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鸿武  李永翔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22(5):345-347,359,F000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K-ras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EGFR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关,Dukes分期越晚(χ2=8.935,P=0.030),分化程度越低(χ2=11.757,P=0.001),浸润深度越深(χ2=6.888,P=0.009)及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0.889,P=0.001),其表达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关(P>0.05);K-ras蛋白仅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χ2=9.528,P=0.001),其阳性表达越多。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共表达呈正相关性(r=0.327,P=0.002)。【结论】EGFR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共表达现象,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二者可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转移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多配体蛋白聚糖-2(SDC-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探究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5例,收集其内镜下获取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DC-2、TGF-β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SDC-2、TGF-β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SDC-2、TGF-β1表达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使用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SDC-2、TGF-β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33、78.275,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DC-2、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Dukes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C-2、TGF-β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2,P=0.000);SDC-2、TGF-β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Dukes分期(C-D)、SDC-2阳性表达、TGF-β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DC-2、TGF-β1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5年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或可作为临床监测及患者预后生存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Rab27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Rab27b表达与结直肠癌中重要临床指标尤其是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组织芯片上(80例肠癌标本及20例癌旁对照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使用Cox回归法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中的Rab27b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Rab27b的表达(P=0.041)?Rab27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P=0.012)?血清CEA水平(P=0.014)?远处转移(P=0.021)及TNM分期(P=0.013)有重要关联?生存分析显示Rab27b表达(P=0.021)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Rab27b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Rab27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Rab27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数种恶性表型相关?Rab27b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结果 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和HIF1-α在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57、59、59、51和60,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PFKFB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PFKFB3的表达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1).而PFKFB1、PFKFB2和PFKFB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FKFB家族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并且其作用同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FBXW7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新鲜标本16例,利用实时定量PCR测定FBXW7的表达,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明确其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RT-PCR法显示FBXW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BXW7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且其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79.7%)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54.2%);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FBXW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长短有相关性(P0.05),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的直径、肿瘤大体分型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长短均无相关性(P0.05)。FBXW7阳性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子,风险度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结论:FBXW7在癌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高表达;FBXW7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子且其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M AGE)-A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初诊的203例结直肠癌患者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qRT-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 AGE-A9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3例结直肠癌与其对应癌旁组织中M AGE-A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 AGE-A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MAGE-A9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1)、TNM分期(P=0.003)、肿瘤浸润深度(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3)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生存分析显示M AGE-A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M AGE-A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ASGR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下调结肠癌细胞株RASGRF1表达,检测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组织、35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3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RASGRF1表达水平,并分析RASGRF1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RNAi技术下调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中RASGRF1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ASGRF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RASGRF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性别(P=0.021)、组织分型(P=0.009)、有无远处转移(P=0.019)及Dukes分期(P=0.001)相关。女性病人RASGRF1表达水平高于男性病人;RASGRF1在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腺癌;伴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远处转移;Dukes C、D期高于Dukes A、B期;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分化不相关(P>0.05)。下调HCT116细胞中RASGRF1表达可抑制其增殖、迁移及影响细胞周期。【结论】RASGRF1可能作为促癌因子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有望将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及EphA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癌组织中VEGF-C及EphA2蛋白的表达,结合淋巴转移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VEGF-C及EphA2蛋白与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C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1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5.95%)及远癌组织(63.29%)(均P<0.01),与Dukes分期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1),而与年龄及肉眼类型无关(均P>0.05)。EphA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98.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3%)及远癌组织(18.99%)(均P<0.01),且与Dukes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肉眼类型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VEGF-C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EphA2蛋白呈正相关(r=0.565,P=0.000)。结论VEGF-C及EphA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现象与结直肠癌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VEGF-C及EphA2有成为结直肠癌治疗中新靶位点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RIM59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8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RIM5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6例癌旁组织中TRIM59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种组织中TRIM59蛋白的表达差异。收集NCBI的基因表达汇编(GEO)中的编码基因表达谱数据集,对结直肠癌肿瘤样本表达谱资料及其对应的生物学信息进行相关性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59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95 6±0.011 1,高于癌旁组织的0.023 9±0.016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P=0.01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TRIM5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RIM59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7,P<0.00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TRIM59的样本与Dukes分期相关(H=13.067,...  相似文献   

10.
陈新岐  曹杰  李旺林  杨平  谭明华  唐伟镖  陈伟 《广东医学》2008,29(11):1886-1887
目的 研究CDX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65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CDX2蛋白的表达。结果 CDX2蛋白在58例(89.2%)结直肠癌组织表达阳性,64例(98.5%)正常组织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X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X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结直肠癌中CDX2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分析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CDX2 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雌激素相关受体α、β(ERRα和ERRβ)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Rα和ERRβ的蛋白表达,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3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总mRNA,利用RT-PCR方法检测ERRα和ERRβ的表达;分析患者的ERRα和ERRβ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患者3年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ERRα、ERRβ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在癌组织中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均<0.05),生存期<3年的患者,ERRα和ERRβ的表达高于生存期≥3年的患者(P<0.05)。结论:ERRα和ERRβ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两者在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潘烽平  李彦  张明明  陈一鹏 《浙江医学》2019,41(7):640-642,648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545(ZNF54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32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来自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ZNF545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6对结直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来自组织芯片)中ZNF545蛋白表达,并分析这一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ZNF545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ZNF545蛋白低表达(免疫组化评分≤3分)率为65.4%,明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25.7%(P<0.05);ZNF545蛋白低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ZNF545蛋白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比较,ZNF545蛋白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NF54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及P1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检测359例结直肠癌及35例癌旁正常组织DNA-PKcs及P16表达的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提取16例新鲜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总蛋白并进行定量,通过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DNA-PKcs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杂交法结果均显示,DNA-PKc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结直肠癌DNA-PKcs的阳性率为63.5%(228/359).P1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16的阳性率为53.2%(191/359).P16及DNA-PKcs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和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均P<0.05).DNA-PKcs还与肿瘤的肠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DNA-PKcs及P16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者(均P<0.05).DNA-PKcs与P16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49,P=0.036).结论 DNA-PKcs及P16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演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结直肠癌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AMP依赖型蛋白激酶抑制剂β(PKI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对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KIB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KI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PKIB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KI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P<0.0001).PKIB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正相关(P=0.038),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N分期)、远隔器官转移(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表达PKIB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的患者(70.532±6.190 vs 93.500±5.847,P=0.023).结论 PKI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提示PKIB可能在结直肠癌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3 β-hydor-xysteroid-△24 reducase,DHCR24)在结直肠癌及癌旁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第三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术后125例组织标本以及相应63例癌旁肠黏膜中DHCR24的表达.结果 DHCR24在12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肠黏膜(67.2%vs39.7%,P<0.01),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DHCR24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DHCR24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结论 DHCR2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DHCR24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提示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3(integrin a3)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在结直肠癌诊断、预后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结直肠癌病人标本30例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整合素α3和COX-2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整合素α3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降低(P =0.007和P<0.001),COX-2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5和P<0.001);且整合素α3和COX-2两者mRNA表达与TNM分期、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部位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素α3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整合素α3和COX-2蛋白及mRNA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及整合素α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整合素α3和COX-2的mRN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29,r=-0.398).结论 结直肠癌中的整合素α3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OX-2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两者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COX-2和整合素α3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一种标志物并有可能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孙政  曹杰  梁立源  杨平  张通  张伟健  唐伟镖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目的探讨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mCRC)及远处转移癌组织各30例中CCN2蛋白及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CCN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67%、73.33%和70.00%;而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23.33%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263,P=0.000);APC蛋白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均表现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6.67%、23.33%和16.67%),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均表现为高表达,分别为86.67%、76.67%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00,P=0.000);CC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组织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相关(分别为2=4.689,P=0.03;2=4.13,P=0.042);APC蛋白表达与CCN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467,P=0.001)。结论 CCN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CCN2可考虑作为诊断结直肠癌或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APC有关,且可能受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N表达水平,分析OP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相关;OPN阳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OPN的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 OPN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早期复发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mi-1、NANOG和EZH2蛋白在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中Bmi-1、NANOG和EZH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Bmi-1、NANOG、EZH2蛋白均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70例结直癌患者中,Bmi-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57/70)、10.0%(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57,P<0.05);NANOG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48/70)、15.7%(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5,P<0.05);EZH2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60/70)、22.9%(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24,P<0.05);3种蛋白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Bmi-1、NANOG与EZH2蛋白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3种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结直肠癌患者瘤组织中EGFR、COX-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样本中EGFR、COX-2表达水平,卡方检验比较EGFR、COX-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表达与患者瘤径(P0.05)、N分期显著相关(P0.05),COX-2表达与患者Dukes分期(P0.01)、N分期(P0.05)、肿瘤分级显著相关(P0.01);EGFR表达与COX-2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EGFR和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显著相关,可能与结直肠癌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