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智症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和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失智症和延缓疾病进展。中国老年失智症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给防治体系、健康促进、社会支持及研究创新等工作带来挑战,制定“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具有必要性,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WHO发起的“2017—2025年失智症公共卫生应对全球行动计划”,从WHO全球行动视角,结合中国政策及实践现状,从失智症防治风险因素干预、“以人为本”的照护、社会支持、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研究与科技转化等方面提出中国“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将中国当前的失智症防治重点及现实资源结合起来,以供相关失智症防治决策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有4 680万痴呆患者,其中2/3为阿尔茨海默病(AD),这些患者中近1/4生活在我国。在我国,绝大多数AD患者依靠家庭照护,对AD照护者形成巨大的照护压力。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必须构建一个理论支持下的符合我国实际、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以人为中心的AD照护者支持体系,这对于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提高AD患者及AD照护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AD照护者支持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建立我国以人为中心的AD照护者支持体系进行探讨。提出在我国现有医疗体制下,可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以AD患者为中心、以社区为支持主体,涵盖政府组织、制度、经费、监督等的宏观系统,社区、医院、社会团体等的中观系统以及AD照护者的微观系统的AD照护者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亚萍  孔娴波  赵薇 《浙江医学》2019,41(7):706-709
目的探讨优势视角下的分级照护对不同阶段老年失智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照护时间及照护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部分养老机构及社区254例老年失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4例进行分级照护6个月(研究组),130例进行传统照护6个月(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简易心智状态问卷调查表(SPMSQ)进行认知障碍分级;照护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并比较两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老人照护时间,计算照护者(家属)满意度。结果照护6个月后,研究组失智症老人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阶段失智症老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轻、中度认知障碍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均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认知障碍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研究组管理时间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对于中度认知障碍老人,研究组管理时间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长(均P<0.05);对于重度认知障碍老人,研究组管理时间、个人卫生时间、大小便及睡眠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两组进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护者(家属)对分级照护的总体满意度为100.0%。结论从优势视角出发,对不同阶段老年失智症患者予针对性的分级照护,有利于规范照护流程,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全世界约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失智症,平均每3秒世界上就会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1]。截止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失智症患者约1507万人,老年人群患病率约为6%[2]。失智症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社会问题。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4-2-1”家庭模式的凸显,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的失智症患者将被送入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直接影响失智症老人的生存质量。以人为中心的失智照护(person-centered dementia care,PCDC)理念是国际上公认的提升失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3]。PCDC不仅能控制失智症患者异常症状、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改善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命质量,还能有效缓解照护者的压力和负担[4],PCDC已被多个指南和系统综述推荐[5-7]。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失智症照顾者、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均对PCDC有积极的态度,但是仍然对PCDC缺乏更多的理解,PCDC知...  相似文献   

5.
背景明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特征,识别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是提升这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既往研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关注较少,且在探讨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时,多仅从照护者自身因素入手,对于患者、家庭层面因素对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状况影响的关注不足。目的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旨在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中、西部各1座城市中的1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作为调查机构,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述3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就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主要照护者1 001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收集家庭照护者的个人、家庭信息及照护对象资料,并评估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结果1 001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4±9.1)分,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0.3±6.2)、(7.5±2.8)、(6.6±2.3)分。照护者的职业类别,照护对象所患精神疾病种类、精神症状稳定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P<0.05)。除上述共性因素外,照护者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P<0.05);照护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宗教信仰,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主观社会支持水平(P<0.05);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客观社会支持水平(P<0.05);照护者的性别、居住地,家庭获补助数量可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利用水平(P<0.05)。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水平整体较低,社会支持来源较少,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强度较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意愿较弱,且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因素不尽相同。未来,应重点关注无配偶、未就业、家庭月收入较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症状不稳定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在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缓解其照护负担,进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集卫生与民政、官方与社会之合力,发展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是台湾养老政策的主基调。台湾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顶层设计上着手建立老人福利体系,为老人提供日常养老和基于非急性期医疗的长期照护服务。除了政府层面建立的为数不多的福利、照护服务机构,公立医院与财团法人、私立机构共同承担起了对老年人的医养照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智症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疲劳的影响.方法 运用照顾者负担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疲劳量表对重庆市190名失智症患者的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失智症患者照顾者的疲劳分别与照顾负担(r=0.56,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r=0.3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感受(r=-0.33,P<0.01)、社会支持(r=-0.36,P<0.01)及积极应对方式(r=-0.55,P<0.01)呈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直接影响疲劳;照顾负担可以直接影响疲劳,也可通过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疲劳;积极感受既可以减轻疲劳,又会因消极应对而加重疲劳.结论 预防或减轻失智症患者照顾者疲劳,应鼓励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从而减少照顾负担、增加积极感受.  相似文献   

8.
当今我国胃肠外科老年期痴呆患者正在逐渐增多,其照护以家庭照护为主导,社区支持严重不足,机构照护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为痴呆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直接支持、加快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门人才、推行"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整合公共资源,在社区方面进行"医养结合"、重视社会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老年期痴呆的了解、构建痴呆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老年痴呆症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导致潜在安全性问题与家属无法长期陪护之间、身体约束保护与自尊及《精神卫生法》之间,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观之间产生一系列矛盾及伦理问题,也使密切和他们接触的护理人员不得不面临道德、伦理困境。建议医院提供专职、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长期陪护;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合理、合法使用约束工具;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构建“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服务理念,加强伦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0.
失智症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本文介绍了WHO"2017—2025年公共卫生领域应对失智症全球行动计划"(简称"全球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并系统阐述了"全球行动计划"的7个优先行动领域,分别为:将失智症作为公共卫生重点、友好意识、控制危险因素、诊疗与护理、人员支持、建设信息系统、研究与创新。本文检索的2009年至今25个国家(地区)发布的国家(地区)层面的应对失智症行动计划,分别从预防、干预、研究、支持、实施、立法和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优先行动领域的部署。目前,我国尚缺乏国家层面的失智症行动计划,结合WHO和25个国家(地区)的优先事项和具体措施,建议我国在制定失智症国家行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WHO成员国在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减少危险因素、制定长期护理保险、营造友善社会氛围、建设国家监测系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者权利意识增强,老年人及临终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的实现和身心需要的满足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新指标。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重在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对临终医疗决策和死亡意愿探讨的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姑息治疗、优逝理念的发展。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推进这一进程,还需与本土的家庭理念、集体主义结合,为此建议构建包含家庭、社区、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持续性社会支持体系,以期提高老年人及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贺加贝  张玉婷  朱丽叶  刘沙鑫   《四川医学》2023,44(7):728-732
目的 通过作业治疗视角,依据国际指南及专家意见总结失智症非药物干预方式,以期为失智症康复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主题词检索方法,对Cochrane Library, Embase, Medline, SPORTDisucs, PEDro, CINAHL,CNKI等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检索,纳入近5年(2017~2021)与失智症干预相关的指南、证据或专家意见,将指南中提出的非药物干预方法依照个人功能、环境因素,以及作业活动三方面进行总结分类。结果 共获得有效指南6篇,有关个人领域的干预措施主要集中在对患者认知障碍的训练。认知训练主要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多数指南提出家属教育、环境改造等环境支持应作为失智症患者的干预手段之一。作业活动领域中6篇指南均将以体能锻炼为代表的躯体功能活动干预作为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组成部分。讨论为失智症患者制定作业治疗干预方案时应以患者为中心。基于人-环境-作业模型框架分类,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综合性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慢性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疾病负担极重。目前,多数资源和研究投入到了意识障碍患者的急性救治中,在评估检测、预测及促进意识恢复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对于急性期后的康复预后及照护了解有限。基于此,本文回顾了慢性意识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对慢性意识障碍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及照护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建议我国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完善我国pDoC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基础;(2)研究、应用针对pDoC康复预后干预措施的新技术,将临床实践、康复预测与预后管理结合起来;(3)进一步确定pDoC康复的关键要素和轨迹,以降低因病程过长而导致预后结果的不确定性;(4)基于pDoC康复轨迹,建立包括急性期过渡在内的亚急性期至慢性恢复期的连续性照护体系,以提高照护质量和获得的机会,实现照护质量的持续改进;(5)对已有的照护体系进行系统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患者恢复的连续性照护体系,除了多学科团队,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社区、残疾机构等利益相关组织的参与合作。期望本文可以为我国开展慢性意识障碍相关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玉环  侯蔚蔚  冯雅楠 《重庆医学》2012,41(17):1722-1726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照护者社会支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量照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问卷调查养老机构的照护人员共计90例;列出提纲,单独访谈照护者15名。结果养老机构照护者社会支持得分为(39.47±7.02)分,处于中等水平,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休息时间、民族、医疗保险类型是影响照护者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分析访谈结果还发现工作环境、社会其他行业对照护者职业的看法等也影响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结论照护者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支持,以取得良好的适应;管理者应用激励因素,使照护者在工作中得到支持和激励,并给照护者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社会回报,提高照护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由社会各层次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宗教人士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临时团体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支持和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其目标在于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现代医学普遍认为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姑息性和支持性照护的医护措施.它强调的是对临终患者照护的姑息性而不是治疗性[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与研究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法,对肿瘤科收治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300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参与本次研究。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为轻度负担水平,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处于轻度依赖水平,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支持水平,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情况有关,社会支持越高,照护负担越小。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和照护负担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总体负担呈轻度水平,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越小。  相似文献   

17.
尹征 《河南医学研究》2022,(23):4258-4262
目的 研究我国痴呆患者照护研究现状,为加快推进痴呆患者照护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等收录的关于痴呆患者照护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SPSS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针对痴呆患者照护的研究文献自90年代以来由快速增加到逐渐平稳减少;研究力量集中在医疗机构和院校,研究机构之间没有大范围合作关系;研究主题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老年痴呆”“照料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结论 为了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应当从建设数据化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照护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化照护队伍、加强科研合作等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老年期疾病具有多病共存、慢病高发、并发症多见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面临严峻的医疗挑战及社会、心理等多种问题,治疗复杂性增加。作为未来临床诊疗的主要力量,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责任,需通过加强缓和医疗师资队伍建设、增设研究生缓和医疗课程教学、临床实践中增加缓和医疗模式体验、指导研究生向患者与照护者加强缓和医疗知识宣教及健全缓和医疗考核评估体系等,在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将缓和医疗知识进行整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减轻患者及照护者的医疗负担,并能够有效治疗疾病、避免过度医疗及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评估失智症患者的工具种类繁多,但采用单个维度量表的评估常具有局限性,且目前缺乏专门针对失智症患者综合评估工具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失智症老年人综合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归纳了从需求和功能两个角度对失智症老年人进行评估的8个评估工具,并对各工具的内容、信效度、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我国失智症老年人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与照护者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采取对国内某医院200例妇科肿瘤患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患者的心理状况,其中调查问卷分为两个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同时,利用发放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的照护者进行社会支持度调查。将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调查结果与照护者社会支持度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探其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结论根据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为对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指导,帮助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