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6,(9):94-95
农民画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由农民自己进行绘制,描述的是农民喜闻乐见的生活以及劳作场景,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内容,在色彩、构图等艺术特征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性。将农民画作为设计元素应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中,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够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及传统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满族服饰纹样的色彩、构图和寓意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满族服饰纹样在高级定制礼服中的表现形式,并指出了礼服设计中满族服饰纹样在色彩、结构和工艺上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高慧娟 《中国皮革》2023,(5):124-127
壁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历史、地理、美术等为一体的绘画艺术。以我国传统壁画纹样为抓手,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进行提炼,以案例的方式探索了我国传统壁画元素与现代女性皮包设计的融合方法,认为壁画纹样能够在图案、色彩、创意等角度丰富女性皮包的设计思路,而女性皮包作为一种流通性极佳的载体,又能够反向带动我国传统壁画纹样的流通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李响 《丝网印刷》2023,(19):24-27
从色彩的角度调研敦煌壁画,通过对实物、文献资料及图片进行NCS色彩归纳和色彩分析,得出敦煌壁画色彩的规律,为现代纺织品色彩运用进行设计实践,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国纺织品色彩。  相似文献   

5.
手工染艺创新时尚面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工印染技艺在工业化时代几乎被现代印染技术所替代,但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手工染艺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为此,从设计观念与现代纺织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入手,解析手工印染技艺在时尚纺织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提出手工染艺时尚纺织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一要处理好手工印染本身的技艺传承和发展,二要处理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与流行的色彩、纹样及现代纺织技术的结合.认为手工染艺与纺织品流行时尚的结合是一种纺织品价值最大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斗彩璎珞纹贲巴壶是清康熙年间的瓷器,其造型和纹饰新颖别致。文章分析了斗彩璎珞纹贲巴壶纹样的图形、色彩特征及构图方式,提取有效图形因子和色彩因子,借助形状文法原则对其进行衍生设计。根据丝巾图案骨架,将其应用在丝巾设计上,赋予丝巾更高的艺术文化价值。通过探析传统纹样的提取与再设计应用研究思路,实现了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传统纹样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发扬鄂伦春族传统纹样的市场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对其传统纹样的题材、色彩与图形构建等艺术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消费市场提取鄂伦春族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云卷纹样和其他纹样五个类别,结合市场已有的鄂伦春族文创等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发现在传统纹样依附的产品类目方面单一,结合当前Z时代消费者审美以及消费喜好,从传统美学视角出发,对鄂伦春族传统艺术纹样进行多元化产品设计研究,研究结果可拓展大众消费文化市场,为其他民族传统艺术提供应用探索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季延 《西部皮革》2024,(5):106-108
现代装饰图案作为现代视觉艺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家纺及日用品等领域中。文章针对现代装饰图案在家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现代装饰图案的应用特点,探究了其鲜明的色彩流行趋势和现代艺术加工工艺技术,以其十分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应用赋予家纺设计崭新的内涵和价值,进而达到创新性、民族性的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形式美学的角度对满族刺绣纹样的图案、构图、寓意和色彩等方面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剖析刺绣图案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指出满族刺绣纹样既有自身特色,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经典艺术文化,极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绣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绝迹的现状,采用将广绣艺术应用于纺织品设计中的方法,将广绣艺术的魅力传承下去。首先介绍了传统广绣艺术的传承方式,大致有刺绣品、服装、家纺三类。其次在传统广绣艺术基础上进行针法构图、色彩运用、丰富选材等改良设计,将改良后的广绣艺术以新的方式应用于现代纺织品设计中,使广绣艺术可以更加贴近生活,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广绣艺术,达到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目的。研究结果为广绣的传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发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壁画艺术的精髓之一-敦煌壁画,对于现代设计师灵感的来源有着非凡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唐朝不同时期的莫高窟壁画的图形、构图、色彩特征,深入研究莫高窟壁画中的传统纹样,结合现代的服装设计手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家纺消费市场需求逐步旺盛,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的创新设计,既顺应并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同时又成为中国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在阐述"艺术染整"概念的基础上,对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进行界定,并认为诸如原创性、再造性、传统性、民族性及现代性等一系列家纺设计的创新特色已较大地影响着"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从畲族服饰纹样元素的角度切入,将民族传统服饰特色融入到现代设计中。通过纵览传统畲族服饰文化、对照畲族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对其纹样的色彩搭配、工艺技巧、构图布局和造型结构等元素进行解读,将传统工艺中独特的设计方法转化,并运用于创新设计中,以增强人们对民族服饰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转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纺织品的生产和加工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当前随着设计产业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价值,还要凸显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纹样恰巧可以满足上述需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平面设计技术在纺织品纹样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阐述了具体的应用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丝绸因其优越的材质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大众的喜爱。以探寻丝绸手绘新思路为目标,结合台湾地区纺织品菱形纹样的内涵寓意、构成形式、组合方式、色彩选择,探索将台湾地区纺织品中的特色菱形纹样与丝绸手绘结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认为,菱形纹样为丝绸手绘带来的不仅是创作题材,而且还承载着台湾地区纺织品特有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意涵;丝绸手绘也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载体,展现了内涵深刻的丝绸文化。通过两者结合的尝试为菱形纹样提供新的展示媒介,同时增加丝绸手绘作品的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阎鹤 《国外丝绸》2005,20(5):38-40
“美观、实用、经济”是现代纺织品设计的三原则,其中美观是第一位的。色彩、图案或款式是美观的具体体现,色彩又是图案、款式的灵魂。可见色彩是纺织品的第一要素。人们对于色彩,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以至传统生活习惯的不同,对色彩的喜好也不尽相同。然而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是共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从色彩的基本属性谈起,重点分析色彩的心理作用和感情色彩,指出设计者必须遵循色彩规律才能创作出既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又具有艺术价值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17.
张吉瑞 《西部皮革》2024,(5):134-136
羌族刺绣“游绣”纺织品图案体现出汉羌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融合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征。文章通过对羌族“游绣”纺织品图案相关文献的研究,明确纹样典型特征,结合型谱图进行分析,提取设计因子,对羌族刺绣“游绣”纺织品图案进行整理,并对色彩和构图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利用形状文法与阵列结合的图案推演重构方法,提取游绣图案基本单元进行变换设计形成现代图案,以此为羌族刺绣“游绣”纺织品图案在现代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艳 《印染》2024,(4):92-95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座丰碑,壁画上大量点缀的精美图案蕴藏着宋、元两朝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传统壁画图案艺术价值巨大,是现代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珍贵装饰资源。详细阐述了永乐宫壁画图案的艺术特征与创新设计方法,并将创作出来的新型图案成功应用在时尚服饰设计中。研究永乐宫壁画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于促进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与发展,以期对服装产业价值的提升有实际作用与意义,也能为业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室内家用纺织品的设计越来越具有个性化、时尚化的风格,对室内环境的格调、气氛、意境的协调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功能性是一个方面,满足人们的视觉效应和触觉效应是另一个方面。随着流行的节奏加快,家用纺织品在色彩和风格上与服装用纺织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开发系列化、特种功能性及保健性产品,已成为目前国内家用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家用纺织品配套设计中,图案配套是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图案的概念中涵盖了“形”与“色”两个方面的含义,因此家用纺织品的图案配套设计本质上可以看成是用“形”与“色”所进行的装饰审美实践。由于家用纺织品同室内家具和装修工程一样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因此纺织品图案配套设计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室内的整体装饰风格。本文以田园风格为例,具体探讨如何通过色彩与纹样的选择搭配实现这一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