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同时它对体外培养条件特别敏感,多种生长因子可以调节其向软骨细胞的分化,而生物材料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份之一,在软组织工程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软骨组织损伤后修复能力有限,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为软骨组织缺损的修复带来希望.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效治疗手段缺乏,患者在疾病终末期需接受肾替代治疗。目前,干细胞疗法作为研究热点已被运用于修复多种受损组织器官。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也起到了确切效果,具有一定治疗前景,且可与多种因素联合治疗显著提高疗效。本文就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谢文友  王廷华 《重庆医学》2013,42(11):1296-1299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新策略,其目的是替代、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1]。随着研究的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在脑外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方面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等疾病中可替代神经细胞,并具有修复神经系统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深入认识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潜能,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迅速,且能以多种途径移植包括静脉移植、脑内移植,对脑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有改善作用;③目前尚存在如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神经细胞转化,如何提高其在体内的成活率和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移植时机、移植途径及移植安全性,寻找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特有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明确其移植后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功能的机制等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增殖快,能够进行自体移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平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特征是蛋白多糖的丢失、水含量的下降以及细胞衰老、凋亡的增加。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案注重的是症状的缓解,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恢复椎间盘的生理功能和力学结构。从椎间盘的解剖结构、退变过程以及水凝胶材料的特点等多个方面分析,退变椎间盘的细胞注射疗法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水凝胶与髓核组织形态相似,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类髓核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将水凝胶材料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应用于椎间盘修复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学和细胞治疗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可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可通过自身分化为受损组织的细胞直接参与修复外,还可通过旁分泌的形式,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发挥抗炎抗凋亡、促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组织灌注等作用,促进受损组织的内源性修复,而且这种间接修复可能比直接修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牙髓炎、牙周炎、颌骨缺损及颞下颌关节损害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然而传统治疗手段无法有效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氧化性、抗炎活性和广谱抗菌性,壳聚糖基水凝胶在口腔组织工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季铵化、羧甲基化、磺化是改善壳聚糖基水凝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常见的化学修饰策略,通过携载多孔性微球或纳米颗粒构建水凝胶复合体系能实现多种药物或生物活性因子的局部序贯递送,为实现缺损组织有序再生奠定坚实基础。化学交联法常用于制备不可逆永久性壳聚糖凝胶,而物理交联法有助于形成可逆性凝胶网络。作为适宜的生物支架材料,目前多种壳聚糖基水凝胶协同干细胞、生长因子或胞外体移植已应用于口腔软硬组织缺损再生修复的探索中,并在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颌骨再生和软骨再生方面获得显著进展。然而,壳聚糖基水凝胶的临床转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可致力于开展基于口腔内复杂微环境的体内研究,并将壳聚糖基水凝胶与多种不同的活性因子、生物材料和先进生物制造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多层次全面口腔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既能自我更新又能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中的一种,可分化成多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且证实其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近年研究发现其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定向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取代神经干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和损伤的修复。由于其取材容易,能在体外迅速培养扩增,通过自体移植可避开免疫排斥反应,且能以多种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脑内不同部位进行细胞移植,所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其分泌的含有遗传信息的外泌体以旁分泌方式安全、高效地促进组织器官的发育、修复和再生,可避免直接移植干细胞所带来的风险。在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中,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可穿过血-脑脊液屏障,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忠  杨柳  戴刚  王东武  谭美云  王富友  金旭红 《四川医学》2006,27(12):1211-1212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中体外三维培养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混合,体外三维培养3周,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凝胶内粘附、生长和增殖等情况,复合物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间充质干细胞能良好地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内伸展、粘附、生长和增殖,细胞在新形成的组织内保持成活。结论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成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中的自发恶性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heng TM  Shi CM  Su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83-1884
干细胞的研究方兴未艾。由于胚胎干细胞涉及伦理问题,所以成体干细胞研究倍受关注,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而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已证实骨髓、皮肤真皮、脂肪、肌肉、骨膜等多种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大量实验研究和部分临床试用结果均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造血恢复、创面愈合、骨和软骨组织置换、心肌和骨骼肌修复、血管修复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前景良好。我们自己的研究还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同时实现促进造血恢复和创伤愈合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用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体外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制成注射型细胞/凝胶复合物并行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检查等观察细胞在凝胶内黏附、生长、增殖、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形成软骨样组织等情况。结果:在体外成软骨培养条件下,壳聚糖凝胶支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复合物,有望用作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机体无法自然修复的组织细胞和器官损伤的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新方法取得了广泛关注。其有能力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细胞系并进行大量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多个国家的基础试验中已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负面效应。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效果调查情况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向正宗  陈剑锋 《海南医学》2016,(16):2674-2676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在骨科领域为各种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是目前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的种子细胞之一。电磁场(EMF)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在治疗骨不连、骨缺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优势。因此,近几年对电磁场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较多,本文就电磁场参数、电磁场类型对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由真核细胞合成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主要通过传递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可作为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形式参与介导多种组织的再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除了通过多向分化和高度增殖能力加速组织的修复外,还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来调节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进一步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外泌体的应用在再生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血管组织、神经组织、牙髓组织、牙周组织和关节软骨组织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人多能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PSCs-MSCs)具有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相似的分化功能,还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强、来源丰富和免疫原性风险低等优点。hPSCs-MSCs可应用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血管化和组织缺损修复及再生等多个领域,使其成为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应用最多的种子细胞。针对现有问题并结合相关文献,对hPSCs-MSCs的分化、鉴定标准、纯化方法和细胞性能等进行综述,为hPSCs-MSCs在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由于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快速死亡及中枢神经系统修复能力有限,目前除了超早期(6小时)溶栓治疗以外,尚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采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后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  相似文献   

19.
朱丽明  崔颖 《医学综述》2008,14(9):1310-1312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为软骨修复展示了新的前景,但若达到完全修复愈合则需间充质干细胞与重组生长因子结合,或与基因治疗方法有机联合。基因强化组织工程是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表达治疗性基因的时间有限,这对根治某些基因缺陷性疾病较为困难,然而软骨修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而不需长时间的表达,因此,可将基因治疗用于软骨修复。文章重点综述重组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质、编码RNA及非编码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受损的组织细胞修复再生,因此MSC-exo在氧化应激所致疾病的治疗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MSC-exo在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血管损伤、肺组织损伤、肾脏损伤、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