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前期研究表明二氢卟吩f的3-乙烯基成醚修饰具有更强的光敏抗肿瘤活性而设计合成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1),研究其初步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方法 以蚕沙叶绿素a粗提物酸水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5)经碱及空气氧化降解制得的紫红素-18(4)为先导物,通过碱水解和CH2N2甲基化制得二氢卟吩p6三甲酯(2),2与33% HBr加成后再和烷氧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1),并评价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结果 6个目标化合物1a-1f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均优于同类阳性对照药他拉泊芬和维替泊芬,其结构经电喷雾质谱(ESI-MS)、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电喷雾高分辨质谱(ESI-HRMS)确证。结论 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具有光动力抗癌活性强、治疗指数(暗毒/光毒比)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细菌卟吩类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以细菌卟吩类化合物为原料,经还原、溴化后与2-[4-(羟甲基)苯氧基]乙酸甲酯进行醚化,随后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NCI-H460 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利用光动力治疗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合成了1个全新结构的细菌卟吩类衍生物,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UV确证,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组织分布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细菌卟吩类衍生物结构中引入亲水性基团后,组织选择性及抗肿瘤效果得到了改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冯国 《中国药师》2013,(6):835-837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Inster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1 mol·L-1庚烷磺酸钠(含0.25%三乙胺,用冰醋酸调节pH至3.8)-甲醇(75∶25),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分别在3.98~99.40 μg·ml-1(r=0.999 7)、4.08~101.91μg·ml-1(r=0.999 9)、2.08~52.00 μg·ml-1(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8%、99.53%、99.27%,RSD分别为0.60%、0.67%、0.71%(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新型熊果酸衍生物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依据"Topliss决策法"将熊果酸与不同取代的苄基膦酸二乙酯片段通过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采用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肝癌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试验分析化合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试验加以验证。结果 目标化合物4a~4e的化学结构经过1H-NMR﹑ 13C-NMR以及HRMS的联合确证;化合物4b4e对BEL-7402及HepG2 2种肝癌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优于熊果酸及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同时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显著降低;化合物4e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 化合物4e的体外抗肝癌活性最为理想(针对HepG2的IC50值为2.69 μmol·L-1),可作为AKT蛋白抑制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13-酰胺基取代苦参碱衍生物及研究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槐果碱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叠氮还原酰化反应,制得系列13-位酰胺取代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等谱确证;选取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K111)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两株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4b4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建立测定患者氟尿嘧啶(5-Fu)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LC-MS/MS)方法,验证后应用于临床5-Fu血药浓度测定。 方法: 使用Agela Innoval NH2色谱柱(2.1 mm× 50 mm,5 μm),使用甲醇 超纯水(2∶98)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0℃。5-Fu和内标5 溴尿嘧啶在负离子电喷雾电离模式下的定量离子对分别为m/z128.8→42.1和m/z188.6→42.1(内标5 溴尿嘧啶)。根据“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5-Fu浓度在10~1 000 ng ·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10 ng · mL-1。在线性范围内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患者5-Fu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5-Fu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民族药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代谢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对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NMR、ESI-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从2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lantrypinone (1)、oryzalactam (2)、phomoindene A (3)、cis-gregatin B (4)、huaspenone B (5)、stigmasta-7,22-dien-3β,5α,6α-triol (6)、ergosterol (7)、1-deoxy-2-demethylviridiol (8)、viridiol (9)、trichodermamides A (10)、chromone (11)、对-羟基苯乙酸(12)。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 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IC50为(62.9±1.02)μmol·L-1[顺铂(cisplatin,DDP) IC50为(30.1±1.67)μmol·L-1];化合物89 抑制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IC50分别为(34.6±1.57)μmol·L-1和(44.9±1.74)μmol·L-1[DDP IC50为(20.6±1.42)μmol·L-1]。结论 化合物389 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中斑蝥酸钠和维生素B6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2.6)-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193,290 nm,波长切换法,柱温:30℃。结果 斑蝥酸钠回归方程为Y=1.926X+0.010(r=0.999 7),在0.064 6~0.322 8 mg·mL-1内斑蝥酸钠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n=9)。维生素B6回归方程为Y=24.153X+0.670(r=0.999 9),在0.535 9~2.679 7 mg·mL-1内维生素B6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0%(n=9);仪器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钩藤碱调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局部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 HepG2 细胞,分为对照组,异钩藤碱低、中、高浓度(32.5、65.0、130.0 μmol·L-1)组,异钩藤碱(130 μmol·L-1)+EGFR 激活剂 NSC228155(2 μmol·L-1)组 ;对数生长期的 5-FU 耐药肝癌细胞系 HepG2/5-FU 分为对照组 、异 钩 藤 碱( 130 μmol · L-1 )组 、5-FU( 60 μmol · L-1 )组 、异 钩 藤 碱( 130 μmol · L-1)+5-FU(60 μmol·L-1)组、异钩藤碱(130 μmol·L-1)+5-FU(60 μmol·L-1)+NSC228155(2 μmol·L-1)组。给药处理 24 h,对照组不给药。EdU 染色、CCK-8 检测 HepG2 或 HepG2/5-FU 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 HepG2 或 HepG2/5-FU 细胞迁移;Westernblotting 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D1)、迁移侵袭增强子因子 1(MIEN1)、P-糖蛋白(P-gp)、p-EGFR、p-FA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钩藤碱低、中、高浓度组 EdU 阳性率、吸光度(A450)值、划痕愈合率、CyclinD1、MIEN1、p-EGFR、p-FAK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浓度相关性(P<0.05);与异钩藤碱 130.0 μmol·L-1组相比,异钩藤碱+NSC228155 组 HepG2 细胞 EdU 阳性率、A450 值、划 痕 愈 合 率 、 CyclinD1、 MIEN1、 p-EGFR、 p-FAK 蛋 白 表 达 显 著 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5-FU 组 HepG2/5-FU 细胞 EdU 阳性率、A450值、划痕愈合率、P-gp、p-EGFR、p-FAK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异钩藤碱组、5-FU 组相比,异钩藤碱+5-FU 组 HepG2/5-FU 细胞 EdU 阳性率、A450值、划痕愈合率、P-gp、p-EGFR、p-FAK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异钩藤碱+5-FU 组相比,异钩藤碱+5-FU+NSC228155 组 HepG2/5-FU 细胞 EdU 阳性率、A450值、划痕愈合率、P-gp、p-EGFR、p-FAK 蛋白显著上调(P<0.05)。结论 异钩藤碱抑制 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降低 5-FU 耐药性的机制可能与阻断 EGFR/FAK 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测定抗毒素/抗血清类制品纯度,并应用该方法对52批样品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TOSOH TSKgelG3000SWxl色谱柱,以含1%异丙醇,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7.0)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体积20 μL,柱温室温,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选取抗毒素类和抗血清类制品各1批,在蛋白质浓度为1.2~24 mg·mL-1时,主峰F(ab'')2、大分子杂质峰和小分子杂质峰峰面积均与相应蛋白质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n=5,r>0.999 0),重复性RSD均在0.4%~0.9%(n=6),主成分F(ab'')2定量限分别为0.1 μg和0.2 μg,检出限分别为0.02 μg和0.1 μg,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12 h内各组分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HPSEC可用于抗毒素/抗血清类制品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CIS)因其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防治 CIS,如姜黄素、青蒿琥酯、黄芩苷、丹酚酸 D、柴胡皂苷 A、小檗碱、黄藤素、异钩藤碱、雷公藤甲素、黄芪甲苷、红景天苷、人参皂苷 Rg1、蒲公英甾醇、芍药苷等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核因子 κB(NF-κB)、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核转录因子红系 2 相关因子 2(Nrf2)等信号通路防治 CIS。对中药单体对以上 6 条信号通路影响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 CIS 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同时为临床上运用中药防治 CIS 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痹祺胶囊,1.2 g/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率(Vm)、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Vm、PSV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基底动脉Vm、PSV比对照组高,RI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ET-1、IL-1β、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ET-1、IL-1β、NO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痹祺胶囊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可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能够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血清ET-1、IL-1β、NO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和生姜5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中医常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对体温、汗腺分泌、血压、免疫功能及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血糖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桂枝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FAERS对胺碘酮相关失明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信号挖掘,探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特点以及胺碘酮与相关失明ADE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FAERS 2016年第1季度-2021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规范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 获得胺碘酮报告数39 166个,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503个,其中失明、单侧盲、黑朦、一过性黑朦4个首选语运用2种方法均提示生成可疑信号。在503份患者报告中,男性所占比例(64.41%)高于女性(31.22%),在已知年龄的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 ≥ 65岁(6.16%)。报告人员以律师和消费者为主90.46%,医务人员占比较低;除给药途径未知的患者,其余所有患者给药途径为口服(66.80%)。胺碘酮相关失明ADE的中位发病时间为692 d(四分位间距422.5~1 045.75 d);占比最高的患者结局为其他严重的医疗事件,报告病例279例(55.47%),患者结局为死亡的报告病例73例(14.51%),居第3位。结论 需重视胺碘酮的失明风险,重点关注男性、>65岁老人、给药途径为口服的患者,加强用药前的眼科评估及用药中、用药后的眼部监测,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防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竹节香附素A是两头尖中主要含有的三萜皂苷,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竹节香附素A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和自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侵袭和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总结了竹节香附素A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为竹节香附素A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毒性预测软件及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茜素型蒽醌的基因突变风险。方法 通过毒性软件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茜素型蒽醌: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素-1-甲醚、羟基茜草素、光泽汀进行致突变风险预测;每个受试物设置5个给药浓度,分别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使用5种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开展基于6孔板培养的Ames试验,判断该类化合物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 软件基于蒽醌环的存在预测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诱导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在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甲基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TA102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大幅增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可导致TA100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茜素型蒽醌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不同菌株的回复突变,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毒性风险对该类化合物合理监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2016—2020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研究院的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报告,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转归和ADR累及系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60例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引起ADR最多的药品是伊布替尼。在临床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59.5%。1例“新的”ADR表现为全身皮肤变黑,其是否与该类药物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等密切关联,并且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用药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从而优化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118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注射液,1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微量泵以0.375~0.750µg/(kg∙min)维持,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 mg/次,2次/d。两组连续用药7 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期内径(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白细胞介素-6(IL-6)、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慌、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LVESV、LVEDV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T2、IL-6、NT-proBN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5%(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联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心功能状态,并可降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香贝散体外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 MCF-7、MDA-MB-231,给予香贝散 1、2、3、4、5 mg·mL-1加药处理,对照组不加药。利用 MTT 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借助吖啶橙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香贝散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并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LC-3、Beclin-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贝散显著抑制人乳腺癌 MCF-7、MDA-MB-231 细胞活力(P<0.05、0.001),48 h 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2.344、1.961 mg·mL-1,且具有时间、浓度相关性;显著抑制 MCF-7、MDA-MB-231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诱导 MCF-7、MDA-MB-231 细胞凋亡(P<0.001);明显抑制人乳腺癌 MCF-7、MDA-MB-231 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吖啶橙染色实验结果提示香贝散能够诱导 MCF-7、MDA-MB-231 细胞发生自噬,Western blotting 实验结果显示香贝散能够显著上调 MCF-7、MDA-MB-231 细 胞 中 自 噬 关 键 蛋 白 Beclin-1 和 LC3-Ⅱ的表达(P<0.01、0.001);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差异基因变化最明显的通路包括 mTOR 信号通路、自噬信号通路等 ,Western blotting 实验结果显示香贝散显著下调 mTOR 的磷酸化水平(P<0.001),显著上调 AMPK 的磷酸化水平(P<0.001)。结论 香贝散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能够诱导凋亡和自噬的发生,激活 AMPK/mTOR 信号通路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患者iv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10%药量静脉推注1 min,剩下90%的药物静脉泵注1 h。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果糖二磷酸钠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72%和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明显升高(P0.05),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Barthel、NIHS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 TM和v W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阿替普酶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