反应、维持组织稳态、促进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再生.MSCs通过白细胞介素-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吲哚胺2,3-双加...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任久林  魏继东 《医学综述》2002,8(12):699-701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介导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重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促进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从 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国际会议正式命名IL到现在 ,已经报道有 18种 ,近年研究表明 ,IL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现将研究较清楚的部分IL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1 IL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1 IL与动脉粥样硬化 在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有大量的炎症介质表达 …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命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容易发生脆性骨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症发病与骨平衡的破坏有关,一方面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快,另一方面成骨细胞功能衰减、骨形成不足,最终导致净骨量丢失.成骨不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密切相关.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方向分化增多,向成骨方向分化减少,其分化命运受BMP/Smad、Wnt、Notch、Hedgehog等多条信号通路调控,并涉及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表观遗传等多种调控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未来研究可集中于寻找决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的关键因子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研究免疫细胞所分泌的介质中,发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目前所知有三种,即:IL-1、IL-2、IL-3。除IL-3的作用不太清楚外,其它两种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它能促进细胞毒性T前体细胞(CTL-P) 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并且可提高NK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干扰素的生成,又能在体外维持细胞毒性T细胞系和辅助性T细胞系等持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均已取得显著进展,其治疗益处主要归功于旁分泌机制。而外泌体是间充质干细胞关键的治疗性旁分泌因子,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管新生、抗纤维化,并对梗死区的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基于外泌体的"无细胞治疗"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回顾了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并对其潜在的优点和局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胡军  江明 《医学综述》2007,13(7):548-55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目前发现BM-MSC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维持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其对造血的精细调控,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同时由于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移植免疫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产生影响。本文就BM-MSC在这两方面的进展及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谱系分化潜能。MSC移植已成为减轻多种组织器官损伤的新兴手段。MSC主要是通过其旁分泌的外泌体(MSC-derived exosomes,MSC-Exos)发挥器官保护作用。MSC-Exos具有与MSC相同的生物学效应,但是具有比MSC免疫原性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