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国内外重要文献,提出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国内外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的实态调研,指出我国失智老人护理机构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并对其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典型失智老人照护单元公共空间疗愈性目标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广州市老人院慈慧楼失智老人照护单元为研究对象,就其公共空间疗愈性目标(TGs)设计开展循证研究。首先采用定点观察与行为跟踪的方法,记录长者在圆形大厅、环状走廊、康复治疗室等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结合医护人员及家属问卷调查,分析公共空间中群体活动与个体行为潜在的疗愈性目标需求。结合我国医护与患者比例低、床位数量大的失智老人照护单元现状,提出通过室内外空间的互动联系融合大自然健康绩效,同时结合特定照护方法形成面向疗愈性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从室内空间、户外场地和护理方法三个层,对慈慧楼公共空间疗愈性目标设计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新加坡失智友好社区展开实地调研,通过分析环境资源与失智老人行为关系和环境资源要素的特点,探讨失智友好社区城市更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照料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中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施、适老化家具部品等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失智老人的日常需求。文章从失智老人生理与心理特征、设施中居住空间的功能配置及其类型、失智老人在养老设施居住空间的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设计策略,为后续失智养老设施照料服务、管理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的接收情况及其居住环境评估,旨在把握沈阳市失智老人被照护现状。首先对沈阳市九城区148所在册养老机构进行电话询问、实地走访,发现接收失智老人的床位数存在很大不足,并且存在拒绝接收中重度失智老人的现象。运用TESS-NH量表进行环境评估,结果表明在环境清洁情况、设备维修管理及噪音控制、扶手、地板铺面及材质等方面,支援程度普遍较高;在隐私性、生活单元自主性、户外空间的吸引力及功能性、社交环境、温馨居家感的营造方面的环境支援考虑不足,尤其在失智老人的照护模式、出入口的控制、优质的视觉/触觉刺激、导向及辨识性等特殊需求层面的针对性设计严重欠缺。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智症患者总量逐年上升。失智症老人护理机构是老人生活的场所,同时又是护工的工作场所,具有"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双重性质。本文运用观察、访谈的方法,通过对护理单元中失智老人行为与护工护理行为的分析,基于多元化、归属感、识别性、适当性的设计原则,从建筑布局形式、生活单元设计、护理站设计三方面提出了兼顾护工工作需求和老人生活需求的护理单元设计策略。这有助于提升护理机构的设计品质,提高失智老人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现今老龄化趋势为背景,针对我国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发展现状,提出将循证设计理论应用于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从循证设计的方法与思想入手,结合失智护理空间的循证设计原则,通过对国外失智老人护理空间的具体实例分析,探讨循证设计指导下的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为我国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失智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失智老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殊性,其对养老机构的数量及质量都有着迫切的需求。文章对沈阳市九城区养老机构通过电话询问、实地走访、观察记录,了解沈阳市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的接收情况。并运用对沈阳市五城区42所接收外来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进行失智老人居住环境的评估,发现沈阳市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安全保障等支援程度偏低。研究成果可对今后失智老人居住环境的设计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全球失智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不断增长的失智老人群体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求迫切。然而,当前中国能够满足失智老人特殊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很少,对失智老人行为模式、空间需求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更缺少专业的护理环境设计应对。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两个空间布局相异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公共空间的调研,连续观察记录了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与行为。对比分析后发现公共空间中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最后对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失智老人的数量逐步增加,但至目前,为其建设的养老设施、制定的相关政策以及展开的研究探索几乎空白。文章针对失智老人特殊的身心状况和居住需求,结合对日本相关养老居住案例的解析与总结,从环境氛围、照护条件、安全保障和交往空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最终确立适于当前中国国情的失智老人居住空间环境的营建模式,即(定位)家庭式、(规模)小组团、(流线)回游型、(布局)分层化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博新  戴伟 《中国园林》2023,39(6):51-57
绿色照料农场是近年来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新型护理 设施,相比传统护理机构,老年认知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人性 尊严都得到更好保证。首先阐述了绿色照料农场的概念产生与 发展脉络;其次分析了认知症环境干预手段和患者空间诉求, 在此基础上对绿色照料农场环境特点进行比对,得出具有丰富 环境属性、提升生活质量和维护人性尊严三方面属性;再次结 合3个实际案例进一步分析其空间设计与护理理念;最后提出 此模式对中国养老环境建设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宗琮  周向频 《中国园林》2024,40(4):134-138
《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此探究清代女性具体参与造园的情况,并揭示《红楼梦》与女性园林活动的内在联系,梳理女性参与造园背后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3.
以中铁建位于苏州明拙政园故址的"抱拙别墅"项目中主题八景的文化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深挖拙政园地脉、人脉及文脉并确立主题,以传承复兴拙政园文脉为主线,将中华经典园林之文化精神继承性地融入当代宅园造景的文化设计之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承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在增加儿童接触自然机会的同时实现社区花园的可持续营造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儿童参与理论及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将儿童参与运用到社区花园营造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在长沙市八字墙社区和丰泉古井社区开展的社区花园实践,提出"校社共建"的社区花园营造模式,并从社区花园设计、参与主体意识和多方合作3个层面提出建议,总结儿童参与视角下社区花园营造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为后续儿童参与社区花园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地考察位于浙江义乌大元村由晚明清初士绅阶层女性倪仁吉营造的香草园遗址,并结合史料复原其景观原貌及示意平面,发现香草园意匠虽与明清江南士人园林有相似性,但倪仁吉可以自由出入中门,园内主体建筑以她女性化特质强烈的号"凝香"命名,体现出女性对园林空间的主导意识;多用男性士人视野下颇具女性特征的花木造景,植物配色较明清男性在园林中为女性营造的女性空间更多彩,造景植物的选择因她所属士绅阶层而在品赏及情感表达层面有别于平民阶层女性;她的园居生活兼具男性士人情致与女性趣味,具有代表士绅阶层女性园林活动的典型性,且依据园居类型的不同选择或开敞或隐蔽的活动空间,与多被安置在男性所造园林边缘区域内的女性活动空间的遮蔽性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赵迪  张龙  刘佩怡 《风景园林》2017,24(5):107-115
赅春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是清漪园早期建造的园林建筑群,现存遗址。该园写仿江南金陵永济寺,抽象地写意镇江的金山和焦山,园林建造巧借天然岩壁、重塑山形地势,营造出攀登山林、一览全景之气势。园内山石设计巧妙运用留山、凿山与掇山等手法,其中清可轩与天然石壁意趣相得,为全园点睛之笔。园内文化内涵深厚,兼具儒、道、释等多元文化,是乾隆皇帝圣王理想的物化体现。本文通过对赅春园进行文献考证、实地调研、测绘和复原设计等研究内容,对其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并探析造园主人乾隆皇帝的园林审美,进而推动万寿山后山遗址群的保护与展示工作。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区域 性植物园,是城建系统下的第四座植物园,园内保留有民国时 期厦门二十四景中的六景。厦门植物园1960年建园,1962 年以孙筱祥先生为主导的北林团队参与初期规划设计。至 1987年首次发布正式规划,期间主要是以孙筱祥的规划思想 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结合文献史料,旨在呈现该时 期植物园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特点,窥探孙筱祥在植物园领域 中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findings have indicated that nature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helping people recover from stress and fatigue. Two of the most cite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are Rachel and Stephen Kaplan's theory of recovery from Directed Attention Fatigue in nature and Roger Ulrich's theory of aesthetic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stress recovery. On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test whether being outdoors in a green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causes people to be more focused, compared to being in a room indoors (in line with hypotheses suggested by the Kaplans). Another aim is to test whether people experience stress reduction, i.e. as evidenced by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f they are placed in an environment with many green elements (in line with hypotheses suggested by Ulrich). The overall study design is that of an intervention study. Fifteen elderly persons living at a home for very elderly people participated. Their powers of concentrati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an hour of rest in a garden or in an indoor setting. Seven elderly people were randomly chosen to have their first series of tests in a garden, while eight elderly people had their first series of tests indo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wers of concentration increase for very elderly people after a visit to a garden outside the geriatric home in which they live, compared to that after resting indoors in their favourite room. The results did not show any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or heart r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having a one-hour rest outdoors in a garden setting plays a role in elderly people's powers of concentration, and could thereby affect their performance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e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study was that both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and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t the home were highly valued by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兴园林形式,城市展园是通过园 林样态来呈现城市原生文明。作为城市原生文本的次生营造, 母体城市文明特征在相异时空的次生转译和次生形式对原生状 态再现的方法和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从原生文 本次生化的视角,解析城市展园实践,探究城市展园发展历 程,解析营造手法特征,归纳城市展园的设计次生化内在本 质。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滁州园为例,阐述滁 州园的次生化设计手法,从凝练母体城市的山水环境意向,探 寻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组织景点,总结展园将滁州地理、故 事及人文特征浓缩在园林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总结城 市展园的设计方法,以资后续研究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