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运用SWOT方法对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威胁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双一流”建设策略,包括明确角色地位,增强智库意识;重视智库团队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协同研究,推动智库成果转化;加强智库宣传营销,打造智库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2.
党二十大报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素质人才方阵,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后备军、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医药高校的特点,从价值观偏移、缺乏敬业精神、重科研轻育人、重实操轻医德培养四个方面,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德、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文章总结其他医药高校的成功经验,针对上述问题,从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强化敬业精神以及育人使命并有效利用名师示范工程表率效应、建立平衡教研的多元业绩考核体系、构建监督防控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符合医药高校特点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医药高校“双一流”建设助推加力。  相似文献   

3.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展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成效,为地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中医药院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如何助推“双一流”建设,为高等院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和调查研究,首先分析“双一流”建设与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然后总结两者在协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最后概括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源期刊的办刊现状和经验,并分析对我国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助推“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启示。[结果]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与“双一流”建设存在协同发展的辩证关系。目前在两者协同发展过程中,许多编辑人员对“双一流”建设内涵的理解不深刻、专业队伍综合业务素养急需提升、期刊栏目设置未完全凸显“双一流”特色、期刊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急需强化、出版发行效率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可着重从优化期刊栏目、强化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提升出版效率等方面予以改进。此外,国际SCI源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也对我国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建设提供了启示。中医药院校SCI源科技期刊是助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推动“双一流”国际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学科的影响力,有利于培养国际学术人才。[结论]中医药院校科技期刊应正视办刊的突出问题,积极整改;对标国际先进,办好期刊,高效助推“双一流”建设,以实现两者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5.
依据高校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实施“美育课程思政”协同教学的要求,针对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构建“艺术知识技能+审美体验+思想陶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网络课程制作”课程建设模式、“艺术学科+马列学科+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旨为医学院校美育课程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实践中取得有效的成果,为医学院校美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推进“新医科”建设,探索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不足提出具体的办法和建议,为地方高校护理学本科生的创新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生视角调查地方高校教学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分析探讨其在护教协同育人、临床教学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通过完善护教协同育人机制和落实配套措施逐步解决护教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技伦理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保障科学研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高校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并重点对培训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短板问题,进而结合北京大学的工作实例与当前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发展态势提出加强前瞻性预防机制、发挥高校医教研协同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伦理培训体系的工作建议,希望对高校科技伦理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医学生学业职业路径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现实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还未实现全员育人格局的现状,提出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即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辅导员的骨干作用、班主任的补位作用和各级行政人员的辅助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格局。为推动“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模式的实施和落地,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从组织、制度和机制的角度健全保障体系;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抓住课堂主渠道,提升育人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图书馆支撑“双一流”建设服务现状,总结出高校图书馆支撑“双一流”建设包括传统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学科分析服务、数据支撑服务及专利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介绍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在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实践中创新服务经验,如学科分析服务、数据支撑服务及专利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报是推动“双一流”建设实施的坚实基础。在新时代,高校学报要更加自觉地担当新使命,助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学术导向,凝练“双一流”建设价值取向;通过激发学术创新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编辑素养,夯实“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通过培育特色栏目,发挥区域特色,重视内涵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并在提升对外学术传播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助力高校生成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从而为“双一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学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是现阶段“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分析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为例,从师资组成、建设目标、具体建设措施和实践成效等方面阐述了团队建设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络调查法调查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新冠肺炎期间的相关资源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分析高校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资源服务的优势,并从应急机制、资源品质、馆员队伍及联盟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1234”长效协作机制及三类别四循环高校班级管理体系,拟定班级学风建设目标及任务,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任务。本文在回顾护理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指引下护理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从建设中国特色护理学的思政育人理论体系、探索构建以全生命周期健康为轴线的护理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护理+”交叉学科集群培养跨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全方位优化护理人才布局、以一流科研平台为支撑、创建护理创新拔尖人才孵育基地等方面提出对未来一流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梳理了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演变和发展,指出了机构知识库在“双一流”“双万计划”等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机构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以期为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网络和文献调研的方法,调查了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本科教学支持服务现状,分析了其教学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制度以及服务保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设本科教学服务平台整合教学资源、设置组织机构完善服务制度、加强协作机制深化服务内容、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服务方式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库联盟构建。方法:调查国内已有的机构知识库联盟模式,结合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药学学科特色,分析药学学科知识库联盟可采用的集中模式、分布模式及综合模式的优缺点,构建药学学科知识库联盟。结果:构建药学学科知识库联盟有利于建设药学学科知识库,可为药学学科知识库建设提供技术、资金、人才保障,实现药学学科知识库的学科资源共建共享。结论:学科知识库联盟构建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5W1H分析法对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全面剖析,挖掘阅读推广的规律和趋势,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提供参考,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构建全民阅读生态,建设“书香中国”。  相似文献   

20.
欧姗  贺晶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5):76-79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学科水平、达成“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第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期间,各入选学科依托高校平台,通过跨境培训、科研合作、人才引育等形式,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学科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为支撑学科及同类高校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本文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建设成效、建设目标、建设任务等方面对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为本校支撑学科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从发展的角度为同类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