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Bethesda Ⅲ类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细胞学诊断结果的300个甲状腺结节,其中BethesdaⅢ类结节100个,BethesdaⅡ、Ⅳ、Ⅴ、Ⅵ类结节各50个。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征象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BethesdaⅢ类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ethesdaⅢ类结节多邻近被膜(P<0.001),彩色多普勒多呈无血流(P=0.011),超声造影多表现为乏血供(P=0.033),最大径多≤0.9 cm(P=0.0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邻近被膜(OR=5.110,95%CI=2.153~12.130,P<0.001)、彩色多普勒无血流信号(OR=3.015,95%CI=1.094~8.311,P=0.033)是诊断BethesdaⅢ类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结节邻近被膜危险位置造成的穿刺技术难度增加及结节彩色多普勒无血流造成的取材困难是诊断BethesdaⅢ类结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在穿刺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降低BethesdaⅢ类结节的...  相似文献   

2.
邱华 《西部医学》2016,28(4):545-547,551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的超声征象进行分析,以筛选最有诊断价值的超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病理学诊断包括恶性结节58例和良性结节1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结节数目、纵横比、回声类型、边缘形态、结节性质、微小钙化及结节内血流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纵横比≥1、低回声、边缘不清晰、实性结节、微小钙化均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纵横比≥1、低回声、边缘不清晰、实性结节及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经超声诊断为高危且细针穿刺判读为细胞学BethesdaⅠ类的甲状腺结节共780例,其中行BRAF V600E基因检测且有组织病理结果的共70例,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计算BRAF V600E基因检测在诊断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这类结节的诊断效能;应用χ2检验分析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超声特征。结果 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为88.2%(15/17),敏感度为90.5%(48/53),阳性预测值为96.0%(48/50),阴性预测值为75.0%(15/20),阳性率为71.4%(50/70),曲线下面积为0.894。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方法在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BSRTC)Ⅲ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怀柔教学医院普外科接受甲状腺手术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23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超声检查,并采用TI-RADS进行分类,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细针抽吸(FNA)活检及SWE,所有结节均采用BSRTC分析为Ⅲ类结节。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I-RADS和SWE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BSRTCⅢ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123个BSRTCⅢ类甲状腺结节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有85个(69.11%)良性结节和38个(30.89%)恶性结节。TI-RADS诊断FNA活检意义不明确的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1%、70.59%、77.24%。SWE诊断FNA意义不明确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32%、95.29%、89.43%。TI-RADS和SWE联合诊断的AUC均显著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微血流成像(MFI)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常规超声、MFI和超声造影检查并获得明确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能力。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分和“S-W-C征”是预测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3.33%、80.0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662~0.899)。结论 MFI模式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实性小结节(最大径<2cm)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以获得超声诊断<2cm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最相关的声像图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最大径<2cm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其中恶性112例,良性68例,比较两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其超声特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结节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和微钙化(OR=3.109~16.932,P<0.05),该模型对甲状腺恶性结节预报的正确率为86.7%(156/18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0.040。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筛选出对最大径<2cm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意义的特征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对最大径<2cm的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种超声征象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 392例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系统分析其超声特征(结节性质、边缘、钙化灶、结节形态、回声类型、淋巴结转移征象及血流情况),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恶性结节的危险超声征象。 结果 1 392例患者中,913例患者为恶性,479例为良性。恶性结节多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现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纵横比 ≥ 1,微小钙化,结节内部可见丰富血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低回声或极低回声、A/T>1、微小钙化及血流(Ⅲ型)均是恶性结节的危险超声征象。多种超声征象联合检测时,符合6个征象中的任意3个,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其诊断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3%、82.4%、72.3%、84.5%,其准确性达到了79.1%。 结论 多种超声征象的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减少误诊的发生,在临床应用时,若发现3种任意组合的超声征象出现应高度怀疑恶性甲状腺结节,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筛查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253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检查结果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结果恶性结节组年龄40岁、男性、结节内低回声、结节内血流、结节内钙化、纵横径比≥1、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边界不清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节内微钙化(OR=2.475,95%CI 1.425~4.594,P=0.002)和结节内血流(OR=2.868,95%CI 1.765~5.489,P=0.001)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40岁、男性、超声结节内低回声,结节内有血流、微钙化、纵横径比≥1、边界不规整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TPOAb阳性和TGAb阳性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其中结节内血流和微钙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甲状腺超声在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U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患者1984例,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US并有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的病例83例,回顾分析83例甲状腺穿刺结节超声声像图资料,依据美国甲状腺协会推荐的超声图像进行分级:高度可疑恶性、中度可疑恶性、低度可疑恶性。结果 83例中手术证实恶性19例(22.9%)、良性8例(9.6%),临床随诊无异常改变56例(67.5%)。单发结节36例(43.4%)、多发结节47例(56.6%),结节最大径(1.2±0.7)cm。病理恶性19例中16例(84.2%)超声分级为高度可疑恶性,2例(10.5%)为中度可疑恶性,1例(5.3%)为低度可疑恶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恶性程度与穿刺结节超声图像分级显著相关[OR=9.23(2.96~28.79),P=0.00],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结节数目及结节大小无关(P均>0.05)。结论甲状腺超声图像分级有助于诊断为AUS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并总结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93例(均为单一结节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先经彩色超声诊断,并于术后病理证实.统计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良性病变37例(39.78%),恶性病变56例(60.21%).术后确诊良性病变38例(40.86%),恶性病变55例(59.14%).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2%、92.11%、96.36%.超声诊断主要特征为:实性低回声结节86例(92.47%);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76例(84.95%);纵横比>1,切面表现为直立的橄榄核71例(76.34%);Ⅱ、Ⅲ型血流信号70例(75.27%);结节见砂粒体63例(67.74%)、后衰减37例(39.78%);转移性淋巴结35例(37.63%).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显著高于其他影像学特征(P<0.05).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度,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可行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98例221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观察结节内部回声?纵横比?微钙化?边界?形态?结果: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为:低回声(75%),纵横比≥1(62%),微钙化(52%),边界不清(62%),形态不规则(53%),良?恶性结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一超声特征不能同时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运用上述超声征象中的任一项对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96%),任三项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88%),任两项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86%)和特异度(80%),以此来作为诊断依据?结论: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单一超声征象灵敏度较低,综合运用各种超声征象,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并采用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Bethesda分级标准,同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良性结节125例,恶性结节25例,穿刺细胞学检查中,9个(6.0%)结节诊断不明确,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1.7%、95.8%、91.7%、99.1%、95.8%,与病理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细胞学检查中,有1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周围血肿引起肿胀、疼痛,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1.3%。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罗景梅  冯家钢  詹东  孟琦  沈芸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6):4445-4452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切除的6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不同基本资料、病史、血脂异常情况、超声影像特点、CT影像特点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滴度。分析术前超声、CT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及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饮食碘摄入情况、甲状腺癌家族史情况、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不同性质、低回声情况、边界、形态、结节内血流情况、纵横比、边缘成角情况、内部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不同边界、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行TSH检测,恶性结节患者TSH高于良性结节患者(P=0.006)。行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检测的患者共395例,恶性结节患者TGAb滴度及TPOAb滴度均较良性结节患者高(P<0.001)。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术前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为97.60%、特异度为82.77%、诊断符合率为89.47%,术前CT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12%、68.18%、8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肥胖、饮食碘摄入多,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丰富、纵横比≥1、边缘成角、内部有钙化,TSH升高及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P<0.05)。伴、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结节内血流、内部有钙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较小(30~49岁)、肥胖、饮食碘摄入多,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丰富、纵横比≥1、边缘成角、内部有钙化,TSH升高及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内血流丰富及内部钙化更多见于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的良恶性将其分为良性组54例和恶性组38例,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特征,探讨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边缘不规整、结节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界模糊发生...  相似文献   

15.
600例甲状腺结节病理分析及恶性甲状腺结节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媛  赵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69-1072
目的: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文内探讨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对判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筛选鉴别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指标,提高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率,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600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2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超声、CT以及同位素扫描检查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以上各因素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6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者519例(83.47%),恶性病变者81例(16.53%)。辅助检查中,B超检查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分别为39.1%,93.3%,84.2%;CT检查分别为25.2%,89.5%,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较年轻,存在实性、质地偏硬伴钙化的结节,或颈部有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者恶性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B超及CT检查对恶性甲状腺病变均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在识别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86例甲状腺结节钙化患者超声及16排螺旋CT图像资料,对比超声与CT对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检出率。结果 186例患者共甲状腺结节385枚,其中良性结节64.16%,恶性结节35.84%。病理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79.03%,甲状腺炎20.97%。恶性结节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5.97%、滤泡状癌3.90%、髓样癌3.38%、未分化癌2.60%。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误诊漏诊率显著低于超声(P0.05)。CT囊变、侵袭包膜、边界清晰、晕环、钙化、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特征:21枚钙化甲状腺结节中细钙化57.14%、粗钙38.10%、孤立钙化9.52%、环形钙化4.72%。细钙化甲状腺结节直径0-2mm,平均直径(1.25±0.14)mm,呈砂粒体。粗钙化直径3-8mm,平均直径(5.59±1.42)mm,见强回声。CT特征:良性甲状腺钙化边缘光滑,恶性病变钙化边缘欠缺。53枚钙化中45.28%伴结节密度,呈细颗粒样。结论砂粒体是超声与CT识别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一致性特征,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TI-RADS进行诊断。以病理组织学结论作为金标准,评估TI-RADS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162例甲状腺结节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均为桥本氏甲状腺炎。276个甲状腺结节按TI-RADS分类,其中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的恶性符合率分别为1.0%、4.0%、82.0%、100.0%;以Ⅳa类作为良恶性交界的分水岭,良性分类(Ⅱ类、Ⅲ类)与恶性分类(Ⅳb类、Ⅴ类)具有显著差异。TI-RADS分类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69.0%、96.0%、89.0%。结论深入研究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影像与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甲状腺TI-RADS分类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US-FNAB)对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位患者130个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结果,将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术前穿刺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手术的行US-FNAB的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中,细胞学诊断阳性48个,阴性42个;手术后病理,恶性44个,良性46个,细胞学结果和实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B细胞学诊断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67%、90.48%、91.11%。结论 US-FNAB对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表现、超声表现分别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总结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各自拟合的联合预测因子对其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结节患者32例,共36个结节,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结节患者78例,共98个结节,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6个,甲状腺腺瘤32个。能谱CT表现为有边缘截断征,无包膜,较低的动脉期γHU、平扫IC及动脉期NIC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钙化、无声晕或欠完整、较高血流分布分级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能谱CT及超声表现模型拟合度均较好,有良好的校准能力(P>0.05),能谱CT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模型(AUC:0.943 vs.0.8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证实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内部构成、边缘、边界、声晕、回声水平、微钙化、血流模式及纵横比。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差异,并且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法筛选出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特征。结果 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证实为3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4个桥本结节,15个HT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个HT合并甲状腺腺瘤。33个甲状腺恶性结节均表现为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内部构成,微钙化,纵横比,边界及晕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14.960,P=0.000;χ2=28.474,P=0.004;χ2=5.336,P=0.021;P=0.006;);其中微钙化及晕环征是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P=0.031)。回声质地、实质回声、边缘血流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对于合并HT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