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器官正常解剖的维持有赖于盆底的支持结构,当盆底的支持组织发生损伤或薄弱时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OP是指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以外阴部块物脱出为主要症状。由于老龄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韧带组织支持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ur dysfunction,fPFD)是以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  相似文献   

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FI)及产后性功能障碍等[1].PFD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减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的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性疾病。该病属女性常见病,50岁以上经产妇的发病率高于50%,多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盆底重建手术是治疗此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周全  宋岩峰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06+1609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类以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的高发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者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治疗上主要依靠手术矫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PFD的防治形势更加严峻。一项预测报道称在未来的40年里,美国女性中UI患者将增加55%(达1830万),粪失禁患者将增加59%(达1680万),POP患者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 %[l].PFD虽不威胁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能引起精神、心理障碍等问题[2-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PFD的发病、预防及修复重建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怡  朱兰 《疑难病杂志》2010,9(8):637-640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或功能障碍造成的。随着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原发性POP还是复发性POP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升高,已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POP严重影响了成年女性的生活与社会活动,有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8.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女性盆腔器官包括子宫、膀胱、直肠及阴道壁等突入阴道或从阴道口突出.年龄、肥胖、经阴道分娩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慢性腹压增加、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既往盆腔手术史等不同程度地增加了POP的风险[1-2].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POP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高龄患者常合并内外科并发症不适宜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成为POP 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症状,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预防脱垂加重,避免或延缓手术干预.目前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药物治疗等.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益娟  龚健 《现代医学》2010,38(4):443-447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中老年妇女常见的手术率、复发率较高的疾病。近年许多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盆底支持结构中结缔组织薄弱是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病理基础。弹性纤维是盆底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赋予组织伸缩性和可逆的变形能力,维持盆底结缔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其组成、降解稳态平衡破坏,会影响弹性纤维数量及质量,减弱盆底结缔组织的支持力,使盆底组织松弛发生器官脱垂。本文主要从弹性纤维组成过程中Fibulin-5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等相关成分异常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又称盆腔器官膨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妇科疾病[1].当盆底组织退化、创伤、先天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损伤、张力减低导致其支持功能减弱,使女性生殖器官和相邻脏器向下移位,即为POP[2].2002年美国妇女健康研究调查发现,50~79岁妇女中约40%有不同程度的POP.郎景和在2005年对中国的研究也表明,60岁以上的妇女中POP发病率接近25%[3].这促使POP研究日趋成为热点问题,但其机制尚不明确[4].  相似文献   

11.
盆腔脏器脱垂危险因素主要是支持盆底器官的盆底肌肉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最近有关盆底支持组织的成分和基因改变的研究倍受关注。血清松弛素具有松弛盆腔韧带的作用,盆底支持组织中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基质,包括弹性纤维、弹性蛋白等,elafin作为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可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弹性纤维的代谢及相关成分的改变会引起组织弹性降低,使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本文将弹性血清松弛素、弹性纤维及其相关成分,elafin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尚禹 《黑龙江医学》2021,45(6):671-672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怀孕、分娩、衰老等原因导致的女性盆底肌结构出现缺陷,进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故于确诊后为患者实施优质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其盆底器官功能水平.目前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多采用药物控制、盆底磁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中医治疗四大类,其各自发挥不同作用机制可发挥良好治疗作用.本研究将既往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阴道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蓉  赵芳  李香满 《疑难病杂志》2006,5(5):392-394
妇女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随其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阴道前壁膨出是最常见的部位。Olsen等[1]调查了27342名美国妇女,其中34.3%患有阴道前壁膨出。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学。POP的发生,可同时存在多个病因。研究表明肥胖、年龄大、分娩巨大儿、盆底组织薄弱、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咳嗽、长年便秘)和既往有盆腔器官手术史等均为P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雌激素降低,整个盆底组织萎缩,组织弹性降低,使得盆底器官脱垂增加[2,3]。1盆底结构…  相似文献   

14.
白华 《微创医学》2012,7(1):53-55
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高发病。POP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可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2]。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阴道前后壁修补  相似文献   

15.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时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2],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导致FPF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3]。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有价值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在过去的20年已成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和排便障碍调查的主要诊断工具,用于评估盆底解剖及其功能[4]。本研究通过经会阴4D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前盆腔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观察,初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功能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简称POP)以及产后性功能障碍,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中医根据其症状,压力性尿失禁一般归为“遗尿”、“尿失禁”等,盆腔器官脱垂多称为“阴挺”、“阴脱”、“阴菌”、“子宫脱出”等,产后性功能障碍多与中医的“前阴病”等相关.有43%~76%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需手术治疗[1],但对于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审证求因,方法简便易行,能避免手术的痛苦,见效快,安全可靠,本文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有粪失禁、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许多,不过某项最新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能够独立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两大危险因素是女性的妊娠以及分娩。由于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对于女性的正常生活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分娩对于女性盆底结构以及功能的影响入手,分析不同的防治方法对患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引发盆腔脏器位置改变和功能异常,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我院妇科门诊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组盆底支持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问题是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各种PFD的修复重建手术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最广泛、最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盆底,包括静态及动态盆底影像学技术,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POP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建立盆底治疗方案及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